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中国高等教育人群在日本就业状况调查与研究

作者:陈 默 发布日期:2016-04-25

摘要:高等教育人群跨境就业现象日益普遍,对我国高校的就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以在日就业的中国高等教育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研与访谈调研的方式,针对就业渠道、在日就业状况、社会交互情况、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为当前就业工作的开展和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等教育人群;跨境就业;影响因素;社会交互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劳动人口跨境寻求工作岗位成为日益普遍的现象。在各类劳动群体当中,高等教育人群的跨境就业状态尤其能够体现人才的流动趋势和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对中国高等教育人群的跨境就业状况进行研究,对国内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推进,以及加快世界一流大学的创建,具有问题导向和实践指导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日本吸引了大量中国人,其中包括高等教育人群前往就业定居。根据日本法务省统计,截至2015年底,在日外国人数量达到223.2万人,其中以中国人数量为最多,达66.6人。本文以在日本就业的中国高等教育人群为研究对象,针对这一人群赴日就业渠道、在日工作状况、社会交互情况等问题开展调研。本次调查于20154月启动,历时约3周,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案例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调研对象分布较为均衡,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研通过E-mail、电联系、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共计发放问卷57份,回收48份,回收率为84.2%,除去数据缺失和重复等无效问卷,其中有效问卷41份,有效回收率为71.9%。同时,对这类人员就赴日工作的原因、就业情况和生活感受等进行了20余人次的专门访谈。

一、中国高等教育人群赴日就业主要渠道

中国高等教育人群赴日就业的渠道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主要人群分为应届毕业生和非应届毕业生两类,主要渠道包括国内毕业生直接跨境应聘(44%)、通过人力资源代理机构组织的招聘项目求职(41%)、赴日攻读研究生学位后直接留日工作(7%)、跨国公司派驻日本工作(5%)、通过猎头公司获取工作岗位(2%)等。其中非应届毕业生履历复杂,更多是通过跨国公司派驻和猎头公司等方式赴日本工作,情况相对不具有普遍性,本文主要就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渠道进行介绍。

应届毕业生的主要求职渠道主要包括赴日攻读研究生学位后留日工作、直接跨境应聘、通过人力资源代理机构组织的招聘项目求职等。其中人数较多的是直接跨境应聘和通过人力资源代理机构组织的招聘项目求职。不同的就业渠道具有不同的特点。

第一,在日本取得研究生学位后留日工作。通过数年的研究生学习和生活,这一部分人群在语言和文化上障碍较少,便于融入日本社会,而且掌握丰富的求职招聘信息,可同日本本土居民进行直接的就业竞争。

第二,直接跨境应聘。通常相关的岗位设置直接面向中国毕业生,没有对日语能力等方面的特殊要求,避免了和日本毕业生的直接竞争。此类岗位一般与中国有所关联,而且这一部分人群容易胜任岗位工作,在求职过程中也可以和公司有更多的直接交流,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公司和岗位信息,但是这种方式应聘流程较长,时间、地点等安排上也有不便之处。

第三,通过人力资源代理机构组织的招聘项目求职。和直接跨境应聘类似,通常相关的岗位都是直接面向中国的毕业生,没有对日语能力等方面的特殊要求,而且岗位容易胜任。与其不同之处是,可以直接在国内或者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组织下进行笔试、面试,大大增加了便利程度,不足之处是目前开展这类项目的代理机构和项目还很有限,选择余地比较小。

二、中国高等教育人群在日工作的现状

研究发现,对中国高等教育人群在日工作和生活影响最大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语言能力,二是外部环境。

(一)语言能力

中国绝大部分学生的第一外语是英语,然而选择去日本就业,语言问题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相关调研主要选取了三个角度:在日本的工作和生活对语言的需求、赴日工作前的日语水平、为了适应工作需要通过什么渠道提高日语水平。

“在日本工作对语言的需求情况”这一统计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的在日工作岗位需要员工掌握流利的日语(89%),仅有少数岗位用英语或汉语开展工作(11%)。因此,日语水平确实成为影响中国高等教育人群赴日工作的一个因素,限制了部分不具备相应日语能力的毕业生赴日就业,但是这种限制程度并没有很多毕业生预想的那么大。通过专门访谈,结合人力资源代理机构相关信息可以发现,很多日本企业或者在日国际企业最看重的依然是求职者本身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并不要求应聘者必须是日语专业的学生或者在求职阶段已经掌握了非常流利的日语,而是可以在获得职位之后或者抵日后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提高。这在“赴日工作前的日语水平情况”调查中可以得到印证。调查对象当中仅有8%是在赴日前就读于大学的日语专业或者已经达到了日语专业水平,50%左右只是掌握基础水平的日语,甚至有25%在取得工作资格的时候是日语零基础。

此外,“为适应工作需要通过什么渠道提高日语水平”的调查显示,在参加调研的在日工作人群当中,只有约16%的调查对象在求职阶段已经为赴日工作做好了充分的语言准备,还有约24%的调查对象是求职成功后赴日前在国内进行提高,这类人一方面是有学习语言的时间,另一方面也多半掌握基础的日语,提高起来相对容易,语言学习需求不及零基础人群急迫。大部分人为了能够更好适应在日本的工作与生活,需要在日本专门参加语言培训来提高语言水平。有超过40%的调查对象可以在公司获得免费的语言学习机会,比如日语预科班或者有行业针对性的短训班,这反映出日本企业较为完备的培训体系。而17%左右是在抵达日本之后自己报名参加了语言课程,访谈得知,选择这一方式主要是因为公司不提供语言培训,且到岗时间要求紧,没有充足时间在国内进行学习。在日本接受语言培训的好处是身处日语环境,学习效率高,但会占用更多的公休时间,更易感觉疲劳,且自费报名的费用较高。

(二)环境影响

对于在日本工作的中国高等教育人群来说,主要的环境影响有以下几类:政治环境(主要是中日关系)、日本就业环境(比如就业政策、就业率等)、经济环境(比如收入水平、日元汇率、消费水平等)与文化与社会观念(如文化差异、适应性等)。就“在日工作感受最大的影响因素”调研显示,其中46%的调查对象认为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经济环境,38%认为是文化与社会观念,12%认为中日关系等政治环境是最大的影响因素,只有4%选择了就业环境。

1. 日本经济环境的影响

受访者反映最为明显的是日本较高的消费水平。尤其东京等大城市是赴日工作的中国人首选的目的地,其消费水平更是在日本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受访者普遍反映,与国内消费两极化,以及维持基本生活并不需要非常高的成本不同,日本的消费水平普遍较高,即使是维持基本生活也需要比国内高出很多的开销,甚至达到数倍。赴日工作的中国高等教育人群通常能够获得高于国内同等阶段人群的起薪,然而较高的消费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高薪所带来的福利,积蓄缓慢。

此外,日元汇率的不断下降对大部分在日工作者影响不小,特别是经常回国的人损失更加严重。部分赴日工作者把日本作为职业跳板,计划若干年后回国发展或者去欧美国家,日元汇率的持续下跌直接影响其跳槽能力。

2. 文化与社会观念的影响

文化与社会观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和企业文化两方面。

人际交往方面,中日文化差异体现在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差异,也直接表现在个体间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的差异。在工作中,中日员工很难快速产生无障碍的沟通和深度交流,中国员工往往需要先理解日本同事的做事方式才能够更好地融入工作环境,更高效地开展工作。除此之外,在日本的生活方方面面都要和日本国民打交道,人际关系处理得好坏也会直接影响到在日本的生活质量。

企业文化方面,“日本企业文化对中国员工的影响”调查显示,43%的人认为对其影响最大的企业文化要素主要是敬业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29%认为是工作的稳定性以及按部就班的升迁和加薪制度。日本企业的工作稳定性较强,职场氛围比较讲求资历,等级关系较为严格,极少出现破格提拔的情况。这样的好处是避免了过于激烈的竞争和因此造成的人际关系复杂化,但是也使工作环境缺乏活力,对于中国员工来说容易产生懈怠情绪或挫败感。21%认为是特有的加班文化。实际上,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有加班的经历,甚至成为工作的常态。不过大部分人认为,加班对于他们造成的影响相对表面化,而敬业精神和企业晋升制度产生的影响更加深刻和长远。还有7%认为是团队合作精神。日企对于团队合作的贯彻力较强,这是很多在日工作人员的共识。

3. 政治环境的影响

与直观认知不同,仅有12%的调查对象把中日关系等政治环境作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远低于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部分受访者表示,如果认为他们赴日工作因为中日关系的原因受到了阻碍,那么其实阻力往往是来自他们自身或者家人的担忧(尤其是家人),而不是来自日本人。一方面,日本民众并不具有全民性的政治热情,大部分只是专注于自己的生活。除非是直接影响到了自己的生活,否则并不会因为国家间的政治关系而对于自己工作和生活环境周围的在日外国人产生强烈情绪和排斥举动。另一方面,受访者认为,日本同事和周围的日本人偶尔会在接触中表现出的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距离感、疏远感,但大多是因为对整个在日外国群体的排斥,而不是因为他们是中国人。

4. 就业环境的影响

调查显示,仅有4%的受访者认为日本的整体就业环境对自己的影响最大。绝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日本的就业情况和就业政策主要是对本国人起作用,对在日外国人没有直接的作用。他们在求职过程和工作中都没有感受到就业率逐年提高的变化和安倍政府新就业政策的影响。

三、在日就业的中国高等教育人群与当地社会的交互

人际关系是衡量社会融入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出于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在日本就业的中国高等教育人群有需求也有必要同各类人群进行交互,他们最主要与哪个群体建立联系与互动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们的生存状态。

首先,针对“在日就业的中国高等教育人群主要交往群体”调查显示,大约37%的调查对象表示,自己在日主要的交往对象为共同赴日工作的中国同事或者同学。在国内的共同学习和工作经历使得这一群体本来已经具有天然的信任,在求职过程中又建立了超越普通同学、同事的联络,更加容易在到达日本之后形成密切关系。约35%的调查对象主要交往对象为到日本之后结识的中国人,一方面在异国他乡遇到来自祖国的同胞容易产生亲切感,另一方面用中文交流也可以缓解异国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压力。部分学校在日校友会的组织也有助于大家认识其他在日中国人。约19%的调查对象主要同日本籍的同事或在当地结识的日本朋友交往,其中部分受访者表示会有意识地结交有助于提高日语实际运用水平,增加对日本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的了解,加快融入周围工作环境和日本社会。也有部分受访者认为,要建立起这种联系,本身也同语言熟练程度、个人性格、交往能力有很大关系。此外还有一部分调查对象(9%)主要同其他国籍的同事交往。

要全面了解在日就业的中国高等教育人群与当地社会的交互情况,除了人际关系外,也需要考察这一群体受到环境影响的程度及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调查显示,在日本工作的中国高等教育人群受环境的影响情况和他们对环境的影响情况呈现出非常大的反差。

大部分的调查对象认为日本的社会文化和职场文化对他们产生了巨大影响(约72%),其中比较主要的是职场文化的影响。受访者普遍表示,日本人的敬业精神、踏实作风和严密规范的工作流程令他们感到敬佩,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感觉自己更加稳重,纠正了急于求成的心态。而周围来日本年限较长的中国同事在这一方面表现更为突出,思维方式都已经随之发生了变化。也有部分受访者表示会变得比较安于现状。除工作之外,日本人的节俭、注重社会公德等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也对受访者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而与之相反,认为自己能够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的调查对象所占比例非常低,只有约5%。他们认为,非本国人的加入会帮助公司在做出决策时吸收国际化、多样化的观点,也会使工作氛围更加活泼。但是大部分受访者认为自己对工作环境和周围的生活环境影响甚微,至少目前阶段很难感受到自己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变化。

四、发展前景与改善建议

对个人未来的发展,在日本工作的中国高等教育群体也都有各自的规划,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类:在日本工作若干年后回国发展(68%),在日本工作若干年后去欧美等国家发展(29%)和长期在日本发展(3%)。

调查显示,计划在日本工作若干年之后回国发展的所占比重最大。其中大部分人认为回国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应长期在日本的工作,而且更加看好国内的发展势头,更喜欢目前国内的工作和创业氛围。还有部分人受访者他们所在的企业在国内有分支机构,在日本工作期间积累的经验、资历和人脉能够使他们回国之后处于较高的起点,回国发展的空间更大。同样,家庭因素也是他们考虑的重要因素。在日本工作若干年之后去欧美发展的受访者,大部分表示会考虑先去欧美继续深造,取得学位后再谋求职业发展。部分受访者表示,自己并不适合日本的环境,期望到其他国家进行体验。期望长期在日本发展的人员所占比例最小。此类受访者表示,日本工作氛围比较稳定,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适应,对目前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状态感到满意,不想给生活带来太大的变化。

在日本工作也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绝大部分受访者表示,日本企业过于重视细节,更加注重员工在固定规程之内按部就班地完成本职工作,然而这样会使很多中国员工认为自己的优势难以发挥,产生挫败感,同时晋升和加薪都比较缓慢,长远来看升职前景不佳,尤其是非本国人容易遇到玻璃天花板,不利于发展。这也是很多受访者选择工作一定年限之后回国或者去其他国家地区发展的主要原因。

但是总体而言,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无论下一步进行怎样的规划,在日本的工作经历都使得他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培养了良好的职业习惯,而且从日本同事那里学习到了很多优秀的东西。所以,在日本工作是一个比较有意义的选择。

关于在未来如何改善境况,除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之外,受访者也提出了很多建议。比如,在求职阶段,高校就业部门和相关人力资源代理机构可以考虑增加更多的招聘项目,使国内的优秀毕业生更加便利地了解在日本工作的情况,增加一项求职选择,并拥有更多的应聘机会。各高校的在日校友组织、联谊组织可以加强同相关群体的联系,在日本工作的中国人也可以自发组织活动,促进在日工作人员彼此间的交流,互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