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新生教育探究

作者:姚静仪 张 辰 发布日期:2016-04-25

摘要:近年来,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社会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学生成长过程中受虚拟环境的影响增强,这对传统高校新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主要从学生工作的实际出发,通过梳理高校新生教育的现状,分析新媒体技术手段对新生教育带来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创新高校新生教育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高校;新生教育;

辅导员伴随新一轮互联网浪潮的兴起以及智能手机等移动网络终端的广泛普及,新媒体成为日渐重要的传媒渠道。此种情形下,信息的交互模式、传播路径以及传递效率较之以前都有了较大变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全方位深远的影响,这在新一代高校学生中表现尤为突出。新媒体环境对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新生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同时,新媒体技术的普及也为高校打破既有模式,突破传统教育理念,实现更加即时、便捷、有效的新生教育提供了可能。文章旨在讨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新生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探究新媒体环境下提高入学教育实效的可能路径和方法。

一、高校新生教育的现实特点

近年来,高校新生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越来越为大家所深刻认识,其内涵和外延也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扩展。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高校新生教育逐渐从日常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环节,变成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项目,呈现出显著的特点。

(一实施主体重心下移

处于教育管理服务一线的各基层院系,对各院系自身的学科建设、教学环境、培养方案、学生基本面貌以及日常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等都有比较清晰的定位和把握,能够在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方面开展更精准有效的工作。因此,各基层院系在新生教育中的主体作用越来越突出,而学校主管部门则从原来的具体组织实施者逐渐变为策划指导支持者。一般地,学校主管部门制定新生教育的指导方案,并负责组织校史教育、消防安全、图书馆使用等全校性的“通识”类活动,各学院则依据自身实际,负责制定更精细具体更特色深入的学院新生教育方案并实施。

(二涵盖内容广泛

在较早时期,新生教育更多侧重中学和大学学习生活的基本衔接,活动形式多为讲座参观,意在讲解说明,比如图书馆使用讲座等;而现在,新生教育的功能远不止高中与高校的衔接,而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和基点,不仅要促使新生以最短的时间和最佳的方式来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身份转变,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目标和要求,还要为大学期间个人成长成才及未来为民族、国家作出贡献确立基调,打好基础。因此,高校新生教育的内容包括适应性教育、爱校荣校教育、人生规划教育、安全健康教育、团队组织教育、守法教育等,这几乎涵盖了学生从入学起始到毕业起步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涉及学生思想、品行、素质、能力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且部分内容的时间跨度可一直延续到学生完成学业。

(三实施形式延展

随着对新生教育定位和功能认识的深入,新生教育现在一般采用集中密集教育和延展过程教育相结合的形式。以往新生教育一般多在新生入学后一周内进行,现在新生教育时间普遍延长,由新生报到后一周内,延长至十数天、甚至一个月乃至一学期;集中密集教育能统筹协调学校各部门,将学生入校学习生活最基本的内容传达给学生,这样既提高了教育的效率,减少学校各单位之间的协调成本,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新生更快适应本校的生活,为随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同时,延展教育时间,加强过程教育,根据学生入校后思想、学习、生活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育活动,能进一步增强新生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四线性互动增强

目前,高校新生教育除了开学典礼、专家讲座、新生班会、组织参观、观看演出等传统形式,现在也注重增强互动性和教育对象的参与性,比如会组织新生家长会、组织新生文体赛事、让新生主责自行策划组织活动等。这样,既保证了信息有效传递和覆盖,也突破了单项输入模式,增强了教育的有效性和接受率。

二、新媒体环境对高校新生教育的影响和挑战

随着新媒体的普及,传统交往模式逐渐被打破,每个独立个体都是信息发布、传播和接受的节点,他们不再需要借助传统的信息传递中介,也不再依赖过去的权威发布,所有节点在网络信息传播中的作用是相同的,同时也是特异性、差别化的。这种新的人际交往模式呈现出扁平交互、去权威化、双向传导以及突出个性等新特点,在更加便捷、高效的同时,也更加强调尊重、平等、个性和互动等理念。显然,这种随着新媒体技术手段成熟而不断深刻变化的新型人际交互关系,正“润物无声”般全面深入地影响着年轻一代,他们的思想理念、行为模式、交往习惯等都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相应地,大学校园在物质、人文环境方面也都发生着显著的变化。


(一“虚拟教育场域”逐渐形成与发展

随着PC及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虚拟环境逐渐成为教育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各个高校都在逐步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从硬件设施来看,高校可供学生使用的公共计算机数量逐渐增多、无线网络覆盖面积扩大以及教育网网速的提升都为新媒体技术的使用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从软件设施来看,高校推进信息化的理念使得课程作业、讨论等环节、校园生活服务(如饭卡充值等等逐渐网络化,新媒体成为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技术平台;网络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在原有教育场域的基础上嵌入了一个全新的教育模块,技术手段的成熟使得学生对网络环境的依赖逐步增强,同样的,网络环境中的规则和行为也成为了教育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突破传统的新型校园交互模式

网络的使用和普及为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平台,进而推动了新型校园互动关系的形成。传统的高校生活因为其特定的信息传递渠道,主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依托,交互关系主要以线性交往为主,师生关系、室友关系、党团班关系等组织关系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的作用比较强。随着新媒体手段的普及,高校生活突破了原有的限制,信息传递的模式由传统的“权威发布”变成了“多点发布”,这意味着在不产生信息减损的情况下,信息的传递速度和效率有了极大提升,因而个人人际交互网络由线状逐渐向点状发展,个人交往范围向外拓展,交流时间上更加灵活,交际过程逐渐产生了碎片化的倾向。这种变化给新生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1.对新生教育实施主体的挑战

新媒体的出现逐渐推动了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权威发布模式逐渐被打破,滋生了大量依附或独立于正式组织的非正式组织。就新生入学教育而言,这种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在入学前通过QQ、微信等方式加入了由学生自发组织形成的社交群落,他们关于高校及高校生活的第一印象主要通过该渠道获得的。而新生入学之后通过组织渠道正式发布的大量信息反倒成为了补充甚至是印证。原来新生教育实施主体——校方和各院系“唯我独尊”的地位面临严峻的挑战。

应该说,新媒体环境下,学生通过“民间”组织有了更多信息来源,他们获得的大学生活印象也突破了原来的单一角度(官方渠道,是多角度、全方位、大信息量的。但同时,这些来自非正式组织的信息又可能是零散片面、个人化,甚至真实性不足的。这不仅给初入大学的新生们如何甄别信息以客观、正确、全面地认识大学学习生活面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成长计划造成了困难,也给传统的新生教育实施主体单位如何更好地教育引导学生提出了新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非正式组织对新生的影响从入学前开始,其功能逐渐从迎新团体转变为“熟络的朋友”间的沟通交流组织,继续发挥着交流互动、组织凝聚、同伴教育的作用。

2.对新生教育内容的挑战

传统的入学教育主要是对学生高校生活适应、思想引领等方面的教育,旨在让学生快速地融入学校生活,树立远大的成才目标。新媒体环境下,带有“私人定制”特色的新生社交对新生教育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的信息传媒背景下,高校新生与周围特别是社会的交互性加强且个性化明显,每一位入学新生都有自己独立的社交圈和信息收集渠道,不同学生之间的社交圈层可能相互交叠但仍特点鲜明。现在,每一位新生的社交线相较之前都更为“隐蔽”,其个人实际情况和成长诉求也变得复杂而多元,如果高校及高校辅导员不能适应这种形势,不能及时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