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摘要:文章基于近年来北京大学加强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工作实践,提出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前提、过硬的专业素质是核心、较高的人文素质是关键、强健的身心素质是基石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工作模式的创新性。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实践与思考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应当是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这里的综合素质,就包含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等多方面。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如何全面实现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项重要议题。近年来,北京大学医学部在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提升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
一、思想政治素质方面
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医学研究生成长为高素质人才的前提,这主要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等方面,是医德培养的重要内容。
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需通过各层次教育主体的共同努力来实现。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部门作为宏观管理部门,是其中的关键一环。医学部研究生工作部(以下简称“医学部研工部”)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首先是党团支部建设方面,力求实现“党建育人”。通过每年两次的党团联合日活动及每年一次的红色“1+1”支部共建活动,提升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并带动团员共同进步;通过十佳学生党支部书记的选拔,考察党支部书记的业务能力,促使支部书记自身及支部的不断提升。其次是思政活动方面,力求实现“实践育人”。通过每年寒假组织的“春燕行动”,开展关爱老人的志愿服务,培养广大研究生爱老助老的社会责任感和志愿服务精神;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研究生骨干培训,培养研究生骨干的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作为研究生教育的直接管理层,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更需通过学院、班级、辅导员以及导师来实现。学院的新生入学教育、寒暑假返校座谈,班级的日常活动,辅导员的深度辅导,导师的言传身教都应成为培养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载体。
二、专业素质方面
过硬的专业素质是医学研究生成长为高素质人才的核心,这是由医学专业特点所决定的,医学生日后将进入医疗领域工作,承担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重任。医学生的专业素质包含医学基础知识、科研能力、科学精神及专业实践技能等方面。在医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上,学科和导师承担着较大的责任,在研究生的专业能力培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就医学生来说,科研能力的培养对于科研型及专业型研究生同等重要。加强专业型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启发智能、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和科研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开拓性人才的一条必经的教育途径。医学专业中,临床、口腔医学是实践性、专业性很强的科学,并且它关乎人的身体和生命,担负重大使命。临床、口腔专业研究生的实践培养环节尤为重要,学生的临床、口腔实践技能均要通过该环节的不断实践来获得。
在研究生专业素质的促进方面,医学部研工部做了积极探索。通过举办“爱•责任•成长”主题教育活动研究生专场之“医度咖啡”系列,邀请北医校友、美国纽约Westchester医学中心的李晋教授为研究生们介绍美国住院医师的申请过程;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夔教授对研究生的课业问题进行答疑解惑;邀请2012和2013年北京市优秀博士生论文获得者周绪杰和薛言学老师返校在科研兴趣、论文写作等方面给予研究生们指导。除举办讲座外,每年一度的评奖评优及“优秀典型宣传月”活动,也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优秀研究生的激励导向作用,激发广大研究生加强专业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学术道德与科学精神的培养是当前形势下,研究生专业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医学部研究生院通过多途径、多举措来规范医学研究生的学术行为,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精神,这些举措包括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测试、学位论文匿名评阅、开设“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课程等。
三、人文素质方面
较高的人文素质是医学研究生成长为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它有利于建立对人、社会、自然和自身的正确认识,培养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是一名“好医生”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之一。人文素质包含对人文知识的掌握,对文学、音乐、美术、历史、地理、哲学、法律等领域的了解;与人沟通的技巧和能力;关爱他人的人本精神等方面。人文素质的培养首先可从医学人文类课程的开设入手。此外,人文素质的培养,离不开校园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在医学院校的校园文化中较多地引入人文内容,较多地开展与之相关的各类活动,能够使医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激励,从而达到培养人文素质的目的。这需要学生工作部门、团委、学生所在院系等各方共同努力、合力打造有利于培育人文素养的校园文化氛围。
北京大学医学部十分重视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在着力培养医技高超的医生的同时,通过医学人文类讲座、访谈、社会实践、献血活动等,大力推动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爱•责任•成长”主题教育活动研究生专场之“大师有约”系列曾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应禄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任医师顾晋教授等多名专家,为医学研究生讲授白衣天使的责任、医生的人文素质等专题内容。“爱•责任•成长”之“博言厚道”系列组织研究生对院士名家进行专访,探讨科学人文,寻找与读写医学人的厚道精神。每年寒暑期,医学部研工部都积极鼓励研究生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通过爱心义诊、药品发放、参观调研、公益讲座、卫生宣教、现场咨询、健康体检、患者慰问等方式,深入基层医院及百姓,深刻了解和感悟基层医疗状况及百姓医疗知识,并进一步提高了人本关怀精神。每年11月,北京大学医学部都会组织在校学生参加无偿献血活动,学生们在活动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此外,医学部研工部还利用“北医研究生”微信平台开展“生命的故事”微感想征集等活动,征集令人感动的医患瞬间,启发学生们对生命和医患关系的思考。
四、身心素质方面
强健的身心素质是医学研究生成长为高素质人才的基石,在身心健全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思想、专业、人文等其他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良好的身心素质是指拥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乐观的心态、较强的抗压能力、坚定的意志等。医学专业的特点要求医学生具备较强的身心素质:医学生所学课程专业性强,理论课程多,内容庞杂;医学实践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只有具备了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更为顺利地完成学业,从而成长为能担大任的医务工作者。
近年来,大学生课业、情感等方面的心理压力所导致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如何应对这一现状,成为各高校思考和工作的重点。医学部研工部对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通过实施心理观察员制度、学生排查制度、建立案例库、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措施,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防范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医学部的每个研究生班级均设有心理观察员,他们承担着了解学生们的心理状况、传播基本心理健康知识的责任。这些心理观察员由班级学生担任,学校每年定期对其进行专业培训。与此同时,医学部研工部每年多次对在校研究生进行排查,发现心理问题及时展开工作。在心理观察员制度和学生排查制度中,导师、辅导员、班主任等人员也较多参与其中。此外,对于已经发生的典型问题,研工部会将其编写进案例库,用以指导各学院、辅导员、导师等主体及时有效地处理由心理问题所引发的突发事件。
除重视各高校普遍关注的学生心理问题外,医学部研工部重视通过多途径呼吁在校生强身健体,不仅通过“北医研究生”微信平台定期推送运动、保健、饮食等方面的基本常识,还邀请北京大学拓展训练研究中心教练带领学生们开展素质拓展活动,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方式为学生良好身体素质的养成提供了后援保障。
五、多层级网络化的工作模式
北京大学医学部的研究生培养,采用多层级网络化的教育管理新模式。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作为最高层级的管理部门,负责统筹规划,包括培养原则和方案的制定、培养方向的引导等。在学院层面,本学院辅导员及研究生会的管理与服务辐射于学院全体研究生。在学院层级之下,按学科或专业分类建立了纵向班级,并将党团支部建在班上。在班级和党团支部之外,研究生按细化的专业方向进入不同的科室或实验室。在上述组织中,导师、班主任和研究生干部作为研究生的指导者和生活、学习伙伴,是研究生培养环节中的关键因素,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导师不仅应做研究生学业指导上的良师,同时也应成为研究生生活陪伴中的益友;不仅应教给研究生专业、科研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应教给研究生生活的经验及做人的道理。
在这样一个多层级网络化管理模式下,各级管理部门及主体共同形成育人合力,为提高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发挥着各自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