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摘要:孔子学院不仅是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平台,而且在中国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助推器角色。现阶段,北京大学孔子学院建设与学校发展相互助力。推进北京大学孔子学院建设与发展,既可以打造全面的双向互动窗口,又能够探索丰富多样的合作平台,同时也是巩固与深化国际间合作的重要方式。文章总结北大孔子学院十年建设的有益经验,探索未来的发展途径。
关键词:孔子学院;北京大学;建设发展
2015年是孔子学院继往开来的第十一年,也是北京大学孔子学院发展的第十年。十年间,北京大学主动承担起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的使命,发挥教学科研、国际交流等方面优势,积极参与孔子学院的建设,共承建了10所孔子学院、46所孔子课堂,为孔子学院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孔子学院是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平台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大大缩小,国际交往前所未有的频繁、紧密和多样。国家之间既有经济领域的对话,也有文明层面的交流;既有硬实力的比拼,也有软实力的较量,后者的重要性愈发显现。
语言是传播文明的载体,也是国家软实力的基本要素。真正的世界大国,一定是文化大国、文化强国,而所有的文化大国,都注重开展国际文化交流,积极向全世界推广本国语言,宣传本国文化,塑造自身形象。法国主要语言推广机构法语联盟将文化作为最主要的语言推广特征,以传播法语,弘扬法国文化为宗旨,在138个国家设立了1140余个分支机构。英国文化委员会在全球有230个分支机构和138个教学中心,致力于推广对外英语教学,增进外国对英国文化的了解,推广英国的价值观念。德国的歌德学院成立于1954年,由外交部和联邦新闻局资助,从事文化传播和德语教学,承担着重塑战后德国国家形象的使命。可以说,语言的国际化程度已经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标志,并为各国广泛重视。
我国的孔子学院以伟大先贤之名创设,最早为2004年在韩国揭牌,迄今为止,已在全球五大洲134个国家(地区)建立495所孔子学院和1000个中小学孔子课堂,注册学员超过200万人,影响和带动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达到1亿多人。
近年来,世界了解中国的热情急剧升温,世人学习汉语的需求急剧增长。2015年,有4170人参与北大各孔子学院组织的汉语水平考试(HSK),较去年增加507人,涨幅达14%;有1092人参与中小学汉语考试(YCT),较去年增加337人,涨幅达45%。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汉语教学纳入本国国民教育体系,中华文化越来越受到欢迎。
为此,孔子学院一方面获得了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得到了世界更多的瞩目和所在地民众广泛的参与。《孔子学院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明确提出,孔子学院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要“展现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的理解和认同”。孔子学院已经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国学及文化的全球品牌和平台,在汉语国际推广事业中扮演着“主阵地”的角色。
二、孔子学院与北京大学发展相互助力
英国文化委员会首席执行官马丁曾评价孔子学院,“仅用短短几年,就走完了英法德西等国语言推广机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路,和中国经济发展一样,堪称世界奇迹”。孔子学院走完一般语言推广机构上百年的路,并不仅体现在数量和规模上,更是彰显在质量和影响力上。北京大学孔子学院始终将质量与影响力放在首位,以服务国家、服务学校为核心。北大将孔子学院工作作为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孔子学院建设与汉语推广教学中心、中外综合文化交流平台融为一体;将孔子学院发展与学校国际交往合作、国际化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经过多年的持续建设,各孔子学院捷报频传,自由大学孔子学院、立命馆孔子学院、的“先进孔子学院”等荣誉。
学习中文是认识中国的第一步,认识中国是了解中华文化的基础。孔子学院的建设与发展,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相辅相成,与落实“新文明观”紧密契合。大力推广汉语,架设好语言的桥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是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孔子学院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也承担着新的历史使命,即将迎来新的跨越。
北京大学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排头兵,是中国最为开放、国际化程度最高、国际交往最具特色的大学之一,也是中华文明传承与创新的先锋。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对外战略的要求,积极参与全球孔子学院建设,充分发挥人文社科传统优势、整合高素质的师生资源、有效利用科研创新成果和国际交往的丰富经验,为孔子学院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是北京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语言教学层面,北大始终注重汉语教学新渠道与新方法的尝试与拓展,全力支持各孔子学院的有益尝试。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孔子学院就是北大孔子学院中试行远程授课最早、最全面、最成功的典范。格拉纳达大学孔子学院自去年出版《西班牙汉语教学论文集》与《“百戏”系列一:中国戏剧舞台上的旦角》两部新书后,于今年3月正式向汉办教材处提交《博雅汉语》(1-3)册西文版立项申请材料,这将成为西班牙第一部本土化汉语教材。
在文化传播层面,北大孔子学院2015年共举办文化活动115次,受众人数达96646人次,其中讲座参加人数6437人次,较去年增加1588人次。讲座以中国历史文化为主题展开,向当地民众展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古老鲜活的中国面貌。北大文史哲杰出学者集中编撰的《中华文明史》已经译成英文,受到普遍好评。希伯来大学孔子学院正与以色列译者和学者协商,着手翻译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以期通过古典名著的翻译让更多当地民众了解中国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在科研合作层面,支持有条件的孔子学院开展当代中国研究作为北大孔院的工作重点不断得到推进,目前10所孔院中已有早稻田大学孔子学院、希伯来大学孔子学院和斯坦福大学孔子学院定位为研究型孔子学院。此外,希伯来大学孔子学院、早稻田大学孔子学院还先后主办了“21世纪中国农村社会研究”和“共享与共创:东亚的新词语新概念”国际研讨会。
在高校发展层面,北大孔子学院已经成为北京大学在海外的重要代表,承担着为北大招收高质量留学生、联络海外校友、加强与海外高校对话的重任。2013年以来,北大累计接收孔子“新汉学计划项目”35人;2015年,北大已接收来华学生16人,其中,攻读博士学位8人,中外联合培养博士8人。
当前,北京大学正处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阶段。孔子学院作为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既是世界认识中国的“直通车”,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快车道”。孔子学院十几年发展所打造的基础和积攒的资源,是北大实施开放合作战略、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的重要助力,加快推进北京大学孔子学院发展正当其时。
三、加大力度推进北京大学孔子学院建设与发展
新形势下,北京大学孔子学院的建设与发展有新任务、新目标,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制约,比如,国际汉语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与孔院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既有汉语教材编写多基于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其中对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应用重视十分不够等因素都影响着汉语的国际推广事业。为此,我们要在“积极推进、稳步发展、保证质量、突出特色”的总体发展思路指导下,进一步丰富形式、充实内容、拓展影响,将孔子学院的窗口、平台以及纽带作用做得更深入、更扎实。
(一)打造更全面完善的双向互动窗口
孔子学院的窗口作用,体现在双向互动上。既为世界人民打开一扇了解中国的窗户,也让中国人民更加了解和融入世界,一方面,孔子学院要在所在地竖起品牌,提升话语权。不仅向民众提供语言与文化服务,为他们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提供便利,而且同各个层面的精英群体展开对话,交流思想,与所在国社会打成一片。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越来越多精通汉语、熟悉中国文化、认同中国价值的外国朋友,消除偏见和误解,增进对中国的友好感情。另一方面,孔子学院应注重挖掘、培养和锻炼国内人才。孔子学院作为较为成熟的对外交往窗口,不仅要有常年扎根孔子学院工作的老同志,还要引入更多新人,着重培养。加速国内人才的国际化,不仅能提升国人的国际视野,锻炼国际交往能力,也能增加文明的自我审视,只有文化自觉,才能文化自信,从而更从容地向世界说明中国。
今后一段时间,北京大学应当进一步整合全校资源,继续在全校范围内对孔子学院院长和教师进行公开招聘,打造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具有跨学科教育背景和国际化视野的教师队伍,选拔优秀青年投入志愿服务,组织更多专家学者赴各孔子学院举办中国文化讲座与高层次论坛。尤其值得加快打造人才库计划,建立起定期与不定期的组织机制和配套保障机制,出台完善的运行方案。人才库计划的实施,将为孔子学院工作提供可持续的、高质量的人员和资源保障,加速孔子学院由快速粗放的发展模式向深耕细作的精细化模式转变。
(二)探索创新更丰富多样的合作平台
孔子学院的平台作用,首先体现在语言上。立足语言,侧重文化,用语言推介文化。孔子学院通过开展汉语教学、培训汉语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开展汉语考试和汉语教师资格认证业务、提供汉语文化的信息咨询等,向世界推广汉语,成为汉语文化的传播基地。与此同时,随着全球网络的扩展与深化,孔子学院的平台作用要突破语言层面,向信息平台、高校招生与科研合作等多元化平台迈进。“孔子新汉学计划”的启动,就是孔院发展升级的例证。该计划涵盖中外合作培养博士、来华攻读博士学位、“理解中国”访问学者、青年领袖、国际会议及出版资助的项目,旨在培养世界各国高层次青年汉学家和中国问题研究专家。“汉语桥——外国校长访华之旅”也有助教育工作者之间展开深度交流。
当前,北京大学要继续支持孔子学院发挥其应有的平台作用,利用孔子学院探索创立更多可能的合作平台。通过孔子学院加深与合作院校的交流,推进科研成果创新,加大招收高水平国际学生的力度,提升国际化水平,在全球树立起北大作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品牌和影响力。
(三)巩固深化更富有内涵的友谊纽带
世界各地“汉语热”的实质是“中国文化热”,“中国文化热”的实质是中国逐渐增长的魅力和影响力。孔子学院的目标,就是面向全球以文化特有的共享性、扩散性塑造良好的中国形象,让中国与世界的友谊纽带更加紧密和充实。
传播中国文化,不能局限于剪纸、包饺子、太极拳、京剧等传统文化,还要传播有活力的、新鲜的文化,要考虑到所在国的真正兴趣所在,如何让中华文化从“走出去”到“走进去”,让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与中国价值得到有效传播将成为孔子学院工作的重点。北大要继续发挥基础文科的传统优势,充分利用全校人文社科的学术优势,支持孔子学院探索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实现更深层次的文化传播效果,最终在北大与孔子学院所在高校、北京与孔子学院所在城市、中国与孔子学院所在国家之间建立起牢固友谊。
不可否认,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孔子学院已经架起了中外语言文化沟通理解的桥梁,并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展示“和而不同”的文化追求,这正是解决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之下存在的诸多难题所需要的思想基础,也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文化相互尊重、经济合作的思想基础。
北京大学孔子学院应有足够大的胸怀、魄力和胆识,继续在工作中开拓创新,发挥应有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孔子学院事业的蓬勃发展,必将极大提升汉语的国际认知和中国文化的国际认可程度,也将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以及加速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最终促成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大发展、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