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试论安全文化与安全教育主题设计

作者:窦书霞 发布日期:2013-01-14
 
摘要:在高校建设安全文化和营造安全文化氛围,离不开安全教育,需要对安全文化的概念、安全文化的构成、安全文化氛围、安全教育主题进行具体把握。安全教育既包含学校教育,也包含社会影响教育,应当是贯穿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的终身教育。安全教育主题在设定时应当遵循六个原则,即规划系统连贯、主题鲜明集中、主题延展明确、内容丰富开放、形式选择恰当、艺术风格鲜明,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深入人心、影响广泛、生命力旺盛的安全文化。
关键词:安全文化;安全教育;主题建设;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笼统地说,文化就是一种社会精神层面的现象。具体到安全文化,就是存在于社会或集体中并为成员所认可的,对于安全的普遍认识、态度和行为的总和。安全是社会常态,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被直接感知,当人们在遇到或预感到不安全的危险、风险、伤害、灾害、事故、损失等状况时,才会对比地感觉到安全的状态和安全的重要性,才会懂得如何维持安全状态,才会珍惜安全。所以,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安全文化建立的目的是保持安全常态,避免“意外”的产生,降低“意外”带来的危害和损失。需要将安全文化落实到每个人的具体工作和生活中,通过培育每个成员共同认可的安全价值观、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规范,营造自我约束、自主管理和团队管理的安全文化氛围。
一、安全文化
(一)安全文化的概念
安全文化就是促进人类身心安全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安全观念、安全意识、安全价值观、安全知识、安全教育、安全行为、安全规范、安全管理、安全文学、安全艺术、安全科学。
安全文化是一个综合概念,它既包含了最主要的安全观念系统,也包含了与安全文化有关的角色、规范、理念、知识(规范系统),也包含了避免、处理灾害和风险的做法(处置系统),同时包含了安全文化范畴的艺术表现(艺术系统),是富有积极意义的安全文化现象的总和。
(二)安全文化的构成
安全文化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形成安全文化的精髓是认识与实践。
首先,观念系统是各种认识的集合体。认识是头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认识来源于知识学习、主动研究、现象总结和实践经验,是在反复实践后形成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提高而逐步变化的,不同时期对于同一事物的认识往往会存在差异,认识和实践的改变也会带来观念系统的改变,因而安全观念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其次,规范系统是在总结正确认识和正确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规定和标准,如安全中的道德规范、行为习惯、安全理念、安全知识、业角色及专业素养;从行动意义上来讲,规范是指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某一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如管理规范、操作规范、行为规范等。所以,规范既包括约定俗成的,也包括强制执行的。约定俗成的规范与人的角色、理念、知识、意识的联系更加紧密,需要人们共同认识、共同自觉、共同监督,形成社会影响力,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正确普遍的影响和认识是形成规范的基础,这类规范越统一、越普遍,那么社会也就越安全。强制执行的规范则不同,它需要通过规定、监督、检查、指导、整改、甚至奖惩等强制性措施来执行,需要管理部门和执行部门来共同完成。
再次,处置系统是避免和处理灾害和风险的做法,是专业的认识与实践活动。从目的和实效上来讲,处置做法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为了避免灾害和风险的产生而采取的措施,如灾害预警、安全督查、安全提示、安全演习;二是在灾害和风险发生后所采取的措施,如抢险救灾、火灾扑救、灾难救助、灾后重建。另外,从法律意义上来讲,处置系统中还包含依法处置,即依据法律或其他规章制度对影响安全人员或集体进行处置或处罚。
最后,艺术系统是为满足大众主观与情感需求的特殊方式,是认识与实践的艺术性表现形式。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借此概括和传达安全文化,宣泄内心的理念与情绪,使大众深刻了解并热爱安全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文学艺术(如文字、诗歌、顺口溜、小说、散文)、视觉传达艺术(如绘画、漫画、书法、版式、招贴)、影视艺术(如微电影、动画、视频广告、专题片)、行为艺术(如行动、表演),皆属艺术系统。
(三)安全文化氛围
安全文化氛围就是围绕或归属于安全文化的气氛和情调。
安全文化氛围是无形的,却是能感受到的气氛和情调,它以潜在形态运动着,并使社会成员受到感染和体验,因而产生思想升华和自觉意愿。因此,安全文化氛围对于社会成员的精神境界、气质风格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安全文化建设能够逐步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又是塑造安全文化的良好土壤。
安全文化氛围从内容上包含环境氛围、精神氛围和制度氛围。环境氛围是指存在于物理空间的、直观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风格和情调,它通过环境布置、装饰效果、广告宣传、生活设施、文化设施等表现出来,如条幅口号、招贴广告、专题活动、网站网页、印刷品,在各种固定设施以及各种活动中散发出来的气氛和情调。精神氛围是指社会成员所表现出来的整体安全态度、安全诉求、安全追求、安全价值取向,包括专业人员对待日常工作的基本态度和交流方式,也包含普通成员对安全的满意度和对非安全的感知度,还包含全体成员的安全习惯、对安全的认识和对安全的态度。制度氛围是安全文化强制性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是指社会和集体的各项法规、政策、规章、制度及贯彻执行方式,
它虽然体现了一定的强制性,但在安全文化的管理过程中,其强制程度随着社会成员自主及价值理念的逐步强化而减弱。安全环境氛围、安全精神氛围、安全制度氛围是安全文化氛围的三要素,三要素的有机结合和相互统一构成了安全的文化氛围。
安全文化氛围既要具有社会安全普遍性,又要具有突出的单位个性。个性主要体现在对象群体的特殊性、内容的独特性、艺术风格的独创性、文化传达的创新性。
二、安全教育主题
建设安全文化和营造安全文化氛围离不开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既包含学校教育,也包含社会影响教育,应是贯穿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的终身教育。安全教育能增进人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安全思想和行为、传播安全法规和规范、培养人们的安全意识和习惯。
安全教育应当明确和注重主题,这样才能专业清晰、抓住重点、明确核心、观点明确、导向清晰、知识集中、层层深入,才能使受众接受系统、接受容易、印象深刻、掌握牢固、积极参与。安全教育主题的设定和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规划系统连贯
目前中国的安全教育还没有形成系统、深入的格局,还停留在知识不系统、教育不连贯、教材质量不高的初步阶段。在这样一个阶段,注重安全教育主题的系统和连贯尤为重要。系统首先是多元的,是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统一,其次是相关的,然后是整体的。安全教育在当下阶段,选择以下的教育过程比较合理:基础安全知识教育——基本安全技能育——安全意识培养——安全习惯形成教育——专项安全专业培训——安全传承教育。每个教育主题的设定都应当与正在进行的安全教育过程相符合,这样才能做到循序渐进,逐步完善。
(二)主题鲜明集中
长期的安全文化塑造,要围绕知识点、行为促成、表现形式、传达方式等要件展开。宏观来看,教育主题可以是多方面的,但是在某一项具体活动中或者在一个区域内,主题应该集中而不可分散。各个时期的安全文化氛围营造,都应该审时度势,设计出鲜明的主题,使氛围营造的诉求点更加集中。
(三)主题延展明确
主题设定以后,每个人看见主题都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在设定主题时应当充分考虑这种理解上的差异,使这种差异控制在一定的范畴之内,同时又不要完全避免差异。完全没有差异理解的主题,其延展性较弱,不宜于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会使教育过程变得呆板而没有生气,使参与者失去兴趣。延展性过强的主题又会造成另外一种极端,参与者的思维受不到任何约束,跑得没边没沿,使教育主题失去意义。所以,在设计教育主题时,应当首先对主题的延展性进行自由的延展,以发现其不明确、过于活跃或过于死板的原因,然后对主题进行适当调整,或在发布主题时增加适当的说明加以引导限制。
(四)内容丰富开放
安全的实现往往是与不安全的被发现息息相关的,只有允许被教育者在主题教育过程中犯错误,才能总结出以前没有发现的、或是经常发生而被忽略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和内容,才能对不安全实施纠正,才能总结出安全的要素。所以,丰富开放的内容是发现问题的源泉。所谓丰富,就是要切忌狭隘单薄;所谓开放,就是要切忌单一封闭。过于简单的内容既不能引起受众的兴趣,也不符合生活和工作的实际状态,只有丰富开放的内容,才能满足各个层面的多种需求,释放各种正确与错误的信息。
(五)形式选择恰当
内容丰富开放,要求形式也要恰当。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特点,曾经接受的安全教育的基础也不尽相同,应当根据面向对象的文化背景特点,选择大家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形式是安全文化的载体和诉求手段,呆板的形式让人厌倦,枯燥的载体使人乏味。在选择形式时,应当遵循形式新颖、方便参与、易于控制教育效果的原则。
(六)艺术风格鲜明
每个人群都有自己特定的文化背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欣赏角度也存在很大差异,对于同一件作品或同一个活动方式,在接受和品评时,往往见仁见智,各有钟爱。在安全教育主题的艺术风格体现上,应当充分考虑并坚持以下三个原则:符合教育单位的一贯风格、考虑受教育者的文化背景和结合教育形式和内容本身的特点。只有坚持以上三个原则,才能使每个安全教育主题的风格趋向一致,才能营造出有个性的安全文化范围,进而形成有特色的安全文化。特色鲜明风格独特的安全文化才会深入人心、影响广泛、生命力旺盛。
安全文化是归属于安全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安全文化的建设则需要从基础做起,在高校的特殊环境下,这个基础就是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成功的第一个步骤就是选择适当的安全教育主题,需要主题明确、内容丰富、风格鲜明,提升安全教育效果。
 


作者简介:窦书霞 北京大学保卫部副部长 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