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新媒体背景下学生工作信息传递有效性探讨与对策——基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实证研究

作者:王欣涛 金 鑫 刘 锐 发布日期:2013-01-14

 

摘要:作者通过问卷的方式,调查了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各个年级学生对不同信息获取方式的偏好以及对学院各类信息的需求程度。调查发现,新媒体在传递信息上越来越重要,短信与邮件相结合的方式最受学生的认同;校园BBS的关注度在下降,特别是在低年级学生群体中。同时随年级不同,学生需要的信息出现分异,有必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差异化的信息传播。
关键词:新媒体;信息传递;高校学生
 
一、新媒体传递信息的特点
新媒体 (New Media) 是相对于报纸、书信、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依托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并以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快捷的交流方式等优势,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
在高校学习生活中,学院需要向学生传递和通知的信息种类繁多且数量巨大,因此依托新媒体快速有效地传达信息在当下显得尤为必要,特别是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但是,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不同类别的信息需求程度和对新媒体的偏爱类型也不尽相同,因此有针对、有区别地开展信息传播尤为必要,如何依托新媒体高效开展学院信息的传递仍旧是值得探索的课题。本文主要针对如何高效使用新媒体传递信息进行探讨。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抽样选择了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以下简称“城环学院”)的 434 位学生,问卷回收 380 份,其中有效问卷346 份,有效率达到 91%。调查对象中各年级所占比例为 :大一占 11.94%,大二占 15.82%,大三占7.16%,大四和大五占 17.61%,研究生(包括研一、研二和研三)占 35.52%,博士占 11.94%。男生占43.88%,女生占 56.12%。
(一)新媒体使用的类型分异
学生对不同类型的新媒体所发布的信息关注频率不尽相同。当前学生们关注信息的主要途径集中在短信、电子邮件、SNS 社交网站、即时聊天工具等,新的社交平台的重要性在不断提升。而原来较为重要信息传播平台——校园 BBS 的关注度下降,这种变化在低年级中尤为明显。
24.89% 的学生每天浏览 SNS 社交网站 5 次以上,69.07% 的学生每天至少关注一次。低年级学生对 SNS 社交网站的信息关注频率更高,每天查看超过五次以上的占 32.26%。
每天查看校园 BBS 的学生不到一半,特别是在低年级(大一和大二)学生中,一天至少关注一次 BBS 的学生仅占 29.07%,远低于其他年级的比例(大三是 47.83%,大四和大五是 49.15%,硕一是 44.78%,硕二是 44.63%,硕三是 42.11%,博士是 51.28%)。
(二)新媒体受众的年龄分异
大部分学生认为,电话通知和口头通知适用于重要且急迫的信息。电话的急迫性和重要性居于所有传播方式的首位。电子邮件和短信在及时性方面略弱,但由于每天都会有固定时间查收,适合重要但紧急性一般的信息。
人人小站、公共微博、BBS 和即时聊天工具等主要用于休闲娱乐和人际交往,登陆时间不定,一般作为非正式消息的来源渠道,因此重要和急迫的信息都不适合采用这类途径,但由于它们使用频繁,一些文体活动、讲座资讯类的信息较为适合用此类平台进行宣传。
三个学生群体,即本科低年级(大一、大二的学生)、本科高年级(大三、大四、大五的学生)和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对不同信息传播方式在重要性和急迫性上的认知略有差异。短信对本科高年级的重要性(重要性值为0.446)远低于本科低年级(重要性值 0.796)和研究生(重要性值 0.642)。本科高年级由于收到各类短信较多,短信通知的传播力度会稍有减弱,因此重要性信息在用短信传播时候很可能会不被高年级本科生所重视。这种年级分异也表现在对邮件传播方式的认知上。
虽然高年级本科生使用 BBS 的频率要高于低年级本科生,但由于 BBS 所传播的信息大多是非正式的,因此对发布在上面的信息需要有所取舍,一些学院文体娱乐方面的通知比较适合,而注册、科研等较为重要和正式的信息,需要以短信或邮件方式予以辅助。

 
二、新媒体在通知类信息中的运用
从以往工作经验来看,学院面向学生发布的通知类信息主要包括教学安排类、奖助类、科研活动类、校园文化活动类和就业求职类等5个主要类别。不同群体的学生对不同类信息的需求程度有所差异,通过与现有信息传递方式比较,将有助于调整信息传递方式的结构,实现有针对、高效的信息发布,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精致化的信息服务。
(一)教学安排类——短信效果更好
教学安排(选课安排、考试安排、注册安排及其他教学通知)信息对三类群体都是重要且急迫的。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注册、选课及考试三项内容,都是学期内必须注意的重要事项,而且此类安排通常有严格的时间限制,需要及时有效办理。有关教学安排类别的信息,学生们普遍认为短信方式传播更有效果,其次是电子邮件。
(二)奖助类信息——研究生对助学金信息需求不容忽视
奖学金通知主要是以班级为单位发布的,学生普遍认为奖学金评比是较为重要的但非急迫的信息。当前阶段,52.85% 的学生主要以短信方式接收奖学金信息。67.61% 的学生表示,未来他们最希望的接收方式也是短信,另外辅以电子邮件及口头通知方式对信息进行补充效果更好。
助学金申请信息对于学生来说需求差异较大。34.16% 的学生认为该项信息重要且急迫,但也有27.59% 的学生表示自己对该项信息没有需求。在重要性的排布上呈现出研究生 > 低年级本科生 > 高年级本科生的特点。大部分研究生开始尝试脱离父母资助,特别是刚刚入学的研究生,努力争取经济独立。
对助学金的需求也呈现出生源地分异。被调研学生大部分来自城镇,农村学生比例不高(12.03%)。来自县级以下城镇和农村地区的学生对助学金的需求最大,分别占该群体中的 94.44% 和 92.11%。但不容忽视的是地级市和县级市中也分别有超过 70%的学生认为助学金很重要。因此在助学金的信息发布以及后续的发放工作中,需要对来自农村的学生和城市的贫困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三)科研活动类——BBS效果不及短信和电邮
被调研的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科研活动类信息很重要,紧迫程度则随年级的增长而提高。本科高年级的学生科研能力增强,参与的科研项目增多,因此他们对此类信息的需求更为急迫。
从信息获取情况来看,学生们当前获取科研活动信息的最主要途径有短信(27.10%)、电子邮件(22.74%)和 BBS(17.40%)三种。但更多的学生觉得未来如果能以短信(54.19%)和电子邮件(29.35%),而不是 BBS 的方式传播科研活动信息,效果更好。
(四)校园文化活动类——重视社交媒介的互动
调研数据显示,学生们对校园文化活动类信息的需求并不急迫。本科低年级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关注度最高。68.54% 的学生最希望以短信的方式来获取该项信息。因此,在发布此类信息时,可以主要采取短信通知的方式,辅以 BBS、微博、即时聊天工具等新型社交网络对学院活动进行宣传,通过学生群体的网络互动和扩散,提升活动的宣传效果 ;在人群上,可以重点针对研究生低年级和本科低年级学生进行通知。
(五)就业求职类——低年级本科生的需求也在增加
工作和实习类信息的重要性没有明显的年级分异,本科低年级学生对就业求职的关注度正在不断提高。目前,学生们除了从北大学生就业信息网上获取实习就业信息外,其他的实习就业信息渠道主要有 BBS(32.67%)和短信(25.67%)两种。但学生们普遍觉得短信(51.14%)和电子邮件(28.01%),而不是 BBS 的方式传递就业实习信息更为有有效。
考虑到本科低年级学生对实习就业信息的关注程度在提高,因此对一些适合低年级学生参加的实习信息可采用邮件通知的方式,让其了解相关求职动态。而对于本科高年级和研究生为了就业信息获取更及时和有效,可采用短信通知的方式为主,辅以邮件的方式。
三、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尝试
新媒体的多样性也为学生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途径多样、交互便利的平台。依托新媒体,城环学院尝试了多种途径和方法开展学生的思想工作教育。
(一)通过微博、SNS社交网站参与爱国思想教育活动的互动
微博、人人网、开心网是当前低年级学生使用最为频繁的新媒体工具之一,依托该平台,让学生们参与爱国教育活动,在网络互动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逐步提高自我的思想素养,营造出健康向上、活泼生动的校园文化氛围。比如每年的“一二·九”歌咏比赛,通过唱红歌,回顾历史,将学生们训练、参赛的点滴过程用拍照、摄影的方式记录下来,上传到学院微博的公共主页和人人网主页,通过学生们的网络分享和交流,扩大“一二·九”歌咏比赛的影响力,增强凝聚力。
(二)依托电子邮件宣传教师的先进事迹
电子邮件由于传递的信息量大,传递广,可以留存等特点适合有较多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材料。比如学院院刊《城环快讯》从原来的纸质版改成电子版,利用电子邮件发送到每个学生,既环保又扩大了传递的范围,提高了宣传的力度。王恩涌老教授、刘耕年教授的先进事迹也通过电子邮件让学生们阅读,让学生们了解学院的历史与学院文化,提高了科研的热情,学习老师们的优秀品质。
(三)依托BBS宣传学院、集体和优秀学生的先进事迹
BBS 上学院的院版作为学院的宣传阵地,学生查看较多,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一年一度的城环奖评比旨在宣扬城环所倡导的“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学院精神,将参赛个人和参赛团队的情况发布在 BBS 上,学生们通过回帖和投票的方式,选举出他们心目中最适合得奖的团队。改变了传统说教式的榜样树立与宣传,转变为自主性的学习和参与,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向先进学习,向优秀靠拢。
(四)学工教师开设微博、SNS社交网站参与思想辅导
学工教师们开设了微博、SNS社交网站,通过阅读学生微博及时、准确地了解学院学生最新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中普遍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及时地进行沟通、解释与引导,以解决学生的迫切需求。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候,通过在新媒体上发布消息事实,消除或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另外,还通过发表博客传达院系班级的一些动态和活动,方便学生了解各种有用信息;由此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和学生们更容易成为知心朋友,学生们也更愿意在网上向老师倾吐心声。
四、对策与建议
新媒体的发展使学生工作信息的传递形式、方法、渠道等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面对新情况,高校学生工作者应不断创新和拓展信息传递的渠道和空间,将新媒体作为有效的载体,提高学生工作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通过调研以及具体的工作实践,提出了未来依托新媒体开展学生工作信息传递的几点建议:
(一)构建统一的学生信息平台,加快学生工作的信息化管理
信息传播能力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新媒体在学生工作信息的传递中运用日益频繁,因此在学院层面上构建学生信息平台对信息传递的快速有效显得更为重要。平台可以将学生的手机、备用手机、常用邮箱、第二邮箱、紧急联系人电话、QQ、微博、人人网、开心网、BBS 账户收集整理,形成较为完备的信息库。并分别组织学生助理、研究生会、学生会等学生组织通过新媒体的方式对学生们的信息接收途径进行影响和关注。另外,还需要定期更新短信与电子邮件群发的平台,把不同年级学生分为不同群组以便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定位通知。
(二)加强信息传播管理,保障持续的传播有效性和公信力
除了当面通知之外,信息传播本质上是学生有选择性地接收的。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因为追求全员覆盖或者期望学生们引起足够重视,而频繁使用各种媒介进行推广。而个别学生会拒收短信平台和飞信群的信息。除了非常重要或者非常急迫的信息外,这种全面覆盖实际上可能造成的是学生工作系统在媒体传播方面的公信力下降。
所以,使用适当的传播平台,辅以和该传播平台相适应的语言风格,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应当从信息接受者的角度去判断信息的必要性和急迫性,杜绝盲目传播,最大限度的减少面向公众的“紧急通知”,保持持续的传播有效性和公信力。
(三)依托新媒体,构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监管机制
学院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提高对新媒体的认识,完善自身的信息素质,了解新媒体特征和新媒体文化特点,参与到新媒体的使用中来,探究依托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在监督的同时也是对学生工作人员自身的提升,很多网络流行语,低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都会与学生工作人员的语言和行为习惯有所区别。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首先就需要充分的了解学生,而这可能会在网络上找到答案。同时,能够运用学生们喜欢使用的平台本质上将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因此,学生工作人员使用新媒体能力以及在新媒体中的被关注程度都显得尤其重要。
 
 


作者简介:王欣涛 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人民武装部副部长、城市与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 讲师
 金 鑫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团委书记 讲师
 刘 锐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2012 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