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在新媒体环境下探索基层党建工作新思路

作者:冯支越 王文浩 发布日期:2013-01-14
 
摘要:微博、SNS 社交网站等新媒体形式的崛起和互联网技术的勃发,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方式和推进步骤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近年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结合学院特点,一直致力于关注新媒体发展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服务于院系自身的党建工作创新,为基层党建的进一步开展积累实践经验。文章结合新媒体技术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梳理近年来学院党建工作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提升实效、实现新发展,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近年来,以微博、SNS 社交网站为代表的网络新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人们信息接触、信息获取以及信息处理方式与习惯,改变了社会活动组织的具体方式。这一变化同样对高校青年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着眼于此,面向高校青年学生的基层党建工作,同样需要结合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交互、宣传推广、组织动员等方面的新变化、新特点,根据自身实际作出相应调整与总结。如何紧紧围绕新媒体环境特点,有针对性地探索并创新工作模式,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效果,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者必须重视和妥善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直以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致力于新媒体形式、新媒体技术与新媒介平台的前沿探索和理论研究,在新媒体的理论总结和实践应用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得益于此,学院党委在党建创新工作中始终重视新媒体技术的积极影响及应用。从2011 年上半年至2012年上半年,新闻与传播学院共完成基层党建立项14项,可简单归为以下四类:第一,紧跟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政策热点类,例如结合学雷锋、“走转改”、建党90年等政策热点的立项;第二,结合学院特点和专业特点类,此类立项有两大特点,一是广泛借助媒介资料,二是突出强调媒介作用,如09级本科生党支部《提升学生党员媒介素养,推动基层党建创新》的立项;第三,结合支部本身特点类,较为典型的是为毕业生支部所组织的基层立项;第四,综合类,此类立项容纳多种形式,将实地考察、讲座培训、集体讨论、知识竞赛等方式融为一体,如教工党支部《发挥专业优势,助力新媒体环境党的宣传工作;整合优势资源,营造学院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的立项。本文将在上述立项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归纳总结。
一、新媒体环境下基层党建工作的机遇与挑战
截至2011 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 5.13 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 个百分点,达到38.3%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 亿,同比增长17.5% 。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使用率在2011 年已达96.1% ”[1]。网络媒介的应用已经成为当代高校青年学生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新媒体形式的不断更新及应用,对以往的信息交互方式、组织动员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挑战:传统工作模式亟待调整
在以往开展基层党建工作过程中,院系党委对上级党委政策、文件、通知的发布主要依赖于层级严明、逐级下达的组织传播,在活动开展方面也呈现出明显的“自上而下”的单向特点。这一工作模式曾经在基层党建实践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新媒体平台及相应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学生信息获取和传递模式的变化,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传统形式正遭受到全新的冲击与挑战。一方面,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微博、SNS 社交网站的推广,使得以高校青年学生为对象的信息传播更加注重平等、多向,以往层级严格的组织传播模式难以适应这一变化,不能实现短期高效的信息传播目的;另一方面,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对党建工作的互动性和丰富性提出了新的要求,简单的填鸭式、说教式工作模式不仅无法发挥自身在引导学生思想、发展学生党员中的应有作用,反而会招致部分学生的反感甚至厌恶情绪。
(二)机遇:创新工作模式具备技术支持
尽管新媒体的发展对党建工作的传统模式产生了一定冲击,但同样也为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首先,新媒体技术在传播范围和传播效果上的优越性,能促进党建工作宣传方式的创新。借助微博、人人网等新媒介平台,基层院系的相关决定、通知得以在更短时间、更低成本传递到各党支部,切实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其次,新媒介平台重视互动,强调受众的平等参与,有助于激发青年学生的参与热情。结合微博话题讨论、网上课堂等形式,青年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其中,以相对自由或开放的发言交流感想、表达观点,在讨论中加深对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理解和认同。另外,新媒体环境下的互联网平台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大大节约集体活动的组织成本。最后,微博等媒介手段的社会应用性为高校党建工作走出校园,发挥社会效益提供了实现途径。综上所述,面对现实中媒体环境的变化,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者只有充分重视,关注新媒体在学生生活中的双重影响,在坚持党建工作初衷的前提下,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服务于党建工作实践,才能不断实现自身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一)围绕党建主题,紧扣新闻专业学习热点
拥护党的决定、宣传党的政策、发扬党的传统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在此基础上,结合新闻与传播学院自身专业学习要求,积极响应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响应“走转改”的工作引领,不仅能和基层党建工作实现紧密对接,还能利用青年学生更易接受的宣传形式和教育模式提高党建工作实效。
2011 年上半年,新闻与传播学院10级硕士研究生党支部开展了主题为“学习践行‘走转改’,做真正新闻人”的主题党日活动。党支部通过播放视频资料、组织网络讨论等多媒体手段,积极贯彻党的新闻工作方针政策。这种多种媒体形式结合的方式,不仅克服了单一的宣传和灌输的局限,又通过网络讨论的形式增强了互动感,并能直接观察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加强对活动成员的了解。同年10月,学院党委与来自宁夏六盘山老区的60位村党支部书记进行座谈,共同探讨合作建设基层党组织的新思路、新方式。这是学院党委把党建与乡村科学发展结合起来,充分发掘高校、农村党支部建设先进经验,进一步提升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探索。
在实践中,学院党委将党建热点、专业学习、实践考察结合起来,以提升党建教育效果,并探索实际工作的可行性。如2010年底,学院举办了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高校巡回报告会,邀请了包括新华社著名制片人朱玉、解放军报社驻新疆记者站记者孙兴维、央视综合频道副总监任学安以及全国“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以亲身经历向在场的学生讲述新闻实践、社会变迁等主题。2011 年冬,结合09级本科新闻学专业“高级采访写作”课程的需要,将“走转改”活动与教学结合,新闻学专业二十余名学生来到河北崇礼县四台嘴乡的马丈子村和二道营村进行实地调研与采风,并提交采访心得。在锻炼观察能力与提问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变迁,更重要的是发现问题,了解民生,促使大家认真思考党在基层发展中的作用和问题所在。
(二)立足学院特点,整合学院专业优势资源
作为在新闻学、传播学等研究领域拥有雄厚学术资源的专业院系,学院始终关注现实中新媒介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与作用,结合学院学科特点,整合自身优势资源,着力开辟党建工作的全新媒介平台。学院党委在新浪微博上注册“北大新传党团课堂”微博和“北大新传微博课堂”微群,各支部分别建立支部专用微博,一方面,组织各党支部在微群中围绕时下话题进行热烈讨论,加强支部之间联系,提升学生基层党建的整体效果;另一方面,结合自身专业优势,推进“北大新传党团课堂”日常化、专业化,加强党委和党员的日常联系,避免活动形式化带来的基层党建工作的局限性。以上探索不仅是新媒体背景下党建工作实现创新的内在要求,也是发挥院系专业优势、实现学科资源效益提升的有力举措。学院借助自身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推进上的优势,不仅使党建工作同新媒体环境得到紧密结合,而且同学生切身实际的契合,可以扎实促进青年学生党员的成长成才。
为了增加支部成员的新媒体知识,增强支部成员对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和媒介素养,部分学生基层党支部依托学院资源,开展了内容丰富的新媒体培训活动。2012年上半年,学院2009级本科生党支部积极加强支部建设,开展了“提升学生党员媒介素养,推动基层党建创新”主题系列活动。活动除依托本院教师开展的有关互联网知识、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学外,还进一步利用学院现有资源,组织参观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商务印书馆等,熟知媒介产品生产流程,为学生党员正确认识网络海量信息、增强信息辨识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平台。另外,学院开展的“党在我心中,新闻人对外宣传教育”等主题党日活动,也同样立足院系实际,实现了党建工作同自身专业学习之间的兼顾与平衡。
(三)结合支部实际,创新党建工作形式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逐步推进离不开各院系党支部的积极响应和有效支持。因此,各基层党支部的现实情况和实际需求在党建工作开展中必须引起院系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新闻与传播学院在利用新媒介手段提高工作效果的同时,也密切关注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学生的需求,借助丰富的具体活动形式开展相应教育、宣传和引导工作。
近年来,针对应届毕业生这一特殊群体,学院结合相应支部实际,紧扣“育人为本”的教育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其中,2007级本科生党支部围绕“争做优秀的北大新传人”的活动主题,在开展毕业纪念衫、组织毕业教育等活动之余,还依托专业所长和所学,制作《后会有柒(期)》毕业主题电子书,以生动、丰富的影像资料记录该党支部四年来的发展历程,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三、新时期实现党建工作发展的对策建议
中共北京大学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明确强调,要将提高党支部生活质量当作院系党组织建设的重点,将支部生活与教学科研紧密结合,新形势新媒体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和特点需要进一步把握,基层党建工作的形式需要进一步创新。我们认为,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就是应对新形势、提升党建工作质量的有力助推器。当然,党建工作的发展进步决不单单意味着技术的升级与应用,而是要求党建工作者必须在新形势下认真观察、发现、归纳党建工作的新问题与新思路,从而准确地找出工作的着力点和方向所在。
(一)重实效,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选择工作形式
正如中共北京大学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明确强调的,要以不断增强和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方向,着力推动党支部活动方式创新,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基层党建工作在强调“做什么”的基础上,还应当更加关注“怎么做”和“如何做得好”的问题,着眼于自身工作的“微观操作和具体执行”[2],使党建工作真正深入到学生思想之中。
为此,对于党务工作者而言,要积极创新活动形式,要坚持将育人效果置于工作的核心地位,尤其要避免过于注重形式而忽视实效,导致党建工作流于形式的不足。就笔者的经验而言,许多基层支部的党建立项费用被转化为了“班费”甚至是“活动餐费”,这就要求党务工作者必须充分考虑活动的实效问题,切实加强对党建立项的监督管理和经验总结,保证党建立项工作的真正落实。因此,如何把“党建立项—活动开展—宣传推进—入脑入心—后续提高—获得实效”这些环节有效联系、结合起来,既反对党建工作中单向灌输的形式化倾向,又反对逐渐盛行的娱乐化和简单化倾向,是亟待党建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就上述六个环节而言,重点在“活动开展”、“宣传推进”、“入脑入心”、“后续提高”上,笔者认为,掌握好、运用好新媒体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一大突破口。比如利用微博和社交网络的组织特点和信息集合能力,可以在党建活动前期通过加强线上宣传以吸引支部成员对活动的关注;在活动期间通过组织线上讨论并加强信息共享,在交流的过程中达到活动目的;在活动后期则可以通过获取线上反馈用以总结提升,并通过后续的信息交流延长党建活动的生命周期,从而形成持续的效果。
(二)重热点,以政策内容为核心进行具体设计
学院党委及下设的各年级党支部作为高校党委同青年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和链接纽带,在实际工作中承担着落实学校党委指示和引导支部活动的双重职责。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避免在具体工作上产生偏差,尤其是在政策宣传上过于僵化与简单化。为此,学院党委应全面兼顾,既要以政策热点为导向,又要以支部实际为基础,积极寻求二者之间的协调与权衡。
中共北京大学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精神强调,要充分利用国家重大活动的时机,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对于基层党建工作而言,一方面,要坚持上级党委在重大方针政策上的决定和领导,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上级党委在指导方针和发展方向上的指示,积极响应号召,配合相关工作的开展与落实;另一方面,在具体工作中,院系党建工作者也要结合各支部实际,关注支部的条件限制和现实需求,在具体形式开展上发挥主观能动性。部分支部在自身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与上级党委、团支部、班集体、甚至课堂教学结合的方式,将政策热点与长效党建相结合,将党员教育与实践参与相结合。尤其要注意对活动内容的设计。一般而言,只有将宏观的政策落实在具有知识性、实践性或是参与性的活动中,比如将“走转改”的政策宣传落实在以亲历者宣讲、新闻学讲座、党员深入基层实践采风为内容的活动中,党的政策所指才能真正以实践而非空谈的形式得到体现,基层党建工作才能真正做到“入脑入心”,这在上文所提到的部分活动所取得的效果中得到了充分证明
(三)促创新,在坚持传统的前提下运用新技术手段
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具体活动形式上的可行借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传统工作模式的否定甚至抛弃,相反,只有通过线上行为与线下活动(实地调研、教学培训等)的有机整合,才能真正促进实际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首先,着眼于新媒体环境的变化,基于微博、SNS 社交网站的网络讨论形式对于促进党建工作效果深入学生内心、增强其内在认同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微博等新兴网络传播载体理应成为现实工作开展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其次,必须明确,线上活动的发展不代表对线下活动的取消,虚拟世界的联系不等于现实世界的交流,因此要同样重视现实活动的同步推进,类似教学培训、实地调研等形式依然在现实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再次,成形于虚拟平台的新媒介平台同样可以移换到现实环境之中,在开展党支部会议同时借助微博平台开展主题讨论,实现网络平台与现实环境的对接与整合,将是基层党建工作发展过程中的有益尝试和发展方向;最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克服党建的某些局限提供了条件,例如博士生支部各成员地域间隔大,难以保证同一地点活动的要求,通过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微博课堂讨论和网络党会等,不仅完成了相应工作要求,又改善了实际效果。
 


作者简介:冯支越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 研究员
                  王文浩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9级本科生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2年1 月16日http://www.cnnic.cn/research/bgxz/tjbg/201201/t20120116_23668.html 。
[2]张彦:《以“精致化”要求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发展》,《思想教育研究》,2010年第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