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浅论北京大学“三位一体”校园交通管理模式的构建——基于北京大学的交通管理模式研究

作者:熊冰雪 发布日期:2012-10-14

 

摘要:近年来,高校交通事故频发,事故伤害及影响越来越大。文章旨在通过分析高校交通管理现状,为高校提供一套实用性、综合性的交通管理方法。文章在广泛了解国内外高校交通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梳理了北京大学“三位一体”的校园交通管理方法。“三位一体”,即通过对车辆入校的控制、车辆在校行驶和停车的规划管理,旨在建立三管齐下且逻辑衔接、管理通畅的综合性校园交通管理秩序。
关键词:校园交通管理 ;“三位一体”;模式构建
一、高校交通管理现状
(一)高校交通管理的现实困境
高校交通管理有两个无法逾越的难题:首先,进行高校交通管理不能脱离社会交通背景。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机动车道路交通发展起步较晚,车辆行驶习惯与行人素质整体有待提高。其次,中国的校园社会化进程较晚。日益开放的大学发展之路决定了校园已不再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社区,大量使用和随意停放机动车将会导致校内交通环境秩序的不安定。高校交通环境的一般制约因素主要包括道路局限、规划缺陷、车位有限、交通设施滞后。
(二)高校交通事故特点
2005年以来,高校每年都出现在社会上影响重大的交通事故:如 2008年,仅上海的高校就发生交通事故20余起,死亡12人,伤6人。根据事故特点,追踪引发校园交通事故的原因,主要在于校园环境局限和道路标识不完善,重点地段的道路在重要时段疏于管理。
校园交通管理的现实缺陷与车辆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导致高校交通问题的根本原因。如长期未对校园交通问题加以足够重视,师生们日常生活和交通安全将会受到重大影响,“平安校园”将无法实现。
二、高校交通管理元素
针对校园交通管理的困境考虑解决途径,一是管控流动中的车辆;二是规划管理静止的车辆。解决方案要求从国内外高校的交通管理经验入手,寻找有效的管理方式。一般来说,国外高校的交通管理是在社会交通管理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国内高校的交通管理缺乏经验支撑和环境支持,一般是以被动封闭性为主导观念。
1:校内外交通管理对比
(一)入校控制元素
一般来说,国内外高校对入校车辆的管理方法有:划定校园功能区域,严禁某些区域的机动车行驶;通过资格审定,发放校方有效证件,凭证入校;同时对入校机动车进行划分,规定不同机动车种的行驶权限。
1.教学区禁止机动车行驶
不仅国内多数学校明令限制机动车行驶,国外部分大学也设置相似规则,如奥克兰大学的教学中心区道路实行机动车禁行制度[2],规定除了公共汽车、自行车、残疾人使用车辆、大学巴士和执行紧急公务的车辆(例如消防车、救护车等)之外,其他车辆一律不准通行。
2.持校方有效证件入校
机动车辆须办理校园通行证方可进入学校,凭“通行证”从规定校门进出并主动配合门卫检查。持证入校是国内大学赋予车辆入校的最常见方法。如中山大学规定:社会车辆入校必须驾驶证、行车证齐全,并持有学校机动车辆校门出入证()、校内单位邀请函、来校联系工作介绍信、本校师生工作证或学生证等证明,证件不齐者,谢绝驾车入校
3. 机动车分类管理
对于通行证的行驶权限,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级,有助于对入校车辆进行进一步的划分,属于对校园主要区域的机动车“过滤”管理。如中国科技大学设立四种不同的通行证,通过不同颜色予以识别:(1)红色通行证适用于学校在职职工本人的车辆,通行范围为教学区和家属区;(2)蓝色通行证适用于教职工亲属(父母、配偶、子女)的车辆,只能从家属区大门进出,不得在教学区域行驶;(3)绿色通行证适用于长期协作单位车辆,不得在校内停放过夜;(4)临时通行证适用于短期来校从事相关业务的车辆,有效期为三个月[3]
(二)行驶路线与行驶方式的规划元素
校园规划车辆行驶路线意在引导车辆在校内的行驶秩序。引车入校需做到两方面:一是控制机动车行驶速度;二是设计机动车行驶线路。
1.控制速度
对于速度的控制可采用技术手段,如设立电子指示和减速带。限速装置普遍存在于国内外高校中,常见有限速牌等。复旦大学规定车辆出入校门时,时速不得超过5公里。凡在校园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必须按照道路交通标识、标线的规定行驶,必须主动避让行人和非机动车,时速不得超过20公里,严禁鸣号、鸣笛。
2.控制道路
控制行驶道路需根据情况,设置路碍进行分道。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对校园道路进行总体规划,设立通往不同功能区域的专线。如上海交通大学在 2006年对整个闵行校区进行校区公交所应满足的需求及现状问题的分析,决定在校内开设 6 条公交线路:①直达教室线;②来访观光线;③快速换乘线;④紫竹穿梭线;⑤校内需求Bus;⑥校际班车
(三)停车管理元素
控制校内停车最直接的方法是利用经济杠杆,控制需求总量,缓解停车问题给校园交通带来的巨大压力;其次是用科技代替人力手段对停车进行控制。国外高校对停车通常采取社会上通用的科技硬件和约定协议进行管理。
1.科技硬件
国际通行的“咪表”计时刷卡会提示车主在停放车辆占用道路的时间,培养车主时间观念和缴费意识以减少机动车对道路的占用时间和空间。如威斯康星州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将“咪表”安装在用户的车辆中,由安装在车内的智能卡激活,当车辆处于静止状态时,激活的“咪表”将记录时间,按时间收取停车费用,每次停车的费用将从智能卡中扣除。据该校网站的说明,该方法计划实行两年作为实验,而两个月即已经有明显的成效。
2.约定协议
部分高校为整合机动车资源,减少校内机动车行驶数量,采取经济等手段控制校内停车。如德克萨斯工学院采用“公用停车位协议”,允许使用者们共享一个停车位,只要合租者们签署“公用停车位协议”,协调分配各自的停车时间,即可向校方申请。根据协议,某一时间段中只能有一辆车在停车位上。
三、北京大学“三位一体”综合性校园交通管理方法
综合国内外高校交通管理元素,为达到北京大学创建“平安校园”的管理目标,需要实用、综合性的交通管理模式:合理控制社会入校车辆;有效引导入校车辆行驶;对停车区域进行规划管理,加之监控等手段合力形成覆盖校园交通管理的逻辑性集合。以“一守二引三停”的思路,北京大学从引车入校、规范行驶到合理停车,提炼最优组合,使时间上是承接关系,空间上是相辅关系,保障车辆入校通畅、行驶安全、停车便利。
(一)守:对车辆入校的控制
北京大学在校园自身环境的基础上规划了独具特色的“守”方略,对车辆入校不是简单地“一刀切”,考虑到北大校园多自然风光、公共用地有限,原则上禁止无事穿行校园的校外车辆入校。对于来校办事的校外车辆,采取提前预约的方式[4],购置了3台电脑电话一体机,建立网络预约及电话预约系统。这是充分考虑到校园环境的交通承载量,在不影响校内人员正常的教学秩序下有理有节、有张有弛的科学管理。
(二)引:对入校车辆的行驶路线与行驶方式的规划
从法律法规上讲,校园交通标识不具备强制性法律效力,考虑到要保证校内行驶安全、提高校园生活质量,必须要控制机动车在校行驶速度,具体可通过划分区域、规定路线、设立标识辅助控制。北大以5种办法进行校内机动车引导:
1.设计机动车行驶路线
规划校园主干道路,将校园道路系统划分为3种:①混行道路:这一级道路连接校园主要对外出入口、机动车停车区域等,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可混行。②机动车限行道路:此路段是校园主干道与各功能分区之间联系的纽带,对必须通过的教学区、宿舍区,规定机动车行驶的时间段。③机动车禁行道路:规定局部重要地段禁止机动车行驶。
2.分区管理,区别通行
将校园分为办公区、教学区、生活区3个区域,一是将学生宿舍及其周边区域用隔离桩与其他区域分割开,禁止非生活保障车辆进入生活区,减少学生生活密集场所车流量。二是在各教学楼前设立临时禁行区域,在高峰时段实行交通管制。三是在校园各条允许机动车通行的道路、路口施划了各类交通标线、指示箭头、让行线,引导机动车有序流动。
3.对机动车行驶的控制
北大规定校内机动车行驶速度不得超过20公里,校内各种机动车禁止鸣笛、急转弯、急刹车。
4.标识减速硬件的设置
为有序疏导校园车流,北大在校园主要道路、重点路口施划了约1600延米各类交通标线,引导机动车有序流动。在交通法及新交通设施国家标准出台后,为约束机动车校园内依法依规行驶,学校按照国家最新标准,在道路沿线设立了195块(套)各类标志牌,包括禁停车、禁鸣笛、限速、指示、警告、禁入、让行等。这些标牌有效保障校园行驶规范、约束机动车的行驶行为,减少事故发生可能。
减速带被从事校园安保的同志亲切地称为“卧警”,安装目的是为强制降低机动车行驶速度,北大在分析各路段行驶速度后,在校园重点路口安装了 39 条共计247.5米的减速带,并在超速最严重的两条道路上安装了测速装置,惩处超速驾驶行为。此项举措推出以来,学校校园内机动车行驶速度基本降到20公里/小时以下[5]
5.各种手段减少视觉死角
考虑到北大校内道路曲折、狭窄,交通死角比较多,学校将主要道路路旁绿化带由高大植物改为矮小灌丛,并在主要拐弯处增加扩视镜,减少视觉死角。
(三)停:对入校车辆的停车管理
1. 施划停车位,解决机动车停放问题
为解决教职员工校内停车困难,从2009年到2012年,北大加大停车位的开发力度,缓解停车难问题。通过测量踏勘校园地上区域,深入挖潜停车资源,总计施划了1030 停车位,重点建设中等规模的法学楼地下车库,改造了理教地下车库,以缓解暴增的停车需求。
2. 安装自行车架,引导非机动车停放有序
为解决师生员工自行车停放问题,北大在校园内(主要是教学区)安装了455栅自行车架,施划了17000余辆车位。
四、未来校园交通管理发展趋势
“平安校园”要求高校交通管理要与时俱进。“没有栅栏”的大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校园交通管理如何做到与社会交通管理有效对接,需要有交通管理经验的人才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进行全方位、综合性的管理。未来的校园交通管理发展要求对校园车流量进行动态的估测。基于北京大学的自身情况,结合全球视野中的高校交通优秀管理模式,未来高校交通管理发展趋势将是:注重车辆的入校控制、在校行驶和停车管理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保证“三位一体”高校交通管理方法环环相扣,有效落实,以期达到停车在地下,道路深规划,和谐人车行的理想目的。为此,需要通过以下4个方面实现:
(一)设置专业交通管理部门
此部门应具备管理、教育、沟通联络的职能。首先,精确设计高校交通方式、对校内不同功能区域分区管理,运用高科技设备作为辅助手段监控。同时,开设交通行驶课程指导良好行车规范的养成,定时举办形式多样的交通安全教育活动,营造安全有序的行驶氛围;除此之外,校内加强与学生工作部门的联系,以便更好地把交通安全教育及宣传深入师生;校外加强与上级交管部门和兄弟院校交通管理人员的沟通,定期邀请上级部门与兄弟院校的同事来校指导和交流。
(二)没有执法权的有效管理
关于校园内行驶和停放的车辆管理,特别是违规行为的管理,高校保卫部缺乏执法权的支撑。如何在没有执法权的情况下,进行有理有据的管理,可采取三管齐下的方式进行:一要“借力”,即通过与地方(社会)交管部门建立联管机制,使得社会交通管理进校园。二要培养自身力量,请社会交警天天到校园执法不可能现实,可从保卫部选派干部,接受专业的交通管理教育成为协管员,颁发有效执法证,为政府交管部门代理执法。三是针对高校情况,钻研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说教”管理模式,达到既不逾越执法权又要达到执法纠违的目的。
(三)入校车辆的“四定”管理
对校内教职工的车辆管理,要求实现“定人”、“定车”、“定区”、“定位”。需要建立规范有序的分区停车管理模式与制度,并配以电子化辅助,以实现快速引导、有序行驶、停车便捷的科学管理效果。
(四)以发展眼光进行停车资源的整合

随着学校发展,校内停车位少与停车需求量大的矛盾将长期存在。目前可行的解决方案一是整合地下停车资源;二是在地面建停车楼;三是寻求地方政府的支持,在校园周边新建停车场。为实现地面无车、地下停车直通教学楼、宿舍楼的整体规划,需要全盘考虑以及全校师生员工的重视和配合。要实现少占地面用地,就必须科学规划地下停车场,学习国内外先进停车场建设经验,使地下停车更容易便捷,最终逐步取消地面停车场。



作者简介:熊冰雪 北京大学保卫部综合与宣教办公室工作人员 助理研究员
[1] 引自中外高校校园交通管理措施:http://security.shmtu.edu.cn/,2012年10月4日。
[2] 证件发放范围可由学校交通管理部门在综合校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裁决。证件有效期限、有效职权、应守规定都应包括在持证人
员的资格中。
[3] 引自中外高校校园交通管理措施:http://security.shmtu.edu.cn/,2012年10月4日。
[4] 引自中外高校校园交通管理措施:http://security.shmtu.edu.cn/,2012年10月4日。
[5] 黄平、郁朝鸣、马立、刘俊 :《大学校园交通规划与设计方法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阂行校区为例》,《交通与运输 (学术版)》,2006 年第2期。
[6] 预约流程是:单辆车入校需用校内固定座机提前约电保卫部专用约车电话,说明入校事由和时间、车牌号。考虑到方便对非工作时间的进校车辆,保卫部开通部分校内专兼职保卫干部手机约车,给入校车辆提供极大的时间方便。对于多辆机动车入校预约、两辆以上、十辆以内大轿车入校,需校内单位具备相应预约资格,向保卫部出具预约申请、内容包括:活动名称、主办单位、起止时间、活动人数、车辆数量、加盖申请单位公章。在活动开始前 3 天,将预约申请以及自制车证样本交至保卫部秩序管理中心办公室。秩序管理中心办公室审批同意后,对准许入校的车辆核对数量、停放时间、按照学校收费标准区分车型收费。
[7] 参考引用北京大学保卫部工作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