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大学新生管理工作的几点探索——以北京大学中文系为例

作者:金 锐 韩沛奇 发布日期:2012-10-14

         摘要:大学新生管理工作是院系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一方面,新生具有较高的可塑性,院系正向引导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帮助新生形成积极的学习、生活习惯,是维护学校良好校风的关键。中文系学生工作依据本系特点,重点落实新生教育、新生服务,将管理、服务、教育、融合有机结合,开展丰富多彩、切实有效的新生活动,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新生教育;学业指导;新生融合
 
新生是大学校园中十分特殊的学生群体。刚刚脱离长达十几年的家长主导、老师监督管理的固定学习生活模式,走出业已熟悉的成长环境,新生独自步入大学校园,面临着众多需要独立思考、自己对自己负责的重要抉择。在适应新环境的客观要求下,庞大广博的教学资源、五光十色的社团活动、丰富多彩的青年生活又构成管窥燕园的一支万花筒,令新生目不暇接。陌生的环境和庞杂的选择,对于年轻学子极具诱惑,又充满考验。因此,新生既是为古老校园补充了新鲜血液,也为高校学生工作增添了机遇与挑战。
做好新生管理工作,是院系顺利开展学生工作的客观要求,也是建设一流院系、一流大学的必然选择。入学伊始通过新生管理工作使学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节奏,是促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成长成才的坚实保障。中文系经过多年学生工作的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院系特色的新生管理工作路径,通过新生管理工作,培养学生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学生在成长成才后能够回馈社会、回馈母校,为建设祖国、建设母校提供支持。中文系将服务、管理、教育、融合等几个方面有机结合,为新生入学保驾护航。
一、突出服务意识,学业指导精细化
中文系的新生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服务意识,从积极掌握新生自然情况和思想动向,到面向不学生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业规划指导,形成了完整的服务链条。
(一)全面掌握学生情况,召开新生家长会
来自不同地域、不同生活环境和家庭环境的新生在教育背景、社会阅历、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为了能够精细化地开展学业指导,做好成长成才服务,中文系多年以来坚持在开学初召开新生家长见面会,在三个方面起到了显著的效果。一是拉近中文系与学生家长的距离,消除隔阂。中学期间频繁召开的家长会在大学里非常罕见,学生家长与院系的疏离不利于家长和院系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生动向。通过学生家长熟悉的“家长会”形式,使院系教师与家长开展面对面的交流,将极大促进家长建立起对院系、学校的亲切感和信任感。二是促进信息沟通,消除误解。在大学期间,学生家长获得的学校、院系相关信息往往是通过学生“转达”的二手资料,这样的信息交流方式难免会在传递和理解环节产生偏差,造成误解。通过新生家长会,家长首先可以直接从院系相关负责领导处了解专业设置、师资力量、教学目标、奖助金申请、学生毕业发展等院系自然情况和信息 ;其次,通过老师的讲解,获得帮助学生完成中学生向大学生角色转换的经验;最后,了解大学生生活的常见问题、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建议,做好家庭引导和监督工作。
三是全面采集学生信息,消除盲区。采集学生信息主要以表格和走访学生为途径,往往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扁平化和片面化特征,在新生家长会上,通过与学生家长的互动,有利于院系掌握更加全面、立体的学生信息,为以后开展工作提供依据。
新生家长会有效促进了“学生 - 教师 - 家长 -院系”四方的沟通与交流,从而使院系能够全面掌握学生的成长状况,细致、有力地引导学生文明生活,也能够让家长及时了解子女近况。中文系 2008级本科生李同学的家长曾致信周其凤校长,对中文系教师在带领学生实习的过程中言传身教提出肯定 :“老师们在这件事中如此镇定、泰然的处理,让孩子明白了许多生活中的道理,以后生活中再遇到突如其来的变故,便不会感到那么惊慌、无奈和无助了。”在这个实习路上的小插曲中,老师们用冷静果断的反应、豁达自若的心境,行不言之教,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们传授着人生的道理。
(二)加强学业生活规划指导
在细致了解新生自然情况的基础上,中文系围绕新生入学阶段容易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为他们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依实际、分层次、按类别、重长效、外引内联,加强对新生学业生活规划指导。一是为新生开设了灵活多样的“中文系学生发展规划与成长成才”全程化主题教育活动,将校院培训辅导和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相结合;二是制定《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手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活动、学术科技与创新、文化艺术与体育活动、技能培训、社会活动等领域进行详细解说,向新生全面介绍大学期间在不同领域提升自身素养的方式;三是由中文系学生会编写《中文系新生手册》,从学术资源应用到衣食住行地图,为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提供贴心指南。
综上所述,中文系始终把统一性和创造性相结合、把连续性和创新性相结合,做好新生成长成才服务。所谓统一性,是指所有活动都要围绕着同一个中心展开,即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环境、明确发展目标,为新生解除迷惑和困难。所谓连续性,是指对于已经明确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好措施,要在工作态势、工作力度、工作节奏上一以贯之,形成品牌。而创造性和创新性,则是指在具体工作推进过程中涉及的方法和载体,需要不断积极探索。
二、提高管理水平,工作模式机制化
在积极为新生服务的同时,中文系不断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为新生管理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和有力抓手。在新生管理工作机制化的过程中,配备一支稳定高效的工作队伍是关键环节。中文系从班级建设和党团建设两个方面入手,安排“精兵强将”,通过“个人引导”,最终使组织“自行运转”,取得良好效果。
(一)教学老师担任班主任,促进新生同伴教育
中文系安排教职老师担任班主任,加强班集体建设。中文系的12名班主任全部由院系教学系统的教授、副教授组成,每学期中文系都会召开系党政办公会与班主任的联席工作会议,由班主任向院系领导进行述职,反映情况和问题,同时商讨解决方案。对于新生年级的班主任人选,中文系会安排年轻而富有朝气的教师担任,使班主任与新生能够开展有效沟通。教职老师担任新生班主任,一方面可以系统地对新生进行学术训练,激发学生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同时教师的身份更具有权威性,能够使新生更加信服。教职老师担任班主任,使新生入学伊始就身处于一个紧密团结的集体之中,有利于形成同伴教育、集体教育的习惯,一个有凝聚力的新生班级将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心理的健康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共建新生党支部平台,树立榜样带头作用
在巩固建设新生班集体的同时,中文系利用新生党支部平台,培育新生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中文系安排学生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新生党支部书记,由高年级中表现优秀的先进党员学生辅导低年级学生党支部的支部建设和工作。新生刚迈入大学的校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还停留在高中生阶段。基于这一现状,中文系党委、学工办规定由党员教师暂行担任新生党支部书记,经过一年的工作以及对新生党员的培训和发展,再由新生中产生党支书。这对于克服新生初入学迷茫、困惑的状况有着良好的作用;同时,作为新生党支部书记的教师对于学生工作以及党政思想、活动有着丰富的经验,而且对于新生党支部活动的开展和支部文化的建设有着独到的资源优势,能够赋予新生党支部较高的起点,为新生党员的全面成才打下坚实基础。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文系新生党支部始终紧跟时事,以极具中文系特色的方式和对国家形势的关注开展支部活动。以 2011 级本科生党支部为例,为响应北京大学党委关于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精神的号召,支部分组重点开展“从沙滩到湖畔——溯源北大精神,探索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主题短片拍摄活动。每一组党支部成员自编、自导、自演一部 10 分钟左右的短片,其中必须有一段故事发生在北京大学五四运动时期的旧址沙滩红楼。通过这种形式,将参观沙滩红楼与艺术创作相结合,激发中文系学生的创作热情,同时也促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北大历史。活动一方面可以引导新生党员追溯北大精神之滥觞,感染新生党员,使其树立爱党爱校的情怀,并激励其以切身行动继承并发扬北大精神 ;一方面探索从沙滩红楼所代表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和当下北大人文学科院系的学习生活中提炼出对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实现文化自强有启示的内涵,通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将主流价值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在剧本创作上鼓励学生突破传统宣传话语体系的固有框架,结合生活实际和时代气息,以多样的形式展现青年学生青春、活泼、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为探索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做出尝试。
这种类型的活动既激发了新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又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新生关注党的重大决策,参与践行党的号召,提高理论实践水平,同时在共青团员中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切实将新生党员培育成在年级内部具有组织力、号召力和影响力的模范带头群体。
三、注重教育传承,思想引领系统化
百年来,北京大学以及北大中文系与祖国命运有着密切的联系,中文系始终注重对新生进行校情校史、系情系史的教育,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先哲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中文系着力避免传统校情校史、系情系史教育中以“高大全”话语体系向新生进行“填鸭式”灌输,而是运用现实案例,秉承“民间化”、“民俗化”的教育理念,探索系统的、有理论说服力的、有实践支持的复合型教育模式,注重运用历史的、现实的、学术的逻辑开展新生思想教育,形成了“名师讲座提纲挈领,影音资料生动展示,文艺活动锦上添花”的新生教育格局。
中文系邀请知名教授为新生作系情系史讲座,旨在通过老教师们深刻的思索和翔实的史料来对新生言传身教,培养新生的历史责任感与荣誉感,从入学伊始就引导学生构建历史性的思维方式。
除学术性较强的讲座之外,中文系还将影音资料作为新生思想教育的又一有效途径。一是组织新生学唱《燕园情》和《新秋之歌》。《燕园情》作为北京大学的“准校歌”,对五四运动中的先哲夙求和西南联大的颠沛作了回顾,然后抒写今日学子的读书报国之志,对于新生有很强的鼓舞作用。而《新秋之歌》则是根据中文系已故教师林庚先生的一首诗作谱曲而来,具有中文系“准系歌”的性质,歌曲呈现一种柔美而刚毅的情怀,有助于新生感受中文系的学科魅力和学品学风。通过对两首歌曲的学习,可以不断强化新生此前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关于北大、关于院系历史的信息,用音乐这种流传性强、接受度高的形式加深新生对学校和院系的理解与认同。
同时,中文系还组织新生观看毕业典礼视频,以毕业典礼进行入学教育,使新生更好地反观自身。毕业典礼作为学生们 4 年或者 3 年后的总结性场景,对于毕业生有回味之义,北大的毕业典礼是最感人的毕业典礼,对于新生,有很强的导向性作用。学生们从影像中提前感受真正的大学生活,调整自己的预期和想象,从师长们、前辈们的毕业赠言中领悟大学生活可能发生的得与失,从学长们的成长经验中学习化解挫折之道。
新生们在讲座中获取“书本知识”,在影音资料中得到“直观感受”,还在“一二 • 九”合唱比赛和新生文艺汇演中通过自身实践去体会中文系的核心精神。中文系在组织新生参与“一二 • 九”合唱比赛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突出院系特色,于舞台效果展示方面匠心独运,通过对联展示、诗歌朗诵、话剧表演等形式,将中文系精神内涵具象化,切实提高院系凝聚力。中文系的新生文艺汇演由中文系学生会组织新生排演,在节目编排上同样注重对院系特色的彰显,鼓励新生原创的语言、曲艺类节目都在探索活泼的艺术表现形式与主流价值观相结合,娱乐性与知识性相结合方面做出有益的尝试。
四、促进新生融合,交流活动多样化
通过丰富的集体活动,中文系新生之间得以尽快熟悉,同时,中文系还为新生安排了丰富的交流活动,促进新生与教师、新生与老生以及中外学生之间的深度融合。
在中文系党政领导的支持下,中文系的新生管理工作得到了广大教学教师的广泛支持。师生篮球对抗赛、师生足球对抗赛已经成为中文系新生体育活动的传统项目。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同场竞技,一是有助于建立与新生之间亦师亦友的融洽关系;二是凸显教师个人魅力,并在学生的口耳相传中产生放大效应,在教学活动中更加吸引学生;三是通过教师的身体力行,为学生在入学伊始就培养其主动健身的意识,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裨益。不仅是在新生管理阶段,中文系在日常工作中也注重调动广大教学教师的积极性,使其尽可能多地投入到院系学生活动当中来,这对于营造院系文化氛围至关重要。
在新生管理工作中,高年级学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相比于教师,高年级学生在与新生的交流上具有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 :一是与新生年龄相仿,具有相似的话语体系和生活经历,沟通时隔阂较少;二是刚刚结束新生身份不久,结合自身经历对新生进行指导,具有更强的同构感和说服力 ;三是准确了解新生在学习生活中关注的焦点,开展工作可以更加细致而有针对性。多年来中文系以新老生交流会为载体,充分开发高年级学生资源,充实到新生管理工作中,实现“四个提升”:一是提升新生的适应能力,高年级学生以地域、爱好特长、专业兴趣为划分自然形成“传帮带”的辅导模式,一对一地协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 ;二是提升新生的抗挫折能力,重点预防新生入学后容易产生的期望落差、自我怀疑、竞争恐惧等消极心理 ;三是提升新生对院系社团的参与度,在新老生见面会上,中文系内社团、体育队伍会同时进行招新,这种能够直接面对全体新生的宣讲会既提高了效率,相较于传单、BBS 等宣传形式也更加生动活泼 ;四是提升新生的奉献意识,高年级学生对新生的关心与帮助将加深他们对于奉献与回馈的理解,中文系前后相携的优秀传统在无形中得以传递与继承。

中文系是北京大学最早培养留学生的院系之一,长期以来在留学生教学与管理服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留学生新生管理,中文系采取了多种措施,一方面量体裁衣制定培养计划,一方面促进其与中国学生的交流增进友谊,为留学生加速融入中文系大家庭创造良好环境。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中国的学习环境、教学方法很难迅速适应。中文系致力于帮助他们做好从中学到大学,从外国到中国的过渡。实施“趋同管理”,而不是“等同管理”,给予一定程度的帮辅措施。加强留学生信息的采集、维护与更新工作。充分发挥大陆学生的影响交流作用,中文系先后在系学生会中成立留学生部,将留学生按来源地区分为若干联系小组,指定专门负责人 ;很多留学生也已成为社团和学生自组织的中流砥柱,中外学生交流活动日益丰富。此外,中文系专门设置了留学生班主任,为留学生选派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负责落实教学计划,对留学生进行选课指导,检查教学效果和学习进程,及时了解留学生的要求和困难,给予适当的帮助。



作者简介:  北京大学中文系党委副书记 讲师
韩沛奇 北京大学中文系2012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