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虚拟组织与虚拟领导力研究—以高校BBS为例
作者:孙也程 尚俊杰
发布日期:2012-10-14
摘要:随着网络日益普及,基于网络的虚拟组织得到了长足发展,而虚拟组织中的虚拟领导力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文章以高校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BBS虚拟组织为例,探讨如何加强对虚拟组织的管理,并且更好地培养优秀学生的虚拟领导力。
关键词:高校BBS;学生虚拟组织;虚拟领导力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日渐融合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构建了一个虚拟化的生活空间,形成了各式各样的虚拟群体。这些群体由一群有着共同兴趣或者目标的人组成,在一定时期内,跨越了时间、地域、组织界限等现实因素,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交流合作[1]。随着时间推移,某些虚拟群体的组织性越来越严密,有了基本的组织结构,有了活动章程(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一些线上或线下活动,这样,这些群体就逐渐具备了组织的一些特征,逐渐演化成了虚拟组织。比如在高校 BBS 中,志趣相投的人组成了一个虚拟组织(主题鲜明的版块),他们会在其中交流自己的心得,也可能定期组织线上活动或线下活动;再如游戏中的一个帮会,玩家经常聚集在游戏中一起进行战斗、沟通和娱乐。
随着虚拟组织的发展,与组织密切相关的领导力问题,如在这些虚拟组织中,领导力和现实组织中的领导力有什么差异等问题也就引起了大家的广泛注意。事实上,在虚拟组织中,领导力比较特殊,因为不像现实组织中成员之间互相熟识,组织有着较强的约束力;虚拟组织在这方面较为弱化,也无法给予组织成员很多现实中的利益。因此,担任虚拟组织的领导需要更强有力的领导力。在网络社会日益发达的今天,很多组织的沟通都是通过网络这个媒介,所以虚拟组织会越来越多。因此,虚拟领导力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各界重视。
在高校中,虽然目前已经有了人人网、QQ群、微信、微博等各种各样的交流媒体,但是有研究表明,BBS仍然是高校内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因此,基于BBS形成的高校学生虚拟组织仍然是大家最为关注的虚拟组织。在BBS虚拟组织中,与现实组织类似,随着时间推移,一部分舆论领袖就会脱颖而出。舆论领袖是指在活跃的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2]。这些舆论领袖在高校内部BBS舆情事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大部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甚至左右了舆情事件的发展过程。从影响他人的思想和行为这个角度而言,这些舆论领袖都是具有一定领导力的,不过,这是一种特殊的虚拟组织中的虚拟领导力。
建设一流大学,就要培养具有卓越领导力的领袖型精英人才,而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虚拟组织和虚拟领导力对社会的影响也将越来越重要。因此,将高校BBS虚拟组织中的舆论领袖培养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就显得非常有意义。另外,高校在进行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探讨校园网络建设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的同时,也应多关注新兴的高校虚拟组织与组织的虚拟领导的特性。下面就以高校BBS和舆论领袖为例,深入探讨高校学生虚拟组织和虚拟领导力的特点及培养策略。
一、高校学生的虚拟组织与虚拟领导力
(一)高校虚拟组织
第一,虚拟组织是网络式连接的,具有空间和时间上的相对独立性,可以根据需要跨越组织边界,整合每个团队成员的核心竞争力以实现团队目标。
第二,虚拟组织具有高度的柔性化,虚拟组织多数是短暂的,根据任务需要而变化,任务一旦完成或问题一旦解决,组织就解散,因此在虚拟组织中,工作任务、成员角色或者工作分配等都根据环境发展而发生转变,具有流动性。
第三,虚拟组织非常强调个人责任,因为虚拟组织中成员的分散性,使管理者的控制力度相对现实组织有所减弱,因此虚拟组织强调每个成员对自己承担的任务负责。
第四,虚拟组织通常反应迅速,因为虚拟组织没有专门的领导机构,是根据各自优势结合起来的,合作通过信息网络完成,他们拥有一个明确的、共同的目标,这样灵活的结构使得团队可以在面临任务时对外界做出更为迅速的反应[3]。
虽然现有的虚拟组织的定义多从跨国企业出发,但是无论基于何种媒介的虚拟组织,都具有一些共同特点。以高校中的典型虚拟组织BBS为例,它与企业的虚拟组织一样,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在一定时期内,自愿结成的动态的、短期的联盟,比如BBS的一个版块。这个版块的组织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种开放性的组织结构,会定期进行版面版务的改选,不同的时期在版面进行活跃活动的、引导整个版面舆论的网友也会发生变化。版面也并不会永远存在,在一定时期内会相当活跃,在另一些时期内也会出现衰落的现象,甚至版面会被关闭。
(二)虚拟领导力
关于领导力的定义,现有文献主要从三个方面阐释:
第一,能力角度。兰徐民认为领导力就是领导者在履行领导职能过程中影响和带动下属的能力。这种能力越强, 领导作用发挥得就越好[4]。
第二,影响力角度。有学者认为领导力就是影响力,当一个人对别人具有影响力,别人愿意追随他的时候,他便具有了领导力,成为了显性或隐性的领导者[5]。
第三,合力的角度。贺善侃认为,从领导的本质方面考察,领导力就是权力、能力和影响力的统一[6]。
虚拟领导力是基于网络虚拟组织的,由于相关研究较少,现在尚无一个明确的定义。根据对领导力的文献阅读的结果,结合网络的特点,文章将虚拟领导力定义为:在网络中介因素的作用下,利用网络媒体作为沟通媒介,领导者领导和影响他人,引导组织成员实现个人期望,继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从领导者个人能力上说,领导者本身会具备一定的决策力与执行力,拥有相对丰富的相关知识。
高校网络舆论领袖往往在某一方面具有相对丰富的知识,能利用BBS这个虚拟组织作为沟通媒介,向追随者传递他们的意见和态度,引导他们所在的版面进行讨论,从这个角度看,他们具有一定的虚拟领导力。
二、高校虚拟组织的代表——BBS
网络空间是匿名的,具有虚拟领导力的人会隐藏在这个空间中,并不容易被发掘。相关部门若要应和形势,发现在高校中具有虚拟领导力的人才,对他们加以培养从而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就要先寻找他们的“容身之所”。
而高校BBS是高校网络舆论的重要载体,在高校中使用人数最多、承载信息量最大,能最大范围地与全校学生交流互动。2008年初进行的“北京大学校园网使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用户常访问的校内资源中,北大未名BBS高居榜首,占被访师生的82.3%,其中常访问的学生更是占到86.4%[7]。
高校 BBS 包含有各种版面,几乎涵盖了校园、学术、时政、情感、生活等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各种信息的大量交汇使得管理难度加大 ;而且大学生同质性高,容易对问题形成共同意见,不理智的共同意见会对高校网络舆情稳定性形成挑战。如果能对高校 BBS 这个虚拟组织进行科学管理,它会成为反映学生思想动态的“晴雨表”和疏通学生情绪的“减压阀”,有利于维护校园稳定,反之则会成为危害校园稳定的因素。可见,高校 BBS 这个虚拟组织在维护高校校园稳定和大学生健康发展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在这个高校最活跃的虚拟组织中,有一些舆论领袖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他们可以对高校网络虚拟组织进行“议程设置”,意即通过掀起舆论话题来使普通受众关心这些话题 ;他们可以主导一种强势的声音,使得持相反意见的人保持沉默,造成“沉默的螺旋”,主导虚拟组织内的意见走向 ;他们还可以放大焦点内容,吸引大量关注。文献表明,高校舆论领袖在高校虚拟组织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他们本身知识的丰富、人格的魅力,他们在学生中具有较高的影响力,他们的言行举止会对他们的追随者产生影响[8]。同时在我们以前的调查中发现,在一次 BBS 舆论事件中,共有 8 个主题帖和144 个回复帖,但是其中一个 id 发的一篇主题帖和4 个回复帖,就吸引了 63 个回复,接近本次事件所有回复贴的 1/2,可见其影响力之大。所以,这些舆论领袖具有相当程度的虚拟领导力,对他们加以培养,给他们创造学习和发展空间,有助于将他们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领袖型人才,因此接下来需要进行高校学生虚拟领导力培养方面的探讨。
三、高校学生虚拟领导力培养
研究既然表明高校虚拟组织中的舆论领袖具有一定的虚拟领导力,有获得追随者的能力,那么高校作为培养领袖型人才的基地,就应当转变观念,以管理促发展,采取各种措施为这些虚拟领导者创造学习和发展空间,如开展领导力基础课程,对他们的网上实践给予指导等,充分发挥其虚拟领导力,尽可能将其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领袖型人才。可以采取如下一些做法来培养学生的领导力:
(一)通过网络虚拟组织活动进行渗透
从耶鲁大学通过社团活动增加学生领导力的成功经验来看,用项目和组织的方式渗透,让学生参加自己喜爱的社团活动,在社团活动中自然地积累领导经验,这对于他们的领导力培养有着显著的成效,“课外活动小组是培养未来领导人素质的实验室”[9]。学者葛莹莹通过对美国高校领导力培养的分析和研究发现,社团活动渗透是领导力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此活动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以此提高其领导能力[10]。在网络虚拟社会中,参与 BBS 版面虚拟组织的活动也可视为参与社团活动的变体,并且对于喜爱参与讨论的舆论领袖来说,这就是他们感兴趣的“网络课外小组”。参与 BBS 版面虚拟活动,可以在交流沟通中帮助大学生流露真实自我,积极地在活动中提高自我认知。另外,网络虚拟组织也如同现实一般,有着模拟现实的平台和情景,因此鼓励学生进行适当网络虚拟组织交流,让他们在这种沟通中体会到认同感和自己的价值,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虚拟领导力的培养,也能帮助他们适应现实社会[11]。
(二)系统开设相关课程
通过专门的领导力课程来促进学生对领导力的深刻认识和体验,这样的做法在中国的大学还不常见。但是在美国的大学中,领导力的专门培训项目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美国高校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课程既包括理论课程,又包括实践课程。其中,理论课程主要包括时间管理、冲突管理、沟通技能、有效集会的技术等理论教学内容;而实践课程主要包括校园文化、社区活动、社区服务等活动形式[12]。借鉴国外大学的经验,国内大学的学生发展相关部门,可以留心观察在网络上比较有影响力的虚拟领导者,为他们开设一些领导力方面的基础课程,请他们自愿参加,课程可以设计成面授,也可以设计成网络课程。
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吸取国外大学的经验,应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与培养学生的领导力这个教学目标相符合,不能仅用课堂教学的方法,必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其次,创造设计出多种学习机会,让学生实践所学的领导知识与技能;最后,积极鼓励学生对自己的领导实践与体验进行反思,并鼓励学生与教师和其他学生一起讨论他们的领导实践过程[13]。
精心设计的课程会相对较富有逻辑性和科学性,能系统地向潜在的领导者们传授领导力知识。在自由地在虚拟组织中发展领导力的同时,伴随理论的系统指导,更有助于提升虚拟领导者的领导力水平。
(三)完善评价体系
领导力是无形的,因此对其的评判较为困难,所以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培养了一大批领袖人才的美国西点军校设有专业的分析机构,定期对学生进行性格分析,让学生充分认知他们自身的性格、原则和价值观,从而为领导力培养打下基础[14]。评价的目的就是不仅要让学生虚拟领导者学习领导力是什么以及怎么培养,更要让他们不断地审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进步。在虚拟组织中,通常会组织普通成员定期对虚拟领导者的表现进行投票,算作对其领导力水平的考核。比如在高校BBS中,可以设有对版务的弹劾机制,还有评选十佳版务的投票。在保持这一制度的同时,相关管理部门还应当思考如何丰富这种考核的评价标准,不仅让普通同学对虚拟领导者进行领导力方面的评价,也让管理者能对这些潜在的领导者们进行性格、认知方面的评价,以期更加全面地让虚拟领导者审视自己,帮助他们快速健康成长。
必须注意,虚拟领导者在网络上呼风唤雨的同时,可能在线下与线上存在着身份与认同感的差异。网络空间扩展了虚拟世界中人与人交往的空间,但是其诱惑力可能导致他们现实交往能力的弱化。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他们容易接受新的价值观念,如果网络中的虚拟领导者都不能保持自己的正确价值取向,这些具有虚拟领导力的领袖对受众群体的正确舆论导向作用就会减弱甚至起到负面作用,会妨碍整个大学生群体形成正确的、符合时代需要的价值观[15]。因此,大学在培养虚拟领导者领导力的时候,除了关注他们的在线表现,辅导员也需要多关注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如果发现他们的缺点,要通过恰当的方法予以纠正,培养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四、结论与展望
活跃在高校的虚拟组织,比如高校BBS,一方面提供了虚拟世界中让师生表达看法的空间,增进了虚拟组织成员彼此之间的亲密感,也活跃了高校的网络空间气氛;但是另一方面,活跃就有可能带来负面的效果,某些抱怨的负面情绪如果引起多数学生的共鸣,将会影响虚拟组织的健康发展。高校学生本身是热情、容易激动的群体,虚拟组织又缺乏一定的纪律和严密的组织性,如果处理不得当,不仅在虚拟组织中会引起负面情绪,严重的甚至会延伸到现实中引起群体性事件,对参与的学生个人、对校园的安全稳定,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
在虚拟组织中承担舆论领袖职责的人,他们能对信息进行加工与解释,把从其他媒体中得来的消息通过自己的解读传播给他们的追随者,进行信息的扩散,从而支配和引导自己的追随者,使他们可能改变原有的想法,跟随舆论领袖进行活动。网络舆论领袖的这种特性,容易对一个虚拟组织的发展方向造成影响,也就是说,承担网络舆论领袖职责的人,具有一定程度的虚拟领导力。所以相关部门在对高校虚拟组织进行管理和引导的同时,必须特别重视舆论领袖,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引导和帮助,辅助他们成为领袖型的高素质人才。
一流大学要以培养跨世纪的领袖型人才为己任,应该根据每一位大学生的特点努力将其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材。而在领袖型人才应该具备的各种能力中,领导力近年来颇受社会各界重视,如何培养具有卓越领导力的人才也成为了高校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高校网络舆论领袖是在高校虚拟组织的运行过程中被证明具有一定虚拟领导力的人才,高校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努力对已有的舆论领袖善加引导,以管理促发展,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卓越领导力的栋梁之材。分析高校网络虚拟组织运行的特征以及把握舆论领袖的虚拟领导力水平,也是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只有把握规律,才能更好地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学生思想工作建设,保持高校虚拟组织的健康发展和校园安全稳定。
作者简介 : 孙也程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2010 级硕士研究生
尚俊杰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 副教授
注 :本文为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首都大学生网络虚拟组织及其管理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 冯新舟、阎维洁、何自立 :《虚拟组织中的知识创新与知识管理》,《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 年第 1 期。
[2] 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年版,第 190 页。
[3] 余毅 :《跨组织虚拟团队管理研究》,武汉大学 2004 年硕士学位论文。
[4] 兰徐民 :《领导力的构成及其形成规律》,《领导科学》,2007 年第 22 期。
[5] 朱忠武 :《领导力的核心要素》,《中外企业家》,2005 年第 4 期。
[6] 贺善侃 :《“无形领导力”对领导力的一种新认识》,《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8 年第 7 期。
[7] 霍晓丹、尚俊杰、袁文旭 :《基于高校 BBS 使用的维护稳定工作机制研究》,《北京教育(高教)》,2008 年第 11 期。
[8] 许平 :《高校学生“意见领袖”问题初探》,《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 年第 8 期。
[9] 翁文艳、房欲飞 :《当代美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成功经验分析》,《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 年第 3 期。
[10] 刘东海 :《高校学生干部领导力培养研究》,天津大学 2011 年学位论文。
[11] 李金林、王芳官、金海燕 :《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现状调查》,《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0 年第 11 期。
[12] 刘东海 :《高校学生干部领导力培养研究》,天津大学 2012 年硕士学位论文。
[13] 李金林、王芳官、金海燕 :《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现状调查》,《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0 年第 11 期。
[14] 刘东海 :《高校学生干部领导力培养研究》,天津大学 2011 年硕士学位论文。
[15] 戴海波 :《大学生网络论坛中的意见领袖分析——以淮阴师范学院西祠讨论版为例》,《新闻界》,2009 年第 5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