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尊重青年主体地位 提升青年工作精致化水平

作者:李 楠 冯 路 发布日期:2012-07-10

 摘要:文章从胡锦涛总书记“青年主体地位”的重要概念出发,深入分析了当前形势下尊重青年主体地位的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同时,结合共青团的工作经验,从关心青年发展需求、创新团建模式、引入时尚流行元素和支持学生组织建设发展等四个方面具体论述尊重青年主体地位、推动青年工作科学化、精致化发展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青年主体地位 ;青年工作 ;精致化水平
 
青年工作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既是工作的服务对象,也是工作的核心主体。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必须尊重青年、理解青年、相信青年、依靠青年,充分照顾青年特点、发挥青年优势;只有尊重青年主体地位,广大青年才能焕发出极大的创造热情,中国青年运动才能始终保持勃勃的生机活力。总书记的讲话,从战略高度上充分肯定了尊重青年主体地位的重要意义,对今后青年工作的科学化、精致化发展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一、尊重青年主体地位的重要意义
尊重青年主体地位,是适应社会形势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80 后”和“90 后”青年的自我意识不断觉醒,主体意识不断增强,更加关注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自我价值的实现。青年群体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推动国家改革开放事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非典、汶川地震、奥运会等一系列关系到国家民族的重大时刻,青年群体极大地发挥了爱党爱国爱人民、精诚团结、乐于奉献的能动性,起到了积极的社会效应,不断涌现出诸如奥运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等一大批优秀典型。青年主体意识的发展也同时意味着青年群体间的个体差异逐渐扩大,并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群体。因此,要真正做到尊重青年的主体地位,还需要切实重视青年的主体地位,准确把握青年主体性的同一性和差异性的统一,并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分析青年的共性和个性(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此外,一旦无法正确对待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问题,会导致部分青年群体的自我中心主义膨胀,集体主义意识和社会道德观念有所弱化,这需要引起青年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尊重青年主体地位,是适应高等教育变革的客观要求。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是积极主动的一方;学生是教育工作的受者,是消极被动的一方。这一教育模式的典型是填鸭式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在高等教育活动中仍然有部分残存。然而,现有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发现,教育活动不仅需要发挥教师的积极能动性,还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教师与学生两大主体间的积极互动,最终在推动他人教育发展的同时推动自我教育、同伴教育的良性循环。总之,要适应高等教育变革的客观要求,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从青年主体性出发,尊重青年主体地位,发挥青年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尊重青年主体地位,是青年工作适应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形势的客观要求。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青年的活动不再受时间、地点、气候等外在客观条件的限制,青年可以在虚拟网络空间中享受充分的主体性地位。然而,网络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青年主体性丧失的潜在可能,在网络世界中,个体容易受到大众思想的影响而丧失个体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因此,新媒体技术日益发展形势下的青年工作,需要格外重视有效规避技术对青年个体主体性负面影响的方法。
二、尊重青年主体地位的时代内涵
(一)尊重青年
青年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但是,由于他们还处于成长发展阶段,其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不免出现不成熟甚至是幼稚的问题。当青年出现这些问题时,青年工作者要从发展的历史性角度进行科学、准确定位和分析,并在适当时候给予必要的支持和鼓励,允许他们走弯路。
(二)相信青年
在改革开放之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青年,朝气蓬勃,思维敏锐,善于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样的锻炼渠道,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最为可贵的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青年具有理性思辨的能力,能自觉摒弃和破除外界负面因素的干扰,始终坚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此,尊重青年的主体地位,一方面要相信青年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相信他们能够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解决自身发展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在青年工作中适当减少不必要的指导或者干预,敢于放手让青年进行独立探索和创新,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总而言之,青年群体是值得爱护和信赖的,要坚信他们必能在未来担当大业,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三)理解青年
青年在成长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譬如,在个体利益的驱动下,部分青年会被市场和现实塑造成功利主义者和务实主义者,更加注重实惠,讲求物质利益,部分青年群体甚至出现了信仰与道德的危机。对于青年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我们要避免单纯的指责、批评,而是要保持足够的理解和尊重。具体落实在工作522012年第2期中,要具备针对青年的“处境意识”,俯下身子,深入青年,站在青年的角度观察、思考、研究问题,从时代情境、个体情境、心理情境等多个层面正确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机制,最终探索并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
(四)依靠青年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党的力量之源。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在建党的伟大历程中,不断吸收着一大批身怀救世济民和改造社会志向的热血青年,自入党之始就坚定决定为党和人民奋斗终身。青年工作既是服务青年的工作,同时也是主要依靠青年的工作,因此,要通过多种渠道吸纳优秀青年参与到青年工作中来,建立工作能力强、政治觉悟高的青年工作队伍。这既是拓宽工作渠道的客观需要,也是走近青年的客观需要。
(五)服务青年
青年工作和尊重青年主体地位的最终目的是要服务青年的成长成才。因此,尊重青年主体地位,必须以青年成长发展的主要需求为切入点,正确把握青年在成长的不同阶段里包括情感需求、就业需求、学业需求、社会交往需求、思想政治需求等在内的多方面需求的特点与结构,并建立多维度、立体的工作与服务体系。
三、提升青年工作科学化、精致化水平的方式方法
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高等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要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精致化水平,就必须尊重青年主体地位。换言之,尊重青年主体地位,是提升青年工作科学化、精致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当前,北大共青团工作正处于新的历史起点上。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当代青年提出了殷切希望,提出广大青年要坚持远大理想、坚持刻苦学习、坚持艰苦奋斗、坚持开拓创新、坚持高尚品行。讲话寄托着党对青年一代的殷切希望,饱含着党对共青团工作的深切关怀,是开创青年工作新局面的纲领性文献,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六月,北京大学召开了第十二次党代会,强调北京大学不仅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更要走在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在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青年工作者使命重大、责任艰巨,要坚持继承和发扬北大光荣传统,奋发努力地走在新时代的前列,成为引领时代之先、争创世界一流的先导者。
(一)关心青年发展需求,帮助青年解决实际困难
要牢固树立以青年为本的工作理念,准确把握青年的新需求,始终把青年的需求作为第一信号,从解决青年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做深、做细、做实服务青年的各项工作。其一是帮助解决学业问题,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尽最大可能整合多方资源,完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拓宽学生学习知识、锻炼能力的平台和载体,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其二是帮助解决就业问题。
要通过就业见习、社会实践、举办论坛和职业规划等方式,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
(二)创新基层团建模式,扩大团组织活动的覆盖面
其一是对长期以来主要依托班级建立团支部的组织建制予以调整,同时对各类新型建团方式进行效果上的科学评估,合理界定新型建团体制和原有组织建制之间的关系。其二是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选好配强团支书工作,并结合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深入推进,优化团支书的推荐、选举、任用、培训等机制,建立不同层面有效配合的团支书业务能力制度化培养体系。其三是加大对基层的支持力度,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为基层学生团支部创造良好的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平台和宽松、优越的发展环境,激发基层团支部和团支书的创造活力,将基层学生团支部在实践中涌现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予以总结提升和更大范围的推广。
(三)走进青年、贴近青年,探索思想引导的路径载体
当前,经济社会变动调整加剧、社会思潮和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当代青年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始终尊重青年主体地位,就是要充分照顾青年特点,从时代要求出发,主动调整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手段、探索工作路径,以更好地适应青年特点与时代需求,不断提高青年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其一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作为基本原则,不断增强学生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其二是深入了解把握青年的新特点和新变化,学会用真诚的态度感悟青年思考问题的方式,学会用时尚的方式与青年平等交流,努力成为青年成长路上的引导者和知心人。其三是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积极运用飞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通过组织化覆盖,加强广大学生之间的思想交融和情感交流,并通过各级团学组织及其骨干成员与青年形成的友谊、感情和信任来影响青年的思想和行动。
(四)支持学生组织建设,提高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其一是加强对学生会、研究生会及学生社团组织的指导力度,规范学生组织换届程序,不断完善学生组织管理运作模式。其二是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提案、维权调研等活动方式来表达和维护学生正当权益、参与校园管理和建设。其三是加强学生社团团工委建设,不断提升团支部对学生社团发展的积极作用,并组织开展系列主题团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