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主动请缨下基层 知行合一志向坚 ——北京大学优秀校友夏海亮访谈录

作者:本刊编辑部 发布日期:2012-04-20

 编者按:

夏海亮,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09届硕士研究生,2011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组织的大学毕业生建功立业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就业时放弃在京工作机会,主动申请到黑龙江大庆市基层工作。200912月,夏海亮从大庆市红岗区机关到杏树岗镇宏伟村工作,任村党支部副书记,20119月,被任命为大庆市团市委副书记。他深知农民生活的不易与艰辛,梦想着通过自身努力把宏伟村建设成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他坚毅的选择、踏实的行动为当代青年树立了优秀的榜样。


 

记者:根据我们的了解,每年毕业季有很多省份来北京大学选调优秀毕业生去基层工作,其中不乏沿海发达省份。那么您为什么当初您选择大庆市红岗区宏伟村工作呢?

夏海亮:当初毕业时,我只是毅然决然地要去中西部工作,并没有设定具体目标,恰好遇到大庆市红岗区来学校招人。红岗区的物质条件不优越,仅能提供每月一千多一点的工资,但对于我而言是大学生能够干实事、创事业的舞台,满足了我到基层农村工作的愿望。对于年轻人来说,多吃点苦、多受些磨炼是好事,就业时不能太看重物质待遇和工作环境,只要认定是有意义、有价值的选择,就要勇敢地坚持下去。近几年来,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优秀的西部志愿者,他们或在深沟大山支教,或在雪域高原守边,我觉得他们都非常伟大、非常令人敬佩。我认为,物质追求是没有止境的,而对于我个人而言,温饱有余已经足够,因为多余的一碗水应当捧给最口渴的人。再者,中西部地区更需要知识青年去建设、发展。

记者:您当初给大庆市红岗区人民政府的特殊申请书是一份沉甸甸、赤诚的申请书、志愿书、行动书。能跟我们介绍一下您当时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吗?

夏海亮:我来自山东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家里就比较困难,是靠国家助学贷款及学校和社会的资助才完成大学学业的,因此,我一直对国家和社会怀有深深的感恩之情。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却又很不平衡,沿海发达省份日新月异地飞速发展,而广大的中西部农村却年复一年变化不大。中国农村人口和幅员面积依然占据绝对大头,如何尽快改变广大中西部农村地区的落后面貌是我们当前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中之重。这是当今时代最深切的呼唤,也是党和人民对年轻人最殷切的期待。农村舞台虽小但意义重大,在这里可以触摸到最真实的中国现实,可以更深刻透彻地理解中国的国情,可以实实在在地干出一番事业。我只是千千万万个大学毕业生中的普通一员,如果我能够以不懈努力彻底改变一个落后农村的贫困面貌,那么我的人生就非常有意义和价值了。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曾指出:“村官计划是我党放眼长远做出的战略部署。”在村官这条路上我愿意做后来者的垫脚石和披荆斩棘的开路者,假如我的路走通了,也会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建设农村的大军中去。

我原本就是农民的儿子,从小到大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一直是凭着自己的毅力和恒心走到今天。我觉得年轻人,尤其是想要有一番作为的年轻人,应该到基层、到艰苦的地方去磨炼自我。

我衷心希望能有更多的有志青年加入到村官队伍中来,让我们像满天繁星一样分布在祖国广袤的农村大地上。

记者:我们了解到您在担任村官的过程中做了很多实事,比如编书、调研、资助,这些细节都体现着您的工作热情和敬业态度,您能跟我们谈谈在基层工作这几年的心理历程和成长收获吗?

夏海亮:当把理想往现实的土壤里栽植时,就会感受到步步难、事事坎。如何尽快融入到农村工作中去是我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虽然我初到村里时村民表面上对我这个陌生的年轻人充满了疑惑和漠视,但我能感受到他们十分在意我的一言一行。每天一大清早吃完饭我就在屯子里到处转,见到每一个村民我都笑脸相迎、热情问候并自我介绍:“我是咱们村新来的书记,我姓夏,叫夏海亮,叫我小夏就行”。开始时有的人理我,也有的人不理我,时间久了大家伙跟我就热和起来了,大事小情也愿意找我了,家长里短的找我评评理,岁数大的给我讲讲村子的发展史,经验丰富的老农给我讲地里的收成等等。全屯几百户我几乎都走到了,遇上什么农活就干什么、遇上谁家吃啥就吃啥,在炕头上、在谷场上、在田地里、在牛羊圈里、在大草甸子上……我拉近了跟村民心与心的距离,也摸透了村民的基本生产生活情况。

在偏远的农村工作,生活条件差倒无所谓,难就难在自己很多的想法没有物质条件的支撑,因而无法落实。开始工作的一两年,我把自己生活费以外的钱都拿了出来,看到谁家有难处了就帮一把,为了组建农民合作社带动大伙共同致富,还向同学朋友借了将近两万块钱带头入股。带领村民闯荡市场的压力和风险迫使我不得不沉稳起来。然而,成功的到来总要经受几番波折,苦闷和困顿时,我整晚整晚都睡不好觉。带领村民创业过程中淌过汗、流过泪、也受伤、洒过血,哭过、笑过,但从未后悔过。当自己跟村民脚并脚站在大田里劳作时,我感受到的是心底的踏实和厚重,当村民用朴实的话语表达增收的喜悦时,我感受到的是无比的自豪和满足。

因为我们年轻,所以我们的社会经验阅历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还有不足,也正因为我们年轻、有激情、有理想、有追求,所以我们不惧各种困难、不畏各种挫折,也正因为这些大大小小的困难和挫折,助推我们破茧化蝶、成就理想。

我们毕业离校时,时任北大党委副书记张彦老师鼓励我们:“在基层工作要有点苦中作乐的乐观精神和浪漫情怀。理想和热情越丰盈在现实奋斗中就越容易感到困难和压力,行到山穷水复时给自己一点乐观的自嘲会让自己压力顿减。不论多委屈多窘困都不要轻言放弃,要有股愈挫愈勇、愈挫愈强的精神劲,让自己的理想信念在磨砺中变得更加坚定。”这些叮嘱与鼓励令人奋发。

记者:大庆市红岗区机关干部、红岗区杏树镇宏伟村党支部副书记、宏伟村党委书记、大庆市团市委副书记,这些工作岗位的转换、角色的变化、工作内容的更替,对你带来怎样的挑战?你下一步的工作规划是什么?

夏海亮:我当前依然是在农村工作,组织的安排是“兼上做下”,日常工作和吃住还是在村里,团市委那边开重要的会、有重要的活动时才回去。在这几个岗位中,感觉担任村书记的压力和挑战是最大的,但也是收获最大、成长最快的岗位。将近三年的农村工作教会了我太多太多,整顿私开地、牧场分草、大棚建设、奶牛小区筹建、蘑菇种植、煎饼产业、油田纠纷、三精九环占地、鱼池发包、换届选举等等,不少场面都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越是在困难危险的时候,自己越要挺起腰杆顶上去。在任何困难和问题面前只要敢于及时迎上去,不怕邪不惧暴,心态平和据理力争,就能推动事情向好的方面转化。一旦退缩逃避,问题马上就会急转直下,难以挽回。在基层久了,自己的胸襟气量变宽了,肩膀也更能扛事了,这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

另外,我感受到,在村里做工作就要不厌其烦、不厌其细,要把村民的每一件小事都当重要的事、当大事办好,只有在这些一言一行的交往中、一针一线的小事中才能了解农村,才能获得村民的信任和支持,有了对农村的真实了解、有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才可能在农村脚踏实地地做出一点实事来。

谈到我的下一步工作规划,我今后工作重点还是不断深入探索和推进农村加快发展的新路子。在不断整理调研材料的基础上,切合宏伟村实际的发展思路已经慢慢清晰起来了:奶牛养殖和大田种植为村里两大经济支柱。这两块经济都存在很大弊端:我村土地整体看较多,达到两万余亩,但均到各户相对较少,各户分散经营收入十分有限;奶牛养殖数量早已突破千头,但依然以家庭人畜混处方式饲养,奶价低,疫病多发,村屯污染严重。去年和前年,我个人投入了2.7万元带动养奶牛的村民成立了合作社建设了养殖小区,奶价由每公斤2.6元大幅提升到3.2元,全村一年净增收两三百万元。仅是调整了一下养殖方式就让村民获得了如此大的实惠,村民们对我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有了村民的信任,我的工作更好开展了,也感觉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今后我村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将分散种植整合为大规模机械化农场种植模式,把大量的劳动力解放出来,虽然任务更加繁重,但有了大伙的信任、有了之前的经验积累,我完全有信心带领全村再往前跨上一大步。再往远了看,在通过农民合作社实现养殖和种植业规模化、集约化转型的基础上,再成立农牧业深加工企业,通过现代化的农牧工产业带动村民奔向全面富裕,实现具有中国农村特点的现代化。

我非常热爱这份工作,村官这个岗位不仅仅是我的工作,更是我的事业,是承载我理想的舞台。我投入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更是全部的热情和忠诚,我会继续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记者:您对北京大学大学生、研究生、毕业生的学习、成长、求职有哪些忠告和经验?对北大学生工作、校友工作有哪些期待?

夏海亮:有句老话说得好:不经磨难难成器。人在年轻的时候要别怕吃苦受累,要坚持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我相信每一个大学生的内心都是有理想、有追求的。在市场经济无处不在的当今社会,年轻人一定要有主见敢担当,要在党和国家最需要的地方挺起我们的脊梁。每当我在这些地方看到北大人的身影时,内心都无比自豪和骄傲。要把自己的工作当做自己一生的事业来做好,不论在什么样的岗位上,既然选择了就要全身心地投入进来,舞台不分高低大小都可以同样精彩。北大毕业的学生在基层工作中一定要比别人更加谦虚、更加认真、付出更多努力才行。越是名牌学校,大家的要求和期望也就越高,在为人和工作中都要比一般人更踏实、更认真才能较快地获得大家的认可和信任。不要过多地考虑自己能得到什么,而是要更多地考虑自己能做什么。不要在小事上计较,能多干点就多干点,不要把公私搞得太清楚,我在区委办利用节假日和空余时间外出搞调研的打车费、用餐费等都是自己垫付的。我们追求的是干事创业和不断的成长,而不是锱铢必较的蝇头小利。再者,初入职场,总会有人给我们传授所谓的经验和技巧,好的建议要虚心听取,但对于一些投机取巧、钻营的做法不要信更不要做,这些东西一旦沾染上路就走偏了,再也不愿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工作。我们要做的是怀着积极健康的心态,在实践的磨炼中养成务实肯干的作风、提升攻坚克难的能力,在多方历练后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

北大是一个精英人才荟萃的地方,各条战线都有许许多多杰出的校友,希望学校能帮助从事同样工作的校友建立信息、感情交流的平台,让我们在互相沟通、互相了解、互相帮助的过程中,实现更好的发展,优势互补、抱团取暖、经验共享,在理想的道路上共同前进、共同奋斗。

 

执笔人:

户国栋 北京大学青年研究中心工作人员 助教

蒋佩雯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2008级本科生

刘洁纯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