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试论社会管理视野下的青年工作创新

作者:阮 草 发布日期:2012-04-20

 摘要: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高校共青团作为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必须在青年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发挥重要的先锋作用。针对青年组织分布日益分散、青年思想日益理性、利益诉求更加强烈等现状,在参与社会管理过程中,高校共青团应注重在管理结构立体化、手段信息化、组织扁平化三个方面创新青年社会管理机制,并以“知行合一、实践育人”理念为指导,加强青年学生实践教育。

关键词:社会管理;高校;共青团;青年工作

一、“社会管理”的概念定义与内涵分析

《科学发展观百科辞典》指出:“社会管理的发展趋势是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党委领导是根本,政府负责是前提,社会协同是依托,公众参与是基础,通过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实现政府、社会、公民的共治,已成为当代重要的社会治理模式”。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加强社会建设和治理,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要求,并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①]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重申并强调了要建立这一社会治理格局。这是对我国长期以来社会建设和治理实践的科学总结和完善,为推进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2011 2 19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好社会管理工作,促进社会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条件”。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的高度重视和科学总结。

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新的社会管理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一)注重以法治保障转型中的社会管理

以法治保障社会管理,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管理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在社会管理实践中贯彻落实“法治”理念,必须要加强社会管理法律建设,充分发挥不同类型法律规范的功能,同时在具体工作中积极探索将社会管理工作纳入法律体系的实现路径和方法。例如,广东省委发布的《法治广东建设五年规划(2011-2015),将深圳市确定为珠三角法治城市创建先行试点城市,要求深圳市积极在建设法治政府、推动社会管理法治化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

(二)注重夯实社会管理的基层基础

基层组织是推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动力源泉,也是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2011122日,周永康同志在全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社会管理的重点难点在基层,活力源泉也在基层,要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把社会管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末梢。夯实基层基础,提升基层效能,成为转型中社会管理工作的新模式和突破口。目前,各地积极探索完善基层政府行政管理和基层群众团体自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以直接服务基层群众,解决群众问题,推动社会管理服务扁平化、快捷化。以基层社会管理“铜陵模式”为例,铜陵市自20107月以来,先后撤销了市辖区的10个街道办事处,从原来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管理调整为“市—区—社区”三级服务,相关公共管理、服务、部分审核审批职能下放社区,精简管理层级,实现区与社区直接互动,既降低了管理成本,又实现了服务效能的提升。

(三)注重吸纳多元主体参与社会管理

在全球化进程加速,异质因素增加的时代背景下,社会管理的多元主体不断涌现。在社会管理多元主体并存的条件下,各个社会组织可以有效地纳入到社会管理体系之中,增强协同合作能力,形成职能分工明确、权责关系明晰、行动协调统一的社会管理格局。例如,上海市徐汇区通过养老服务社会化的推进,对政府、社会组织及社区的互动合作治理模式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成立民办非企业组织“上海徐汇养老机构服务指导中心”,对全区33所养老机构的各种不同的工作人员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岗位培训;13个社区(街道、镇)相继成立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助老服务社,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大力提倡青年志愿服务,支持慈善事业,为养老事业提供可靠保障。

(四)积极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当前,大量法制健全、管理规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社会组织正在蓬勃兴起,政府行政机关有计划地从繁杂的具体事务性工作之中解脱出来,大幅度缩减普通性业务单位,转而定位为社会组织的促进者、引导者、规范者和监督者,并鼓励全社会为社会组织提供公平良好的组织平台,开拓参与路径渠道,使得社会组织可以有效运转,在反映真实情况、献言献策、解决社会矛盾等多方面社会管理工作中发挥作用。20111123日,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进一步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的方案(讨论稿)》,明确规定今后大量政府的事务、政府管理的职能,只要可以交给社会组织来办的,都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权力让渡等方式,逐渐分解和转移到社会组织中去。这就从制度上既对社会组织进行“松绑”,又对社会组织进行培育,凸显了在社会管理的新形势和大格局下,社会组织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共青团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更应当在我国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格局的时代背景下,在充分尊重青年的特质、设身处地为青年着想的基础上,积极推动青年社会管理创新,把青年始终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团的十五大则首次把“协助政府管理青少年事务”作为共青团组织的一项任务。团的十六大报告更进一步明确了团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要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积极参与和促进制定政府青少年事业发展规划,承担政府委托的青少年事务。善于运用市场机制,借助社会中介组织力量,广泛动员社会资源,大力发展青少年事业”。这一系列的重要文件和指示,为共青团积极参与青年社会管理、解决青年问题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二、高校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挑战

当代青年是在改革开放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青年,有许多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群体分布、利益诉求等方面呈现新特点、新变化:

(一)青年的组织分布日益分散,摸清青年学生的分布现状是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

从物理空间来说,青年群体经常参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活动,既有校园内的学生活动,也有校园外的串联互动,包括社团会议、版聚、兼职实习、同乡联谊等。从虚拟空间来说,当代青年学生参与网络生活的形式日益复杂多变,多数青年学生已经从校园BBS走入了平台更为广阔的社交网站,例如微博、人人网、论坛等等。由此可见,当前青年学生的活动分布日益复杂随机,自组织和“宅男宅女”现象比较突出,成为了青年工作中难以有效覆盖的空白点和盲点。

(二)青年的思想动向日益务实、理性,摸清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是参与社会管理的前提条件

身处高校“象牙塔”的青年学生,日益受到社会就业压力和功利主义的影响,思想动向呈现鲜明的务实、理性的特征,政治需求更加现实、文化需求更加多样、生活需求更加务实、成功需求更加强烈、社交需求更加广泛。具体表现在能合理分辨每个阶段自己所需所求,较好地把握个人的前途命运,在人生的重要关口做出自己独立的选择;善于接受新事物,希望抽象的理性认识能够以更为感性、生动、时尚的方式呈现。同时,这种理性、务实的取向,也使得青年学生更加追求实际利益,追求直接的物质利益、现实利益。因此,对于高校共青团而言,如果社会管理措施能够贴近青年、贴近需求、贴近现实,更好地增进和维护青年切身利益,就可以起到鼓舞和号召青年的作用,有利于使青年将党团组织的正面观念和主张内化为个人自觉行动。

(三)当前青年对于自身利益的诉求越来越强烈,了解青年的利益需求是实施有效社会管理的重要保障

就一般情况而言,随着当前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成本的提高,青年面对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他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基本需求实现,更加注重精神需求的满足,在关注切身利益的同时,进一步要求得到尊重和人格平等,并对正义的实现和社会公平的发展有强烈关注和期望。需要指出的是,当代青年学生接受过较为完整的国民教育,对法律法规有着比较多的了解,对参与国家管理和校园管理有着十分强烈的需求,也懂得通过各种手段维护自身以及所关注群体的利益。但是由于社会经验相对不足,看待问题不够客观、全面、深入,往往会持有偏见,做出某些过激行为,这些对校园和谐稳定构成了一定的隐患。此外,受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两极化矛盾尖锐的影响,青年学生群体内部也出现了较大的阶层分化,在发展需求方面也呈现出差异性和不均等性,甚至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出现相互贬损或自嘲的现象。例如,当前“高富帅”、“矮丑穷”等频现于网络的流行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学生群体内部的分化和分歧。因此,通过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青年学生的不同利益诉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青年学生的具体利益,是高校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抓手。

从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外部环境变化来看,形势的快速变化,学生思想的复杂多样,也给团组织和团干部的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要克服“生活圈”障碍,真正深入青年生活实际,了解青年、理解青年、相信青年,最终成功引导和帮助青年;另一方面,要转变身份和角色,转变传统的管理工作模式,实现对自身职位定位由静态消极意义的看护向富有动态积极意义的服务与教育相结合模式的转变,将对学生的教育融入到对学生的服务中,在对学生的服务中引导学生,实现工作艺术性、创造性、实效性的高度融合。因此,如何把握新形势下的青年社会管理新格局,从而探索共青团参与青年事务管理、破解青年问题的新模式,都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研究和总结。

三、高校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的路径分析

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是党中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战略目标。团组织是国家、社会与青年之间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不仅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还是管理青年问题的重要主体之一。结合我国青年问题的实际情况,共青团应注重在管理结构立体化、手段信息化、组织扁平化三方面创新青年社会管理机制,并以“知行合一、实践育人”理念为指导,加强青年学生实践教育。

(一)结构立体化

结构立体化是指通过构建多主体协同管理格局,以克服单一主体、单一模式死板缺陷的新型有效管理结构。当前,共青团参与青年问题管理工作主要是以独立主体、自上而下形式进行,得不到作为管理客体——青年群体的有效回应,容易与青年的实际需求脱节。适当动员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等其他主体积极参与青年问题管理,将分散的组织纳入到团组织综合管理的结构之中,总体部署,通力合作,构建多层次多角度,拥有良好信息反馈度的立体化管理结构,将大大有助于共青团青年问题管理工作。社会管理的实质归根到底是自主管理,是公民自治与国家治理的完美结合,在构建立体结构过程中,团组织应注重充分调动和发挥青年自身的主体特性,引导青年进行自主、自觉管理,有意识地为青年留出自主管理的空间。同时还应注意,管理结构的立体化是多种结构要素的有机结合,而不是多种层级的无序堆砌,应着力避免管理层次冗杂化。

(二)组织扁平化

管理扁平化具有敏捷、灵活、及时、高效的特点,对于共青团加强自身建设、参与社会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目前,共青团组织实行的还是“金字塔”型层级管理体制,这种结构层级较多, 有时容易造成信息传递速度较慢,不能快速反映青年的个体诉求等问题。加强青年社会管理,就要加强团组织扁平化建设,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统筹整合资源,从青年实际情况出发,打通层级之间一些不必要的界限,适当增加管理幅度,科学减少管理环节,切实提高管理效能,创新青年社会管理模式。具体来说,一是减少管理层级,精简机构,形成一条最短的指挥链,节省管理成本;二是下放权力,分权管理,减少职权交叉现象,提升管理效率,使各级团组织能够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不受干扰地行使自己的权力,协调青少年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冲突关系;三是快速反应,灵活指挥,团组织要立足于青年实际,全面搜集情况和信息,急青年之所急,忧青年之所忧,及时解决青年所面临的问题;四是重视现代信息技术,为团组织扁平化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增强团组织对于青年问题和青年变化的感应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三)手段信息化

社会管理要素日趋增多,难度不断增大,单靠传统手段已经难以应对当前不断新增的青年问题,管理手段信息化、网络化已经成为共青团实施科学高效管理的必要条件。第一,合理规划网络布局。网络化是信息化的前提,团组织应认真研究青年问题的性质和青年网络活动的分布,并对其进行系统的分类,从而有针对性地布置对应沟通网络管道,如专门的青年就业信息网、心理健康咨询网、微博账号、人人网公共主页等等;第二,针对青年群体的真实需求,动员多方力量发布充实、真实、可靠的信息,形成以团组织为核心、与青年实现有效交流的综合信息平台;第三,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任何信息都可以借助技术的力量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团组织应时刻注意某些国际敌对势力多年来通过网络新媒体竭力推行的所谓“民主思想”传播,严防其运用新兴媒体和数字科技工具作为煽动青年的方式手段;第四,构建完善的网络服务平台,一方面适应青年向往新奇时尚事物的特性,另一方面也将明显提高团组织管理青年问题的工作效率,节省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从而更好地为青年服务。

(四)知行合一,实践育人

理论联系实际、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知行合一、实践育人,是促使青年了解社会、认识国情、锻炼毅力、培养品格的良好途径。第一,注重组织保障,将青年社会实践与团干部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组织团干部参加、指导社会实践,并作为考评干部的重要依据;第二,要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创新活动载体,提倡基层团支部举办主题团日、团课、讲座、讨论、座谈,积极进行实践教育和实践总结,鼓励青年赴西部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扎实推进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为青年社会实践营造良好氛围;第三,要积极动员和整合社会资源,主动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企事业单位等团组织联系,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从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大学生锻炼成才的需要出发,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基地,力争覆盖每个院系、每个专业,长期坚持,使学生受锻炼,当地见效益。总之,只有通过实践教育,使广大青年在实践中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树立良好心态,才能最终将青年问题落实到实处、解决到实处。



作者简介: 北京大学团委书记、学生课外活动指导中心主任 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