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校园媒体育人功能的实践探索 ——以北京大学电视台为例

作者:陈 波 发布日期:2012-04-20

 摘要:校园媒体是学校中重要的宣传部门,在发挥宣传功能的同时,也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在对北京大学电视台工作的了解的基础上,详细阐述校园媒体的育人功能、育人实践经验,有助于探索如何进一步发挥其育人功能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校园媒体;育人;实践探索

 

校园媒体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而逐渐发展壮大的,它的主要形式有宣传栏、校报、广播台、电视台、新闻网和学生社团自办刊物等。

北京大学的校园媒体成立早、发展快、实力强,在全国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以电视台为例,北京大学电视台(以下简称北大电视台)成立于1989年,是全国最早成立的高校电视台之一。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如今北大电视台已有日常栏目10 余个,每天自制节目一小时,并拥有4 讯道现场直播的能力。在学校的新闻宣传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制作的电视节目多次获国家、省/ 部级奖项,是全国高校电视台的排头兵。

在完成好新闻宣传工作、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的同时,北大电视台还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及培养人才做出努力。多年来,在人员、设备、办公条件都不充足的情况下,北大电视台克服困难,投入到为教学服务的实践中,每年承担100 多名各院系学生的影视制作、媒体运行、播音主持等方面的培训工作,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为学生们提供了全面了解和参与学校宣传工作的平台,也给了他们深入理解学校发展建设的渠道、充分发掘和展现自我才华的舞台。

北大电视台的实践证明,校园媒体不仅能育人,而且能在育人工作中出成绩、出特色、出水平。笔者以北大电视台为例,将校园媒体的育人功能、育人经验,以及如何进一步加强校园媒体的育人功能等方面做一梳理,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校园媒体的育人功能

作为教育战线中的媒体,校园媒体具备天然的教育功能,其育人功能也更加明显,在师生媒介素养的培养和大学生正确价值取向的形成及完善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与大众传媒一样的作用可以定义为校园媒体广义上的育人功能。对于媒体教育功能的探讨,很多专家和学者都有着深入而精辟的论述,笔者在这里就不赘述。本文所讨论的是校园媒体对于学生记者所产生的直接育人功能,笔者将其定义为校园媒体狭义上的育人功能,也是校园媒体最具特点的功能之一。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校园媒体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传达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学校在教书育人、学术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的信息,在全校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使广大师生明确学校倡导什么、反对什么,从而加强师生对于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

这是对校园媒体的基本要求,同时也对校园媒体人的政治素质提出了高要求。在校园媒体实践和学习的学生,一般都会深度参与到媒体内容的生产过程中,甚至有的版面、栏目完全是由学生记者独立完成的。因此,在选拔学生记者时,校园媒体不仅要挑选那些政治立场坚定、政治素质高的学生,而且他们还必须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际工作的具体实践,强化这些要求。

最终,使得学生记者形成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报道新闻的习惯,那就是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新闻宣传实践,自觉遵循党性原则,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立场来看待和分析新闻事件,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受众。

通过校园媒体工作实践的培养,校园媒体的学生记者不仅能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者,更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践行者和捍卫者。

(二)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表达和沟通能力

新闻宣传工作,少不了与人打交道。如何更好地与被采访对象沟通交流、更好地与制作团队分工合作等等,这些是校园媒体的学生记者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为了圆满地完成采访任务,顺利地实现团队合作,学生记者需要学会查阅和收集资料,尝试多角度考虑问题,以坦诚的态度与人交往,同时把握稍纵即逝的采访机会、历练沟通技巧,积累总结宝贵的采访经验。在这一点一滴的积累过程中,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逐步得到了提高。

从北大电视台走出的学生记者,表达和沟通能力强的不在少数。在主持现场,他们机智幽默,侃侃而谈;在采访现场,他们逻辑清晰,反应敏捷。但谁能想到,很多学生在刚进电视台时还是个稚嫩的孩子,有的甚至连说话都会脸红。经过在电视台几年的实践锻炼,最终学生们都能自如地与各类人群沟通,顺利完成各种采访任务。得益于此,很多同学不但人际关系处理得越来越好,在毕业求职或其他活动选拔的面试环节,也都能顺利通过,表现出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2.协调和合作能力

现在青年学生更强调个性,但也因此有些人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相对较弱。这样的学生,即使能力很强,但在分工日益精细化的现代社会,不懂得合作、不善于合作,也可能会处处碰壁,遭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

现代传媒的运作,恰恰是由多人的分工合作完成。每一条新闻的报道,每一期报纸的刊出,每一个节目的播出,都需要多人甚至多个部门的协作。以电视台为例,一个电视节目的完成,需要前期策划、拍摄、后期编辑、包装制作等环节,牵涉文字、摄像、记者、主持人、技术等多个工种。校园电视台的学生记者,在具体的采访、编辑过程里,不仅要自己担任某个工种,还要充分调动整个制作团队的力量,这样才能保证节目的顺利完成。长期的锻炼使得他们的合作意识比一般学生要强。走向工作岗位后,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也更强。

3.逻辑思维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

要做好新闻宣传,达到好的宣传效果,必须要尊重新闻规律。我们要求学生记者在报道中保持公正、客观的态度,不带有自己片面的理解和情绪。这就要求他们在报道一个具体的新闻事件时,必须脚踏实地地到人民群众中去,不怕苦、不怕累,深入实地搞调研、跑采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新闻事件的真相,从不同角度了解各相关方的不同想法,把新闻做得鲜活,达到“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目标。

在一次次的实践和采访中,学生记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意志品质得到磨炼,吃苦耐劳精神得到了培养。

4.责任感

新闻工作是一个高尚的职业,新闻记者在社会上是令人羡慕的称谓,校园媒体的记者也一样。很多师生都愿意把自己遇到的难题向校园记者和校园媒体反映。因此,在校园媒体工作的学生都深感责任重大,对自己的要求也不仅仅停留在职业操守的层面,同时还要保持廉洁自律,不辜负广大受众的殷切期望。

此外,媒体内容的刊发和播出是周期性的,有非常严格的时间要求,不能耽误。所以,经常能看见,学生记者用晚上和周末的课余时间加班。因为他们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再大的困难都会努力克服,不因为个人原因影响发稿或播出。受这个特殊行业的熏陶,在校园媒体工作过的学生责任感更强,更勇于担当。

5.知识面

新闻宣传工作对从业者的知识面要求很高,不仅要熟练掌握新闻业务知识,还要熟悉理论路线知识、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以及其他相关方面的知识。

此外,新闻宣传工作的魅力之一,或者说是特点之一,是每天都可能接触新鲜的事物。正因为如此,在校园媒体工作,必须要熟悉全校以及和学校相关的社会各层面的情况。例如,在采访人物之前,仔细查阅被采访对象的个人经历和学术背景是必做的功课。只有这样,才能在具体的沟通中顺畅地完成采访,才能在成文作品中不犯所谓外行的低级错误。于是,在每完成一次采访后,记者就会对被采访对象所从事的工作,所研究的领域和所属的学科有了一定的了解。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学生记者的知识面自然也逐渐丰富起来。

(三)有助于大学生新闻宣传专业技能的提高

在校园媒体工作过的学生记者,最直接的受益就是对其新闻宣传专业技能的提高。新闻宣传工作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工作,很多知识来源于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总结。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必须要结合具体的实践,才能掌握得更牢固,理解得更透彻,事实也证明了这点。在校园媒体工作的学生,经过实践的锤炼,专业技能明显强于其他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可以很快投入实际工作,就业竞争力更强。

二、校园媒体育人实践的经验

经过20 多年的实践,北大电视台培养了一大批电视专业及其相关人才。除张泉灵、撒贝宁、李思思、舒冬等活跃在荧屏前的主持人外,还有一批幕后的制片人、策划人、导演和编辑等,壮大了中国传媒界的北大派。近年来,还有不少学生凭借在北大电视台锻炼的成果,以优秀的素质,进入了国家各大企事业单位的新闻公关系统,相信不久的将来,各大部委、企业的新闻发言人中,将涌现出更多的北大人。

值得说明的是,这些学生,大多并不是学习新闻专业的。他们当中既有来自文史哲等人文学科的,也有来自法学、国际关系、经济管理、社会学等社会学科,更有数学、信息科学、医学、心理学等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很多学生表示,正是在北大电视台的学习和实践,使拥有不同学科背景的他们走向了电视传媒及相关的行业,实现了自己一生的梦想。

在建台20 多年的时间里,北大电视台在如何更好地发挥校园媒体的特点和优势,为育人工作开展大胆的实践,积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办法和经验。

(一)全面理解和贯彻全员育人理念

育人工作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北大电视台的日常工作本来就很繁忙,培养学生势必会增加更多的工作量,带来更大的压力。但是,电视台每一位老师都深深明白:身处校园,就要积极投入到育人工作,为教育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这是校园媒体人区别于社会媒体人的独特价值所在,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基于这样的认识,电视台的老师们克服人员、设备、场地不足等困难,自觉承担起了育人工作。每一位老师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贯彻全员育人的理念,为学生的成长成才默默奉献。

如今,北大电视台已成为面向全校师生的开放平台,吸纳了包括新闻与传播学院、艺术学院等专业学生在内的来自全校20 多个院系的150 余名学生。为了把电视台在实践中的经验和体会系统地向更多学生传授,2006 年,在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支持下,北大电视台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了两门通选课。2007 年,北大电视台与校团委签署了合作协议,被授为共青团北京大学影视人才培养基地,成为全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

(二)把实际工作与培育人才相结合

当今社会,大学校园越来越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校园里的热点事件、新闻事件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北京大学访问的外国元首已有数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学者、外国大学校长数以百计。每年在北大举行的各种重大活动数不胜数。对这些活动的新闻报道既是电视台的日常工作,同时也为学生记者提供了绝佳的实践机会。北京大学的影响力造就了如此高层次和大规模的新闻实践平台,这是一般媒体无法提供的。

为了更好地利用好这些实践机会,北大电视台老师在学生记者队伍中选拔骨干成员组成新闻报道采访小组,参与到实际工作中,为他们设计了一系列采访报道实践课程。从院系、学生活动到全校活动、重大活动,由易到难。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培训和锻炼,学生记者们最终都能达到实际工作要求,圆满完成新闻采访任务。

在北大校园,电视台的学生记者在新闻现场采访已经成为校园里的一道风景线。许多学生在学校重大活动的报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向全社会、全世界展现了北大学生的风采。美国前总统卡特、布什,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德国前总理施罗德,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等政要以及牛津大学、哈佛大学、斯坦佛大学等名校的校长都接受过北大电视台学生记者的采访,记者们优秀的语言能力,敏捷的思维也得到了采访对象的交口称赞。时任巴基斯坦总统的穆沙拉夫先生在访问北大时就对北大电视台记者能够运用流利的英语和乌尔都语提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了让学生体验在媒体日常工作的真实经验和感受,电视台还专门为学生设立了若干栏目,从前期策划、拍摄到后期制作,均由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在学校电视台播出。由于是定期播出的节目,学生能更深切感受到媒体实际工作的环境和压力,这是和他们在课堂上的练习不同的。为了能达到媒体播出的要求,学生们会自觉调整自己,合理分配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快速提高。

(三)完善的制度保障

新闻宣传工作有着很强的纪律性,需要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在20 多年的育人实践过程中,北大电视台形成了一系列有效的规章制度。

近年来,针对新时代媒体的变革,校园管理的日益加强以及新一代大学生的特点,在对原有规章制度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同时,北大电视台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新的规章制度,如对学生记者实践成果的评价机制、推优选优的程序等,进一步明确了栏目负责人的职责,规范、细化了工作流程,逐渐建立起一套较为成熟的规章制度体系,并装订成册。每年招新结束后,下发给学生,人手一册。其中,不仅有整个记者团的规章制度要求,也有所在栏目组的节目定位、工作流程和技术要求等。在培训中,老师会面向全体学生详细讲解全台的规章制度。待学生分组后,每个栏目组的指导老师和负责学生还会针对本栏目组的特殊情况,进一步强调相应的规章制度及要求。

实践证明,北大电视台这种点面结合、各项规章制度相互支撑的管理模式,确保了学生记者团的良好运行。在日常的实践和工作中,学生记者团发挥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四)和谐的氛围

在北大电视台,在学生们进台之初,老师们就会反复强调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要求大家在保持个人独立思考的同时,加强与老师和同伴的合作。

在日常工作中,电视台把学生记者分配到各栏目组中。每个栏目组内,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节目的制作。每学期末,所有老师都会对每个栏目组的总体节目质量水平和组员表现情况综合评分,作为考核和表彰的依据。在具体实践中,老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也敢于放手,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鼓励成功,宽容失败。为了共同的目标,栏目组内,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努力,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良好的合作与互动,增进了大家的友谊和感情。栏目组之间,也形成了既竞争又合作的良性关系,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营造出一个和谐的合作氛围。

在每年的总结会上,从具体工作中的问题到电视台的发展战略,学生们都可以畅所欲言,对于好的建议和意见,老师们也会积极采纳,共同为学生记者的培养和北大电视台的发展出力。除了业务上的指导,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老师们对记者团的学生也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学生们在院系学习的情况,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等,老师们都会及时了解,帮助疏导、解决,和学生之间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很多学生在遇到学习、生活甚至情感上的问题时,都愿意向电视台的老师倾诉。毕业生工作后,还经常回到电视台来看一看,聊一聊。

正是因为这种和谐的环境和氛围,学生们把电视台作为了自己的家,对老师们的称呼也变成“爹、妈、哥、姐”等等,电视台不再只是工作场所,更如同家庭一样温馨,整个团队呈现出精诚团结、和谐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进一步加强校园媒体的育人功能

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校园媒体的育人作用逐步得到发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校园媒体的育人功能还需要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提高重视程度

由于校园媒体的特殊性,社会上、校园内很多人对它的认识和理解不全面,对校园媒体的宣传功能不够重视,对它的育人功能更是存在忽视的现象。一部分人片面地认为校园媒体在校园中虽然不可或缺,但和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科研的相关性不大。因此,对校园媒体的重视程度不够。

对于校园媒体,学校不但要认识到它在统一全校思想,凝聚人心方面的重要作用,而且也要深刻理解校园媒体的育人功能:它是学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课堂。在相关专业技能的培养方面,更发挥着面向全校师生的公共实验平台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予以更大的支持,转变迎来任务时重视校园媒体,发展建设时却忽略校园媒体的思维。

(二)改革体制弊端

由于历史的原因,校园媒体成立的时代不一样,发展的状况也不一样。但是,校园媒体普遍都遇到了定位不明晰、建制不完善、人员编制紧缺、职称评定困难等体制造成的问题,亟待解决,需要学校对这些束缚校园媒体发展的体制弊端进行改革。

(三)加大经费投入

媒体的建设是需要大量投入的,这是经验,也是共识。校园媒体的基础本来就比较薄弱,经费上还往往得不到保证。媒体内容生产制作的环境、办公空间等,与社会媒体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严重束缚了校园媒体育人功能的发挥。只有进一步加大投入,把校园媒体的建设当成教学设施的建设一样重视起来,校园媒体才可能有合格的环境和物质基础,才能与社会媒体接轨,培养出更多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

(四)人才队伍建设

新媒体时代已经来临,面临以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介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崛起,不仅传统的传播技术和手段急需变革,校园媒体人的相关认识、业务水平、工作能力也亟待提升。想要高效地发挥校园媒体的育人功能,必须要以建设教师队伍的标准来重视校园媒体的人才队伍建设。在人才引进、培养方面给予倾斜,不断提高校园媒体人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作者简介:陈 波 北京大学电视台主编 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