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完善教育渠道 增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成效

作者:陈贵兵 发布日期:2012-04-20

摘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需要提高教育频率、扩大覆盖面,而这对教育渠道的丰富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的前提下,通过编制贴近学生特点和需求的宣教材料、组织精彩的宣教活动,主动占领网络、手机阵地,打造新式宣教平台,能够更好地增强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成效。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高校;途径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发展迅速,尤其是教育手段和途径越来越丰富。网络、手机、多媒体教学等现代科技的运用,使教育形式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由封闭向开放转变、由单一向多样转变。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就要在充分把握新时期学生特点和安全需求的同时,积极完善安全教育的渠道,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成效。

一、完善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

课堂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渠道,是学校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课堂教育对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应当充分利用课堂这个教学主阵地。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多年前就已开始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分”的“三进”工作,并组织编写了一批教材,部分高校也以不同的形式落实了“三进”,但总体来看,覆盖面还比较小,效果也不够明显。

笔者对17 所高校[①]安全教育“三进”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实现安全教育“进课堂”的不到60%,“进教材”的不到40%,“进学分”的只有10% 左右。究其原因,一是缺乏师资队伍,学校内部能够担任安全教育课任课老师的人员有限,大部分保卫部干部不具备教学资格;二是缺乏优秀教材,大学安全教育研究尽管有很大进步但是优秀的安全教育教材仍然较少;三是缺乏国家政策支持,大学生安全教育“三进”没有“尚方宝剑”,虽然多年来从上到下都在推进,但是力度明显不够,教育部2007 年出台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但是《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却迟迟不见出台。地方上以上海市力度最大,于2008 年出台了《上海市大学生安全教育大纲(试行)》,明确了安全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式,并由上海市高教保卫学会和上海市教委联合编写了《上海市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对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一个很大的促进,但限于一隅;综合上述原因,高校难以将安全教育课列入全校的教学计划,在这种情况下“三进”自然难以落实。

鉴于目前的情况,笔者认为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应该坚持以下两点。

(一)继续为大学生安全教育“三进”创造条件

一是努力培养师资队伍,从相关专业任课教师、保卫干部、学生辅导员队伍中选拔合适的人员进行培训,尽早拿到教学资格;二是高校安全教育工作人员和研究人员要进一步开发、撰写出一批高水平、符合实际需求的教材、课件;三是推动教育部尽快出台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三进”的文件和政策[②];四是加强与学校教务部门的沟通,采取相关课程嵌入式教育的变通办法,如安全教育进道德法制课、军事理论课等间接实现“三进”,或者在计算机课程中讲授有关计算机安全、网络安全方面的内容,在化学、物理、生物等实验课中讲授有关实验室安全方面的内容等。目前已有不少高校开始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努力提高现有课堂教学的质量

目前安全教育课堂教学的不足集中在教学内容单一陈旧、教学方法手段落后、教学方式枯燥乏味、任课教师教学水平不高等方面。因此,一要改进教学内容,使教材更贴近学生的需求和生活实际,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二要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采取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教学、互动模拟教学、参观实践教学等更为活泼的形式提高教学效果;三是组织任课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高专业知识水准和教学能力,同时可以邀请校外的专家参与教学。

二、编制精美的宣传教育材料,组织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

安全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风险,但因为安全事故概率较小,因此,大学生对安全的关注比较有限,安全在大学日常生活中地位靠后,在未亲身经历安全事故的前提下,大部分学生都难以真正树立起安全防范意识。“没有碰到安全问题就容易忽视安全”的情况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因此,我们在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时就必须注意:一是安全教育的内容尽量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增强实用性,提高吸引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二是提高安全教育的频率,年年讲、月月讲、日日讲,举行各种类型的宣传教育活动,利用一切机会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三是扩大安全教育的覆盖面,遍布宿舍、教室、食堂、图书馆、实验室等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场所,形成全方位的“包围圈”。安全教育只有争取做到无处不在,对学生形成视、听立体化的冲击,在通俗简洁的同时兼顾实用和美感,才能保证最好的成效。

(一)契合学生的安全需求和审美特点,编制形式多样的安全宣传教育材料

要对学生展开全方位的安全教育,就必须兼顾用途和场合,编制出不同类型的宣传教育材料。一是教材、ppt 课件。用于安全课程教学、安全报告和安全讲座,建议每所高校至少应该有一本教材及配套课件、一套新生入学安全报告课件和几套用于日常讲座的课件;二是海报、招贴画、展板,用于宿舍、教室、食堂、图书馆、实验室、运动场、宣传栏等的安全宣传,建议每所高校至少应该有1~2套海报或招贴画张贴至学生日常活动场所,以及几套防火、防盗、防骗等专题方面的展板。北大保卫部近几年已经制作了多套海报和招贴,遍布宿舍、食堂、教室、运动场等场所,有效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三是制作手册、折页,用于新生入学、专题教育活动时的安全宣传,每所高校至少要有一套内容完整的安全知识手册、多套专题性的安全知识手册或折页,在制作时应坚持内容实用、简练,请专业公司设计排版,确保手册的时尚、精美和可读性,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如北大保卫部自2008年以来每年至少制作一本手册、一套折页,进行专业的涉及排版,受到学生的欢迎;四是宣传片、DVFlash 小游戏等,可制成光盘发给院系、学生或挂在校园网、保卫部网站供学生观看、下载,或通过学校电视台播放,这种方式更受学生的欢迎,教育效果也更形象、重视;五是安全提示、警情提示,结合季节特点、节假日或专题宣传日以及周围发生的安全事故,撰写安全提示、警情提示提醒学生注意防范,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二)结合季节特点和安全形势,组织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

1.注重专题安全教育与日常安全教育相结合

在新生入学期间、“119 消防宣传日”、“交通安全宣传周”、“防灾减灾日”等特殊时间段开展专题安全教育周或安全教育月。平时结合安全形势、节假日加强日常安全宣传教育, 确保安全教育的高频率。

2.注重讲授型活动与参与型活动相结合。

前者包括安全报告、安全讲座、安全座谈等讲授型活动,主要以教师为主,后者包括安全知识竞赛、安全作品征集大赛、安全事故情景模拟、安全知识文艺晚会等参与型的活动,主要以学生为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寓教于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注重知识教育与技能实践相结合

通过举办消防疏散演习、灭火实践体验、地震模拟逃生、安全技能培训、安全参观见习等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安全知识的同时提高安全技能。笔者在调查时发现,天津市多所高校组织学生骨干赴团中央青少年澳方安全教育基地接受消防安全教育,并开展素质拓展训练,深受学生的欢迎。2011 512 日,天津大学安全教育培训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在全国高校中开创先河。建议高校与地方有关部门加强合作,建立安全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体验,通过亲身体会来锻炼安全技能。

笔者对17 所高校安全教育频率的调查结果显示,随着高校对大学生安全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除了极少数高校安全教育频率较低之外,绝大多数高校都已经将安全教育频率提高到每学期2 次以上(见图1),但是这个频率仍然难以保证安全教育的效果。


1:高校安全教育频率

调查显示,高校安全教育形式逐渐增多,但是仍然比较有限,尤其是个别高校安全教育形式单一。对于各种教育形式的效果,被调查高校认为应急演练效果最好,其次是专题讲座、主题活动、资料宣传、网站教育。参与型、实践性教育形式的效果受到高校的普遍认可(见图2)。


2:高校安全教育的形式及效果

三、占领网络、手机阵地,打造新式宣传教育平台

目前,大学生与网络、手机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要充分发挥网络、手机的宣传教育功能,利用网络、手机建设安全教育的新阵地、新平台。

(一)加强网络建设,将校园网络变为校园安全防范知识的“集中营”和“传播台”

完善网络安全知识、学习课件、安全提示、视频点播、安全新闻、互动交流等模块,将安全教育的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放在网站上,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时间安排随时进行学习,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需求有选择性地点播安全教育课件,有针对性地学习,同时高校保卫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网站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当前高校保卫部门网站安全教育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主要在于网站安全内容不够丰富、宣传力度欠缺,并非是学生不喜欢网络实用宣传这种形式。此外,社区交友网站和微博等新型的网络媒介在学生中越来越受欢迎,展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保卫部门也可以开通账号加强安全知识宣传。

(二)充分利用多重通讯载体,全面提升安全教育宣传力度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QQMSN、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移动飞信等通讯方式以其方便快捷、经济实用等诸多优点,备受大学生青睐,成为在校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们集知识性、娱乐性、便捷性于一体,若加以利用不仅可以及时地给大学生传授安全知识、通报安全信息,还可以使学生对于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意义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是安全宣传教育的有效途径。故高校可选择一到两种通讯载体建立安全宣传平台,及时快捷地给学生发布安全信息。



作者简介:陈贵兵 北京大学保卫部综合与宣教办公室副主任 助理研究员

[] 17 所高校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上海戏剧学院、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大学、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南开大学、扬州大学、云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大学,既有教育部直属高校,也有全国各地方高校。

[] 教育部尽快出台《大学生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是高校的共同呼声。经过多年的实践,大学生安全教育“三进”全面铺开的时机基本成熟,只有教育部文件尽快出台,才能从根本上为“三进”提供法律依据和强大动力。要明确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课程、类型(必修或选修)、学分以及教学内容、负责单位和课时,建议至少要开设1-2门选修课、占2个学分、保证10个课时,同时由负责部门牵头成立“大学生安全教育中心”或“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教研室”,保证编制、办公条件和经费,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和理论研究、教材编写工作,全面提升大学安全教育课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