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情况的相关调查研究--以北京大学为例

作者:刘海骅 姚 翔 发布日期:2012-04-20

 摘要:如何让大学新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使其在新环境中保持心理健康,拥有令人满意的表现,已成为大学教育管理和整个社会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采用跟踪调查的方法,考察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情况及其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和行为表现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新生的入学适应水平(用自我效能、社会接受、角色清晰三个维度来衡量)与一般生活满意度、抑郁、学术表现和社会活动表现显著相关。从高校与学生互动的原理出发,结合大学校园实际和高等教育经验,提出帮助大学新生提高入学适应水平,助力新生起飞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新生;主动性;适应水平;心理健康;行为表现

刚刚踏入大学校园的新生普遍存在新生综合征。他们在思想认识和行为上难以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表现出焦虑、抑郁等心理不适应症状,甚至会产生自杀意图。如何帮助新一代大学新生克服新生综合征,使他们的大学生活能够顺利起飞,毕业后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不仅是各所高校的工作重点,更是高等教育界乃至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希望所在。

本研究将工业组织中的新成员社会适应理论引入大学新生适应的研究中,用自我效能、社会接受和角色清晰这三个变量来衡量新生的入学适应水平,采用纵向研究的方法,探索大学生入学适应水平与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行为表现的相关性,并探索个人主动性与新生入学适应水平的关系。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北京大学 11 级本科生。采取分组抽样的方式,在被试入学满 3 个月时,随机邀请北京 大 学 6 个 院 系( 中 国 语 言 文 学 系、 数 学 科 学 学院、政府管理学院、光华管理学院、工学院、法学院)的 11 级本科生各 50 名参加研究,剔除未接受邀请的被试和无效问卷,得到有效问卷 283 份,有效回收率为 94.3%;入学满 4 个月时,被试被邀请参加第二次调查研究,得到有效问卷 271 份,有效回收率为 90.3%;在被试入学满 6 个月时,第三次邀请被试参加研究,得到有效问卷 241 份,最终有效回收率为 80.3%。在有效问卷中,来自男生的为131 份,占样本总数的 54.4%;来自女生的为 110 份,占 45.6%;被试平均年龄 18.33 岁,标准差为 80

(二)问卷设计及结果处理

测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的问卷分为自我效能、社会接受和角色清晰三个部分。其中,自我效能采用 ChenGully Eden 编 制 的 一 般 性 自 我 效 能 量表,包括 8 个项目(如我能达到我为自己设定的大 部 分 目 标)。 社 会 接 受 选 用 BrockSarason Sanghvi 等编制的社会接受量表中的朋友接受分量表,包括 12 个项目(如我在大学朋友们的生活中是很重要的部分)。角色清晰采用 RizzoHouse Lirtzman 编制的角色清晰量表,包括 6 个项目(如我的学习和工作拥有清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则采用一般生活满意度和抑郁两个指标。采用 DienerEmmons Larsen 等编制的一般生活满意度量表,包括 5 个项目(如在大多数方面,我的生活接近我的理想状态)。抑郁测量则采用 Radloff 编制的 CES-D 量表,包括 8 个项目(如你感到抑郁)。

大学生的行为表现指标,包括其学术表现和社会活动表现。学术表现以学校教务部公布的 GPA为衡量指标,要求被试报告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GPA,范围为 0-4.0。社会活动表现采用研究者自编的量表,包括 3 个项目(如在学生工作与社会活动方面,你的参与程度如何)。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适应的一般情况

根据员工适应理论,适应水平通过自我效能、社会接受和角色清晰三个维度来测量。从结果上看,自我效能均值为4.050.88),社会接受均值为3.330.57),角色清晰均值为3.400.57)。三个维度的均值都超过理论中值3,说明被调查大学新生的适应水平较好,表现在新生对自己的目标和角色有心理健康工作专题本刊定稿PEKING UNIVERSITY YOUTH STUDIES较为清晰的认识,对完成目标有较高的信心,并且认为自己被社会接受的程度较高。

(二)适应与心理健康及行为表现的相关性

入学适应水平各指标与各结果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如表1所示。在适应水平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上,大学新生的自我效能、社会接受、角色清晰与入学6个月时的一般生活满意度显著正相关(r=.43p<.01r=.34p<.01r=.30p<.01),与新生入学6个月时的抑郁显著负相关(r= -.39p<.01r= -. 41p<.01r= -. 20p<.01)。在适应水平与行为表现的关系上,新生的自我效能、社会接受、角色清晰与第一学期的社会活动表现显著正相关(r=.29p<.01r=.26p<.01r=.25p<.01),自我效能、角色清晰与第一学期的学术表现显著正相关(r=.22p<.01r=.24p<.01),但新生的社会接受与学术表现不显著相关(r=.04p>.05)。

首先,研究结果表明,新生的自我效能、社会接受和角色清晰与其入学6个月时的一般生活满意度都相关。自我效能高的学生由于对自身能力有充分的信心,对未来有乐观的估计,一般生活满意度更高;社会接受程度高的学生由于能够得到他人更多的关怀和支持,对自身所处环境的评价较为正面,因而一般生活满意度更高;角色清晰程度高的学生由于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清楚自己的方向,对现状及未来的迷茫和困扰较少,因而一般生活满意度更高。

其次,研究结果还表明,新生的自我效能、角色清晰和社会接受与入学6个月时的抑郁状况显著负相关。说明自我效能高的新生由于更加自信和乐观,抑郁程度更低;社会接受高的新生拥有良好人际关系,可以帮助新生消除孤独感,抑郁程度更低;角色清晰对大学新生抑郁度的影响则可以用不确定性减少理论来解释。组织新成员社会适应理论认为,当新成员进入组织时,会经历角色混淆,如不明确自己的责任、所属上级、与他人关系、组织政策以及时间分配等。所以,新成员会采取多种方式去搜集信息、建立关系,减少角色混淆和环境不确定性,从而使自己能够适应新环境。大学新生一202年第期PEKING UNIVERSITY YOUTH STUDIES心理健康工作专题本刊定稿般处于同一性的形成阶段,往往面临着自我统合与角色混乱的矛盾,希望进行明确的自我定位和未来职业发展规划。因此,新生也需要经历消除不确定心理、明确角色定位的过程。他们会推动自身去重新构建自我认知,消除认知不一致所带来的困扰。如果新生面临角色混淆的困境,就很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最后,研究结果证实新生的自我效能、社会接受和角色清晰与第一学期的社会活动表现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和角色清晰与第一学期的学术表现显著正相关,但社会接受与学术表现不显著相关。具体而言,社会接受程度高的学生由于更容易与他人相处融洽,因而更容易获得他人的肯定,并对自身形成更为积极的评价,同时也容易获得他人的帮助进而在活动中表现良好。角色清晰高的学生由于了解自己的特点及老师或团队等的意图,因而更可能高质量地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自我效能高的学生由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自身表现的评价也较为积极,因而更加愿意积极参与各种有挑战性的社会活动并拥有更好的社会活动表现,也更可能在学业上取得更好成绩。

三、对策思考

本研究将以新生入学适应模型为基础,从高校与学生个人相互互动的原理出发,结合我国大学校园实际,借鉴国外高等教育的经验及国内部分高校已取得的试验成果,分别从高校管理和学生个体的角度,提出帮助大学新生提高入学适应的具体对策建议。

(一)对高校管理的政策建议

根据本研究的结论,学校应建立与学生需求相匹配的支持服务项目,从学生成长环境的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着手,形成自下而上、三位一体的院校支持模式。

1.微观系统:建立以辅导员或班级朋辈支持为核心的信息沟通机制

大学新生作为具有积极能动性的个体,会主动地寻求促进自身适应过程的指导和帮助。然而,反思当前各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都是仅把新生看作被动的接受教育的对象,而忽略他们的自主性和创202年第期造性。因此,高校应着力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新生入学教育模式,立足于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信息、指导咨询等制度化服务,为学生发挥主动性提供足够的信息和资源。例如,复旦大学在设立复旦学院时,就在其类似于国外住宿学院制度的特有书院制度下建立了隶属于学生工作组的辅导员制度。学工组长由经验丰富的专职教师担任,辅导员队伍则由机关青年兼职教师、人才工程预备队、研究生助管、个别专职辅导员和各个专业院系选拔的优秀高年级本科生组成。管理目标、权限职责都明确到每个新生,从而使得新生在入学环境适应、学习衔接、研究探寻、人际关系协调等方面都可找到相应求助对象。

2.中观系统:增加师生交流,建立教职工主动介入参与的咨询服务环境

本研究结果表明,以自我效能、角色清晰、社会接受为主要指标的衡量新生适应性的整体模型与学生在校表现等结果变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大学新生对校园、院系、学科与自身能力、职业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观念构建,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学科和职业前景的知晓以及成功人士所提供的范本借鉴。因此,为巩固新生适应成果,高校应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与导师、知名校友等的交流机会,帮助新生树立合理目标,建立社会关系网,明晰角色定位。如邀请对口专业领域的知名专家、教授详细介绍该专业学术领域已经取得的成就、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为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新生指明道路与方向;邀请在职场已颇有成就的校友,具体介绍该专业的就业前景、要求的技能、实现理想所需的准备等,为有志于日后毕业即就业的新生树立模范,指明努力的方向。

3.宏观系统:开放新生教育决策的话语权

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改变当前新生教育决策多在院校机关内部运转,新生与教师之间、新生与所属院系学生工作机构之间、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相互割裂的现状,从封闭走向开放。如建立新生导师(或新生辅导员)制度、组织跨年级学习经验交流会、各个院系分别印制面向学生免费发放(并在学院官方网站上提供电子文件下载)的院系手册和介绍材料等,增加信息寻求与反馈的渠道,降低学生信息寻求的难度和成本,帮助新生减少不确定感,为其提升自信和社会接受程度,明晰角色定位奠定基础。

另外,高校在为新生提供大学生活、学习指导的同时,也需要格外重视对新生心理状态的监测,帮助新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为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环境,消除对大学生活、同学、老师的陌生感及由此产生的失落感、自卑感,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自2008年以来已经连续多年举办新生工作坊,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和经过培训的相关专业学生志愿者带领,通过团体游戏和素质拓展相结合的方式,对新生班级开展体验式团队训练,充分调动参与新生的积极性,强化他们在人际交往、团队协作尤其是自我认知等方面的技巧和能力。该活动年覆盖新生过千人,效果显著,值得借鉴和推广。

(二)对新生个人的建议

除了学校、院系提供的客观条件外,新生自己也应当积极主动地寻求信息和反馈,有意识地去建立人际关系,塑造积极的认知框架,提升自身的自我效能、社会接受度和角色清晰度。

首先,新生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应积极主动与同学、导师(辅导员)和学长学姐交流经验,提高自我效能,明确对未来的角色定位;同时,多参加课外活动,如社团、学生工作、国际交流等,在活动的同时获取丰富的信息,并积累一定的人际关系,提高自身的社会接受度。

其次,新生应学会及时地寻求对自身行为表现的反馈。由于校园中的信息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在培养自己信息鉴别能力的同时,还应当向老师和前辈主动获取对自身表现的反馈,及时弥补自身的不足,提升能力和效率,并适时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使自己拥有更好的心态和行为表现。

最后,塑造积极的认知框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适当涉猎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接受心理咨询与培训,以正面、积极的心态看待挑战和困难,使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表现出最佳状态。

责任编辑:黄昳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