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出访学生管理的若干思考

作者:查 晶 陈 炜 刘 宁 发布日期:2012-04-20

摘要:国际化把中国高校推向广阔的国际空间,也为学生出国交换学习、参观访问、参加学术会议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但同时也给传统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何确保学生在外期间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将学生在外学习效果最大化,成为学生管理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加强和改进高校对出访学生管理的措施和手段,必须着眼于高校出访学生增多带来的问题和挑战,以期对国际化背景下学生事务的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大学国际化;出访学生;学生事务;管理

高校作为传道授业的殿堂 , 自诞生以来即具有国际化的先天特征--客观知识的普遍性和人类求知的原动力。在改革开放之初全面恢复高考的同时,我国的大学再次开始了快速国际化的进程。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大部分高校都将国际化作为重要的办学目标和强校战略,教育国际化研究也持续成为高教研究领域的显学[①] 2010 7 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颁布,明确提出要通过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学校软硬件水平的提升、学生交流意识的增强以及家庭经济收入的提高,学生出访的机会越来越多,形式日渐多样,这在为学生扩展视野、提升国际化竞争能力提供契机的同时, 也为传统的学生事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出访学生增多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一)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

学生高高兴兴出访、平平安安归来,是实现出访对学生教育意义的基本前提。然而,学生在出访期间,有可能面临各种对其人身安全造成伤害的隐患。

首先,局部不稳定的国际局势。和平已经成作者简介:查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党委书记  副教授为当今世界的主旋律,但不稳定因素长期存在。长期交换的学生有可能遭遇当地突发战争或动乱,在来不及寻求或不知道如何寻求当地使馆帮助的情况下,人身安全面临巨大风险。亦有不少学生在出访前疏于对当地安全局势的了解,或未能对出访地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正确判定,贸然前往,致使身陷泥沼,面临险境。

其次,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和流行疾病。自然灾害和流行性疾病的爆发往往难以预料,事发后,当地的救援能力、学生的自救能力都将受到考验。

第三,不良生活习惯带来的健康隐患。学生出访期间,希望充分利用出国出境的机会多走多看,往往不注意休息给身体造成较大压力,不注意饮食卫生引发各种疾病。学生不熟悉当地环境,就医难的情况十分常见。出国出境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如何尽可能地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尽快适应新的环境,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特别对长时间在外交换的学生而言,拥有积极、乐观、平衡的心态十分必要。环境差异是造成出访学生心理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不了解当地生活习惯、不习惯同住的伙伴、不适应当地的饮食、不同程度存在的语言障碍、不同的生活态度等问题,都会给出访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此外,学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或与人交往过程中受挫,可能产生悲观的心态,亦可能造成被动盲目生活的结果,具有悲观型性格的学生甚至会以一件事情为导火索做出更为偏激的举动。长期出访期间,由于没有父母的照顾、好友的陪伴,很容易滋生寂寞的情绪,进而生成对出访生活的反感。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不仅会使出访期间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严重的还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人身安全带来不良影响。

(三)可能遇到的敏感问题

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政治问题纷繁复杂。不论在学术场合上还是社交活动中,学生难免会遇到敏感的政治话题。如何维护国家尊严,捍卫国家利益,做好自我保护,是每一位出访学生应当事先准备的功课。出国出境在外,学生在学术问题上的意见代表个人,但在一些政治问题上的观点则容易被理解成国家公民的普遍看法。在学术讨论、友情交流和新闻采访过程中,如果遇到与祖国统一、人权问题、国内政治体制改革等相关的敏感话题,应当积极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除了要正确而恰当地表达我方观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适当途径和话语消除别人的误解和疑问,彰显大国公民风范。在自己无法保证妥善处理问题的情况下,可以咨询随行老师、国内导师或辅导员,必要时应当征求我国外交部门的意见。

(四) 学生的思想动态问题

随着出访学生规模呈现扩大化趋势,学生流动中的组织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日渐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学生在外期间,会受到文化差异带来的巨大冲击,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了解和学习对方文化本无可厚非,但也存在深度迷恋、改变信仰的风险,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心中的地位带来挑战。同时,学生在外处于为当地政府服务的舆论氛围中,时常能够接触到与国内舆论不一致的信息,学生如果不能认清形势客观分析,很容易产生迷惑心理,甚至对国内情况产生反感情绪。回国后,还会将这些信息和消极情绪大肆宣传,引发周围同学思想状态的波动。

(五)学生的学习效果问题

不论是长期交换、短期交流,还是参观访问、学术竞赛,其目的都是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更好的条件,让学生汲取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竞争能力。但出访期间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心理问题、学习习惯问题、思想波动等,都会不同程度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得出访不能发挥其最优的效果。

二、高校出访学生管理面临的困难

面对学生在出访期间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有准备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管理势在必行,但其中存在种种困难。

(一)出访数量大

随着各高校对国际化建设的日益重视,学生出访机会增多,人次不断攀升。不少国际化水平较高的学院已经实现了全部学生在校期间至少有一次出国交换学习的机会。定期与学生保持联络,掌握他们的情况,是一项耗费时间和精力的复杂工作。

(二)地域分布散

学生出访,往往无法实现班级、专业的整体移动,而是依不同项目散点分布。出访学生遍布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学生工作管理人员需要对国际形势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对学生情况有十分准确的掌握,这无疑对学生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少项目在当地没有安排直接与高校学生工作教师对接的人员,老师只能采取直接与学生沟通的方法进行跟踪管理,任务繁重。

(三)可选途径多

学生出访早已打破了完全依靠学校公派项目的格局,自费出访、参加具有国际交流性质的社团、接受国际会议的邀请、参加竞赛等形式,正日益丰富着学生的出国出境途径。与此同时,也为高校对出访学生进行科学统计和统一管理带来了挑战。

(四) 管理人员缺乏

对出访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既是项目负责部门的职责,也属于学生所在院系学生工作的范畴。但项目部门派出学生数量庞大,且不能掌握学生细节情况,管理起来难度较大。基层院系学生工作人员针对在校学生的管理任务已经十分繁重,如果还要对出国在外、难于联系且无法监督的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他们的工作负担。

(五)成熟经验少

高校学生出访日益普遍的现象,是近几年伴随着高校国际化和家庭经济水平上升而出现的,是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的新现象,也是新问题产生的来源。面对学生突发疾病、遭遇自然灾害、失去联系等情况,还没有成熟的应对机制,需要在不断探索中总结经验。

三、高校出访学生管理的应对措施

(一)高度重视,将出访学生管理纳入日常工作内容

出访学生是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随着其数量的不断增多,学生无法适应国外环境、罹患重大疾病甚至意外身亡等问题不断浮出水面。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好出访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做到流而不乱,流而不散,防患于未然。做好这项工作,是对学生、家长及社会负责的表现,也是精致化思想指导下学生工作的现实实践。

学生工作人员要消除思想上的误区。不能因为出访学生少于在校学生,就产生管不管无碍大局的想法;不能因为出国学生散,管理难度大,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不能因为日常事务繁忙,力不从心,而使针对出访学生的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停滞不前;不能因为缺乏成熟的应对机制,对管好管活信心不足,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服务意识。不论是项目负责单位还是学生工作人员,都要把对流动学生的教育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倍加关心。在日常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要注意细节,遇到选举、评比表彰、讨论决定等重大问题时,尽可能联系和动员出访学生行使权利,通过书信、电话等途径听取他们的意见,保障其应有的权利得到落实;经常关注出访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在其利益受到侵害时,积极联系境内境外各保精致化与学生管理探索本刊定稿PEKING UNIVERSITY YOUTH STUDIES险、司法等相关部门,维护他们的正当权利。要改进工作作风,热情为出访学生做好学籍、保险、签证、回国等服务工作。

(二)统筹规划,建立协调统一的管理制度

由于出访学生的事务涉及高校的外事部门、教务部门、各级学生工作单位等多个组织,需要学校高屋建瓴、统筹规划、协调管理。

1.整合数据,明确责任。由学校主管部门牵头,协调各部门单位对出访学生信息进行搜集整理,整体把握出访学生情况,并以此为据,制定统一的出访学生管理制度。在选拔、派出、境内外管理等方面明确相关部门的权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2.进一步完善出访学生管理制度。目前高校对出访学生的管理制度多局限于出国手续及学籍学分的管理,对申报、汇报、保险、培训及管理内容还没有统一规定。为方便对出访学生进行管理,应当要求学生在出访前知会自己的导师、辅导员,便于学校掌握学生情况;建立充分的联络和汇报制度,出国前详细填写家庭住址、家长有效联系方式,出国后提供当地负责机构及自己的有效联系方式,并定期以邮件等方式真实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回国后及时通报;完善保险购买制度,特别是购买有针对性的境外医疗保险和意外保险,以补充学校集体保险不能实现的部分重要赔付项目。

3.加强不同单位间的工作经验交流。各工作部门共商问题、共享成果,提高出访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4.建立并充实海外留学专项基金。建立海外留学专项基金,有助于及时有效应对学生在境外的突发事件,以此作为学校对外选派交换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有益补充。

(三)连贯教育,打牢出访学生的思想基础

学生出访批次不同,有限的访前思想政治教育很难覆盖所有出访学生。出国前的突击教育,或内容覆盖不全,或效果单薄,不能有效实现教育作用。因此,应当将出访人员的教育工作融入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来,夯实基础、保证效果。

因此,必须做好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202年第期2PEKING UNIVERSITY YOUTH STUDIES精致化与学生管理探索本刊定稿价值观教育,使其在异地或异质文化的影响下,能够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增加国际化背景下大学德育的内容,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加强大学生普世伦理教育,为进一步理解和追求国际社会公认的基本和普遍价值做好积淀,不断加深对在外交流中共同培育、共同拥有的文化的理解。加强全球思维教育,宏观上强调超越单一国家或民族,形成全球化的观点、方法和思维方式;微观上强调关注全球问题,如人类的未来发展问题、环境问题、能源与粮食问题等。同时,加强团队意识和诚信品质的教育。

(四)未雨绸缪,做好学生出访前的培训工作

出访人员在国外境外出现的各种问题,很大一部分源于出访前准备不足,针对性培训不到位。高校应当丰富出访前的培训内容。

第一,明确学生在外的权利和义务,出访学生在外期间要维护祖国、学校的荣誉,遵守和服从前往国家的法律和规定,定期汇报境外生活情况,珍惜学习机会,提高出访效益。在权益受损或遇到危险时,可向国家外事机构或所在学校寻求帮助。

第二,介绍我国领事保护的概况、在外中国公民寻求领事保护的途径方式以及在外学习生活安全注意事项等。

第三,针对出访人员可能出现的生理、心理变化,介绍饮食、作息、保健、疾病应对等方面的注2202年第期意事项及有关常识,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出访活动,提高出访质量。

第四,举办以国外境外大学制度和科研体系为主题的讲座,使出访学习人员提前对当地高等教育制度、科学研究体制、导师指导与师生关系等有一定的了解。

(五)多方护航,进一步做好保险和专项基金工作

在加强学生出访前安全教育的同时,也要完善针对出访学生的保险制度。高校大都为学生购买集体保险,但这种保险只适用在境外罹患重大疾病或意外身亡的情况,不解决看病住院等医疗费用。保险公司的保险套餐中,往往将境外医疗和意外保险作为其他主要保险项目的附加项,针对性不强,且每年高达四五千元的费用,也让很多出访学生望而却步。因此,对于较长时间驻留在外的学生,除了要购买学校的集体保险外,还应购买境外医疗和意外保险,以解决境外看病、住院及意外发生后的多种费用。学校也应专门考虑出访学生的特殊情况,在招标过程中,为他们寻找针对性强、性价比高的保险项目。除保险外,专门的海外留学基金也可以对已有的出访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补充。

责任编辑:王 

 



作者简介: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党委书记  副教授

              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管理办公室主任  助理研究员

            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管理办公室干部  助教

[]  邱延峻:《大学国际化的发展模式、演进历程与历史经验》,《西安交通大学年报》,2010 年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