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西部青春之歌 当代青年楷模——北京大学优秀校友莫锋访谈录

作者:本刊编辑部 发布日期:2012-01-18

编者按:

莫锋,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之一,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20037月,在“非典”肆掠之时,他放弃待遇优厚的城市工作,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投身到内蒙古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志愿期满后,他主动申请留在西部,扎根西部,曾任巴林右旗卫生局副局长、大板镇党委副书记等职务,现任共青团赤峰市委员会书记。离开家乡扎根西部,离开城市支援农村,是什么使他做出这样的抉择?放飞青春驰骋草原,奉献事业辉煌人生,他又是如何在西部实现人生的超越?他的经历为青年学生人生道路的选择开辟了新的方向,为青年人生价值的实现打开了新的思路,同时也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优秀的楷模。

记者:您放弃城市待遇优厚的工作主动要求志愿服务西部,是什么因素激励您做出了这么大的决定?作为一个南方人,您是如何克服地域、气候、习惯等差异,融入到西北人民的生活中的?面对西部的现实与自己理想的冲突,您的思想又经历了怎样的转变?

莫锋:20034月份的北京,SARS疫情的恐慌和焦虑。学校组织师生进行非典知识预防宣传活动,号召大家做志愿者,深入社区去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也参与到了志愿活动中来,并从中对于志愿者的精神有了初步了解。当时,医学部有位老师应国家卫生部调遣到内蒙、山西等经济落后、疫情严重的地区参与防疫工作,回来后就给学生们讲实践课。听到疫区人才的匮乏,条件的落后,我想,作为一名科班出身的预防医学人才,应该做些什么。

那年的五四青年节,温家宝来北大座谈,到宿舍食堂慰问青年学生,他寄语青年:“在祖国危难的时候,大学生应该挺身而出。”总理的话对我产生了很大的触动,我三天三夜不能寐,辗转反侧,心中充满了矛盾与斗争。518日,经过反复斗争,我终于提笔向温总理致信,表达了大学毕业后愿意到西部支持当地卫生防疫建设工作的诚挚愿望。613日,团中央和教育部正式实施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项目,我在全国第一个报名参加了。

我服务的地方是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地广人稀,全旗面积10256平方公里,但人口只有17万,其中蒙古族8.6万。到了这里,首先面临的是适应环境。我自幼在广东长大,没吃牛羊肉,也没喝过酒,但是既然来了,就得和当地人一样。半年以后,我就能吃羊肉,喝奶茶,喝酒,唱歌,和当地人打成了一片。现在,我已经从一个典型的南方人变成了内蒙人,体重增加了50斤,说着一口流利赤峰话,春节回到广东以后很多人多不认识我了。

我刚来的时候,可以说是充满理想的,就是要改变这里落后的卫生防疫状况。但不久后我就发现,现实又受到太多的制约。首先这里的经济并不发达,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医疗卫生来改善医疗条件,这里的卫生防疫人才严重缺乏,多少年了都没有一个大学毕业生回来,更有,有的农牧民卫生防疫意识薄弱,宁愿花钱找巫婆也不要花钱打预防针,要改变这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更不是一个人就能做到的。

记者:志愿服务工作这一年,您对西部、对工作的看法和对人生的规划发生了怎么样的转变?志愿服务期满后是什么因素再次影响了您,使您做出了继续坚持留在西部,甚至在西部成家立业的决定?莫锋:在我来西部之前,我对西部一直是十分向往的,例如对内蒙古,以前的感觉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印象,可以说很美丽的。同时,也听说到西部的经济较为落后。但到了内蒙古之后,我发现这里的经济状况比我想象之中好得多,而且内蒙古发展的速度很快,增速已经连续多年在全国排名第一。当然,这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景象也不存在,人们住在楼房里,而不是蒙古包。

我的工作是指导基层的防疫员,我平时都和他们在一起。他们经常骑摩托车奔走在农村牧区,给牧民孩子打疫苗。他们是很苦的,无论是严寒或者酷暑,刮风还是下雨,他们都要按指定的时间给孩子打疫苗。他们有的和我一样的年轻,一样有自己的梦想,但他们把自己的青春留在那片草原上。我和他们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记得那年冬天,我和防疫员一起骑着摩托车下乡。那天室外已经达到零下二十多度,风沙呼啸。我们跑了一百多公里,直到晚上8点才回来,我的脚冻早已经得失去了知觉。回到卫生院的时候,那里一片漆黑,原来停电了。借着微弱的月光,我看到了院长带着全体职工,整齐地站在门口,等着我的回来,那一刻,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在临近服务期满的日子里,经常有防疫员去给我送奶酪和奶茶,和我合影留念,单位的同事们也经常请我吃饭,我知道他们舍不得我走。说实话,我也舍不得这里的事业和真情。

去还是留?我的内心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我想起了当年温家宝总理在回信中的一番话:只有把个人的发展同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番话让我再次找到了航行的方向。在服务期满的最后一天,我做出了留在内蒙古巴林右旗的选择。

记者:从一名刚加入志愿者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到正式入职工作;从一名普通防疫员到卫生副局长,再到团市委书记,您怎样处理身份与职责的转化?

莫锋:工作岗位发生变化,意味着你的任务和责任发生改变,在其位谋其政。例如以前是防疫员,那么需要潜心钻研技术和业务。当了卫生局副局长,进入行政岗位,就要熟悉政府工作,对自己的决策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到了团市委这个岗位,那面就更广了,需要具备更加开阔的大局观和谋划工作干事成事的能力。这对于我来说,不是一步就能达到的,都是在基层,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锻炼,从而不断提高。

例如,我担任卫生局副局长时才25岁,参加工作才一年半,年龄小,资历浅,处理问题的经验并不丰富,因此,如何赢得卫生局同事们的信任和支持,带领同事们努力奋斗,搞好巴林右旗的卫生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个严峻考验。我首先对卫生局的工作与人际关系等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工作上以身作则,生活关心同事,遇到问题便和大家一起深入交流,真诚沟通,渐渐地赢得了单位领导的信任和同事们的支持。

例如,到了大板镇工作。乡镇是一级政府,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乡镇的事情比较复杂。我对乡镇工作一点都没接触过,于是我一方面学习有关乡镇工作的国家政策法规,一方面和乡镇干部一起下乡,走访农牧民,慢慢的熟悉了基层工作,也加深了对老百姓的感情。我到任大板镇的时候,恰逢苏木乡镇机构改革,嘎查村换届选举,嘎查村边界纠纷、土地和村级债务清理等问题和矛盾十分复杂。我主抓全镇的合作医疗工作。有一个移民村,原来居住在边远草原,国家为了保护那里的草原生态,动员整村农牧民搬迁到大板镇区,成了城镇居民,以打工为生。因为他们已经从农业户口变成了城镇户口,按政策是不能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后来有不少村民向我反映,要求加入合作医疗。我感到很为难,如果答应他们,那就违背国家政策,不答应他们,他们本来就是农民,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放弃赖以生存的土地,到城里打工,他们做出了牺牲,从情理上应该让他们参加。怎么办?前思后想,我觉得,中央一直在提倡以人为本,从这个角度,作为基层政府,应该让他们享受到党和国家这一惠民政策。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并把情况向领导作了汇报,并得到了领导允许,该村1000多名村民终于如愿以偿的参加了合作医疗,当一位老头在我跟前拿到合作医疗证,一个劲地说:“党的政策好啊!”。在基层工作中,我切身体会到了老百姓的艰辛,也深深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的责任。

记者:2003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选择投身西部甚至扎根西部,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面对如今就业环境的恶化,您如何看待大学生择业就业和实现人生理想之间的矛盾?

莫锋: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实施,为有志于去西部建功立业的青年学生搭建了平台。许多大学生到了西部之后,不但适应了环境,而且为西部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和当地的人们结下了深厚感情,最终扎根西部。而在沿海地区特别是京沪广,由于人才太多,竞争压力大,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或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经常变换工作,始终处于职业的不稳定期,浪费的大好时光,这种现象也很普遍。

我觉得到西部去实现择业就业和实现人生理想并不矛盾。从经济收入来看,当然沿海地区的收入要高,但近年来随着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当地的工资水平也提升很快。我们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工资和相邻的沈阳工资已经差距不大,西部地区例如鄂尔多斯工资收入水平已经超过部分沿海地区。从生存环境离开,总体西部地区气候寒冷,远离大城市,城市功能不完善,公共设施少。但西部城市有着大城市不可比拟的新鲜空气,没有大城市那么交通拥挤,生活成本高。从实现人生理想来说,西部缺乏人才,有很多吸引人才的措施,例如内蒙古不少地区都对硕士研究生就业马上解决编制,博士生有的还给与安家费甚至住房,这在东部地区是不可能的。和我当时一起考录到深圳疾控中心有几位硕士研究生,有的在单位只是做一些打印盖章的具体工作,可以说是高中生都能干的活,而选择在西部的话,很可能已经当上了管理层的干部。比较一下,肯定在西部更容易实现个人的理想。

记者:您认为在西部能够更好地实现您的人生价值,那么您觉得青年人生价值该如何界定?您对当今时代下青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什么看法?您觉得从学校青年工作者的角度,应当如何更好地引导青年、教育青年,充分发挥青年教育工作的作用?青年教育工作还有哪些缺失的地方?

莫锋:当今青年价值观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价值多元化,不同的青年有不同的价值观,也不能轻易下结论那样的价值观就是正确的。工作的地点不同例如在西部和东部工作,各有利弊,但只要努力工作,为社会多做贡献就好。工作的职业不同,有当企业家的,有当公务员,不好说哪个职业的社会贡献大。网上说我们北大毕业生有养猪的,但只要他养得好,养得多,解决社会就业多,那也是成功的,行行出状元嘛!

当今时代青年的价值观存在一定的功利化倾向,重视物质财富,缺少社会责任。例如社会上不少人开始“炫富”,毕业后看谁挣得钱多,当的官大,而不是看对社会的贡献有多大。这与受当今一些不良社会现象影响分不开的。学校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是巨大的,往往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所以说学校青年工作者的责任很重。在工作中,我感觉到在我们赤峰市,很多学校往往比较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而忽视青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包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正确引导。

所以,学校一定要把青年的思想教育放在首位,通过典型人物引导,组织学生各种有意义的文化活动,表彰先进人物等来引导青年,我在医学部的时候第一课就是参加重温医学生誓词,学校组织我们参加国庆五十周年游行,团委经常组织我们参加志愿服务等等,都对我们激发爱国主义、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起到很大的作用。我觉得学校青年工作者可以更多得做这方面的工作。

执笔人:户国栋  北京大学青年研究中心工作人员  助教

       蒋佩雯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2008级本科生     

        黄昳婧  北京大学中文系2009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