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摘要:如何管理好高校校外多元化公寓,实现三服务(师、生、客)、两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三满意(服务对象、领导、员工)、双丰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师生和客人缺一不可,互为支撑。只顾师生,运行缺少经费支持,“服务师生”只能是口号;单纯接待宾客和校外人员,缺乏校园深厚的文化内涵,得不到学校领导和师生的支持,就脱离了学校公寓的安身之本。只有找准两者的结合点,才能平衡两者的关系,保障校外多元化公寓的自如运转,实现校园文化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公寓;育人;路径;
当前,众多高校由于校内宿舍资源紧张等客观原因在校外购置了学生公寓,但并未出台相关管理政策,也未配备相应的服务项目和专一的管理机构,仅仅将校外公寓作为了校内宿舍的延伸。这种错误的管理方式直接导致了许多管理运营问题,也给校外公寓的进一步发展设置了阻碍。北大万柳公寓经过数年的运行实践,探索总结出解决这些问题行之有效的做法:管好一个既住学生又住老师,既服务师生又面向市场,收支平衡的多元化公寓,深得师生、客人的赞同;尤其在高校公寓的文化建设和实现“两育人”目标方面,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效。在此基础上,可以总结出以下校外公寓多元化发展新路径的探索经验:
一、校外公寓的运行体制的问题探索
(一)当前校外公寓的运行体制以及存在的问题
从全国来看,自2000年开始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校外大学生公寓建设的运行体制大致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全部由社会投资商承建与管理;第二类是由学校承建,学校后勤管理;第三类是由后勤集团承建与管理。从实践情况看,第一类模式虽然在建设初期为学校方免除了投资,但在后期服务与管理上暴露出了诸多弊端,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收费管理的失控。第二类模式基本回归了原初的管理模式。第三类模式则是学校担保,后勤集团还贷。这种模式表面上是在学校和后勤之间建立了防火墙,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后勤收费手段有限,无法足额清偿学生公寓建设贷款和公寓的运行经费,学校最终还是支付者。
(二)北京大学万柳公寓在运行体制上的探索和创新
2003年,北京大学回购万柳公寓时,学校按照学生宿舍常规分口管理的原则,责成学校相关部门分别将服务职能延伸到万柳公寓,负责相应的学工、后勤、基建、资产管理、财务收支等管理工作,委托社会上的物业公司负责万柳公寓的日常物业管理工作,这一模式的优点是不必在万柳公寓成立专门的综合性管理机构,直接将学校原有各部门职能延伸到万柳公寓,操作简单。但这一模式运行几年后,在实践中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资产管理缺乏责任主体,运行费用居高不下,国有资产得不到保值增值。
2007年4月10日,北京大学成立特殊用房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特房中心”)具体负责万柳公寓的管理工作。特房中心运行体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独立核算,万柳公寓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财务上实行独立核算;二是自主运行,特房中心成立之初,学校就明确其全权负责,不再延续原来的合并管理体制,其他各职能部门将负责管理的内容全部移交给特房中心。
(三)万柳公寓体制创新的运行效果
四年多来,万柳公寓在确保自行运转的前提下上交学校 1 个多亿。2010 年,时任党委书记闵维方称赞“特房中心把万柳公寓房屋资源使用发挥到了极致”。现任校长周其凤指出,“你们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使万柳公寓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认为这是个奇迹。”由于成绩显著,特房中心被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后勤管理工作委员会评为“2010 年节约型后勤先进单位”、“中石化杯”团餐烹饪营养知识竞赛“集体优胜奖”、“优秀规范化食堂”,被北京大学评为“北京大学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并先后获得“海淀地区奥运会服务保障工作先进集体”、“海淀地区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11 年《中国后勤》第四期全面介绍了北京大学万柳公寓先进的工作经验。
二、校外公寓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探索
(一)校外公寓文化建设的潜在问题
由于校外公寓独立于主校区之外,入住的师生容易产生疏远感,2002年初入住北大万柳公寓的学生曾因距离问题发生过抗议就餐条件、团体要求回迁等过激行为,因此校园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二)万柳公寓全力营造浓厚的北大氛围的实践
1. 延伸北大校园文化
万柳公寓东门矗立着“北京大学万柳公寓”石头牌匾,时刻彰显着北大的身份认同标志,而南门正中墙上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八个大字则使入住的师生们直观感受到北大精神的魅力与影响,深受熏陶。
此外,特房中心邀请北大著名摄影家为万柳公寓提供精湛的校园风景作品800多幅,尽力凸显北大特色。万柳公寓新改建的学思堂由北大教授张振国题写牌匾,并在堂内陈设了杨辛、张振国、朱继峰等教授题写的学习励志书法作品,使同学们在文化熏陶中感受北大校园内的书卷气。
从公寓南门的标识大字,到每个区的门厅、电梯间,公寓内的食堂、办公室、会议室、学思堂的书法作品及校园风景画;从餐具、杯盘等小物件,到办公用品、吉祥物的文化标识等等,万柳公寓无处不体现出北京大学的标志认同,处处可欣赏到北大教授们的书法艺术,使校外公寓中也弥漫着北大的精神氛围。
2. 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
特房中心采取“打时间差”的方式,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提供业余文化活动的场地,通过开展文艺表演、职场应聘经验交流、新老生见面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其中,由学生发起、特房中心参与的两届“万柳杯”小球联赛、篮球赛更是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加强锻炼,提升身体素质。此外,每年一度的春节总结、联欢活动都约请居住在万柳公寓内的师生代表参加,并发放憨态可掬的公寓吉祥物,极大地鼓舞了参与者的热情营造了节日喜庆的气氛。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增进了领导与师生之间、同学与特房中心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机会与情感融和。
3. 提供以人文本的管理服务
特房中心时刻关怀着一些情况特殊的学生,秉承着“以人文本”的宗旨服务广大学生,尤其是一些罹患重病、情况特殊、经济困难的学生群体。
特房中心为因病需要特殊照顾的学生安排单独房间住宿,保持原住宿收费标准不变。法学院一名学生罹患淋巴癌,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心不仅为其提供单间住宿,还解决了陪护的学生家长的住宿问题,并提供被褥,发起爱心捐款。如今,在特房中心的关怀下,这位同学已经恢复健康,并于2009年7月顺利毕业。外国语学院的一名女博士也因身体原因,现在仍久住单间,接受特殊照顾。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同学因疾病传染,临时调房;有的同学因家庭经济困难,不能按时交住宿费;有的同学短期出国需保留床位……面对这些棘手的问题,特房中心都能积极应对,尽最大的努力给予学生特殊的关怀,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住宿而影响学业。
中心每学年聘请10名学生助理,将原由专职人员管理的健身馆、学思堂交给学生自主管理,既让学生接触工作实践,又让学生经济上有所收获,大大减轻了困难学生的经济负担。
(三)万柳公寓北大特色文化建设的效果
特房中心把对于师生生活的关心融入公寓管理之中,秉承“有爱才能有责,有爱才能担当”的服务理念,通过服务创新,深化新时期服务育人的内涵。北京大学著名书法家杨辛教授曾指出:“特房中心有三种精神:一是开拓精神,工作有创新,才能把学校的包袱变为动力;二是人文精神,万柳公寓处处渗透着北大百年传承的文化底蕴,给人以向上的激励;三是团结的精神,人与人之间那样的和谐,环境那样的优雅、安全。有了这三种精神,万柳公寓显得生气勃勃。”
(四)启发和思考
万柳公寓建立了以杨辛教授艺术工作室为代表的文化建设平台,不仅塑造了公寓的视觉形象,也提升了公寓的文化品味,化作了公寓的艺术精神和生命特质。教授们的墨宝浓情,为入住公寓的北大师生送来了春风,也送来了浓浓的北大情结。入住在北大万柳公寓的师生,感觉就像住在校园内,有效消除了距离感。住在公寓的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俞虹教授在参加特房中心2010年总结表彰大会时深情地说:“万柳公寓到处都是温馨的、高品质的服务,能在万柳居住是一件幸福和快乐的事。”
三、学生公寓后勤服务“两育人”的思考和成效。
(一)当前后勤服务在“两育人”上的现状。
高质量的后勤服务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学校的育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学校育人的隐性课堂,是无声的政治思想工作。做好后勤工作,就能够有效促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良好的育人大环境,使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长期以来,后勤工作这块极具影响力、渗透力,具有丰富教育资源的肥沃土地,却一直荒芜几近被人遗忘。人们往往只重视它的服务功能,却忽视它的示范、引导和教育作用。
(二)万柳公寓的“两育人”思路和创新
1. 坚持管理育人,关注学生的成长
对住宿不缴费的同学,万柳公寓不是简单的清退,而是主动与学生沟通,耐心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明白“诚信”的道理。在全社会都在倡导“诚信”的今天,作为接受文明教育最充分的北大大学生,更应该身体力行,领文明之先风,不做有损个人名誉和学校利益的事情。
对将床位转租的同学,万柳公寓不是简单的收回房屋,而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和学生细算一笔经济账,让学生明白学校和院系为了让他们能安全、舒适地住进公寓,在经济上付出的代价。私自转租床位,既辜负了学校和院系的关爱,也给住在公寓的其他同学造成了安全隐患。特房中心通过感恩教育,在青年学生的心底播下善良的种子,让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对身体不好、有抑郁症的同学,万柳公寓不仅在物质上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尽量安排单独房间入住,还在精神上关心这些特殊学生,送去北大大家庭的尊重、关爱和体贴,让这些学生感受到公寓生活的和谐、友爱和美好。
对勤工俭学的学生,万柳公寓不仅仅给学生提供一个工作岗位和几百元的酬劳,更是给学生创造一个体验社会、实习和锻炼的机会。比如,通讯员每月要写两篇报道,这些都要求通讯员亲身体验实践服务工作,决不能闭门造车:写安保部的文章就跟着保安员巡逻、检查安全隐患,报道保洁员就要跟着保洁员一起做卫生。在这样的要求下,通讯稿才言之有物、掷地有声、感人肺腑。
对占座的同学,万柳公寓不是简单的将占座的书本收起来,而是耐心与学生讲道理,明确占座行为于己于人都不利,不仅造成了教室资源的浪费,也给自习室的管理员造成了麻烦。这些教育手段都使学生深刻明白:谦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做人的境界。学会谦让,尝试谦让,在谦让中学会生活。
对毕业不按时退宿的同学,万柳公寓不是简单催促学生尽快办手续或者干脆直接将物品清理,而是采取变通的办法,与院系一起联合执法。对未搬走的学生物品打包封存,等条件允许了再办理认领手续。公寓采用“人性化”的方法处理学生毕业占床问题,让学生毕业的时候仍旧感到北大的关怀和爱护,不会因此而迁怒于学校,在毕业时刻保留着对于母校最美好的印象离开。
对故意损坏公物的同学,万柳公寓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赔偿了事,而是在教育的同时免除学生的赔偿费用。因为特房中心工作的出发点是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学校物品的公共性,是保证教学生活的必备资源,是属于公共的财务。因此,对于这些公物既不能独自占有,也不能随意损坏,必须爱惜公物。
2. 坚持服务育人,走进学生的心灵
万柳公寓坚持24小时全天候服务,让入住师生感受到住在万柳公寓舒适、便捷、安全、可靠,通过优质服务,将育人渗透于服务之中。
客务部承担着每年近万人次的查宿、调房、充水买电、充饭卡、办理入住及退宿等既琐碎又烦杂的事务,但从未因服务不好而与师生发生矛盾。在师生座谈会上,师生们高度赞扬客务部的微笑服务,并表示从细致、周到的服务过程中感受到了北大万柳公寓的温暖。
万柳公寓内的日常维修、维护、安全用电、用水及正常运转能做到:接报修后紧急情况5分钟内到达现场,正常报修不超过15分钟。2010年公寓的学生测评时,对运行部的服务及时率、合格率全部达到了98%。学生送的锦旗、表扬信中称赞维修师傅为了捞出掉进便池的手机,粪便弄脏衣裤,但没有一点怨气,师傅们的行动教育了广大青年人干事要不怕脏、不怕苦才能成事。
在万柳公寓,无论是室外公共区域还是室内楼道、客厅,到处都是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些旨在为师生提供洁静的居住条件,用整洁的环境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提高师生生活质量,约束少数人的不良习惯,从实践看的确产生较好的效果。保洁员是与学生近距离、接触最多的工种,每当保洁员看到学生在洗漱间洗漱或占用卫生间时,他们就站在门外等尽量不打扰学生;当看到学生乱放垃圾时,不是当面说而是巧妙地用小纸条提示,使师生看到后能明其意,自觉纠正不好的做法。师生亲眼目睹保洁员每天的辛苦,进而都能约束自己的不良习惯和不卫生行为。在万柳公寓时常能见到师生帮着保洁员搬运沉重垃圾的场景,服务人员的工作态度是学生无声的老师。
在万柳公寓到处都能看到保安员的身影,二十多位保安员全天候保卫着师生和客人的安全,他们为师生和客人和谐的生活、安静的学习站好自己的岗、把好公寓的门,这些都赢得了师生们的众口称赞:“保安员个个认真负责,和蔼可亲”。保安员们用心血换来了师生们的认同,换来了万柳公寓的平安。公寓努力做到“想同学之所想,急同学之所急”,将同学们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同学提出更换座椅的意见,安装浴室镜的要求,增加体重称的建议,特房中心全部采纳。
3.育人体现在细节中
学校的核心工作是“育人”。特房中心在日常的管理和服务细节中,始终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真正做到“科学管理、热心服务和正确引导”,真正做到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和严之以法”。总之,作为北京大学的校外公寓,我们的目标是努力使之不但成为北大师生“一个温暖的家”,也成为“一个生动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