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摘要: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现实背景下,青年学生在国际交流过程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相应的青年组织和青年培养也在国际融合的过程中涌现了新的特征。本文在了解青年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各国经验,探索构建符合本国环境的青年培养方法是增进共青团内在活力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青年培养;国际经验;借鉴
在全球化不断加强、国际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青年在各个国家、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过程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青年组织和青年工作的问题也开始往国际合作的领域发展,并涌现出了一些新的共同特征。因此,了解不同国家青年工作的组织环境、组织目标、组织结构、组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笔者将从上述四个维度对日本、俄罗斯、英国、美国、德国和印度等六个国家的青年工作与我国进行比较,并为我国青年工作的开展总结出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使之更加有利于我国培养青少年人才、增进全共青团的内在活力。
一、国外青年工作对比分析
1.组织环境各具特色,政治介入程度不同
作为组织萌芽和生长的土壤,组织环境对于各国青年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其政治体制、社会背景、文化氛围和教育制度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不同国家的青年组织在组织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等方面都具有各自鲜明的特点,特别是在“政府性”这一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日本大学的功能仅局限于对学生的学术教育,学校一般不开设思想政治课,教授与行政人员的职能划分明确。由于日本用地紧张,大学的校区和学生的住所通常都比较分散。因此,日本大学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不小的“距离”。相反,社会组织则从各层面承担了很大一部分日本大学生的“继续教育”。
俄罗斯青年工作的内外部环境对于青年工作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俄罗斯对青年工作的重视成为其发展的直接推动力,俄罗斯各青年组织自身在工作中的不断努力成为俄罗斯青年工作的内在推动力。
美国青年组织根据其面向群体、自身职能等特点,可以分为政治型组织、经济型组织、志愿服务型组织和权利保护型组织等类型,其青年组织的整体环境具有多元性和精准性的特点。
英国政府将青年工作视为正规教育之外的补充。这种非正规教育主要由教育就业部、地方政府(主要指社区教育部门)、民间社团、慈善团体共同参与,而王室或各类公共的基金组织、某些私营部门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德国政府性的青年组织主要分为在野党派下的青年组织、大学生团体、中小学内的青年组织、工会组织中的青年组织、青年党其他官方性的青年组织等几类青年组织。此外德国还有许多其他非政府民间青年组织,如自然环境保护青年组织、青年与体育联合会、青年宗教团体等。
印度浓厚的民主氛围为学生组织的出现提供了孕育和发展的土壤。全国性学生组织基本上都有一定的政党背景,其中比较活跃的有:依附于印度国大党的“印度全国学生联合会”以及与印度人民党关系密切的“全国学生委员会”。此外,还有一些学生组织具有极强的宗教性。
与上述六国相比,中国青年工作的组织环境强烈地体现出政党在其中对青年发挥的引导性作用。 “全国学联”和共青团的组织特征,无一不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在其中的领导地位。这与学生组织通常由政党直接领导的印度相比,有显著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印度议会共和制和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同。政体的差异,最是明确地反映出国体的差异。与英美不同的是,在中国青年工作中宗教事务占较少的比例,这反映出不同历史进程和文化背景下组织原则的差异。
2.组织目标略有不同,契合社会主流价值
任何一个组织的聚合都源于一份相同的信仰,任何一个组织的发展都需要明确的目标。组织目标是每一个青年组织完成使命、实现价值的载体,也是其开展各项组织活动的依据和动力。由于各国对青年组织的定位和要求不尽相同,其组织目标在细节上略有差异,但基本上都与各国的主流社会价值相适应,旨在提升青年人的个人素养和社会价值。
日本的大学与其说是教授知识的地方,更像是机械工场传送带,将大学生由大学送到社会,而对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所灌输的思想,重中之重便是对秩序的维护,其具体表现为下级要绝对服从上级的领导。这种秩序的维护在抑制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却也保证了社会运转的高效率。
俄罗斯青年工作目标具有双轨并行的特点:在着重培养青年的综合、经贸方面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同时,推动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在青年一代中的回归,注重巩固其教育水平,提高其文化素养。
大多数美国青年组织都有明确的组织定位和使命,这些使命往往与整个国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和道德要求相一致。这些青年组织通常强调国家意识和道德教育,将锻炼学生的生存技能和适应能力作为基本目标。
英国青年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服务”。他们服务的对象主要也指弱势群体,如残疾人、失业者、低学历者、单身母亲、流浪儿童等等。青年项目也是围绕着提高青年教育和培训水平、促进青年就业和创业能力、维护青年基本权益、帮助弱势青年回归主流社会而展开的。
德国青年工作具有联邦制的特色。一方面,德国青年工作具有统一的政策目标和协调机构。德国青年部是青年事务的政府主管部门,主要负责青年政策的协调和引导,保障青年事务的顺利运行和经费的正常运转,但政府并不直接实施青年具体项目或管理青年组织。另一方面,德国青年工作的具体实施权和决策权在州和地方政府,以及各级非政府青年组织。
虽然说印度的学生组织很多带有政治和宗教的色彩,但是它们在纲领中通常会制定很多带有普世价值的工作目标,如建立民主的社会、消除种姓歧视、保障言论自由等。但在实际的组织运作过程中,这些学生组织的政党性和宗教性便会充分显露出来。
中国青年组织的工作目标与上述六国在全球化的今天体现出在实践上的相似性,但与单纯地追求现实需要、培养个人的优秀品质、宣传政党的意识形态甚至以“精英”、“从政”的功利心态为动力开展青年工作不同的是,中国青年组织的工作目标是培养广大青年的马克思主义普世价值观,倡导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所决定的,有利于充分调动青年的积极性。要为青年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激发青年的创造热情,把青年的热情、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上来。
3.组织结构迥然相异,政府民间各有所属
组织结构是组织的全体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等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组织结构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青年组织的团队运行效率和工作开展效果。在欧美发达国家,青年组织主要为非盈利、非政府的民间组织,而在中、俄、印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青年组织的组织结构或多或少地受到上级政府的影响和操控。
日本大学并不存在“共青团”这样的组织,共青团的部分职能被学校各机构分别承担。学校里面的学生社团都是以交友为主要目的,组织的活动主要包括大型文化活动、志愿者活动、国事或国际会议、学术研讨会等,学校在其中仅起到监督的作用而非引导。
俄罗斯很多青年组织及其活动的支持力量都是非常广泛和强大的。一个活动的支持力量包括上至全俄罗斯政府机构,下达各种专业、独立的企业和机构。这种拓展联系、争取多方支持的方式有利于个别活动及整个组织的巩固扩大。
美国青年组织的组织结构完善,具有非盈利性、服务特定性、运营方式企业化、资金来源多样化、工作人员志愿性等显著特点。
德国青年组织的工作体系由政府和民间两个系统平行构成,政府和民间组织各自承担青年事务部分责任。重心在基层,即由州及州以下政府主导政策,州及州以下基层组织开展项目。德国法律规定,德国青年工作的政治职责由政府承担,非政府组织则直接实施具体青年项目,政府有义务为非政府青年组织分配资金。这一法律规定确定了德国青年工作“民间办事、政府买单”的操作模式。
印度的青年组织通常由政党直接领导,其势力分布在全国各邦的高校之中,最有代表性的学生组织环境就是学生会。校级学生会通常设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副秘书长各一名,各个院系也有规模不等的学生会,这一点和中国高校学生会的组织结构类似。
中国的青年政策还体现在有中国特色的青年工作机制上。中国政府没有专司青年事务的部分,与之类似的,日本也不存在“共青团”组织,共青团的部分职能被学校各机构分别承担。但是,中国政府充分相信青年组织,协助管理政府青年事务这一项责任由共青团中央和“全国青联”共同承担。与上述六国的运行模式相似的是,中国的青年工作组织具有形式的多样性和组织的严密、系统性。在共青团中央和“全国青联”的引导和监督下,各级地方的青年组织有条不紊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从而保证了青年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另一个共同点在于青年学生并非单单以学习为主要活动,而是与各种社会力量建立广泛联系,从而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
二、青年工作的发展趋势
在不同组织环境的影响下,在不同组织目标的引领下,在不同组织结构的作用下,各国青年组织表现出具有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唯一趋同的关键词就是“国际化”。由此可见,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青年组织作为社会中最具活力和生命力的一类人群,在国家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鉴于日本社会的稳定性和保守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社会所承担的引导青年的作用将长时间居于主要地位。但是可以预见的是,如果日本经济持续低迷,社会对于国家政治经济制度改革的要求会越来越强烈,与此同时,大学生对于政治参与的呼声也会越来越高,这或许会成为日本大学改革的推动力量。
俄罗斯青年工作着眼于引导青年适应经济全球化、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大方向不会改变。俄罗斯青年工作将加大力度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和传播,提高青年一代的教育水平和文化修养。提高管理水平从而促进青年工作有序地发展,促进组织间的联合从而发挥群体力量,都是提高青年工作在社会中的影响力的有效手段。
美国的青年工作组织以项目化运作为主要方式,形成了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青年工作运行模式,项目运作是美国青年工作的一大特色,这是与美国的政权组织环境和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密切相关的。通过这一方式,使青年服务预算和开支透明化,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而且通过第三方机构或直接依靠社会对项目实施监管,可以促进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公平、公正,使项目的实效性不断增强。
近年来,英国青年工作的主要议题开始从政治问题逐渐转移到自身利益。青年工作者一方面在呼吁将公民权利和义务教育纳入正规的教育大纲当中,另一方面也在探索一些新的工作思路。尽管这项工作在英国还刚刚起步,现阶段青年议会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其实际效用,但放眼未来,它很可能成为英国未来领袖的摇篮和孵化器。
在印度,近年来高校学生组织的“政治化”倾向相当严重,已经危及大学的学术氛围。针对这一问题,德里大学校长迪帕克博士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曾明确指出:“大学是知识的殿堂,现在却变成了政治的竞技场。这对国家的未来不利,让政治远离校园”,此番言论或许指明了印度学生组织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青年组织和青年工作正在向国际化、多元视角化的方向发展。在加强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科学价值观的思想基础的同时,面对着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青年工作也迈入了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领域,引导青年全方位、多角度、高水平的能力的提高,使之应对新时代更加艰巨的挑战。尽管由于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原因,各个国家的青年工作会处于各种不同的阶段,尽管以日本为代表的有些国家正处于青年工作的低潮时期,但是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种低潮只是暂时的。在各方面的努力和支持下,青年工作将继续往政府化、社会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不断在实践中提高其组织能力和开展工作的能力,在国际事务中加强交流与合作,将青年工作的火种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中去。
三、对我国开展青年工作的建议
前文从组织环境、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和组织趋势四个方面,将我国与日本、俄罗斯、英国、美国、德国、印度六国的青年组织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比较分析。从中不难看出,我国在上述四个方面与其他六国存在较大差别。一方面,我国青年组织在发展、成熟的进程中摸索出很多与本国国情和国家需求相适应的自身特点;另一方面,我国青年组织与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青年组织在个别方面的确存在差距。下文将结合国外先进经验,对我国(特别是北京地区)青年工作的开展提出一些建议:
第一,从组织环境上来看,要继续强化青年组织的工作职能,不断完善青年组织的管理层次。在法律上,立法机构应继续增强对青年责任、义务和权利的保护措施,强化我国青年政策的法律基础,与时俱进,制定并通过有利于青年工作的法律法规。在经济上,我们要积极借鉴美国及英国的经验,把青少年事务作为政府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职能管理范围,不断加大在政策、组织、资金等方面对青年工作的扶持力度。具体的措施有:在基层增设青年服务指导工作站,在政府部门里设立专门扶助青年工作的工作小组,加强党组织与青年组织、各个青年组织之间的联系。
第二,从工作目标上,要增强针对性,把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具体人身上,实行全局观和专业性的有机结合,在实践中探索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方式。广大青年同学应认真学习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树立远大理想,坚定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信念;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和支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维护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在重大政治斗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在理论结合实践中培养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优秀品质。
第三,从运行模式上,要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局面。教育和培养青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涉及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上述六个国家青年组织的运行模式,无一不是政府与民间的青年工作相结合、官方与自发的青年培养为突出特征的。在这一点上,我们应当借鉴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打牢社区青年组织的工作基础,把基层社区组织纳入青年工作体系。同时,积极创造青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第四,在文化层面上,应始终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年思想,加强文化意识教育,提高青年的文化认同,最终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面对多样文化的交织,必须充分利用我们党的执政优势,准确制定青年政策,激发一切有志青年积极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来,引导青年对世界大局和历史发展大趋势有清醒认识和宏观把握,尤其要着眼于促进青年的发展,反映青年的愿望,适度满足青年的物质、文化需求,不仅要让青年看到实现价值的希望,而且要使青年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体验实现人生目标的满足感,从而转化为新的发展动力。
第五,在社会层面上,利用党组织的优势,引导和帮助青年进行正确的社会观察。各级党组织和青年团组织应紧扣不同青年群体,在坚持热爱祖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三者统一问题上的思想意识关键点,善于把党主张的“大道理”转化为各个青年群体易于接受的“小道理”,多运用他们熟悉的语言和表达习惯,做到简明、通俗。同时,帮助青年客观分析、正确看待社会现象,使其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察结论,努力使他们对存在问题的认识更深刻、更理性更稳定。
随着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世界各国在青年问题上的交流与合作也不断深入。通过上述具有代表性的六个国家青年组织和青年工作问题的调查和研究,积极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的青年工作理念和工作经验,结合实际,为我所用,是大力推动青年工作发展,促进新时期社会建设进程的重要内容,也对促进青年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