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影响来华留学生教育的主要因素分析
——兼论北京大学留学生生源的现状和前景

作者:康 涛 赖琳娟 发布日期:2011-04-11

 

摘要:留学生教育的整体规模和发展水平是衡量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推拉”理论,留学生教育不仅受接收国社会要求的制约,而且受派遣国和国际社会要求的制约。当前我国留学生教育的整体状况和特征说明,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要受到留学生所在国家以及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历史文化和教育水平等要素的共同影响。北京大学留学生教育的发展进一步说明,影响我国留学生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我国的整体国力、地缘文化因素以及各高校的教育水平。高校自身为了促进留学生教育工作的发展,应注意加强宣传,扩大国际知名度;加强教育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双语教学,扩大留学生生源。

关键词:来华留学教育;推拉理论;北京大学留学教育

 

根据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2009年来华留学简明统计》,2009年我国接收外国留学生数量达到238,184人,来自世界上190个国家和地区,在我国的592所高等院校和其他机构中学习。其中学历留学生93,450名,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39.2%;非学历留学生144,734名,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60.8%。从目前来华留学生的基本情况来看,自费短期在华学汉语的学生占据多数,还有一大部分是欧美国家的在读学位生(特别是硕士生和博士生)来华进行调查和短期研究,回国进行论文答辩和获取学位。真正意义上在华攻读学位的留学生规模还不大。而且,在来华留学生群体中,大部分是来自亚洲国家,特别是以来自东亚文化圈的韩日学生为主,存在生源群体的单一性及不均衡性。因此,结合我国实际进行分析,可以清醒地认识到造成生源现状的原因,同时能对未来的招生前景和目标提供针对性的参考。

 

一、“推拉”理论与影响留学生教育的主要因素

 

国际著名比较教育研究专家菲利普·G·阿尔特巴赫(Philip G. Altbach)的推拉理论是学术界在研究人才流动中运用较多的一种理论。他认为,留学生教育不仅受接收国社会要求的制约,而且受派遣国和国际社会要求的制约。从任何一个单一因素或单方面的力量进行分析,都无法对留学生的跨国流动作出合理解释。推拉理论采用二分法原则,把影响人才流动的各种因素归为“推力”(Push Factors)和“拉力”(Pull Factors)两大类。“推力”指的是存在于人才输出国家中促使人才外流的一些驱动因素;“拉力”指的是存在于人才接收国家吸引人才流动的一些拉动因素。“推力”表现的是不利的一面,是落后的一面,而“拉力”则表现的是吸引力,是先进的一面。从接收国的角度来讲,接收国在国际的地位及学术声誉,外国留学生教育在本国的地位、留学费用、生活环境、留学生的服务机构等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从输出国角度讲,输出国的留学政策、留学能力,包括本国的高等教育状况,经济发展状况等都影响留学教育的发展[2]

在国际间的学生流动中,留学生在选择留学接收国时,通常会考虑综合多重因素,从而做出留学的最终选择。留学生教育不仅受接收国社会要求的制约,而且也受输出国和国际社会要求的制约。对留学生的来华学习动机,应该用一个更全面的视角来看待。

从接收国的角度(拉力)来讲,接收国在国际上的政治经济地位及教育质量、奖学金资助、先进的研究设备、历史文化传统、生活环境、留学生的服务机构等等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我国台湾学者戴晓霞从留学接受国的条件入手提出五个影响留学生流向的原因[3]

第一,语言和文化相近的程度:英语国家学生通常前往英语国家;法国有50%的外国学生来自非洲前法属殖民地[4]

第二,地缘关系:日本的外国学生90%来自亚洲,澳洲亦有80%的外国学生来自亚洲。在印度的外国留学生中大多数来自印度周边的南亚和北非等国家。

第三,经济的诱因:日本自1980年以来,平均每年有15%的外国学生获得日本政府提供的奖学金,澳洲以相对较低的学费和生活费降低留学成本,欧盟学生的流动方案则由欧盟和各国政府提供经费;

第四,地主国的学术水准:美国拥有众多世界一流大学,最易吸引优秀外国学生,2006年美国56万外国留学生中就读本科和研究生的比率分别高达44.9%42.9%[5]

第五,学成后工作和居留的可能性:多年来美国提供留学生毕业后转换身份继续居留和工作的机会,也是吸引外国学生的一大诱因。

从输出国角度讲,输出国的留学政策、留学能力,以及本国的高等教育状况,经济发展状况等都影响留学教育的发展。例如人口仅4,800万的韩国,出国留学人数在世界上高居第三位,原因在于,韩国人对出国留学这一行为较热衷,而且通过对韩国在华留学生的调研发现,韩国学生一般如果在本国上不了最好的首尔、高丽大学,就会选择去其它国家的名牌大学攻读学位[6]。目前,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加上韩国与中国特殊的地缘和历史文化关系,越来越多的韩国学生选择来中国留学,形成了目前在我国留学生人数群体最大的是韩国学生的现象。

 

二、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现状及特征

 

新中国的来华留学教育已经发展了60多年,纵向来看,1950年我国的留学生人数仅为33人,改革开放之后,接受来华留学生的数量和接受院校都有大幅度的增加。留学生人数逐年快速增加,从1996年到2009年,来华留学生人数从4万人激增到23万人,增加了5.75倍。政治稳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综合国力提升,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历史悠久,这些因素促成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留学生人数达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规模。以下将从目前留学生的来源地分布,学习目的地分布,校际、学科专业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

 

1.来华留学生来源地的分布充分体现了地缘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影响

 

目前我国留学生主要来自亚洲近邻国家和少数经济发达国家。2009年在9万多来华留学生学历生中,来自亚洲的占67.8%,非洲占5.2%(多为我国政府奖学金资助),其次为欧洲和美洲,人口相对稀少的大洋洲仅占1.1%。而在14万多非学历生中,来自亚洲的仍居首位,但所占比例下降至59.9%,欧洲和美洲有显著的提升,分别达到了20.5%15.1%。可见,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学历生方面仍然主要吸引亚非国家学生,受地缘和经济因素以及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影响较重;而非学历教育方面,由于我国在国际地位上的不断上升和中国文化的吸引,欧美来华学习汉语的学生热情越来越高,人数也在不断增多。

 

1 2009年来华留学生洲别分布(学历生)[7]

序号

国家

人数

学历生

百分比

非学历生

百分比

1

亚洲

161605

74958

80.2%

86647

59.9%

2

非洲

12436

7955

8.5%

4481

3.1%

3

欧洲

35876

6138

6.6%

29738

20.5%

4

美洲

25557

3674

3.9%

21883

15.1%

5

大洋洲

2710

725

0.7%

1985

1.4%

 

合计

238184

93450

 

144734

 

 

在国别分布上,2009年来华留学生来自19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留学生数超过500名的国家47个。这47个国家的来华留学生占总人数的92%。来华留学生位居前列的是韩国、美国、日本、越南、俄罗斯、泰国、和印度,这7个国家留学生人数合计达到总人数的59.1%,远远超过其国家和地区来华留学生的总和。而这7个国家除美国外,都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韩国又是亚洲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与中国的经济关系甚为密切,来华留学生人数众多自不待言。

21个国家的学历生和非学历生人数中又能看出,除韩国在学历生及非学历生方面均位居第一外,美国、日本、俄罗斯等经济、教育相对发达的国家学历生并不如印度、越南等国。法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在我国读学位的人数则更少。来自巴基斯坦、蒙古、尼泊尔等教育、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的留学生学位生占据大部分。这些国家的留学生人数如以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为参照则显得尤有分量,同时也受限于我国的整体国力和高等教育水平;而非学历教育方面,由于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和中国文化的吸引,发达国家学生则更愿意来华学习汉语而非修读学位。

 

2.来华留学生主要集中在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和地区

 

来华留学生学习目的地的分布凸现出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和地缘因素。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及我国高等院校较为密集并且最早开展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地区。其中,北京、上海两市吸收的留学生人数最多,分别占到全国留学生总人数的29.6%19.7%,远远超出位居第三的天津市。除了北京和上海之外,其余接收来华留学生超过2,000人的省市大都分布在东南沿海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和边境地区,与有较多来华留学生的近邻国家基本对应,这充分说明了经济发展、地缘文化对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积极促进作用[8]

 

3.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学习层次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从早年以短期语言生为主逐渐转为以长期生和学历生为主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早年就有汉语言教学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又大力发展来华留学教育,并一直强调教育质量,不断规范管理。同比2008年,2009年学历生达93,450人,学历生增长16.8%,本科生增长了13.3%,硕博生增长了32.9%[9]。长期留学生特别是学历留学生在留学生总量中的比例不断提高,意味着我国留学生教育正在不断走向规范化、学历化,这是一个良好的势头。

 

4.来华留学生的学习专业有所拓宽,但仍以汉语学习为主

 

和中国学生到欧美国家的大学中攻读高一级学位,到名牌大学“镀金”的目的不同,在中国大学学习的大部分留学生都是短期语言进修生。近年来虽然攻读学位的学生比例有所增长,但是并未有实质性的改变。攻读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学习汉语言的留学生占了留学生总数的绝大部分(高达61%)理工农医加在一起仅占18%,人文社会科学占20%。从专业细分来看,中医、西医、经济、管理等专业尚能占据一席之地,其他专业的人数非常少。

在我国,学习语言类的留学生比例如此之高,归根结底是因为我国大规模开展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和留学生教育工作的时间太短,来华留学生在其所在国得不到完善的基础汉语教育,来中国后只能从语言开始学起。当然,随着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非学历生人数在不断攀升,加之随着中国国力的日渐增强和高等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相信来自这些国家到我国就读学位的学生也会不断增多。

 

三、来华留学生教育的主要影响因素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留学生来华学习受到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历史文化因素和教育因素等方面的影响。

1.政治、经济、社会环境

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这是来华留学生数量逐年增长的根本原因。另外,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国际上的跨国公司也及时抓住机会,在华投资逐年上升,在华业务不断扩展,需要的各类人才数量在逐年上升。

2.历史文化

在中国留学的学生群体中,最大的群体是来自与中国历史文化有着许多关联的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国家。这说明,与中国有着历史渊源的国家留学生人数占多数是留学生母国文化历史因素所起到的客观作用。

3.教育因素

来华留学生人员构成上,真正意义上在华攻读学位的留学生还不足一半。特别是在国别分布上,经济、教育相对发达的欧美国家学历生比例远远低于教育、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的留学生人数。其主要原因受限于我国的整体国力和高等教育水平。阿尔特巴赫在总结影响影响第三世界国家学生出国留学的推拉因素中总结了8项对应的影响因素[10]

2:第三世界国家学生出国留学的推拉因素

母国(推力)

东道国(拉力)

获得留学奖学金的可能性

低水平的教育质量

研究设施不足

缺乏适当的教育设备

考学落榜

不适宜的政治气候

国外学位的优势

歧视少数民族

提供给国际学生奖学金的可能性

高水平的教育质量

先进的研究设备

有适当的教育设施

可能被录取,获得经济资助

适宜的政治气候

有机会获得国际生活经验

适宜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

 

从表2中可以看出,8个影响因素中,教育环境因素占6(奖学金、教育质量、研究设施、教育设备、升学机会、学位优势)。而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条件,特别是研究生阶段的教育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无论是师资力量、研究经费、研究设备、后勤保障,还是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机会都难以望其项背。这种落后状况像是一股巨大的“离心力”,使我国学生大量出国留学。中国留学生总数几乎占了全世界留学生总数的25%。而吸引留学生来华学习的“向心力”明显不足,从而造成中国高等教育对外交流中严重的不均衡状态[11]

 

四、北大留学生的生源现状及成因

 

1.目前北京大学留学生的生源现状

1)学生规模

表3:2000-2009年北京大学在校留学生统计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本科

477

524

626

712

797

894

944

1003

1031

1550

博研

171

174

162

137

136

139

138

176

195

218

硕研

146

123

141

150

155

153

169

251

296

364

高进

54

50

38

47

58

46

52

38

40

49

普进

308

325

395

442

411

425

441

438

397

464

学者

21

16

15

9

10

10

6

8

10

10

预科

102

123

119

120

128

123

122

113

124

150

合计

1279

1335

1496

1617

1695

1790

1872

2027

2093

2805

 

 

 

 

 

 

 从表3可以看出北京大学留学生的规模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留学生中本科生和研究生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分别为7.08%2.24%,合计9.32%,与国外一些知名大学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见表4

 

表4:国外几所知名大学留学生占在校学生总数比例[12]

学校

比例

哈佛大学

19.7%

哥伦比亚大学

21.1%

宾夕法尼亚大学

17.9%

康奈尔大学

15.5%

麻省理工

33.3% (研究生比例)

牛津大学

41.7% (研究生比例)

东京大学

23.9% (研究生比例)

 

2)北京大学留学生来源地的分布

北京大学留学生来源地的分布充分显现了地缘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影响。从图1可以看出,目前我校留学生主要来自亚洲近邻国家和少数经济发达国家。2009年,在我校留学生的洲际分布上,来自亚洲国家的超过75%,而第二位的欧洲和美国分别仅占9%,人口相对稀少的大洋洲和经济相对不发达的非洲分别仅占1%。在国家分布上,来华留学生位居前列的是韩国、日本,尤以韩国更加突出,远远高出其他各国家留学生的总和(2009年由于我校启动赴东南亚自主招生,在录取名额不变的情况下,韩国本科生比例已经降至56%)。

12009年北京大学校本部留学生国别构成示意图

3)北京大学留学生层次的分布

北京大学留学生中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人数较为稳定的逐年增加。与国内大部分院校不同,我校的学历生比例在留学生总数中占有绝对优势。如2009年在校留学生中,本科生比例占到长期留学生人数的48.8%,研究生比例占到长期留学生人数的26%

4)北京大学留学生专业的分布

从院系专业分布上看,北大的留学生仍集中在人文、社科学部及医学部,理学部、信息及工程学部虽然有所增长,但数字仍然很少。

 

2.影响北大留学生教育的主要因素及存在的问题

 

可以看出,尽管目前北大留学生的学历生比例相对较高,但是国别和专业分布并不均衡。这与国家的留学生发展整体情况密切相关。基于推拉理论的分析,我国整体国力、地缘文化因素和教育水平因素在宏观上影响着北大留学生的生源结构和专业分布。以本科留学生招生为例:2010年报名北大留学生本科生入学考试的人数为696人,来自35个国家,韩国学生高达529人,占76%,排名其次的美国学生29人、日本学生21人,其他国家报考人数共117人,每个国家平均不超过10人;加之与我国西南地区接壤的邻国留学生,大多会选择去我国西南的一些高校就读。

从微观上看,北大与世界顶尖名校相比,无论是师资力量、研究经费、研究设备、课程设置、后勤保障等方面,均处于劣势,这也制约着留学生的生源。对于欧美发达国家的留学生,北大的学位生教育目前还不具备绝对的吸引力。特别是使用英语和英语教科书授课的太少,这对于大部分没有在中国有过高中学习经历和一定汉语水平的外国留学生来说,一方面会认为补习汉语再入系,会多花费时间,另一方面基于汉语授课的难度,也使得一部分学生望而却步。此外,北大教育资源对本国学生尚且存在供不应求的情况,所以就更难以接纳大量外国留学生。

 

、对未来北大留学生教育工作的思考

 

经过分析,笔者对未来北京大学的留学生工作提出几点发展建议:

 

1.加强宣传,扩大国际知名度

 

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和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从留学生的教育情况来看,我们的国际交流力度仍然不大,许多国家对北大的了解不多。学校应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将北大推上更加广阔的国际舞台:

第一,在保持过去已经发展的与国外知名大学良好合作关系的前提下,努力开拓新的合作关系。利用校际交换生的不断增多,吸引更多短期校际交流生来攻读学位和深造。

第二,在积极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海外教育展的同时,学校要主动出击,加大对重点地区的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的招生录取方式,吸引优秀的留学生来攻读学位。

第三,自身增加投资力度的同时,努力抓住北京市政府设立“外国学生与学者奖学金”的机遇,多申请政府奖学金,鼓励在学的优秀自费生继续深造。

 

2.加强教育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从国家层面来讲,当前我国提升来华留学生教育层次最需要解决好的问题,还是为留学生提供最优质的高等教育产品和服务。这种服务质量的提高,从内涵上看,是指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从外延上看,则是注重改善各种与教育相关的服务。北京大学作为国内最优秀的大学,应当明确留学生培养工作的核心是保证留学生的教育质量,要保证教育质量,必须确保以教学为中心。

第一,坚持标准严格的学籍管理。留学生的学习成绩反映了学校的教学水平,也反映了我国的教育水平,因此,必须实行严格的学籍管理。留学生中相当一部分自我约束能力差,缺乏学习动力,加上语言方面的差距,其学习质量与中国学生相比有很大差距,如降低要求,势必影响留学生的教学质量,进而影响学校乃至中国的声誉。

第二,创造条件,帮助留学生度过“适应期”。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中国的学习环境、教学方法不适应。我们要帮助他们做好从中学到大学,从外国到中国的过渡。实施“趋同管理”,而不是“等同管理”,给予一定程度的帮辅措施。如为留学生选派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负责落实教学计划,对留学生进行选课指导,检查教学效果和学习进程,及时了解留学生的要求和困难,给予适当的帮助。

第三,因材施教,培养高层次留学生。留学生中因原有的学习基础不同,学习态度不同,自然形成了学习水平的差异,我们应从低年级抓起,全面了解每个留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创新能力等,对学习基础好、成绩优秀的留学生重点培养,因材施教,加强学习指导,鼓励他们向更高学历层次发展。

 

3.加强双语教学,扩大留学生生源

 

长期以来,来华留学生的教育一直是以汉语进行教学,教学语言的单一影响了一部分学生选择来华留学。如果采用双语教学,甚至理工科专业直接用英语教学,就会节省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时间和减轻对专业课理解的难度,大大提高留学生的学习效率,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广泛地接收外国留学生,迅速推进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

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是一项国际人才的培养工作,这就要求中国建立符合国际教育发展需要的教育质量标准,这是保证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以得到国际社会认可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趋势。

对于北京大学来讲,提高留学生的质量、完善生源结构和专业构成,仍然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除了创造吸引留学生的良好生活环境、先进的教学手段和设备以外,着重分析留学生的来华学习的多重动因,根据我国国情、北大校情和优势对比重大、人数多的留学生来源国,注重提高质量,从中吸收到最好的学生来北京大学学习。对于人数较少的国家,注重宣传推广,争取吸引更多的学生到校学习。多方面探究促进个人留学选择的动机类型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促进我们留学生招生的全方位宣传和针对性管理有着基础性的意义。

责任编辑:杨 虎



作者简介:   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留学生办公室副主任

赖琳娟 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留学生办公室工作人员

 

[1]杨军红:《来华留学生构成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S1期。

[2]戴晓霞:《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外国学生政策之比较分析()》,《复旦教育论坛》,2004年第6期。

[3]戴晓霞原文为40%,最新统计表明,已经达到50%

[4]孙冬梅、柴小娜:《国际化阶段中美两国留学生层次的现状及比较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第4期。

[5]该调研通过与北京大学韩国留学生会2008届会长全宰演、副会长郑元硕、2009届会长田惠娜等学生交谈证实。

[6]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2009年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第85页。

[7]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2009年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第108页。

[8]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2009年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第4页。

[9]杨军红:《来华留学生构成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6月。

[10]田玲主编:《中国高等教育对外交流现象研究: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个案分析》,民族出版社,2003年,第35页。

[11]资料来源于各大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