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试谈高校出国交流学生的思想教育

作者:邹 惠 发布日期:2011-04-11


摘要:出国学习交流有利于开阔高校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和适应能力。但在国际交流的过程中显现出的一些问题,暴露了高校对出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不足,反映出加强对出国学生教育引导的必要性。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需不断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和业务素质,自觉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研究,逐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切实做好学生日常基础性工作,持续探索对出国学生全过程教育引导的有效形式。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出国交流学生;教育引导;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信息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各国日益重视加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教育国际化作为发展教育的一项战略方针。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教育,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培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是高校的天然使命。目前,加强和推动教育国际化已成为高等教育界的共识,而国际化高等教育理念的普及、国际化学术交流和教育合作的日益频繁,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当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获得出国学习、实习和交流的机会,在跨文化交流中体验国际高等教育和异域文化,开拓视野、增长学识。但是,在国际交流的过程中也呈现出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暴露了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不足,这就要求加强对出国交流学生思想教育引导的关注。

一、当前高校出国交流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研究薄弱,实践经验缺乏

 

高校作为国家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肩负着为国家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历史使命。高校培养的未来建设人才,不仅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国际视野、国际竞争力,同时应该政治坚定,成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学生的国际交流过程中,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正确的方向引导,学生就可能出现思想和行为上的偏差,这种结果显然背离国际交流的美好初衷。但是针对“如何开展对出国交流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的理论研究非常薄弱,几近空白;从实践的经验来看,各高校对学生出国交流的教育管理宽严不一,缺乏规范。高校基层的党团组织对学生出国交流的教育问题指导既缺乏认识,更谈不上规范,工作大多停留在签字同意或者出具思想鉴定的层次,根本谈不上对学生的教育引导。

导致出国交流学生缺乏教育指导的原因,首先在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没有真正意识到对出国交流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引导的重要性。这种对出国交流学生思想教育引导的不重视,正是源于对学生出国交流意义和重要性的忽视和对自身工作使命的懈怠。其次,近年学生出国交流人数的迅速增长客观上也造成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适应的困难,甚至有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从思想上还没有意识到这项工作的存在与必要性。另外,大部分从事高校基层学生思想教育的工作者本身缺乏国外生活学习和指导学生的经验。

 

2.思想教育引导缺失,问题隐患重重

 

对在校出国交流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缺失,导致学生在出国交流各个环节产生的矛盾和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为学生个人的成长和高校人才的培养埋下了诸多隐患。综合起来,学生在国际交流环节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适应问题

出国交流学生的适应性问题分为出国时的适应问题和回国时的适应问题。一方面,学生出国交流普遍存在从语言上到饮食、居住、文化上的适应问题,这极大地考验着远离学校和祖国的学生。对于学生出国适应的问题,目前的高校思想教育指导并没有太多作为,相当一部分思政工作者没有意识、体验和经验,且他们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和资源与学生相比并无优势。另一方面,学生回国后也普遍存在适应的问题,常常有学生回国后对从空气质量到管理体制各个方面都有挑剔、抱怨,这些抱怨反映了不同环境和文化对学生内心的撞击,类似的思想波动同样需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给予及时的关注和疏导。

2)健康与安全问题

随着出国交流学生的增多,在交流过程中的学生安全事故也频有发生,因此交流期间的学生医疗保障和安全问题需要高度关注。虽然许多国家都要求学生购买保险,但是大部分学生初次出国时对可能碰到的问题不可能考虑周全,对保险的办理也不一定了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虽然不能保证学生不生病不受伤,但却可以在学生出国前对其进行必要的教育和提醒。目前,学生出国交流的各项经验主要来自学生相互间的交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一般对这方面的知识掌握有限,很难给予有效指导。

3)人际关系问题

一些出国交流的学生因为性格原因或者文化沟通上的障碍,与导师、同学、房东等发生矛盾冲突,有时甚至引发恶性事件。特别是学生在出国交流期间与导师关系紧张的情况,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有可能影响双方甚至两校间今后进一步的合作。目前,学生人际关系教育已经逐渐纳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范畴,但是教育的重点主要在于本土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对于境外学生的人际关系教育仍是盲点。

4)信仰问题

出国交流的学生普遍反映在出国交流期间遇到别人向其传教,有的学生会因为好奇而参观教堂或者经朋友介绍参加宗教组织的活动,有的学生分不清正常的宗教活动和邪教组织的活动而误入歧途,也有一些学生在出国初期因为得到宗教人士在各方面的关心和帮助而心怀感激,继而接受传教并开始信仰宗教。学生党员中既存在出国交流期间参加宗教活动的情况,也存在不尊重当地风俗信仰的情况。总之,由于对于信仰问题的教育不够深入,造成了许多学生不知道如何选择信仰和把握自己的信仰。

5)交友婚恋问题

学生出国前一般都很少接受过系统的交友、婚恋方面的指导。出国交流,远离自己熟悉的家人、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孤独感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是莫大的考验。有的学生在出国交流期间因为孤独而变得自闭;有的学生因为孤独而到处交友,而交友的不慎重非常容易给他们带来困扰,甚至造成伤害;有的学生不能慎重对待婚恋问题,造成“闪婚闪离”;有的学生在出国交流期间余留各种感情问题,回国后还不得不接着善后;有的学生过早地担负起为人父母的责任,极大地干扰了自己的成长发展。

6)其他

有的学生在出国、出境交流期间从事与出访内容无关的活动,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有的学生诚信意识、道德意识薄弱,在交流期间行为不慎,影响自己的发展和国家、学校的形象;有的学生守法意识和保密意识不强,在出国交流期间的思想和行为偏差可能造成他人甚至国家利益的损失。

 

3.管理制度滞后,关心指导不力

 

近年来,高校学生出国交流从项目到人数都有显著增加。以北京大学工学院为例,工学院学生人数不足800人,从20092月到20107月近一年半的时间,学生出国交流达到143人次,出访涉及24个国家和地区。学生出国交流人数的快速增加,极大地考验着高校教育管理者的应变能力,对学校管理制度的与时俱进提出了挑战。当前各高校在出国管理的相关制度建设上远远滞后于国际化发展的潮流,有的制度不利于甚至阻碍学生申请出国交流,例如获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出访受限、出访学生在评奖和奖学金申请上受限等;对出国交流的学生的相关管理规定不健全,对出国交流学生的选拔、教育、权益保障的相关管理规定较少。

二、对出国交流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思考

1.重视思想引导,加深思政工作者的自身认识,提高业务素质

 

高校出国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个体的因素,也有管理制度的因素,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没有真正认识到学生出国交流的意义,没有真正理解学生国际交流是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组成部分。思想上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在实践中必然忽视对出国交流学生的教育引导。行动始于观念,只有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学生出国交流的重要意义,才能做好出国交流学生思想教育引导。此外,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提高自身思想认识的同时还需要自觉提升自己的素质和业务能力,把握青年人的思想脉搏,紧跟学生群体的特点变化和个性需求,不断探索和创新,开展务实、有效、有说服力又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指导,切实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2.了解学生困难,采取适当形式,做好相关的思想引导工作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从思想上认识到,对出国交流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是做好相关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此外,高校学生思政工作者还需积极思考,认真调研,真正了解和研究学生从申请到交流结束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认真倾听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感、所需,从培养未来社会建设合格人才的高度,在实践中摸索对出国交流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的方式和途径。

目前,无论出国交流还是毕业后出国留学,能够给予学生的指导都非常有限,基本上还是传统的由“过来人”写“攻略”、谈经验的学生自发交流、自我教育的状态,很少由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组织学生进行相关交流,更谈不上直接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这种放任自流的状态,很难保证学生思想方向上不出现错误,行为上不出现偏差。

做好出国交流学生的思想教育,首先需要改便国交流工作完全由学生自己处理、无人引导管理的无序状态,把出国交流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工作纳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日常工作范畴;其次,要全程关注出国交流学生的各方面情况,以多种形式开展学生出国前的教育指导,通过开展交流座谈、资源指导、专家指导等活动,设计诸如学生出访特别提示单等多种形式,向学生提供从出访前的准备工作到包括管理、学业、安全在内的各项的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应尽量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从关心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角度入手,细致入微地开展引导工作,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出国交流期间在思想和行为上不出现大的偏差。在学生结束交流回到学校后,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分享学生的交流经历和心路历程,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捕捉并帮助学生解决从思想到生活上的各种问题,让学生的出国交流与回校学习实现无缝对接,使学生通过交流获得其自身专业知识的增长,同时保证在思想行为上的正向发展,最终实现学生出国交流的原始目标。另外,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进行积极的交流探索,提炼经验,不断研究和改进对出国交流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为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实现做出自己的职业贡献。

 

3 .完善相关制度,保障出国交流学生的权益,促进高校国际化发展

从学生管理角度来讲,学生的许多问题都可能出现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学生的许多思想工作也常常需要通过管理工作的载体来引导完成,因此,高校的管理工作不能是单纯的管理服务,还应该蕴含教育的功能。大到规章制度的制订,小到一张表格的设计,都需要用心融入教育理念,在完成管理目标的同时,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来实现教育引导的功能。学生出国交流的管理工作也不例外,高校学生出国交流的顺利实现离不开学校完善的管理工作,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加顺利地实现出国交流的愿望,而且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各方面的利益,进行最有说服力的引导和教育,让学生感受到关怀和温暖,增强归属感和认同感。

 

4 .加强日常基础工作,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增强学生的思想免疫力

 

对出国交流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虽然其有新的特殊性,但是其从内容上来讲仍然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因此,同其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样需要遵循思想教育的规律,做好日常的基础性工作。能否把握住青年学生脉搏,能否贴近青年学生的个性特点,运用青年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从青年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出发来开展细致的工作,是做好日常基础性工作的关键。只有从青年学生的特点出发,从青年学生的切身利益和发展需求出发做好日常的各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才能够加强青年学生的全面素质,切切实实提高青年学生辨别是非、抗拒诱惑的能力,增强其在各种复杂环境下把握自己,正确进行选择的能力。

责任编辑:魏培徴



作者简介:邹 惠 北京大学工学院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