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从SNS、微博的流行谈网络圈子对大学生的影响

作者:王玮 发布日期:2011-04-11

 摘要:SNS和微博是近年来最为流行的网络应用,SNS和微博通过“网络圈子”的形式来达成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网络圈子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多样,但基本内容类似,表现出真实、平等、个性化和信息交流广泛、快速的特点。青年大学生是最广泛使用网络的群体,通过网络圈子交友、获取信息是他们最喜闻乐见的形式,因此网络圈子对他们的影响较大。学生工作者应顺应潮流,对流行的网络应用形式——网络圈子展开研究,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积极引导。

关键词:网络圈子;大学生;SNS;微博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社会性网络服务,或Social Network Sites社交网站)逐渐发展壮大,成为重要的网络应用。SNS网站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是关系型的社区类网站。SNS被认为是Web2.0时代标志性的网络服务模式。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止201012月,中国使用网络交友人数达2.35亿,网民使用率为51.4%[1]。最近几年,微博快速兴起。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即时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发布的每条信息限于140字以内,因而被称为微型博客。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根据其网站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9月,Twitter以拥有一亿七千五百万注册用户。20098月,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中国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微博的迅速发展,使得2010年被称为“中国微博元年”。2010年,国内微博用户约6,311万人,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为13.8%。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认为,微博已经成为网民获取新闻时事、人际交往、自我表达、社会分享以及社会参与的重要媒介,其发展将对互联网产业产生深远影响[2]

SNS和微博是当前最为热门、最流行的网络应用。随着SNS网站和微博的大兴其道,网民上网的形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区别于传统网络论坛,用户使用SNS和微博必须要先建立自己的“圈子”,通过“圈子”内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来完成信息的交换。在某种意义上说,应用SNS和微博,就是创建网络圈子和融入网络圈子的过程。

当前,大学宿舍和教室普遍接入互联网,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通讯工具也可以方便地与网络互联,网络已经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紧密结合。在SNS和微博流行的当下,网络圈子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因此,了解网络圈子的特点及其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通过网络圈子这一新的手段做好学生工作,已经成为学生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一、网络圈子的主要载体、表现形式及其特点

 

1.网络圈子的主要载体

 

圈子,一般指具有相同爱好、兴趣或者为了某个特定目的而联系在一起的人群。“网络圈子”顾名思义,即是在网络中因为某种原因联系在一起的人群。网络圈子的主要载体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聊天软件

QQ、飞信等聊天软件为载体,这些聊天软件当中有群聊的功能,建立QQ群和飞信群即可以进行交流,这些群即为“圈子”。除了即时聊天以外,服务商还给用户提供群社区的服务,群内用户可以发帖子、上传照片等等。

2)综合性SNS网站

Facebook、人人网、QQ空间等为代表的综合性SNS网站,是SNS网站的主流。最基本的应用即用户可以创建个人主页,撰写日志;音乐和相册等也是其基本功能。但SNS网站的社交功能是最主要的,即便用户本人没有发表任何一篇日志,他/她也可以查找朋友(需对方认证同意才能交流),从而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子,与圈内人联络,分享别人的日志、心情、照片等等。因此“圈子互动”是SNS的根本,一般可能是同学圈子、亲友圈子、行业圈子等等。

3)以娱乐、读书、电子商务等为主题的SNS社区

以娱乐游戏为主题的S N S,最著名的是开心网。开心网用户主要通过买房子、偷菜、争车位等游戏建立社交圈子,与朋友、同学、同事、家人保持网络联系,分享生活和快乐。以读书、电影、音乐为主题的豆瓣网,也是国内很有代表性的SNS社区。豆瓣通过用户所喜爱的东西帮助其找到志同道合者,然后通过这些人再找到更多的好东西。电子商务SNS网站是近期发展起来的特殊形式,以淘宝网“淘江湖”为代表,买家可以在淘江湖网站上分享购物感受,晒买到的宝贝,卖家可以进行商品宣传,而现实中的朋友可以通过淘江湖加强联络,从彼此那里获得更可靠的购物经验与建议,一起享受网购的乐趣。

4)微博

微博被认为是目前最有成长力、最具影响力的新媒体。触及现实社会的各个层面,从生活琐事到公共事务和突发事件。微博中的圈子主要有三种:一是用户通过关注其他用户,组成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关注圈;二是如果用户双方都互相关注,则成为“好友”;一名用户与若干个这样的好友就组成了一个网络朋友圈;三是以某位名人、学者等社会著名人士的微博为核心组成的“粉丝圈”。

 

2.网络圈子的表现形式

 

网络圈子根据关系的强弱,分为强关系型和弱关系型两种。由同学、同事、家人、邻居等现实中比较近的人组成的网络圈子,表现为强关系型的圈子。这个圈子内的朋友获得较多同质信息,沟通互动更频繁。弱关系型则是相对于强关系型来说,其沟通互动较少、关系较松散的圈子。

相对于SNS需要双方认证才能交流,微博用户单方关注所形成的圈子基本仅存在单方向的信息交流,比如“粉丝”对娱乐明星的关注。从这个意义上说,微博圈实际是用户个人的兴趣圈、关注圈。微博信息的流向直接指示了圈子里用户之间关系的强弱。

除了SNS、微博最基本的用户朋友圈、关注圈之外,网络圈子还表现为SNS的网络群、网络小组、微博的微群等。例如人人网的“事业单位招考”小组,提供全国各省市事业单位招考信息以及探讨事业单位考试试题等;例如开心网的“我爱电子书”群,搜集和整理互联网上的免费电子书信息;比如新浪微博的“北京大学学生活动”微群,主要发布北京大学校园活动、讲座等信息。

 

3.网络圈子的特点

 

1)真实

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SNS网站上,SNS网站从一开始,就以“真实”动人。国内外主流SNS网站例如Facebook和人人网都是从大学起家,Facebook创建之初是为哈佛的学生交友所用,要求用哈佛邮箱和真实信息注册;人人网在首页就向用户宣示“人人网是一个真实社交网络”。国内很有影响力的SNS还有QQ空间,QQ空间的朋友圈子主要来自QQ好友。SNS和微博的流行,改变了以往人们心目中对网络形象的定位,因为匿名所带来的网络信任危机迎刃而解。

2)平等

中国传统的圈子文化,在关系结构上是有等级秩序的。但是网络圈子却不存在这种等级关系,圈内成员是平等的,平等地就某个问题发表看法、平等游戏;其信息传播途径也有别于传统媒体,是去中心化的。

3)个性化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网络圈子凭兴趣、经历和观念等建立,用户因个人所关注内容加入圈子,因此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如新浪微博的“谈股论金”微群,是一个以讨论股票为主的圈子;比如人人网上“爱摄影、爱旅行”小组、豆瓣的“生活、读书、新知”小组,都是用户可以自由选择的个性化的圈子。

4)信息交互广泛、快速

网络圈子内信息交流内容多样而广泛,涉及人们学习、生活、工作、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圈子内信息传播迅速,SNS 与微博等社会性新媒体,通过人际关系将优质内容的影响力以几何数级放大。

 

二、网络圈子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

 

1.网络圈子有助于提高学生社会化程度,但需注意不良圈子文化的影响

 

社会化是个人学习群体和社会的文化,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整合到群体中去的过程。青年大学生在上网的过程中,自身的社会化程度提高。根植于SNS和微博等社会性网络的网络圈子,对青年大学生社会化程度的影响很大。SNS社区以实名为特点,使得网民行为不再随意和肆意,对社会规范、法律规范、道德规范存有敬畏之心。因此,要教育青年大学生在网络上言行活动与现实基本一致,对自己负责。

网络圈子的内容、文化和氛围对青年人的影响很大。但网络圈子并非都是一方净土,很多圈子也充斥了不良内容,甚至涉及违法,表现为有些交友网站色情内容泛滥,圈子里言语粗俗不堪,不乏网络暴力的存在;有些圈子的主导思想和言论偏激,表现在政治等问题上的偏激。

 

2.网络圈子有助于满足学生社交需要,但需注意网络社交问题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其中社交需求即是情感上的需求,一个人需要有归属感,感觉自己是某一群体的一员,被接受、赞誉和影响等等。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融洽关系和友谊,乃至异性之间的爱对个人的心理和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影响。网络圈子首先是熟人的圈子,网络解决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信息的传播方便又快捷,网站服务商提供了形式活泼的交友方式,因此使网络圈子成为极受青年大学生欢迎的与朋友联络感情的媒介。

网络圈子还是大学生认识新朋友的良好媒介。“六度分割理论”指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青年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从自己的熟人圈子开始,认识更多的朋友,认识朋友的朋友,建立更大的圈子,更重要的是这个圈子是相对真实可靠的。随着就业压力和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脉”的作用越来越被大学生所看重。青年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圈子扩展人脉、增加社会资本。传统而言,获得社会资本的主要载体是家庭、学校、单位等,以家庭、家乡所体现的血缘、地缘关系是青年大学生所拥有的最主要的社会资本形式,而网络拓展了获得社会资本的渠道,其直接结果是网络圈子对青年大学生求职产生影响。大学生在圈子内可以获得某些工作信息,面试经验等;因为圈内朋友所提供的信息和帮助,青年学生还可以找到合适的实习、研修、做志愿者、勤工俭学甚至正式工作机会。

 

网络圈子给青年学生创造了新的社交渠道,但是通过网络认识的朋友,由于交往不深,不了解情况,很可能在回归现实生活的时候,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青年学生年纪轻,为人单纯热情,因此上当受骗等情况也是时有发生。另外,对网络的依赖使大学生局限于网络社交,这对大学生的现实社交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3.网络圈子有助于学生缓解心理问题,但需注意其对正常学习生活的影响

 

青年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困难,在学习、感情、人际关系等方面产生一些压力。人的行为“心理驱动系统”由两种心理倾向构成:一种是寻求满足的、进取的心理倾向,另一种是避免伤害的、防卫的心理倾向。网络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使得很多大学生选择网络作为躲避孤独、排解心理压力的场所,上网成为其释放心理压力、松弛身心的有效方式。网络熟人圈子的建立,使得青年学生与朋辈的联络增加。大多数学生远离家乡到异地求学,网络圈子加强了因为时空的关系而不能经常见面的朋友、伙伴之间的联系。上网寻求朋辈的安慰和鼓励,是一种积极的互动方式,这也是被心理咨询师所推崇的“朋辈心理辅导”的网络表现形式。

另外,SNS网站都有游戏的功能,也有很多以游戏娱乐为主的SNS网站,这些网站的用户圈子因游戏而建立,比如开心网的“买房子”游戏,“花园菜地”的偷菜功能。很多学生一度对偷菜乐此不疲,“偷菜”使本来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做的事情可以通过网络来完成,从而让人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微博对于缓解心理问题的作用也十分重要,据统计,微博用户使用目的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记录自己的心情”,第二位是“娱乐休闲”,用文字来排解郁闷,用娱乐来缓解压力,显然,这两种应用对于个人心理问题的解决作用很大[3]

尽管网络对于青年学生心理减压有着很多积极作用,但是,正因为网络的优势和优点,让很多心理比较脆弱的学生很容易深陷其中,耽误了现实中的学习和生活。仍以“偷菜”为例,很多学生甚至在半夜起床“偷菜”,上课时间也不忘了联网“偷菜”。为了关注网上圈子内朋友的动向,一天每过一段时间就要上网看看,在网络世界中获得了心理上的纾解和满足,却忽略了现实世界身边的人和事。

 

4.网络圈子有助于学生开阔眼界,但需注意垃圾信息以免浪费时间

 

Web2.0时代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由被动地接受信息到自我制造信息。海量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播。有统计表明,用户每个月在Facebook上分享的内容达到300亿项,其中包括新闻故事、链接、相册等[4]。上文已经提到,网络圈子的信息传播十分快速、广泛,尤其表现在优质信息在圈子内的传播。我们可以获得圈内朋友所制造、所关注的大量信息,大大开阔了个人的视野和眼界。

微博在青年大学生中开始盛行,建立自己的微博已经成为网络时尚。大学生在学历上属于比较高的阶层,有研究表明,不同学历的人群所关注的微博内容不尽相同,学历越高,越关注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尤其表现在硕士/博士身上[5]。很多名人、学者都开始“织围脖”[6],大学生有选择地加这些人到自己的关注圈子,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从这些名人学者的研究理论,到对待社会、政治问题的观点,甚至对生活琐事的观念、处理办法等等,都会对青年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社交网络和微博使网络新闻的来源更加丰富。圈子内用户的交互传播,提高了新闻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很多传统媒体也开始利用其建立自己的新闻和内容传播平台,例如“南方周末”在新浪网就建立了自己的微博,刊登报纸的主要内容,附上南方周末网的全文链接供读者阅读。大学生将这些媒体加入自己的关注圈子,也是获得知识、获取新闻的良好渠道。甚至,因为政治等因素,有些新闻、信息在传统媒体上被禁止传播,但是却可以在网络圈子内共享。青年学生对这类信息尤其感兴趣。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SNS、微博等Web2.0应用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互联网信息承载量的急剧增长,使信息资源前所未有的丰富。但同时,海量级、碎片化的信息增加了人们获取有效信息的时间和成本[7]。网络圈子内充满了各种心情的记录,我们在了解朋友的同时,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看这些“垃圾”。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却必须先过滤掉信息垃圾才能找寻到有价值的内容,不能不说是浪费时间。

 

三、学生工作者如何应对

 

1.认清形势,顺应潮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网络素养

 

SNS和微博是当前比较流行的网络应用。正如一切流行的事物、观念、行为方式等都有其产生、流行、发展、消亡的过程一样,SNS和微博也有其发展规律。网络圈子根植于SNS和微博,这种网络使用方式,在互联网发展历史上可能也只是在一个时间段内的热门和流行。但是作为互联网普及时代的学生工作者,面对一群生活、学习都与网络密不可分的学生,无论如何都不能不对流行的网络现象展开研究,才不至于在工作中失去掌握和先机。

学生工作者需要顺应信息化和新媒体的时代浪潮。认真学习网络相关知识,跟踪互联网流行趋势,对青年学生的网络语言、网络行为进行研究,至少让自己不落后于时代潮流,与学生有共同的语言。更重要的是,学生工作者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网络素养。网络素养包括使用网络的知识和技能,对网络信息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价的能力以及在网络沟通交往中的法理与伦理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网络素养,才能获得学生的信服与尊敬,提高学生事务性工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2.加强交流,服务学生,用网络手段提高学生工作精致化水平

 

采用网络手段与学生交流、为同学服务是学生工作精致化的体现和要求。学生工作精致化要求我们在学生工作中,突出技术性,强调信息手段和科学方法的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可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它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极大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时效性①。学生工作者对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求职等各方面都负有帮助指导的职责,同时还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职能。要了解学生、掌握学生思想动态都离不开与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沟通与交流。

当前,校园BBS等网络论坛逐渐式微,很多学生分流到人人网、新浪微博等新兴媒体,学生工作者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获得学生信息的网络渠道也随之发生改变。在校园BBS上潜水、与学生交流、发布信息等“传统”模式已经效果不佳。而通过人际关系型的网络圈子进行网上沟通和交流是当前青年大学生最喜闻乐见的形式。因此,紧跟网络时尚步伐、尽快使用SNS、微博等新兴媒体,建立自己与学生的圈子,与学生在网上交朋友,是摆在一个成功的学生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辅导员面前的重要任务。同时,可以建立学校、院系、班级甚至实验室、某一门课程的“网络圈子”,进行信息的发布、内部交流和学习,为学生学习、生活服务,还可以通过圈内讨论,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并取得成效。

 

3.正确引导,占领阵地,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SNS和微博的流行,使上网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改变。相应的网民的网络行为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社会关系型的网络应用很容易产生社会群体性的网络问题。因此,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网络行为的引导和指导,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工作者要认真研究信息传播和思想引导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对新兴网络技术及其应用的学习和认知,熟练运用网络语言,掌握网络舆情的分析、引导技巧;结合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热点和难点,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等理论和方法,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作好大学网络思想教育引导工作,应当在充分肯定网络圈子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积极作用的基础上,一要引导学生远离内容不良的圈子,尤其是远离涉及违法的色情、暴力圈子,要有自律和慎独的意识,培养积极向上的网络圈子文化;二要提醒学生注意网络交友问题,不能过于轻信他人以及盲从,防止上当受骗;三要注意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使学生构建健康的网络心理,谨防对网络的过度依赖;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帮助学生甄别网络信息。学生工作者还要有意识地经常发布正面信息,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鼓励、引导学生利用好互联网,而不是被互联网所利用。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cn/research/bgxz/tjbg/201101/P020110221534255749405.pdf20111月。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cn/research/bgxz/tjbg/201101/

P020110221534255749405.pdf20111月。

[3]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2010微博与社区调查数据》,www.dcci.com.cn

[4]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http://b2b.toocle.com/detail--5674389.html201131日。

[5]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2010微博与社区调查数据》,www.dcci.com.cn

[6] “织围脖”,网络语言,指写微博。“微博”与“围脖”取谐音。

[7]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cn/research/bgxz/tjbg/201101

/P020110221534255749405.pdf201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