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试析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媒介作用和指导意义

作者:袁锐 发布日期:2011-01-10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益于社会发展的精粹。在企业管理等诸多社会领域,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有机结合,已涌现不少成功范式。然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尚未有专著对传统文化的媒介作用与指导意义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大学生当中根植“仁爱”思想理念,突出美育体育教育,引导创新就业思路,是将传统文化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把握的工作要点。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媒介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思想受到社会价值体系多元化的影响和西方文化浪潮的冲击,高校大学生的思政工作呈现创新性与时代性新要求。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仁爱主义为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提供了借鉴与契机。

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的有机结合,已在社会多个领域提供了成功范式。例如,在企业管理领域,以“仁”为核心、以人际关系和谐为重点,以满足员工的心理与社会之需要、使其形成较强的群体意识,提高组织认同感、责任感的激励机制,以及基于“善教得民心”[②]、结合制度规范与思想教育的企业文化建设,都取得过良好效果。心理学研究发现,传统文化通过对价值观的塑造从而对个人与组织的契合度产生重要影响;而人力资源方面的研究表明,人才聚集效应与文化环境之间存在互动关联机制,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甚是深远。

关于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梁漱溟、张岱年、费孝通等学者都有过经典的论述。顾明远在《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教育的影响》中提出,对中国传统文化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研究和区分,使其为实现现代化教育服务[③]。张岱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中强调,中国传统文化本不专指知识的研究,而实兼赅知行的,这其中有许多益于社会发展的精粹。然而,已发表的论述主要是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价值和影响,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程度,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传统文化对人才聚集的影响或传统文化价值在青年思想品格形成中的角色探讨等方面进行论述,尚未有专门对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指导意义进行的系统、全面的研究。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团委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中,讲求形式与内容统一,实现引领学生、教育学生与服务学生的有机组合,充分考虑高校学生在不同时间段的特殊需求,利用我国传统文化进行指导与借鉴,发挥传统文化在理念引领、载体选择、活动形式等方面的作用,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抓住时机,由点及面,根植“仁爱”思想理念

大学新生作为校园内最活跃的群体,其潮流导向能力、思想感染能力在校园文化的塑造和传承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大学新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带着少年时代对社会和人生朦胧的认知,极易受反主流文化的影响。行为无序、道德失范、思想困惑等非主流的、消极的文化因素,已经逐渐成为学生健康成才的一大障碍。利用新生入学契机,倡导校园主流文化、进步文化,帮助新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导向,是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充分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养料。大学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现实载体,应以传统文化育人理念为教育工作的核心。“仁”与“智”,“知”与“行”,“仁者爱人”,博爱大众,“仁爱”即“爱人”等传统思想的弘扬,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境界的提升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在新生入学阶段,开展了一系列“仁爱”教育活动,通过创新活动组织形式,扩充活动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明确个人道德追求、关注寝室文化、关心身边同学,实现对个人、室友和广大同学的“爱人”之心,“以爱己之心爱人”。为了帮助同学们自我认识,自我了解,经院团委开展了“座右铭在我心”活动,以仁人志士的壮志豪情激起学生的拼搏意识,以文人雅士的哲理思考引导学生的人生规划。同学们将自己的座右铭贴在床头,放进笔袋,做成便签,时刻提醒自己多思求是,不忘追求。通过重复强化理想,新生更加明确了自己学习和生活的目的和动力。“知己”是为真正的“爱己”,及早确定个人的发展方向和人生追求,成为新生在入学阶段收获的最宝贵的财富。在新生对个人的发展有了初步定位后,经院团委又开展“陋室铭•名陋室”活动。各学生宿舍根据室友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为宿舍起一雅号,作为宿舍别名,也使宿舍文化建设真正落实到每位同学。“瓶水斋”、“德庐”、“无止境斋”……清新雅致的宿舍别名不仅促进了主人们的集体主义情操的培养,还将古人的“家、国、天下”理念传递至个人的生活中。“爱己”此刻已超越了个人价值的实现,成为以个人为圆心不断扩散的交友圈,支撑起宿舍内部和宿舍之间和谐的建设。

“爱人者人恒爱之”,一个月的时间,新生之间已建立了广泛而扎实的友情。在中秋节来临之际,经院团委举办“港澳台学生中秋联欢会”,邀请两岸四地的学子共度佳节。一首《中秋赋》传递了在外学子的思乡之情,一段粤语教学排遣了远离家乡的寂寞。虽然言语、发音各有微妙的差异,但是两岸学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上永远有很多共同语言。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加之节日的团圆氛围让这次聚会格外温暖。共品月饼,共赏圆月,两岸学子亲如一家。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和温馨的氛围中,学生们缔结了深厚的友谊,成为了他们难忘的回忆。

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和育人理念成为新生教育的主要方面,学生极高的参与热情和活动效果的长期维系,印证了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有效导向作用。“仁爱”思想等传统文化遗产,缓解了当今时代竞争激烈和高速发展带来的群体迷茫和个人恐慌,和谐与团结的家庭氛围让新生成长在相互信任与相互理解的环境中,这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做了扎实的铺垫。

二、素质引领,全面发展,突出美育体育教育

经过初期的探索与调整,大学生将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期。这一时期,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步入正轨,面临的问题与情况则趋于多元化、复杂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进入了最为主要和重要的时期。古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以“修身”为第一基础;《周礼》中也提出了对国之士子综合培养的“六艺”[④]要求。为满足大学生日益丰富的思想需求、文化需求和审美需求,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团委结合传统文化对士子的要求,积极推动经院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实现多样化活动与多样化诉求的有机对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文化审美,突出教育工作中易被忽视的美育与体育。

为实现学生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经院团委组织推出了一年一度的“经院古典文化节”,以多元化活动为平台,古典文化为载体,素质教育为目标,实现吸引学生、服务学生与引领学生的同时进行。文化节时间跨度长,内容取“六艺”之理念,分“诗、书、礼、乐”四大板块。

“诗”为“清明诗会”,取古人“以文会友”之雅意,分诗歌创作与诗歌朗诵双项比赛,力求在创作与演绎中提高同学之古典文学修养,达到读诗、习诗、品诗、悟诗的渐进效果。

“书”为“经典重读”板块,以经院院刊《壹评》为依托,以征文比赛为终端形式,由团委列出经典书单,鼓励同学们阅读、思考、交流,并写出现代视角下的个人品读,并将优秀作品刊登于《壹评》之“古文新思”特设栏目,借助已有的文化宣传平台与古典文化精品的新探讨、深挖掘与再分析,引领同学们对当今社会现实进行价值观的再构筑。经典书单包括如《颜氏家训》(诠释“同命而行,行其所服”[⑤]等古代教育、家庭、亲情等方面的道德价值观)与《世说新语》(描述魏晋名人雅士的传统文化观念)等优秀古文作品,为大学新生的交友意识与思想观念养成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这里,传统文化既是工作载体,也是价值主线。

“礼”为“礼仪大赛”环节,遵中国“礼仪之邦”传统,通过系列“古典礼仪”讲座及“职场礼仪培训”活动,对大学生塑造良好的礼仪习惯与礼仪观念提供帮助。在举办活动的过程中,学院与古装协会等组织进行合作,实现了古代文化与现代德育教育的有效结合。

“乐”为“中国古典音乐赏析”环节,充分发掘经院艺术特长生资源,借助“笛箫学社”等社团组织的资源,开展经院“古典音乐赏析会”等活动,并借助古典音乐中的多元化价值观(如《高山流水》中天人同构的和谐思想、《酒狂》中的社会现实批判思想等)对同学们进行古典理念教育,充分实现寓教于“乐”。在“古典文化节”之外,为改变大学生课外活动不足、体质情况下降的情况,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团委积极开展“体育教育”,并借助我国传统文化习俗,开展了如“重阳登高”、“清明踏青”、“阳春纸鸢”等容易引起同学们文化认同感和参加兴趣的户外活动,达到同学参与度高、文化充实度高、目标实现度高的“三高”效果。

三、志存高远,知行合一,引导创新就业思路

以促进就业创业为核心,帮助学生解决成长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当前全团服务青年工作的核心,也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团委始终重视的问题。学院团委以传统文化为指导,自组织中心为平台,多元化活动为手段,以“人的发展”为根本追求与工作着力点,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素质和技能。

古语有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⑥],“以国家之务为己任”[⑦],“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⑧]。学院团委高举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旗帜,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同学们服务社会,奉献祖国的精神,鼓励大家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知之非艰,行之惟艰”[⑨]。针对当下大学生眼高手低、实践能力不强的现状,学院团委在树立正确就业观的同时,注意指导学生将爱国主义精神同知行合一精神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活动增强同学们的就业见习能力,如“你是我的CMO——深发展信用卡模拟营销大赛等。自组织中心立足学生就业创业需求,对促进就业创业类的社团进行了重点扶持,通过BeBeyond求职公益讲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学生创业论坛等活动,增强学生就业见习、职业规划、创业实践的能力,提升了团组织在青年学生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学生就业创业开辟新思路和新舞台,取得了“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的效果。

四、总 结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牢牢抓住入学期,平稳期,发展期三个阶段,把握不同阶段学生的困惑需求,选取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内容,围绕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主线。

在运用传统文化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不应急于求成,妄求一劳永逸。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在最终实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要合理划分工作阶段,明确不同时期的具体任务,润物于无声。切忌三步并作两步走,搞一些雷声大、雨点小的传统文化复兴“运动”。在运用传统文化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避免一味说教的工作方式。当前,大学生以“80“90的新一代青年人为主体,追求张扬个性、多元价值,耳提面命、形式僵化的说教往往适得其反。在具体开展工作时,应先和学生交朋友,并了解青年的话语体系,将我们想要弘扬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以青年听得懂、愿接受的方式娓娓道来。当学生认为对于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接受是出于认同而非被强行灌输时,我们的工作就水到渠成了。

综上,运用传统文化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系统而全面的工程,只有充分考虑高校学生在不同时间段的特殊需求,合理利用我国传统文化进行指导与借鉴,吸引凝集,思想引领,服务青年,才能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①]作者简介:袁 锐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团委书记

[②]出自《孟子尽心(上篇)》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③]顾明远:《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年第1 期。

[④]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⑤]出自《颜氏家训》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

[⑥]出自《管子牧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⑦]出自唐韩愈 《送许郢州序》以国家之务为己任

[⑧]出自西汉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⑨]出自《尚书说命中》知之非艰,行之惟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