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社会调查研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好形式

作者:王强 发布日期:2010-10-23

摘要:发挥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社会调查研究的实施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凸显大学生主体性作用,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通过自身的社会实践来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社会调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创新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组织和管理,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其中,社会调查就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来,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实现自我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调查研究的意义

(一)社会调查的涵义

社会调查是一个社会学上的概念:“实证地抓获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具有通过直接实地调查收集所谓实在数据并由此进行分析的特色。”[1]我们将其理解为:服务于一定目的,运用科学方法实证考察社会现象、分析收集材料,从而得出规律性认识的活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足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信任的重要载体。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社会调查不仅仅是一种社会学意义上的方法,而是围绕以上目标展开的,服务于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目的,教师通过选题、途径、方法、过程、成果等进行指导,从而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

(二)社会调查研究的意义

1.社会调查研究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有利于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授抽象与单调的刻板印象

当代大学生具有求知欲强、关心新鲜事物、信息来源广、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等特点,而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上过多强调概念、原理、经验等抽象知识,如果教师讲授再不生动,方法上采取全堂漫灌的形式,学生中出现逃课、抵触,或者“留住我的人,留不住我的心”的情况就不鲜见了。长此以往,虽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可以进课堂、进教材,但是真正进大学生的头脑往往很难。因此,主动抓住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引导他们在课程教学中采取社会调查的形式,不但弥补了课堂教学中因过多抽象讲授而显得枯燥无味的不足,而且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到实践环节中去,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社会调查研究能反映出学生的关注点,有利于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

大学生社会调查的选题往往较为宏大和复杂,这是由青年学生的挑战性、敏锐性、对问题缺乏深层次的认识等自身特点以及成长环境决定的。对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筛选和提炼,集中体现大多数同学关注的思想上和认识上困扰他们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也是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和课堂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把握,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了解学生的思想,增强其讲授的针对性,及时帮助学生拨开思想和认识上的迷雾,解决理论与实践上的困扰。

3.社会调查研究能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指导性

大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的过程,是一个用他们平时所学知识去解释、分析那些平时缺乏深入了解的社会生活实际的过程。无论是重大的社会问题还是细致的生活问题,无论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还是身边的同学亲人关系,他们都会在调查过程中解释甚至试图对以上问题施加影响。在社会调查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去完成一篇作业,更可能孕育和激发出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激情。同时,随着调查的深入,他们更了解社会所需,从而明确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4.社会调查研究帮助学生了解国情,有利于延伸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

大学生是生活在校园里的特殊社会群体,对于当前国情、社会现实的认识更多停留在感性的认知层面,缺乏深刻的、系统的了解。社会调查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延伸到课堂之外,利用社会力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现实体验中增长才干、锻炼能力。社会调查还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延伸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之中,使他们在理论与现实的学习探索中培养品格、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大任。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调查研究过程的关键点

(一)明确调查目的,合理设置题目

社会调查应该围绕课程讲授内容进行,调查目的是为了强化课程内容而不仅仅是为了丰富教学方法。因此,在设置调查题目的时候一定要有的放矢。例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上讲到阶级分析的方法时,北京大学的老师设计了关于“阶层”的社会调查,引导同学们通过调查了解农民工、农民、个体经营者和企业家、公务员和白领、大学生、城市乞讨者、“北漂”等不同群体的生存状态,完成了调查报告,经过筛选整理,编辑出版了《北大学子笔下的当代社会——中国城乡部分阶层社会调查》,该课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设置调查题目的时候,可以先在同学中做一个小调查,将当前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做一个汇总,然后再让学生在大题目下选取子题目进行调研,这样效果往往会更好。

(二)强调科学方法,适当指导调查

社会调查主要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在设置调查研究环节的时候,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方法的培训。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不是很擅长,可以请社会学专业的教师做简单指导,当然,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社会调查不必像对社会学专业的学生要求那样严格,只需让学生大致了解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个案调查等类型,掌握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等资料收集方法即可。关于调查的技术,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谈到“要开讨论会作讨论式的调查”、“要定调查纲目”、“要深入”、“要自己做记录”等[2],这都可以作为学生们进行调查的有益借鉴。

(三)正视研究结果,积极分析引导

学生经过努力获得的调查结果大部分是积极正面的,当然也有少数消极负面的信息。对于这些客观存在的消极负面的方面,我们不能回避,而是需要积极引导。如果教师漠视、回避学生的调查结果,不但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严重的还会造成学生对社会的认识片面化、简单化,甚至可能会强化那些不正确的认识和思想。因此,教育者们需要全面、系统地帮助学生分析调查结果,解开他们思想上的困惑,并借助那些反面的材料教育学生,引导他们培养乐观向上的品格,提升全面把握问题的能力,教给他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重视成果交流,提升学生认识

学生的社会调查从酝酿选题到具体进行再到分析整理完成调查报告往往需要占用大量的课余时间,因此,课程老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调查报告。不仅在考评时要根据报告内容、质量、结论等因素认真评定,而且应该留出相应的课程时间让大家交流调查成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取优秀的调查报告集结成册,甚至编辑出版。这对于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调查方法的运用与研究,扎实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由于学生选取的调查题目和角度不同,对问题的认识和把握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对社会和人生的思索也不会相同。组织大家交流调查成果,分享彼此的心得体会,可以丰富视角,开阔视野,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对社会现实的认知能力。

 

三、社会调查研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主体意识是人的价值的重要体现,社会调查这一形式,适应了大学生求知欲强、思想活跃、具有很强的参与意识与竞争意识等特点,使他们的自我需求得到了尊重,容易发挥其自身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对于大学生人格完善,促进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主体意识的提升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毛泽东同志在著名的《实践论》中说:“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大学生通过社会调查这一实践过程去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然后对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认识进行分析判断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形成正确的思想。

(一)强调教师主导,发挥学生主动

一方面应避免过分强调教师说教、灌输以免引起学生的反感、排斥,避免将学生置于教育的对立面;另一方面通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到教育的过程中来,不但主动进行自我教育,还利用实践所得对周围同学施加积极影响。

(二)把握方向原则,运用科学方法

社会调查需要把握方向性与科学性的原则,方向性是指调查的目的是让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爱党爱国,而不是将目光盯着消极方面,形成错误的认识;科学性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巧完成调研,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个原则同样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强调的首要原则。此外,社会调查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平等、求实的原则与方法也是这一过程中应该遵守和适用的。

(三)选择恰当载体,提升教育实效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要达到理想效果往往需要多种力量共同作用。其中,选择合适的时机,借助恰当的载体是非常必要的。社会调查作为深受青年学生青睐、易于被他们接受的教育形式,能够让大学生走向社会、贴近现实,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将社会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起来,从而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只有根据教育双方的实际需要,精心设计,选择恰当的载体,才能收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重视社会调查研究,强调让大学生了解、认识社会现实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是从认真研究和把握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把握当前大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改革和积极探索。同时,社会调查研究作为一种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过程中都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作者简介:  强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

[1]福武直:《社会调查方法》,湖南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4页。

[2]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16-1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