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摘要:戏剧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综合素质培养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戏剧教育中对创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等能力的锻炼,既符合高等教育的目标,也有助于塑造大学生完善的心理人格。“美学散步文化沙龙”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叶朗教授发起、创办,目的在于通过引进各类高雅、经典的艺术形式,尤其是戏剧艺术,进一步浓厚北大校园乃至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艺术氛围、学术氛围。戏剧教育作为高校美育的一个全新的思考和实践维度,值得重视和研究。
关键词:戏剧教育;大学生成长;“美学散步文化沙龙”
一、戏剧教育对大学生成长的意义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艺术。从古希腊悲剧到我国古老丰富的民间戏曲,戏剧自诞生之日起就融汇了多种艺术形式,而其对人性深刻的揭示、对社会长久的影响、对文化持续的推动作用,都决定了这是一项十分复杂、重要而又具有顽强生命力的艺术形式。作为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形式,戏剧艺术教育对于推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戏剧不仅仅是单纯的表演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心灵和精神世界的直接显现。戏剧表演是符号化了的生命意识,大学生能够“在表演中向自己揭示自己”[1]。蔡元培说过:“吾人急应提倡美育,使人生美化,使人的心灵寄托于美,而将忧虚忘却。于学校中可实现者,如音乐、图画、旅行、游戏、演戏等,均可去做,以代替不好的消遣。”[2]可见,让学生参与艺术活动,体验艺术本身的内在力量,是实现艺术教育的重要手段。而具体到戏剧艺术,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尤其是对于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又具有一些独特的作用和意义。
1.戏剧创作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创造能力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叶朗教授指出,加强艺术教育和美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而通过艺术手段实现的美育,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因为“无论从动力、过程还是结果来看,审美活动都趋向于新形式、新意蕴的发现与创造”[3]。
戏剧艺术作为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形式,从剧本的创作到角色的选择、演员团队合作排演,再到最终舞台的布景、声光电呈现,每个环节都需要深入、持续的思考创意。这一过程能够促使他们认识到创意与成品之间的距离,并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积累来缩小这个距离,这一过程既具有挑战性,又伴随着成就感。对于大学生这个充满创造能力和创意冲动的群体,持续参与戏剧的创作,尤其是表演过程,会极大地提高学生捕捉灵感的创造能力,开拓他们的思维。
2.戏剧审美可以提升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
戏剧作品浓缩的人生,是对世界本质的探寻,也是一段段缩写的社会历史。戏剧教育是一种媒介和平台,使学生在实践和欣赏中体验戏剧蕴含的独特魅力。无论是《雷雨》中所表现的大时代激变下的家庭矛盾冲突,还是《萨勒姆的女巫》中对于人性的辩论和对正直的歌颂,亦或是《恋爱的犀牛》中对爱情与现代社会的荒诞性的自嘲,戏剧都是一本最好、最全的社会百科全书,这也是戏剧能够延续千年而不衰的重要原因。大学生思想活跃,学习期间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有认识世界的冲动,同时又有勤于思考的习惯。在这期间积极地推进戏剧教育,让他们在戏剧中了解、认识社会,对于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客观认知社会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3.戏剧表演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参与戏剧创作,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学会团队合作。一部作品的形成包括了剧本创作、集体排演、后期制作、舞台呈现以及宣传推广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与创作和管理团队进行全面的沟通与协作。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让整部作品的排演顺利前进是每个团队成员需要思考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主动地思考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服从与建议之间的关系,这种思考与实践对他们未来从业甚至整个人生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4.戏剧导演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管理和领导能力
在当今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下,领导能力是人才培养中最重视的内容之一。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对事物的理性思考、对形势的准确判断以及对各种关系的妥善协调中。而领导能力则主要体现在对于团队个体成员的能力把握,对于任务分配的合理布局,对于工作进度的科学计划,以及对于创造成果的有效提升。导演不仅要协调编剧、演员、舞美、灯光、音乐等多方面的关系,合理地把握工作进程,更重要的是在戏剧排演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各个工种之间以及演员团队之间的关系。这一工作对于人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管理和领导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在现代大学生戏剧表演实践中,他们还要不可避免地面对市场和商业。即使是校园内的演出,也存在宣传、推广、运作等多方面的工作内容。所以,参与或承担这样的工作,将有效提升其管理和领导的水平,加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在面对各种矛盾、冲突的时候都能够从容应对。
5.戏剧欣赏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生境界
美育、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人去追求人性的完满,也就是学会体验人生,使自己感受到一个有意味、有情趣的人生,对人生产生无限的爱恋和喜悦,从而使自己的境界得到升华。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才符合美育的根本性质[4]。
大学之所以为大学,重要的原因是它不仅教会人相关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近年来,随着大学与社会联系的不断加深,曾经宁静的校园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大众文化对校园文化深刻的影响也让许多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生工作者无所适从。简单的说教与政治性较强的活动无法吸引学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学生倾向于个性化的兴趣选择,倾向于自我组织与管理,同时更倾向于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戏剧教育的普适性、经典性以及其中所包含的超越当下价值观念的开放性对于塑造大学生的人格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在学习、欣赏、参与戏剧艺术的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地用更高的人生境界去思考世界,同时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自己的人格塑造。
二、高校戏剧教育的现状
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笔者将重点放在了与高校戏剧活动联系紧密的人群中,主要运用了深度访谈和案例分析的方法,选取了近十位具有一定典型性的高校戏剧参与者,其中包括北京大学戏剧社的前社长,艺术管理专业的本科及研究生,来自非艺术专业但在戏剧表演方面有着突出成绩的毕业生,北京大学生戏剧节的创办者,校内著名的戏剧制作人等。根据对他们的深度访谈,笔者总结了目前高校艺术教育几种的主要形式:
1.学生自发组织的戏剧艺术团体
这类形式作为目前高校中最常见的学生自组织方式,对艺术教育的普及和推广有重要意义。多数参与的学生都是凭着个人的兴趣爱好加入社团,对社团的主题活动往往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较高的参与度。但这类形式的主要问题在于:学生处于相对自由的状态,社团本身的组织建制不全,缺乏领导力,核心成员在其中参与度、发挥的作用偏大,许多学生无法在其中得到符合自己个性需求的资源。而且社团组织在经费保障、人员配置上往往存在很大的机动性,再加上人员流动频繁,所以,社团很难成为推动学校戏剧艺术教育的主要舞台。
2.高校通识选修课
这类形式以规范的学分教育为基础,将戏剧艺术教育纳入大学生本科期间的综合通识选修课范畴,较好地保证了学生所学内容的系统性、正规性,通识选修课也能够更加有效地吸引学生。例如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就开有此类通选课。但此类形式的问题在于教育的过程中更多的是采取理论形式的讲授,对于戏剧艺术这类需要大量实践的学科类型,单纯从理论和赏析的角度进行教育有着其明显的局限性。让学生真正的亲身参与到戏剧的创作、表演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3.零散的戏剧教育
目前,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得益于自身软硬件的有利条件和较好的美育传统,在组织学生观看戏剧演出、宣传普及戏剧知识等活动的开展方面占据领先位置。以北京大学为例,校内每年各类演出活动近百场,其中戏剧类演出占四分之一。国家话剧院、北京人艺、北京歌剧舞剧院、天津话剧院等国家和地方优秀团体均多次在北京大学登台。对于多数院校来说,此类演出活动则相对匮乏。
基于对以上教育形式的分析,目前高校的戏剧艺术教育应该在组织方式上有所突破。其关键是,要在吸引学生的同时,让学生更多地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领悟戏剧的魅力。以上三种形式多对理论和体验有所偏重,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实践表明,直接参与和体验对于学生的影响会更加有效、长远。
三、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戏剧艺术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在近年来从成立戏剧工作坊、在理论课基础上加入实践内容、多元化戏剧教育师资构成和引入优秀剧目进校园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相对系统的探索和实践,以期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戏剧教育与美育的结合。
1.以“美学散步文化沙龙”的形式引进多类型戏剧演出
“美学散步文化沙龙”由著名美学家叶朗教授和物理学家甘子钊院士共同发起,其目的在于用可以沟通文理的美学“辐射”校园,以美育激发学生乃至国人的创造能力。正如沙龙的创办人叶朗教授所说:“‘美学散步文化沙龙’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浓厚北大校园乃至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艺术氛围、学术氛围。一所大学有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艺术氛围、学术氛围,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会不一样。整个社会有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艺术氛围、学术氛围,我们中华民族在21世纪伟大复兴就更加有了希望。”[5]“美学散步文化沙龙”致力于组织各种大型的演出活动,把中国传统艺术和西方高雅艺术引进校园。大力引导学生去接触、学习我们自己民族文化的经典,深化他们的民族文化的根基意识;大力引导学生去接触、学习世界文化的经典,增强他们的开放意识。截止到目前,沙龙共举办各类活动近五十场,其中大部分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戏剧、戏曲、芭蕾舞等。“美学散步文化沙龙”与国家话剧院、北京人艺、台湾戏剧表演工坊、上海越剧团、广州粤剧团、江苏昆剧院等众多艺术机构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担纲编剧和总策划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之所以能三度走进北大,其中“美学散步文化沙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经过近五年的实践,对于大学生与戏剧艺术,甚至对于整个大学的美育教育,“美学散步文化沙龙”应该说是一种成功的模式。加强对大学生的美育和艺术教育,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一是感受、欣赏艺术;二是亲身参与艺术实践。在这两点上,“美学散步文化沙龙”都为广大青年学子提供了具有足够吸引力的平台。我们发现,对大学生进行戏剧美育教育,最重要的是坚持不懈地让学生欣赏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以灵活多样的组织方式普及戏剧艺术,通过经典剧目加强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此外,活动的组织方式也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喜好不断创新。
2.创立“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课程,突破理论与实践的界限
2005年,由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担任制作人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通过“美学散步文化沙龙”在北大与首都观众见面,引起轰动,尤其是在青年学子中受到极大的追捧。经过五年的历练,青春版《牡丹亭》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共百余场,仅在北大校园就上演三次。在北京大学以及叶朗先生、白先勇先生的共同倡议和努力下,2009年“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公选课程在北京大学正式开课。通过学者、艺术家对昆曲从美学、文学、戏剧学、艺术学、文化学、表演等多个角度的讲授,数百名学子真正深入理解了昆曲的魅力。同时,课程还首创校园版《牡丹亭》,在北大筛选了数十位优秀学子进行培训,并最终排演出了浓缩版的《牡丹亭》。2010年9月,校园版《牡丹亭》在北大上演,再次掀起了学生对昆曲艺术的追捧和热爱。
“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课程,突破了理论与实践的界限,更加广泛地吸引了优秀的师资力量。同时,在理论教学后体验、在体验中还原理论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结合了理论与实践,从内心中理解戏剧本身的美。此类课程创造高校美育和戏剧教育的全新形式,其大胆突破在高校中开风气之先,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3.创办“A-EXIT”艺术体验计划,以工作坊形式进行戏剧教育
2010年新学期伊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按照自2008年开展的《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课题研究计划,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艺术体验为核心理念,以不同艺术门类的训练、体验、互动活动为载体,继续开展问卷调研、访谈、心理健康与艺术相结合的训练计划、成果展示等多种研究形式,同时探索通过艺术体验教育的形式提升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有效手段。在这一背景下,“A—Exit”艺术体验计划应运而生。
A——Art,广义的艺术理论与实践。其内容主要包括音乐、戏曲、戏剧、舞蹈、美术等综合艺术和表现艺术。
EX——Experience,体验。意为在艺术参与和艺术实践中体验理论和欣赏作品的艺术内涵,将个体融入艺术之中,实现身心的提升与超越。
I——Identity,身份。强调在艺术的体验过程中对当下身份的超越,对自我本体的重新认识;同时,通过艺术体验不同角色的身份,穿越历史时空,创造一个独特身份体验的审美意象。
T——Training,训练。整个艺术体验和超越本体的过程是通过相对系统和专业的训练完成,使参与者在获得审美和个人境界提高的同时能够获得艺术技能的提升。
“A-Exit”——“艺术出口”。意为通过艺术,走出自我的物理空间,进入全新的审美意象空间,提升自我修养和艺术感悟能力,超越当下,得到人格的升华,也为自己打开全新的天地,体验审美的人生。该计划分为戏剧、音乐、舞蹈、戏曲、民乐、交响乐六个工作坊。通过全新的方式使学生们在体验中学习艺术,完成艺术教育。
艺术学院的艺术教育实践探索为高校拓展艺术教育形式提供了可行的参考和借鉴。而在突破形式、整合资源等多个方面,高校戏剧艺术教育也存在很大的探索空间。
作者简介:唐金楠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团委书记
[1] 袁联波:《论高校非专业戏剧的立体化教育实践模式》,《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第9期。
[2] 周雅俐:《发挥戏剧艺术教育优势促进大学生素质提高》,《四川戏剧》,2006年第6期。
[3] 叶朗:《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415页。
[4] 叶朗:《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406页。
[5] 叶朗:2004年6月首次美学散步文化沙龙《周映辰美声独唱音乐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