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北京大学绿色成长方案项目评估分析

作者:杨爱民 陈前军 许美静 雷泉[1] 发布日期:2010-10-22

  摘要2006年起,北京大学以学生资助体系为依托,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出发,设计了绿色成长方案。笔者通过调查该方案使学生受益的方式,对项目效果进行评估。调查发现,北京大学绿色成长方案的资助和育人效果显著。为了给存在需求差异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好地提供精致化服务,进一步提升学生资助机构的专业化水平和完善绿色成长方案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绿色成长方案;项目评估;学生资助

 

2006年起,北京大学学生资助中心依托学生资助体系,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考虑,为学生设计了绿色成长方案。2010年夏天,绿色成长方案的第一批受益学生——2006级家庭经济困难本科生顺利毕业。学生资助中心适时对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抽样调查,对绿色成长方案进行项目评估,以期进一步完善方案、提升效果。

一、绿色成长方案项目背景

2005年底,北京大学成立学生资助中心,以专门化、专业化的学生资助机构为平台,校内各部门和基层院系积极协作,不断加强对多渠道、多样化助学资源的统筹运用。在国家资助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大学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学生资助体系,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6年开始,北京大学推出绿色成长方案。绿色成长方案的重要特点在于资助手段比较丰富,而且采用了统筹优化、分类资助、精细设计的原则,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不同区域、不同贫困层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特点,制订相应资助方案,尽可能地优化整合资源,构建科学化、人性化的惠及全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模式。

2007年,国家实施新资助政策,北京大学绿色成长方案的发展进入全面提速阶段。

二、项目机制设计

北京大学绿色成长方案是以学生资助体系为依托,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出发而设计的。绿色成长方案全面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长和就业状况。

对一年级新生,资助中心主要给予学生助学金、学费减免等经济资助,让新生可以安心学习,快速融入到大学的学习氛围中。对二年级学生,一方面针对学生的需求,鼓励其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学校给予助学金等经济资助,适当鼓励学生进行勤工助学,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强意识,鼓励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社团和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中去锻炼自己的能力。对三年级学生,除了国家助学贷款和助学金资助外,主要针对其专业要求,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校长基金”等课外学术研究活动,侧重结合学生专业特征,加强能力培养。对四年级学生,除了国家助学贷款和少量的助学金资助外,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和实习的机会,同时结合学生就业需求,提供就业指导,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北京大学十分注重受资助学生的能力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获得资助后自动编入学生服务总队,以增强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学生资助中心指导学生服务总队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公益活动,包括校内外的服务、支教、环保、公益讲座等,着力于提升受助学生的能力。

学生资助中心立足于学生服务总队,积极拓展如家教、礼仪队、教室管理员、食堂安全员、校园参观引导员等勤工助学岗位,让学生在学习之余通过自己的劳动所得补贴日常生活、缓解经济压力、锻炼综合能力。此外,学校还经常举办学习方法、安全防护、文明礼仪、信用知识等宣传活动,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三、项目效果、需求调查概况

此次调查分为两部分:绿色成长方案效果调查和需求调查。

(一)绿色成长方案效果调查的设计方案

该调查旨在了解北京大学绿色成长方案自2006年实施以来第一批受益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状况。在2006级学生中,采用学生资助信息系统内编号随机抽样方法,院系、性别比例平均,总抽样人数为200人,约占2006级家庭经济困难本科生人数的30%,共发放2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81份。

绿色成长方案的效果调查问卷分为三个部分:基本情况,接受资助的情况和学生服务总队评估。

其中,“基本情况”调查学生的院系、性别、民族、年龄、政治面貌、毕业去向、成绩、荣誉、科研、学生工作等信息;“接受资助情况”调查学生对绿色成长方案的了解程度、所获资助情况、对资助程序的看法、对学生资助中心的评价及建议等;“学生服务总队评估”调查学生在学生服务总队的职务、加入时间、参加的活动、参加公益活动的时间、对学生服务总队提升学生能力效果的评价、期望参加的活动等。

(二)绿色成长方案需求调查的设计方案

该调查旨在了解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绿色成长方案的需求,改进和完善绿色成长方案。通过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在全校各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性别、年级、院系、城乡分布平均,总抽样人数为1300人,约占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总人数的45%,共发放13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263份。

绿色成长方案的需求调查问卷分为三部分:基本情况,期望中的资助方式以及期望参加的活动类型。

其中,“基本情况”调查学生的年级、院系、性别、年龄、民族、籍贯、在校基本信息、城乡分布、人均年收入等;“期望中的资助方式”调查学生对助学贷款额度、助学金额度、勤工助学类型及额度、实物捐赠的类型及额度等方面的需求;“期望参加的活动类型”调查学生对知识讲座、节日活动、公益活动、就业素质指导、国内国际交流、学业指导、素质拓展训练等方面的需求。

四、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绿色成长方案的了解程度

81.3%的同学比较了解绿色成长方案的具体内容;98.1%的同学认为绿色成长方案对他们学习、成长的支持非常有效或比较有效;98.7%的同学认为学生资助中心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很好或较好。

(二)2006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发展状况

1.学习成绩

2006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有36%的学生成绩排名在本专业的前25%以内,30%的排在前25%30%之间,可见超过半数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很不错的。此外,还有不少同学获得国家奖学金。

2.科研情况

有一半以上的2006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有参与挑战杯、校长基金、君政基金等科研项目的经历。

3.社会工作和实践状况

2006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本科期间担任学生骨干的比例达到93%,人均参与公益服务的时间达到35小时。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奥组委通令嘉奖的北京大学体育馆志愿者团队中,有40%的志愿者来自受资助的2006级学生。

4.思想状况

2006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60%为中共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很大一部分是本科期间入党。

5.毕业去向

2006级绿色成长方案受益学生中,34%直接就业,50%保研,超过50%继续深造。

(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绿色成长方案的需求分析

1.基本状况

表1:被调查者的基本经济状况(元)

从表1可以看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收入与学业及生活花费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总体上存在较大的受资助需要。

在本调查涉及的资助渠道中,需求最大的是助学金,选择各资助渠道的人数比例见表2

2选择各资助渠道的人数比例

当问及希望参加的学习和生活活动时,63%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选择了公益活动,为各项之最。知识讲座、节日活动、就业素质指导、国内国际交流、学业指导、素质拓展训练等各项活动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欢迎。可见,多元化的活动形式已经成为被调查者的普遍需要。

2.差异分析

1)性别差异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女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显著好于男生,但在生活费和期望资助金额上,二者并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此外,女生选择的资助渠道数与活动数均显著多于男生(见表3

3:男、女生选择各项资助渠道的人数比例(%

 

性别

国家助学贷款

助学金

勤工助学

实物捐赠

25.1

86.8

39.8

8.6

21.1

88.7

48.9

12.6

*P<.05**P<.01(下同)

统计检验(χ2)表明,男女生在国家助学贷款和助学金的选择上没有显著差异,而在勤工俭学和实物捐赠两项上差异显著(P<.05)。

此外,男女生对各项活动的选择存在一些差异,更多女生期望参加就业素质指导和国内国际交流活动,而男生则更期望参加知识讲座(P<.05),男女生对其他活动的期望没有显著差异。

2)年级差异

从表4可看出,受资助学生在家庭收入、生活费上不存在显著年级差异,但在期望资助金额、所选资助渠道数和活动数上有着显著年级差异,这一差异的重要来源是毕业生年级在这些指标上的显著降低,调查所涉的问题可能不太适用于毕业生。其他年级在这些指标上也呈现出依次递减的趋势,随着年级增高,对资助额度和渠道以及各种活动的期望都有所降低。

4:家庭收入、生活费、期望资助额度及选择资助渠道数与活动数的年级差异

项目

年级

N

均值

标准差

家庭人均收入(元)

大一

309

7472.08

9032.797

大二

440

8791.54

13954.085

大三

335

6970.84

7694.046

大四

156

7849.24

8098.615

上学年生活费(元)

大一

302

5444.57

2835.655

大二

440

5833.41

2788.191

大三

333

5554.80

2862.752

大四

157

5683.25

3606.436

期望助学金额(元)**

大一

311

5262.06

3419.598

大二

444

5137.61

3271.749

大三

338

5162.19

3547.783

大四

170

2070.00

2946.241

所选资助

渠道数**

大一

311

1.86

.851

大二

444

1.74

.782

大三

338

1.64

.755

大四

170

1.00

.870

所选活动数

大一

311

3.36

1.403

大二

444

3.07

1.373

大三

338

2.86

1.345

大四

170

1.75

1.801

我们发现,各年级在国家助学贷款选项上没有显著差异,在助学金、勤工俭学和实物捐赠三选项上则存在显著差异(P<.01)。除毕业年级外,其他三个年级的学生都偏爱助学金这条资助渠道,在勤工俭学和实物捐赠两选项上则存在随年级增长而递减的趋势。

而从各年级对各项活动的期望来看,不同年级间差异显著。在知识讲座、节日活动、公益活动、学业指导和素质拓展训练五个选项上存在随年级增长兴趣逐渐降低的趋势。然而,在就业素质指导和国内国际交流两项活动上,除毕业生年级外的各年级都期望较高,其中大二、大三年级对就业素质指导很感兴趣。而大一至大三各年级都对国内国际交流活动有着浓厚兴趣。

3)城乡差异

农村和城市学生在家庭收入、生活费、期望资助额度及渠道数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反映了农村学生较差的经济处境以及对更多资助渠道的期望,但农村学生和城镇学生在期望的活动数上没有差异。

此外,统计检验表明,农村学生选择国家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的比例(分别是29.7%49.6%)要高于城镇学生(分别是16.7%38.3%)(P<.01),而在助学金和实物捐赠两项上则不存在城乡差异。

关于各项期望活动,城镇学生对国内国际交流的兴趣显著高于农村学生(P<.01),在其他各项活动上不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但在对公益活动和就业素质指导的选择上农村学生略高于城镇学生且差异趋于显著。

4)学科差异

将理科院系与文科院系进行比较,发现文科院系学生选择的资助渠道数要显著多于理科院系学生,文科学生所选活动数也略多于理科学生,但差异未达统计显著水平。

经统计检验发现,相比于理科生,更多的文科学生选择了助学金和勤工俭学作为期望的资助渠道,在国家助学贷款和实物捐赠两项上则无学科差异。

此外,文科学生比理科学生对就业素质指导和国内国际交流更感兴趣,对这两项活动的期望存在显著的学科差异,这说明学科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活动偏好。然而,在其他各项活动上并不存在学科差异。总体而言,文科学生倾向于参加更多的活动,各项活动的参与比例均略高于理科学生(见表5)。

5:文科和理科学生选择各项活动的人数比例(%

 

知识讲座

节目活动

公益活动

就业素质指导

国内国际交流

学业指导

素质拓展训练

学科类型

文科

46.9

19.1

64.6

51.9

48.7

34.2

33.4

理科

480

21.3

627

40.6

40.9

33.6

37.2

5)民族差异

无论是在期望的经济资助渠道还是在期望的活动上,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均不存在统计显著的差异。这表明,至少在本调查涉及的范围内,汉族群体和少数民族群体表现出较大的同质性。

3.相关分析

通过对家庭人均年收入、上学年生活费、预期助学金额(国家助学贷款与助学金之和)、选择的资助渠道总数和选择的活动总数做两两相关,结果显示家庭人均年收入与生活费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但相关极其微弱。家庭人均年收入与期望助学金额及所选资助渠道数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这与常理一致,即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学生对资助的期望额度比较高,同时这些学生也会寻求更多的资助渠道来弥补经济缺口。

此外,学生所选资助渠道数与所选活动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这表明积极寻求经济资助的学生也更倾向于参加各种活动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4.其他需求

统计显示,35.1%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素质拓展训练作为他们的期望活动,但仅有5.5%的被调查者说明了期望的素质拓展的具体内容。同样地,仅有17.3%的被调查者在问卷所涉内容外提出了额外的服务需求。这些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虽然渴望得到能力和素质上的提升,但他们对自己的切实需要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对被调查者提及的素质拓展类型以及其他服务进行粗略编码后发现,学生们普遍对职业技能、社会实践、人际技能、心理素质及健康方面的需求比较高,这些方面应该成为以后工作的一个方向。

五、结论归纳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需求差异

目前,学生资助工作发展目标已经从以经保障为主的发展阶段迈向“以资助为基础,以育为导向”的精致化发展阶段[2]。调查表明,家庭济困难学生对经济资助和能力建设的需求存在性差异、年级差异、城乡差异、学科差异、民族差等。需求差异一方面验证了北京大学推出绿色成方案的合理性,也从另一个角度对北京大学精致化地实施绿色成长方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绿色成长方案的资助育人效果显著

绿色成长方案在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生活、促进健康成才方面效果明显。调查表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绿色成长方案的支持后,学术科研、奖励荣誉、社会工作和实践、思想道德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

(三)完善精致化绿色成长方案

调查发现,学生们在获得经济资助之后,成长成才方面的需求普遍较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关心每个学生”,“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异”,“促进教育公平”。在全面实现教育公平过程中,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需求出现差异化个性化的新形势下,推出更加“精致化”的绿色成长方案更显得必要。

(四)进一步完善专业化学生资助机构

为贯彻落实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重要指示精神,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个性化需求,强化和完善专业化学生资助机构十分必要。其中,着力点应当是在“精致化”学生工作理念指引下,完善软硬件设施,完善体制建设,加强队伍管理,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学生资助服务。



[1]作者简介:杨爱民北京大学学生资助中心主任

陈前军北京大学学生资助中心工作人员

许美静北京大学学生资助中心选留干部

雷泉北京大学心理学系2007级硕士生

[2]张彦:《以“精致化”要求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发展》,《思想教育研究》,201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