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北大未名BBS发展调研报告

作者:北京大学青年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10-10-21

  摘要:北大未名BBS开通运营十年来,在北大校园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其自身建设也得到不断调整和完善。近年来,为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北大未名又开始了新的转型和建设。北京大学青年研究中心立足北京大学对BBS发展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指导方针,通过对未名十年发展历程的反思,结合赴沪宁高校调研的成果[1],明确了北大未名BBS新阶段的发展定位。

本报告围绕发展转型这一主题,分上下两篇分别针对网站自身建设和校园功能定位展开论述,提出管理技术革新、交流平台完善、社团模式探索等对策;并通过不同高校BBS管理模式与北大具体情况的对比评析,在重新诠释网站功能的基础上,提出当前转型建设的具体措施和未来发展的远景规划。

关键词:未名BBS;发展转型;交流平台;社团模式

 

北大未名BBS站[2]https://www.bdwm.net)于1999年开通、2000年正式运营,是北大目前唯一的官方BBS网站。在学校大力支持和一代代未名网友共同努力下,已成为拥有近十万用户、近千个不同类别版面、总注册账号数52830个、平均在线人数2700人左右、日最高在线人数7000人的高校BBS领军站点之一。十年来未名BBS在校园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在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和学校教学、科研及信息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加强管理、建设和指导,北京大学于2005年成立未名BBS发展委员会,进一步理顺并规范了未名BBS的运营管理体制。未名BBS站务组(站务委员会)通过发展委员会秘书处(北大青年研究中心)积极与学校沟通配合,为全校师生创造文明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延续和创新北大校园文化的传统特色和育人功能。

针对近年来新媒体环境对高校BBS发展的影响,青年研究中心和未名站务组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应对,通过科学分析和调查研究,不断调整、完善办站思路,增强BBS交流平台作用,并着重发挥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育人功能。为探索新时期高校BBS发展道路,重新认识并充分发挥BBS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2010818日至823日,北京大学青年研究中心组织站务组主要负责同学前往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学习交流[3],在总结自身、借鉴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未名BBS的发展定位和努力方向,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

本报告的背景是:新媒体环境下SNS网站的全面兴起使高校BBS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不仅传统用户被分流,而且社会网络“涵化作用”严重影响了校园网络用户的思维观念,新媒体的“群体极化”特性还加剧了校园BBS的意见分歧[4]。不仅仅北大未名,沪宁各高校BBS也正面临着类似或更为严峻的生存考验。一般而言,高校BBS的共同点是拥有鲜明的校园特质,与校园生活和校园文化有密切联系,从而呈现鲜明的“双刃剑”效应:一方面BBS牢牢吸附着对校园生活怀有参与和表达热情的校园受众,另一方面也在代际的“新陈代谢”和话题圈子逐渐封闭缩小的过程中将校园新鲜血液推向SNS网站的怀抱。

本报告从问题入手,坚持高校BBS必须服务于学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基本立场,以增强BBS的校园服务育人功能为立足点,对未名BBS的发展提出系列设计和建议。采取直面问题和困难的态度,深入分析困境缘来并有针对性提出解决思路。从未名BBS“自我完善”与“功能重释”两方面展开论述:在扎实练好内功,加强未名BBS自我建设和管理,适时调整功能定位的同时,从学校建设全局出发,充分发掘BBS在校园舆论引导和监督、文化建设、环境育人、校园维稳等方面的潜能,提出未名BBS将以更新、更活、更清晰的面貌发挥其作为校园交流平台和文化育人阵地的发展定位。

 

上篇:基于网站自身建设的若干发展思考

 

一、未名BBS运营管理问题的探析

 

未名BBS站于19991221日开站测试,200054日正式对外开放,20021231日进行改组。改组后,北大未名BBS站被确立为北京大学官方BBS网站,站长由北京大学法人代表担任;在校发(2005157号文件中,学校进一步成立北大未名BBS发展委员会,代行站长管理职权。自此,“学校所有,学生主办,自主运行,发展委员会管理和指导”的模式正式确立。在这个模式的指导下,未名学生管理团队经过多次改选,并于20106月选举产生新任总监。

未名学生管理团队由两部分组成:站务委员会和仲裁团。站务委员会由总监领导,包含负责日常管理的常任站务和实习站务组,负责技术维护的技术站务组以及负责美工编辑的美工站务组,目前站务委员会共有成员28人(29ID)。仲裁团由仲裁团主席领导,负责站内侵害用户基本权利事件的仲裁工作,目前有成员7人。

这种运营管理模式的形成,与北大科学民主传统、未名自主管理的运行特点以及学校的信任支持密切相关。目前,未名学生管理团队主要负责站点日常运行维护、站内事务管理和线下活动组织。新近改选之后,站务组分工更加明确,新的全站管理规定以及内部管理规定即将出台,站务组将更多精力投入线上线下活动的结合,未名的管理运行将进入全新状态。但是,现有的站务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也存在一定缺陷:

第一,管理员选拔机制存在问题,核心团队成员偏“老龄化”。普通网友要成为未名BBS核心管理员的时限过长,负责日常管理的常任站务和实习站务组成员均为硕士及以上年级的同学。“老龄化”导致了未名管理团队的人员板结和思维略有僵化,不利于在本科生群体中开展大规模的、适应其需求的工作。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未名管理团队改革自身机制入手,也有赖于未名进一步扩大自身的校内影响,使更多人有热情参与到管理工作中。

第二,管理体制过于宽松,团队工作效率相对低下。目前,所有管理人员均为义务工作,约束和激励机制的欠缺导致组织纪律的缺乏;课业压力、工作压力等客观上加剧了工作动力的不足。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待未名自身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也需要学校对未名BBS这一北大校内最大的信息交互平台的重要作用给予重新评估,对其幕后学生管理运营团队的辛苦和付出给予理解和支持。

 

二、未名BBS自我建设革新的探讨

 

为维持一个庞大而稳定的用户群体,使BBS网站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未名必须加快站内工作的变革和创新。这一革新围绕三个主要目标:首先是提高管理水准,提高管理团队的业务水平,更加强调服务用户的意识;其次是持续提升站点自身的技术水准,一方面保持原有特色,另一方面引进和吸收其他站点或网站的有益经验;再次是做好引导工作,努力发挥未名在校园文化建设和青年思想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1.在运营管理层面的对策

第一,要部分改变现有管理人员选拔机制,放宽门槛要求,学习友站经验,从低年级用户中遴选一批新人,充实至未名各个管理小组和工作小组当中,加快人员更新换代。

第二,要借鉴其他学生组织的成功经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制定各项管理细则标准,建立自我督查机制。

第三,要持续扩大线下影响,多做线下线上结合的活动,突破既有活动组织形式的缺陷。例如中秋节当天未名BBS在学校三角地发放自主设计制作的明信片,设置留言墙供大家书写祝福,此类活动能够有效扩大网站在同学中的影响力。

第四,学校应在管理和激励机制上进一步支持未名,将未名学生团队骨干纳入优秀学生序列,使校内同学在未名工作以后,不仅能够收获进步,也能够获得相应认可和鼓励。

 

2.在技术层面的对策

第一,视觉效果和使用感受上,未名www界面的美工和板块设计需要进一步更新,提升页面美观程度和使用便捷性。对于处在多媒体时代的新用户群体而言,现有界面已经过于老化;必须加快新页面的设计,尽快投入使用,吸引和抓住用户。

第二,学习其他交流类网站和兄弟高校BBS的有益经验,开发新的应用系统,如信息订阅、微博服务、手机平台等,使未名成为北大校内立体、即时的信息交互平台,最大限度发挥其校内主流媒体的作用。从而一方面促进未名成长,另一方面为广大师生带来便利。

 

3.在网站内容建设和青年思想引导方面的对策

第一,结合校内交流平台和校内信息发布平台的功能定位,未名需要开辟更加便捷的信息整理和发布渠道,应在其界面突出信息发布版块,做到即时性、全校性的信息及时发布,长期性、专业性的信息易于查询。

第二,未名应努力提升站内话题的质量,对各种话题进行分类引导,促成站内话题向生活化和专业化两个方向发展,在不同版面采取不同引导措施,对不同话题给予不同关注,促进线上交流中的思想碰撞;通过站内征文、评选等活动吸引高质量原创文章的发表,使未名成为高质量的信息中心。

 

三、未名BBS交流平台功能完善的探究

 

“交流平台”一直是未名BBS的重要标志,也是其核心功能之一。面对新兴SNS类社交网站和公共网络论坛的不断冲击,未名生存空间正在不断受到挤压[5]①。但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未名更要明确其校园BBS的特性,明确其为学校师生服务的定位,进一步完善其交流平台功能,才能稳定和扩展校园为主体的客户群。

经过全面调研分析,北大未名的交流平台功能定位重新诠释如下:

第一,加强完善校内同学间的交流互动功能,让未名成为同学们日常学习生活的好伙伴。这是未名BBS存在的原始起点,也是其最基础的功能,需要长期坚持并不断改进。

第二,重点做好学生与学校之间的交流沟通功能,这一点将是未来未名BBS工作的重心。一方面,未名学生站务组要积极参与到校务特区版务的培训以及校务特区的宣传中;另一方面,学校有关部门应当在未名发展委员会的规划下积极参与未名对应版面的版面管理和版面讨论,真正做到学校与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减少工作障碍和矛盾。未名应当向友站学习,发挥校务特区版面的积极作用,改变目前校务特区乏人管理、意见建议提出后较少在网上得到反馈的现状。改革后的校务特区将成为学生和学校间顺畅的交流平台,使各种意见建议能够尽快反馈至相关职能部门,也使学校进行决策时能够充分反映师生的要求,从而有效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第三,积极实施学校和校友之间的交流联络功能,使未名成为学校拓展社会资源、发挥社会影响的“隐形手臂”。未名应当坚持目前执行的有限度的对外开放政策,保证毕业用户使用原有ID能够顺利访问本站,并参与到站内的各种讨论中来。已经离开北大的用户掌握着部分校内师生所需信息资源,留住他们有助于为校内用户提供更多的学习、工作和交流机会,也有助于促进全体北大人凝聚认同意识的形成,促进不同时期的北大人的思想碰撞,从而为北大精神的传播开辟一条民间的、生机勃勃的道路。同样,校外用户的积极参与也有助于鼓励校内用户使用和依赖未名,有助于未名开发新用户群体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推动校际交流平台作用的发挥,努力使未名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校园BBS。北大作为全国最高学府之一,与国内外高校有着密切联系,未名同样承担着推动校际交流的责任。例如在“乡情校谊”专区,国内各高校都开辟有专版,各校校友在其中广泛交流。未来一段时期,在坚持有限度开放的前提下,未名将努力与学校步伐相一致,进一步发挥校际交流合作的功能。

 

四、未名BBS“线上线下”社团模式的探索

 

未名BBS不仅是一个虚拟的网站,而且已经有力的介入到现实的日常校园生活中,她所组织的线下活动已经成为北大校园每年必不可少的“日常节目”。扩大网站影响力,更好服务于全体北大师生,是未名BBS不断拓展其线下活动的根本动力。已有线下活动主要包括:

每年度的站庆活动,包括站衫设计和发放、站庆聚会及各种专项活动组织等;全站迎新活动,包括迎新宣传、新生手册制作、新生注册辅导等;新年系列活动,包括礼物派送、愿望征集等;同时未名还积极与校内其他团体合作,参与文艺活动宣传和社团推介等;此外,各个分区和版面也会组织各自的线下活动,如例行的聚会、旅行,运动类版面组织的比赛和竞技,文艺类版面组织的演出等。

未名BBS不仅是校内、校际的网络交流平台,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线上网络虚拟文化对现实生活产生的重要影响作用,未名BBS将利用既有文化影响,增强线下功能,拓展和探索现实操作层面的学生社团的管理运行模式,增强未名全方位的服务功能,实现“两线作战”,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同时弥补核心团队在管理和运营上的力量不足。

为更好的实现这一转型发展思路,在青年研究中心的支持下,未名制定了两步走的计划:第一步是在站务组内部成立专门的线下活动工作小组,该小组将设计推广更多种类校园文化用品和纪念品,适时出版未名文选,并结合站庆开展未名文化周系列活动等;第二步的长远考虑是立足网站品牌,探索社团运行模式,加强和改进线上活动的组织,推广线下活动,并使二者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未名的资源优势,使未名BBS在线下一样成为同学们学习、生活、工作的助手。

 

下篇:基于网站校园定位的若干发展思考

 

作为北大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未名BBS是北大校内对师生影响最大的网络平台[6]。未名BBS凭借其广泛参与性及密切关注度,充分展现北大师生的思想状况、精神追求和利益诉求,承担了教育、管理、交流和维稳的重要功能。作为高校学习生活、文化交流、育人培优的重要平台,BBS的作用不可替代。如何将这个平台建设好、维护好、管理好、发展好,也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

 

一、沪宁高校BBS管理模式评介

 

通过与沪宁地区高校BBS主管部门和运行团队的交流,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兄弟站点的现状及发展规划。在调研的四所重点高校——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BBS网站建设都被提升到一个关乎学校全局工作的高度:一方面是将BBS纳入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重点发掘BBS作为信息公告版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将BBS整合进入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蓝图,对BBS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予以充分肯定。

由于各校实际情况不同,其重视程度、投入力度以及相应指导单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也不尽相同,其差异也集中体现为各校管理模式的较大差别。经过调查分析,我们大致将沪宁地区较为典型的高校BBS分为“开放型”与“集中型”两种类别。

以复旦大学日月光华BBS为代表的“开放型”BBS,在管理上相对宽松、言论较为自由,监管机构介入不深,与之类似的有上海交通大学饮水思源BBS、东南大学虎踞龙蟠BBS等;与之形成对比的南京大学小百合BBS较为典型,其管理相对严格、限制较多,外部管理体系明确,表现为“集中型”。

“开放型”高校BBS最明显特征是放大了学校职能部门与学生的沟通作用。学校充分利用网络的即时自新特征,及时反馈学生所想所需,第一时间消除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误会以及冲突;它的另一个特征则是对言论管制较为放松,这一类型的管理一方面能使大学生积极参与、共同建设繁荣自由的校园文化,另一方面也因其自由化倾向而给学生思想状况带来不利影响,给学校的舆论引导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

“集中型”高校BBS表现出极强的收敛性——话题集中,讨论趋于保守,管理者在保障校园生活的安全稳定方面考虑很多。这种类型的BBS管理部门倡导以官方的权威性最大程度减小讹传的破坏力,因此,他们对话题类型的控制也显得精细而略为传统(比如某高校BBS不能使征友类话题进入十大热门话题)。这一方面保障了学校正常运转,保证了信息的纯净和安全,但对舆论的准入机制和疏通功能则显得较为粗放和“一刀切”。

 

二、两种管理模式的评析

 

上述两种管理方式的不同,体现着不同学校对于学生工作思路的差异,即防微杜渐还是宽松自由;这种差异也反映出不同高校对学生舆情掌控是否有充分自信,对可能出现的公共话题或公共事件是否有足够的危机处置能力。在管理者面前,宽未必好,严未必不好;但宽未必会出事,而严也许激化生事。

沪宁高校群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思想开放亦领先于中国其他地区。大学生作为对经济变革嗅觉敏锐,对思想交锋高度敏感的人群,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乐于表达、敢于表达都是正常现象。调研中各高校所持的态度是鼓励而不是遏止,这也是一个基本共识。

没有运行调度的火车必然会出事故,离开舆论管理的网络将是一个火药桶。目前,高校BBS以其话题多类、群体多样、立场多变、思想多元而变得越来越不易引导,基于这种现状,部分高校综合自己的管理经验和对校园舆情的多年观察分析,采取了宽严不同的两种管理模式。

究竟应该采取哪种模式加强对未名BBS的安全管理,确保北大未名的长期稳定发展,首先应该对这两种模式的利弊予以一分为二的分析。

“开放型”的管理模式,采用相对温和的监督机制和较为宽松的管理机制,可以较大程度地允许线上用户(无论老师还是学生)真实反映出学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果学校反应及时或对部分建设性批评言论予以保留,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和矛盾,“让争论冲淡争论”,“让意见引导意见”,充分尊重网络发言的规律,适时发声,发言有度;一方面可以事后弥补学校和发帖者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误解,一方面也是将问题还原到“线上争论”而不是“线下行动”,从客观上实现了维稳的效果。

但是学校监控、引导力量的缺位也容易导致话题失控,不健康、不正确、不值得提倡的话题很容易搅乱大学生应有的正常思想情感。这种管理模式也或多或少地反映出学校对于BBS作为重要舆情监测平台的重视程度不够到位,有问题时看一看,没问题时放任自流,也不能使BBS向着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

同时,自生自灭和关注度相对不足也会使BBS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容易遇到瓶颈,特别是在面临新媒体冲击时显得较为弱势,丧失校园话语在高校网络环境中的主导权,使高校失去了开展学生思想引导和教育的有效资源和平台。

而“集中型”管理模式则避免了上述担忧。它体现在BBS被定位为学校管理和教育职能的延伸,学校能通过BBS及时有效发现并处理问题,弘扬主流意识,并通过强有力的管理提升学生对BBS的信任和热爱。这种模式客观上也大力促成了高校BBS特色文化的形成,进一步繁荣了校园文化。

当然,“集中型”管理模式也存在不足。过密过紧的管理模式,使反映青年学生真实感情的、应该允许存在的、不触及现有法律法规的争议性话题,也会被这种“高门槛准入式”管理方式屏蔽或扼杀。真实的诉求看不见,真实的意见不能表达,学生的想法以及需求不能及时全面地借助BBS这个平台得以展现,这也不是一所高校BBS所应该具有的功能和性质。

这种管理模式很容易将防微杜渐演化为严防死守,而控制发言只会遭遇更大的反弹。因此,该模式下的管理应该以允许发言、及时疏导为要点,将个人化的问题与涉及全局的问题区分开,就事论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夸大话题的严重性,不连坐参与话题者,育人为先、惩罚在次。此外,过度集中也会大大限制并阻碍BBS中学生自治的发展,不利于培养“自主开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三自精神,造成BBS网络资源的浪费,一种良好的教育形式遭遇扭曲。

在现实中,北京大学对未名网络舆论的教育引导和安全管理,一直坚持在这两个端点间寻找一种平衡,并在这个根本原则上与学生管理团队取得充分一致。

一方面,学校充分尊重学生网民的表达权利以及言论自由,使同学们可以借助BBS这个平台发现问题、讨论问题,使得学生们对BBS产生信任感以及依赖感;另一方面,学校充分尊重未名BBS的章程和学生站务委员会的按章选举,使学生运营团队实现一定程度的自治,在培养“三自精神”的同时着意打造独特的BBS校园文化。

同时,学校通过未名BBS发展委员会秘书处(北京大学青年研究中心)这个桥梁,密切联系学生BBS管理团队,指导和推动未名的科学、健康、长远发展,合理引导和处置网络舆论;并通过BBS这个最佳平台,深入了解青年之所思所想,促成教育职能的网络延伸,推动网络思政教育第二课堂的创新实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兄弟高校的经验和教训是我们前进的有益借鉴,北大未名BBS在完善自己的管理模式和功能建设的道路上还要不断探索。

 

三、未名BBS的新功能、新形象的诠释

 

进入基于Web2.0[7]的网络新时代,高校BBS面临的新媒体冲击不容小觑。通过与兄弟高校进行交流,北大未名BBS深入总结自身历史、借鉴他人经验,将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加快转型建设,立足学校发展需要,更好服务于学校发展建设和学生校园生活,努力成为师生信赖的交流平台和学校信任的育人阵地。

 

1.未名BBS首要功能是“助手”——要充分发挥其校园生活的信息辅助功能

未名BBS作为一个巨大的资源库,涵盖信息涉及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首先主要服务于师生的衣食住行。相关统计数据表明,高校BBS的使用时间段呈现出两大高峰:第一个高峰时间段出现在中午12,第二个高峰出现在晚上22,这与大学生的生活起居作息时间相吻合,北大未名BBS也是如此。可见,广大学生对于BBS有一定的依赖性,需要通过BBS这个平台及时了解学校或社会范围内发生的各类事件及其最新动态,有时还会就一些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2.未名BBS是“社区”——为北大师生、校友以及一切关注北大发展的友好人士提供一个更为开放、更为便捷的交流平台

一方面,未名要满足师生的需求,积极将BBS建设完善成为一个教学管理、学术交流、思想交锋的平台,为师生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各院系和各机构已经在BBS上拥有了自己的版面,可以更好地利用现有的平台进行信息发布和沟通交流,比如院系发布开学注册或考试安排等通知,保障信息的通畅性。除配合院系工作外,还应积极引导网友在各院系版面以及历史、军事等专门版面进行学术探讨,针对大家关注的一些学术话题,引领风气、集思广益。未名BBS是一个虚拟的网络社区,借助这一平台,可以冲破现实院系范围的束缚,更多志同道合的师生可以进行自由交流,产生思想的交锋、拓展思想的边界。

另一方面,未名应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目标,引导学生接纳正确的舆论影响,使其成为可靠的消息渠道来源与思想精神指导。随着网络发展趋于成熟,获得信息的渠道增多,网友受蒙蔽和误解的可能性变小。当校园内负面言论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师生们迫切需要准确而及时的消息,由于网络媒体传播信息的及时与快捷,未名BBS可以成为发布准确信息的畅通渠道,今年初发生的蒙古学生自杀事件的澄清报道就是一个典型个案。

 

3.未名BBS是“苗圃”——将网络社区文化与北大育人传统相结合,建设一个具有北大文化特色的“育人阵地”

未名BBS的深厚人文底蕴是北大百十年来的光荣积淀及其与祖国命运休戚与共的优良传统,是北大百年传统的特殊传承和延续;而当下的未名BBS正面临新网络时代及新媒体形式的巨大冲击。面对历史传承与现实发展的双重要求,未名BBS将明确定位、加快转型,建设独特的育人阵地,以百年学府的历史积淀为依托,凭借网络的新特征与高科技手段,将北大精神与思想引导融入日常网络,以特殊环境育人,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匿名性是BBS交流的重要特点,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在BBS发表言论,其个人信息得到了保护。从教育者角度看,教育者在BBS上发表言论,其个人身份被隐藏,消除了学生的顾忌心理。因此,BBS可以给师生双方提供平等交流的机会,平等交流就是否定居高临下的说教,是用服务的方式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发挥育人作用。

未名BBS文化是北大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BBS作为一个拥有广大忠实用户的网络服务平台,不仅仅提供了信息交流的虚拟空间,也代表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和心理现象。BBS上众多版面打破了学科和院系的界限,使许多有着共同兴趣的人集中到一起,形成了自己的小圈子。BBS文化对这个群体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打下了独特的烙印,这种文化也提升了学生间的凝聚力和集体归属感,与所谓的“课桌文化”、“寝室文化”相比,内容更丰富,内涵更深刻,影响面更广泛。总之,BBS文化的这种特殊性和重要性,应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给予高度重视和合理运用,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效,扩大教育的受益面。

 

四、未名BBS新发展、新规划的构想

 

通过走访沪宁兄弟高校并借鉴其BBS管理运行经验,立足北京大学对BBS发展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指导方针,通过对未名十年发展历程的反思,结合北大未名BBS已有的特色传统、当代青年的网络文化需求和学校的整体发展建设规划,我们对未名BBS的新时期的发展规划有如下构想:

 

1.提高重视程度,加大投入力度

作为高校BBS,学校的重视程度对BBS的长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高度重视和适度投入为BBS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例如,南京大学的小百合BBS就由既熟悉技术操作又重视网络建设与应用的专职教师负责管理,使得小百合BBS发展极为繁荣,最高在线人数常常过万;上海交通大学饮水思源BBS也受到了学校的充分重视,除了提供常规的设备和技术支持外,饮水思源BBS已经被纳入了《2008-2013年上海交通大学文化建设规划》,成为学校整体建设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上海理工大学的上理沪江BBS也有其特色栏目——上理会客厅,在固定时间由校领导上线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很多问题得到及时反馈。

 

2.充分挖掘BBS的潜能并将其发展纳入学校整体建设规划

北大未名历经十年发展至今,已经拥有了精良的运行团队、缜密的主管部门以及忠实的未名网友,奠定了长远发展的良好基础。但是,如何充分挖掘其潜能,将其发展纳入学校整体建设规划,并对其发展进行科学的布局,将会对北大未名BBS的发展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

具体来讲,科学的规划布局应当包括以下三方面:

首先,在硬件方面,应将BBS发展纳入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当今时代是信息化社会,将未名BBS这一信息化产物纳入学校整体的信息化规划是大势所趋;通过统筹规划,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产生更大的发展效益。在这方面,上海交通大学已经规划将饮水思源BBS纳入学校的985三期计划中,为其BBS后续发展提供充分的资源支撑。

其次,在软件方面,应当将BBS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布局。当前的未名BBS已经拥有广泛的用户群,形成了独特的未名BBS文化;将BBS的文化建设统归入校园文化建设,既可以实现校园文化的繁荣多样,也能保证BBS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和长期生命力。

最后,在人员方面,应当将BBS的学生团队核心成员纳入学生骨干体系培养。BBS管理人员肩负着繁荣校园文化、维护校园舆论稳定的重任,是一个特殊的幕后优秀学生群体,对学校的贡献功不可没;如何更好的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既关乎未名的长期发展,也是学校优秀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

 

3.充分发挥未名BBS发展委员会的职能,完善组织结构和组成人员

随着未名的发展,目前学校已经有部分老师自发融入未名BBS并成为资深“水车”,与学生交流心得、共话大学生活,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更为学生的生活学习出谋划策、授业解惑[8]。这些事例表明,应当积极鼓励教学单位及管理部门的老师、负责人加入未名BBS,将教学和行政力量引入未名BBS成长体系,促进北大未名BBS发展委员会的结构朝向更加合理化、高效化发展。

我们建议,将未名发展委员会和BBS校务特区[9]的工作加以统筹考虑,线上和线下实现对应协同发展。将与学校运转及学生校园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教学单位和后勤部门纳入发展委员会,同时丰富和完善校务专区建设,任命相关负责老师担任校务专区版主,构筑一个可以进行师生交流和互动管理的平台。这些担任版主的老师应接受BBS基本业务技能培训,对版面上学生反映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回应与处置。针对一些集中讨论的问题,还可以采取发布公告等方式进行统一解答。例如:在上海交通大学的饮水思源BBS的校务特区中,攸关学生生活方方面面的后勤保障处坚持版上每贴必回,虽然有时回复内容只是“知道了,正在处理中”,但这让学生对学校有了充分的信任,觉得自己的声音受到了关注。

 

4.充分信赖和利用校园BBS,合理利用网络办理事务,提升工作透明度

BBS作为发展较为完善的网络交流平台,将会给校务工作的网络化管理提供一个成熟的操作平台。我们建议,大力推动管理和后勤等学校职能部门充分发挥BBS作用,利用这一平台进行网上办公、交流及事务处理。比如将一些重要通知在版面置顶,降低学生搜寻信息的时间成本。

未名BBS既因作为北大官方论坛而具有权威性,又因在学生群体中广受欢迎而具有广泛性,所以通过BBS发布校务一方面可以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减少不必要误会,尽可能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误会;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大提高效率,促进工作有效完成。同时,学校有关部门在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校务问题,也可以给学生参与学校建设的机会,通过信息沟通,使得学生有机会参与学校民主决策。如上海交通大学曾为如何开发利用校园内的荒地在饮水思源BBS上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并最终召开线下的听证会,使有热情有想法的学生全程参与了决策过程。

 

5.加强舆论引导和监督,控制不良信息和不良舆论导向,在维护稳定的基础上,充分发挥BBS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和特殊育人阵地的功能

未名BBS是北大人特殊的网络精神家园,也是一块特殊的育人阵地。面对新媒体的冲击时,北大未名应充分避免“信息下游化”和“边缘化”的趋势。未名BBS应始终立足于建设具有校园特色的网络信息平台,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方向,保证校园BBS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未名BBS作为一种网络媒体,有开放性、去中心化和自主互动等特点,集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于一身。BBS上讨论的话题看似多元分散,实际上都是师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关注的中心话题;“BBS议题追随现实主流话题,但更贴近现实生活,具有可把握的潜在特质”[10]。因此,BBS议题的设置是引导舆论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网络舆论管理者要学会适度引导,充分鼓励和设置有关社会热点、学术知识、人际交往和情感交流等方面的有价值的议题,则既能充分调动网友的讨论积极性,又能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同时提升学生网友的独立理性思考和是非价值判断的能力。

同时,通过技术手段和适当的舆论监督,尽可能规避不良信息和不良舆论导向,维护北大未名作为校园BBS的信息相对纯净,是未名BBS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必须时时坚持的,尤其在重要时期和重大事件时更要注意舆论的引导和监督。比如在一些敏感时期,需要24小时值班,严密盯防,及时过滤不当言论。但是,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管理员要依据科学化、精致化的理念,讲究方式方法,不能只是简单粗暴地见贴就删,而是要把握BBS用户、特别是学生用户的心理,配合站务、区务以及相应版面的版务,进行适当的疏导。在充分相信BBS用户的自主判断能力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培养BBS用户形成独立的批判性思维,成为合格成熟的BBS用户和成熟理性的北大青年,在此基础上更好地维护校园稳定,发挥未名BBS在北大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独特作用和特殊育人阵地的功能。

 

 

执笔人:蒋广学  北京大学青年研究中心主任

李婷婷  北京大学哲学系2009级博士生

李星野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9级硕士生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2007级本科生

    北京大学中文系2009级硕士生



[1] 在北京大学未名BBS发展委员会的指导下,青年研究中心与未名站务组成了未名BBS发展调研课题组。今年暑假,课题组主要成员赴上海、南京等相关高校,就新媒体环境下高校BBS生存现状和发展前景等问题,与各高校BBS运营团队和主管部门进行交流探讨。

[2] BBSBulletinBoardSystem)即电子公告板系统,是我国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网络服务形式。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BBS网站在我国大陆各高校迅速兴起并蓬勃发展,如今已经成为高校校园内最具影响力的网络平台。它不仅为在校师生提供了信息分享与交流的载体,成为校园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与所在高校文化传统相结合,逐渐演变为独特的校园文化景观,发挥着环境育人的作用;对于高校管理工作而言,它也可以成为学校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晴雨表”、及时发现问题的“预警器”和疏导学生情绪的“减压阀”,对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十分重要。

[3] 本次调研以“新时期高校BBS的管理、建设和发展及其对当代青年大学生成长的作用”为主题,立足高校BBS运营、管理的具体情况,围绕新时期高校BBS的发展和对新媒体冲击的应对、高校BBS与学生及学校的关系以及其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作用、高校BBS管理人员的培养传承以及管理体系的构建、高校BBS发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在青年成长中的作用等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调研时值未名创站10周年,首次以官方团队的形式走出校园,与兄弟BBS站点进行面对面的线下交流,为开创未名BBS的新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4] 北大青年研究中心:《高校BBSSNS网站比较研究——以北京大学BBS和人人网为例》,《北大青年研究》,2010年第1期。

[5] 关于新媒体对未名BBS的影响,参见:北大青年研究中心:《高校BBSSNS网站比较研究——以北京大学BBS和人人网为例》,《北大青年研究》,2010年第1期。

[6] 北大青年研究中心:《2009年北京大学网络舆情分析报告》,第3页。

[7] Web2.0是相对Web1.0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Web2.0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

[8] 考古文博学院的教授化身知名ID“窦尔顽”与学生在三角地畅谈天下大事,国庆方阵排练期间学生工作部部长马化祥多次在军训版(junxun)用注册ID与学生交流讨论相关事宜。

[9] 北大网上的“校长信箱”最初挂靠在新青年北大在线网站,2003年元旦之后筹划迁移到北大未名,2003520日,未名BBS开版设立“校务特区”,共设三个版面。当时的“区”比较虚,没有区长、区务之类的管理员设置;到目前已经发展到19个版面,设有区务、版务等管理员权限,但各版与学校各相关单位的工作联系紧密程度各不相同。

[10] 钟瑛:《网络传播伦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第1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