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关注低碳 心系未来

作者:本刊编辑部 发布日期:2010-10-02

【本期热点解读】

2010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暨上海世博会远大馆日,以探讨气候变化与建筑节能为主题的低碳论坛在世博会远大馆举行,论坛由联合国环境署、世界资源研究所、气候组织、上海世博局、远大集团共同主办,与会嘉宾围绕“低碳建筑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低碳世博”、“低碳饮食”、“低碳空气”等专题展开了讨论,来自全球的约400多位环保人士出席了论坛。那么,“低碳”究竟是什么,它离我们的生活有多远?为什么各国都在纷纷推行低碳?中国的选择又是什么?本期,我们将与您一起共同关注被热议的“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

一、背景溯源:为何有了“低碳”?

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变暖,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1997年,UNFCCC的实施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其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对减排温室气体的种类、主要发达国家的减排时间表和额度等做出了具体规定。《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

2007年12月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制定了“巴厘岛路线图”,“路线图”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这次达成的“巴厘岛路线图”确定了未来强化落实UNFCCC的领域,并为其进一步实施指明了方向。“巴厘岛路线图”被称为“遏制全球气候变暖,拯救地球的路标”。不过,这个路线图作为“后京都”时代的产物,其实际作用是否具有指标意义还需时间考验。

2009年12月7日至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哈根召开,各国经过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最终达成了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虽然会议结果难免让各国感到失望,但正是这次会议将“低碳”概念传播到了全球。

二、概念解读:“低碳”是什么?

低碳,英文为low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毫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因此,各国曾呼唤“绿色GDP”的发展模式和统计方式。低碳的相关概念主要包括低碳生活、低碳技术和低碳经济。

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大气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要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减少传单发放,减少摩托车、电动车出行,提倡使用节能灯等。

低碳技术,是指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和“生物质能经济”。它的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

三、各国举措:我们共倡低碳

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协议约束,在各自的现实利益面前,世界各国依然“各有各打算”。在谈判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大阵营壁垒分明,一直存在严重分歧。目前,各国为低碳所做出的努力,有如下几种情况:

(一)发达国家

1.美国:确定减排目标,发展绿色经济

2010年1月29日,白宫宣布,美国总统奥巴马命令美国联邦政府到2020年减排28%的温室气体。奥巴马在声明中表示,作为联合国规模最大的能源消费者,他们负有责任减少能源使用并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他们的目标是降低成本、削减污染并将联邦能源支出从石油转向当地清洁能源。政府部门与机构将通过如下方式进行温室气体减排:测量当前能源与燃料用量,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并转向太阳能,风能与低热能等清洁能源。

奥巴马政府支持的数个立法(包括价值7,870亿美元的庞大经济刺激计划)均为政府及私营机构构筑绿色经济提供了奖励。开发新能源,发展绿色经济,将成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后重新振兴美国经济的主要动力。

2009年2月15日,美国出台了《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投资总额达到7870亿美元。《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将发展新能源列为重要内容,包括发展高效电池、智能电网、碳储存和碳捕获、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等,其中在节能方面最主要的是汽车节能。此外,为应对气候变暖,美国力求通过一系列节能环保措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2.欧盟:各国低碳举措面面观

(1)英国

英国是最早擎起“低碳”大旗的国家,早在2003年就选定曼彻斯特、利兹、布里斯托等三大核心城市为作为低碳示范城市。除了在中等城市搞低碳城市示范外,英国有关低碳的实践主要还是集中在低碳社区层面,其中以贝丁顿零能耗社区、HanhamHall生态社区最为知名。英国的绿色经济主要体现在绿色能源、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制造等方面。2009年7月15日,英国发布了《英国低碳转换计划》和《英国可再生能源战略》,标志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政府预算框架内特别设立碳排放管理规划的国家。按照英国政府的计划,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要占15%的份额,其中40%的电力来自绿色能源领域,这既包括对依赖煤炭的火电站进行“绿色改造”,也包括更重要的发展风电等绿色能源。

(2)德国

德国发展绿色经济的重点是发展生态工业。

2009年6月,德国公布了一份旨在推动德国经济现代化的战略文件,在这份文件上,德国政府强调生态工业政策应成为德国经济的指导方针。德国的生态工业政策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严格执行环保政策;制定各行业能源有效利用战略;扩大可再生能源使用范围;可持续利用生物智能;推出刺激汽车业改革创新措施及实行环保教育、资格认证等方面的措施。为了实现从传统经济向绿色经济转轨,德国除了注重加强与欧盟工业政策的协调和国际合作之外,还计划增加政府对环保技术创新的投资,并通过各种政策措施,鼓励私人投资。德国政府希望通过筹集公共和私人资金,建立环保和创新基金,以此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3)法国

法国绿色经济政策的重点是发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2008年12月,法国环境部公布了旨在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一揽子计划,这一计划有50项措施,涵盖了生物能源、风能、地热能、太阳能以及水力发电等多个领域。除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之外,2009年,法国政府还投资4亿欧元用于研发清洁能源汽车和“低碳汽车”。此外,核能一直是法国能源政策的支柱,也是法国绿色经济的一个重点。

3.日本:调整低碳规划,影响社会变革

2008年,日本政府通过了“低碳社会行动计划”,将低碳社会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政府的长远目标。“低碳社会行动计划”提出,在未来三至五年内将家用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成本减少一半,到2030年,风力、太阳能、水力、生物质能和地热等的发电量将占日本总用电量的20%。

为了推动能源和环境技术发展,日本政府还制定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具体措施:一是在《建筑循环利用法》中规定,改建房屋时有义务循环利用所有建筑材料,使得日本由此发明了世界先进的混凝土再利用技术;二是提供补助金,日本政府正在探讨恢复对家庭购买太阳能发电设备提供补助的制度,降低对中小企业购买太阳能发电设备提供补助的门槛。此外,从2009年开始,日本政府向购买清洁柴油车的企业和个人支付补助金,以推动环保车辆的普及。2009年4月,日本政府公布了《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政策草案,提出通过实行削减温室气

体排放等措施,大力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4.韩国:低碳绿色增长,重振本国经济

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伊始,韩国就提出了低碳绿色增长的经济振兴战略,依靠发展绿色环保技术和新再生能源,以实现节能减排、增加就业、创造经济发展新动力等政策目标。2009年7月,韩国公布绿色增长国家战略及五年计划,未来五年间韩国将累计投资107万亿韩元发展绿色经济。韩国政府还计划在大城市开展“变废为能”活动,充分利用废弃资源,到2012年在全国建立14个“环境能源城”,到2020年建成600个利用农业产品实现能源40%自给的“低碳绿色村庄”。此外,韩国政府还计划在未来四年内拥有200万户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绿色家庭”。

(二)发展中国家

1.中国:积极应对低碳,身体力行减排

(1)制定减排目标

2009年11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会议还决定,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等行动,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通过植树造林和加强森林管理,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

(2)发展低碳经济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应该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当前阶段强调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才是我们的重点。”在6月9日于天津滨海新区举行的“碳强度减排策略与低碳发展路径研讨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科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成思危教授指出,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成思危认为,发展低碳经济应四方面共同努力:一是发展不排放二氧化碳的产业,其中包括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以及现代金融业、现代信息业等现代化服务业;二是减排二氧化碳,发展清洁能源;三是对二氧化碳加以利用;四是处理和封存二氧化碳。

(3)参与减排交易

中国拥有巨大的碳排放资源。目前我国提供的碳减排量已占到全球市场的1/3左右,居全球第二。中国是未来低碳产业链上最有潜力的供给方,却仍不是定价方。当前碳排放权的“准金融属性”已日益凸显,并成为继石油等大宗商品之后又一新的价值符号。对于中国来讲,尽管我们有极其丰富和极具有潜力的碳减排资源和碳减排市场,但是碳资本与碳金融的发展落后,目前仅在“绿色信贷”方面有所进展,不仅缺乏成熟的碳交易制度、碳交易场所和碳交易平台,更没有碳证券、碳期货、碳基金等各种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创新产品以及科学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使中国面临着全球碳金融及其定价权缺失带来的严峻挑战。

2.巴西:发展生物燃料,研究绿色能源

生物燃料技术目前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巴西政府十分重视对绿色能源的研究。巴西政府还通过补贴、设置配额、统购燃料乙醇以及运用价格和行政干预等手段鼓励民众使用燃料乙醇。随着各国对乙醇燃料兴趣的日益高涨,巴西政府已经制定了乙醇燃料生产计划。根据这项计划,到2013年,巴西燃料乙醇的年产量将扩大到350亿升,为目前年产量170亿升的两倍以上,其中大约100亿升将用于出口,成为世界最大的乙醇出口国。

3.非洲国家:拒绝讨论碳排放交易,要求发达国家履行承诺

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第五次谈判会议上,非洲国家因不满发达国家“顾左右而言他”集体退席一天。此次谈判是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之前,各国间的最后一轮正式磋商。最重要的议题是37个工业化国家的减排目标。为了能够在哥本哈根大会上缔结一项气候变化应对协议来替代将于2012年届满的《京都议定书》,各国已在过去两年中经历了多轮谈判。由阿尔及利亚领头的非洲国家此次要求37个发达国家承诺在2012年以后,更大幅度地减排温室气体。它们拒绝讨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衡量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新标准等边缘性议题。非洲国家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之前将其年碳排放量削减至1990年水平的60%。“减排40%”也是联合国一个专家小组列出的减排目标(25%-40%)的最高值。目前,全球只有挪威承诺在2020年前减排40%。

4.岛国联盟:呼吁提高减排标准,自愿实现碳排放平衡

2009年11月10日,由来自马尔代夫、孟加拉国、尼泊尔、越南、加纳、肯尼亚、坦桑尼亚、卢旺达、巴巴多斯和不丹等11个国家代表参加的为期两天的全球气候变化中“最脆弱国家”会议在班多斯岛闭幕。全球气候变化中“最脆弱国家”发表宣言,呼吁即将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能达成公平、有效且有约束力的协议。与会者表示将在气候变化中发挥“道德上的领导作用”,并呼吁世界上所有国家“效仿马尔代夫做出的道德表率,自愿实现碳排放平衡”。去年3月,马尔代夫总统纳希德宣布,马尔代夫将在2020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碳排放平衡的国家。

四、各方声音:求同存异话低碳

(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报告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将今年的《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的主题设定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迈向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该报告强调,如果中国能够充分抓住这个机遇,将有可能不仅推动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能源安全,加强食品安全和改善人民健康。这样的社会将会和中国自身的小康目标相一致,相互协调,促进繁荣,支持减贫,促进中国和整个世界的发展和环境可持续性。

(二)中国政府的国内计划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开发低碳技术,要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和能力建设;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废物回收利用、余热余压发电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加快国土绿化进程,增加森林碳汇,新增造林面积不低于8880万亩。

1.各部委声音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说,中国目前的情况可能提低碳技术更合适一点。我们现在需要学习、借鉴、运用、采用发展低碳技术,使我们的建设、发展、消耗能够更理性和更节约。

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刘志全说,目前,环境认证产品已纳入国家的政府采购清单,而被认证的低碳产品也将会出现在政府采购清单中。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在纪念“世界地球日”的致辞中指出,要建立中国地质碳汇监测网络,开展全国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评价,启动二氧化碳储存示范工程。

2.专家观点

香港环境局局长邱腾华指出全球很多绿色技术都需要金融服务来推动,香港及上海作为金融中心,可以发展成为绿色金融中心,以金融手段推动低碳经济。

奥运会“绿色出行”倡导者之一、美国环保协会中国项目负责人张建宇指出从去年开始,胡锦涛同志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要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中国要开始到2010年降低40-45%单位GDP的排放,到今天主席来参观低碳世博,一路来讲从大的国家政治到上海、到世博,其实国家也提出了很明确的方向——低碳世博。

瑞典气候大使提蓝德指出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哥本哈根协议,这个协议得到了世界主要国家以及岛国的认可。我们需要利用这个协议,将它付诸实践。但光有这个协议还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继续推进。

国务院参事、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长兼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教授指出:假如一个城市是高耗能的话,它一定是带来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进一步也影响到居住人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所以这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所以能源消费的过度集中,特别是在城市当中,它会带来一系列引发城市病的源头。

六、北大行动:环保先锋你我他

(一)“北大林歌”

在2009年12月17日结束的“白加黑”高校环保大赛全国总决赛中,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推荐的北大参赛项目“北大林歌”荣获亚军。“北大林歌”项目是一套立足高校的系统性、可循环的“废品回收—植树造林”方案,旨在逐步形成校园“生态社区”,为北京大学可持续发展校园的建设贡献力量。

2009年12月20日,北大城环学院学子徐冰代表《北京大学校园碳平衡》项目组在“北京大学2009生态讲坛”上进行了专题汇报。该项目由城环徐冰、金哲侬等同学自主开展,得到北大城环学院方精云院士精心指导和环教基地的大力支持。项目小组自2008年11月以来,积极探索校园尺度碳平衡研究的方法,从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和校园植被吸收温室气体这两个方面,研究校园范围内的碳源与碳汇,旨在了解北大学校园对气候变化的贡献,为北大节能减排目标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可持续校园的建设提供依据。

“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由北大团委与北大城市与环境学院于2006年共同创立。全国现有会员单位38余所,辐射人数达30万以上。环教基地正努力成为中国高校最具影响力的环保组织之一。

(二)“ECO-Idea”环保创意大赛

2010年3月26日,海淀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联合举办的低碳进校园北京大学“ECO-Idea”环保创意大赛正式启动。大赛名称中的“ECO-Idea”是指环保创意,本次大赛征集的作品主要包括电脑制作和手绘的环保袋、明信片、环保宣传海报以及环保创意摄影作品。

(三)“地球•公民•传媒”论坛

2010年4月22日是第41个世界地球日,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4月18日,由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与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10年“地球•公民•传媒”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举行。论坛关注当下社会、文化、环境、传媒等热点、焦点问题,邀请学界和业界名家、传媒名人展开对话交流,以求对社会发展的关注、批评和引领作用。

(四)首届低碳生态集成解决方案竞赛

2010年4月24日,由北京大学清洁发展机制研究会等部门联合主办的首届低碳生态集成解决方案竞赛决赛在北大举行。本次赛事共吸引了全国各高校的110支团队参加,有18支团队进入决赛。参赛内容涉及绿色与低能耗建筑等领域。

(五)“低碳生活关爱地球”大学生征文比赛

2010年5月29日,“低碳生活关爱地球”大学生征文比赛决赛暨颁奖仪式在中国地质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多功能厅举行。北京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环境保护办公室、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联合选送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谈兆敏在决赛演讲中以“低塑生活,‘罐’爱地球”的独特创意夺得冠军,获誉“最年轻主编”。

(六)“千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行动”

2010年6月4日,“六•五”世界环境日系列纪念活动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北京大学多名同学作为千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代表参加了系列活动并受到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阳平坚、易如、卢宇飞,艺术学院学生施鸽分别作为“千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行动”教材编写团队代表、讲师团队代表和使者团队代表参加了会见。会上,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为青年环境友好使者代表,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卢宇飞同学授予了“千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行动”旗帜。

执笔人:张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2007级本科生

蒋佩雯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2008级本科生

张家祥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2008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