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综合开发校友资源 合力促进高校就业

作者:李晓瑭 龙国瑜 发布日期:2010-09-29

摘要: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友资源在就业工作促进方面的巨大作用,可以通过就业主管部门联合其他部门统筹校内资源、构建两级校友资源管理体制、积极促进校企合作等方式,为校友和毕业生搭建交流平台,积极促进校友为在校生提供切实的就业帮助,为毕业生成功向社会输送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校友资源;拓展就业;高校就业部门

就业工作是民生之本,是安国之策。胡锦涛同志2008年在沈阳人力资源市场考察的时候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这关系到千家万户。希望各类就业服务机构急求职人员所急,解求职人员所难,努力帮助更多的求职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高校要保证学生有效就业,就要积极整合自身资源,如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鼓励教职工推荐学生就业,温州大学更是面向全体毕业生招聘“学士后”。然而,更重要的是要广泛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其中,充分发挥校友资源就是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

关于校友的概念和范畴,目前有多种表述。根据就业部门的工作性质,其所定义的“校友”资源主要包括三个不同范围的圈层范畴,第一圈层是中央核心圈层,代表着人数最少的精英人群,这类人群由于日常事务繁忙,更倾向于以物质形式回馈母校;中间圈层代表的是在自身领域做出一定成绩、对在校学生具有榜样效应,其成功经验具有可学习借鉴性的职业发展中高期的校友群体;最外围的圈层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泛校友”,指的是在母校接受过教育的各种类别和各种层次的学生、担任过教职员工以及被学校聘请或授予各种荣誉头衔的人士,社会上通用的“校友”定义往往指的是这个圈层的范围。

一、校友资源在高校就业工作中的作用

校友与母校之间有一种无形的感情维系,这种特殊的情感,能让他们更自然、更主动地关注母校的发展,更热心、真诚地参加到支持和帮助母校的活动中来。由此,我们在就业工作中定义的校友人群,即可以为在校生的就业工作提供潜在、可观的动力和支持。校友资源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校友群体愿意并有能力为母校提供各方面的支持

显而易见,对于成功的校友群体,特别是中心圈层的精英人群,可以为高校提供物质上的帮助,包括提供资金赞助、设立奖学金等形式,为学校的建设和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实际的支持。同时,成功校友是在校生的精神榜样,他们的成长经历是激励在校生努力奋斗的精神坐标。

(二)校友取得的成就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

在职业领域有较高建树的精英校友,会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名人”校友更能引起社会关注,“名人效应”也会更深层次地影响公众观念。因此,校友便是母校教书育人成果的最好名片,他们作为母校的“品牌”,将以个人魅力提高公众对其母校的认识。因此,一些学者和研究员也将高校知名校友的数量作为评价高校育人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三)“职场过来人”的工作经验有助于毕业生身份的成功转变

校友在职场上长期的经验总结与积累能让学生更快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更有准备地面对竞争;校友的成长经历对毕业生择业具有激励、引领的作用。这种借鉴在院系层面上更具有传承性,在校生现在面临的问题也是校友们曾经面临的困难,他们了解并亲身经历过求职期间的困惑、工作后的职场状态调节等问题,他们的宝贵意见可以让毕业生少走弯路,以最快的时间找到合适的发展路径。

(四)提供切实的就业指导和见习就业机会

校友们的身影遍布世界各地各行各业,他们的人力资源网络也遍及不同职业领域。同时,校友们既对母校的师资、科研水平、专业和人才培养特色了如指掌,又熟悉本行业管理、技术要求和发展状况,这使得校友成为高校收集就业信息的重要渠道。而且,他们对于母校的感情让他们更热心地支持母校毕业生的就业,愿意给在校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就业信息,让在校学生更快地进入到职场中锻炼自己。校友还可以推动其所在企业、单位与高校建立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或定向培养计划,优先安排母校毕业生实习,优先录取优秀毕业生就业

(五)校友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信息反馈作用

校友的社会实践和工作阅历,特别是用人单位的评价信息,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可以为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改革提供依据,可以大大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此外,校友还能发挥在用人单位与在校大学生间的桥梁作用,使大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各单位的用人需求,从而应要求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二、高校就业工作中对校友资源开发的缺失

从大局上看,由于校友和学校之间缺乏一个持久的联动机制,导致学校在利用校友资源中处于被动的局势,造成了需要校友资源而紧急联系时的困境,从而不能充分利用这部分资源。

从就业部门来看,目前存在着对校友资源的重视程度不够、有效的沟通机制没有形成等问题。校内资源的整合不足,缺乏部门之间的联动。各院系的主管就业老师是最应该了解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也是经常与广大毕业生发生直接接触的部门,能够掌握最广泛、最详细、最直接的校友信息,但是现在院系就业老师与院系其他部门联系脱节,往往并不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或者只了解毕业生的第一就业岗位,没有继续后期的信息跟进工作,导致就业部门的毕业生就业数据库数据不完善甚至缺失。

从就业关注对象来看,现在普遍关注校友的社会名誉,以至于关注的都是少数的知名校友,而这些人因为其所在的职位和社会效应的限制,没有很多时间关注母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同时,这些非常知名的校友因为职位级别高,并不是很容易与就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建立起直接联系。

从校友与毕业生的联系来看,校友对母校提供的帮助一般只是在物质资源,在就业工作中不应该仅仅关注这些表层的资源,而应该寻求更加切实的帮助,如人生轨迹的借鉴、实用的就业指导、就业实习甚至是工作的机会等。

三、利用校友资源进行就业市场开拓的建议及后期保障措施

首先要建立成熟广泛的校友联系机制,以形成稳定的资源圈。以北京大学为例,目前学校已经有北大校友会、北大校友网之类联系校友与学校的平台,对校友与学校之间、校友之间的互联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校学生对这些校友互联机制的接触和了解并不深入,除了个别知名校友外,许多学生对北大校友群体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其次,校友方面也应与学校有关部门配合发挥一定作用。校友在其企业内发挥影响,通过企业举办的活动、项目等,开阔在校同学的视野,同时有利于企业的文化宣传和人才储备。当然,主要的就业促进工作还是需要就业部门来主导完成,具体措施如下:

(一)主动积极与其他校友管理部门合作,加强学校内部资源整合

1.横向联合校内相关部门构建校友交流平台

校友群体庞大而分散,就业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引导和管理学生就业工作,难以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来搭建专门的与就业工作相关的校友联络平台。而校友会是一个管理与开发校友资源的主要组织机构,是维系学校与校友、校友与校友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基金会作为统筹校友捐助资金、物资的主管部门,也掌握着大量的校友情况统计。学校就业部门要主动携手校友会和基金会举办一些针对职场高端人士的活动,利用已构建好的校友平台,共享校友会和基金会拥有的校友资源,构建和谐发展的校友群体。

具体的形式可以有如下几种:

(1)尝试设立“校友日”或“校友周末”,邀请校友回校,参加统一举办的聚会、各院系的校友见面会、交流酒会、学生咨询会等等。增加校友对母校的感情,加强校友与在校生之间的互联。

(2)学习外国高校经验创建“校友网”,为校友和在校生之间搭建接触平台,并利用平台快速传播求职信息和求职经验,这就解决了校友因工作繁忙而无法直接面对面与在校生进行沟通的问题。同时求职经验等有用信息在被广泛浏览的同时也会一直保存在网络上,成为后来的毕业生的智囊库。

(3)定期举办校友访谈活动,编写刊物出版,在就业高峰期,邀请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校友进行访谈,内容涉及不同领域的就业情况及职业经历,并可附上对想从事该行业或进入该企业同学的建议。这些来自长者的声音能够真实地反映不同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给予应届毕业生及时的就业信息传达,并引发其对自身职业选择的思考。

2.纵向形成学校院系两级校友资源组织管理体制

学校就业部门内部要形成学校—院系两级校友资源组织管理体制,学校就业机构以及就业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协作。

学校就业机构的主要职责就是统筹管理各个学院的校友资源构建和维护工作,承接学校级别的校友组织联络活动;而学院就业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构建本院系的校友去向和情况数据库,并及时跟进了解后期情况,组织学院级别的校友组织活动,为本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就业提供对口的就业指导和切实的信息收集,从院系层面将校友制度深化,方便学生了解自己专业领域内的成功人士。

这样,就业部门与学校校友会、基金会的横向联合,并结合学校—院系两级管理系统,不仅能够跟踪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而且也便于对整体校友资源进行组织管理。具体关系如下图所示:

1:校友资源整合的管理系统

(二)建立专门的校友工作部,加强校友资源管理与利用

对于就业工作部门来说,其本职工作是引导和保障学生就业。为了避免主体工作混淆和权责不清,可以设置校友工作部等专门机构,安排专职人员负责校友就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工作。

另外,基于校友对本院系及专业的归属感,高校各院系可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建立以院系为单位的校友工作机构,安排有关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友沟通与联系工作,以进一步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

(三)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做好在校学生的就业教育与服务

高校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促进校企合作,方便校友与在校生的交流:

1.通过举办校友事迹展览、校友就业创业事迹报告会,对在校大学生开展生动的就业教育,以激励其积极就业、勇于创业。企业可以定期举办有关行业知识、前景等讲座,既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又促进了在校学生的信息更新

2.建立一套信息反馈机制,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校友座谈会、走访校友所在企事业单位、信函联络等方式收集校友对母校的意见、建议,以促进教学改革,满足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

3.可在全校或该专业内部选拔就业单位所需要的人才后进行培训,方便企业及早发现精英人才,降低其招聘与入职后培训的成本。人力资源容量大的单位还可以建立见习基地,获得对口人才,降低招聘成本。

高校、校友企业是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二者的关系可以用图3表示:

2:高校、在校生、校友企业的信息反馈机制

一流的大学,不仅要有一流的大师,也要有一流的就业水平。向社会输送高素质大学生,是高校就业部门的存在原由和根本宗旨。高校既然拥有特殊而宝贵的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校友资源,就应当大胆创新高校的校友发展模式,积极主动地促进校友与高校、校友与在校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深入发掘校友资源在学校各项工作尤其是就业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在维系情感的同时促进双赢,在推动就业的同时储备人才,为涉及到民生权益、社会稳定的就业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