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推进深度辅导工作的几个维度

作者:金 锐 发布日期:2010-09-29

摘要:近年来,高校辅导员深度辅导工作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如何推进深度辅导的顺利开展成为各基层单位探索的课题。中国语言文学系(以下简称中文系)作为北京大学的基层文科院系之一,在实际工作中对深度辅导进行了一定的尝试和创新,并结合相关经验,总结了一些具体工作方法,即扎实做好准备工作、营造深度辅导氛围、持续关注辅导对象、采取灵活辅导模式、把辅导与教学相结合、发挥学生自组织力量,多维度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深度辅导;创新;维度

深度辅导,就是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帮助其解决存在的问题与困扰,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良好服务和有力支持。然而,深度辅导并无统一的模式可循,如果走向僵化则无法发挥育人效果。辅导员应根据院系同学的实际,采取相应的措施。结合近年来北大中文系开展深度辅导的实际工作体会,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维度着手推进深度辅导工作,以取得育人实效。

一、最大限度地了解广大学生的相关情况,把准备工作做扎实

我国很多学者从理论上对高校师生关系进行了梳理,普遍认为师生关系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具有动态性和可控性的重要教学变量,会对教学活动和学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师生关系具有教育关系、社会关系和自然人际关系的三重性质,是从属于学生“生活世界”的一种“生活关系”,因而不应该把师生关系单纯定位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尤其是在个性化培养的教育理念下,更应将师生关系看成一个由多层面关系构成的关系体系。对我国高校师生互动的实证研究发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下,中国大学的师生关系趋于紧张和疏远,师生互动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性别、专业和年级差异。

针对这一状况,打破师生之间的“紧张”和“疏远”,是深度辅导得以开展的根本。在工作开展之前,准备工作足够充分是必要的前提条件。深度辅导从根本上是“培养人、培育人的工作”,只有了解工作对象的特点,才能在工作中有的放矢,提出合适的工作方案。以新生为例,新生进入大学,面临的是完全陌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他们在适应独立性和自主性较强的大学生活时,容易产生困惑、焦虑等心理问题。人的心理素质并非天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的教育和引导。因此,在新生入学之前,必须通过多种途径,比如建立新生QQ群、利用学校中文论坛新生版、招生网院(系)频道等,先了解同学们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的难处,做到心中有数。

目前,高校学生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因此对于学生的辅导也应从多角度入手。严格意义上讲,单纯的独立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教育对象,才能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具体到辅导员工作,必须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等方面有机结合,才能赢得广大学生的认可和支持,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对于在校生来说,就是要动员班主任、辅导员及班干部从多维度关怀在校生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并以宿舍走访、班干部谈心、活动参与、必要时与家长联系等方式进行积极干预。深度辅导的顺利有效开展是建立在扎实的准备工作基础上的。

二、营造氛围,使广大学生充分认识深度辅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仍以新生为例,刚入学的新生同学,还带着高中辅导员照本宣科式辅导经验,他们对于大学班主任和辅导员,由于缺乏了解及代沟等因素很容易产生距离感,乃至抵触情绪。一些实际工作者认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最佳时机在大一和大二,如果不能在这段时间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进入大三以后就很难改变他们业已形成的观念和想法了。由此,引导新生从内心认可深度辅导,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在深度辅导过程中极为重要。北京大学中文系历来有与新生进行一对一谈话的传统。一对一谈话首先从最大程度上保护了同学们的隐私,在谈话的过程中,辅导员或班主任承担师长、兄长、友人的三重角色。成为学生的兄弟、朋友,使得辅导员能够了解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好感,能够让学生在班集体中获得归属感。同时,辅导员还能以其年龄、阅历的优势,能够及时疏导被辅导对象心理、生活上的困扰,给学生有效的意见和建议,完成由师长亦师亦友的身份转变。在高校学分制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空余时间日益减少,利用学生们宝贵的时间进行有效的深度辅导,使他们心态放松,保持劳逸结合的状态。一对一谈话一旦顺利开展,深度辅导也将从单向选择转变成为双向需求。随着新生不断成长,整个学生群体对深度辅导的认可程度也将逐渐加深。

三、持续关注深度辅导的对象,全程服务学生成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我国社会已经进入前所未有的转型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飞速发展,全新的社会环境和世界观冲击着单纯的象牙塔,使得当代大学生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一方面心理困惑、人际关系、职业理想等问题日益突出,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和身心健康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另一方面,处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学生可获取的信息五花八门、无边无界,自我意识、法律意识和发展意识明显增强,导致辅导员难于把握学生的基本想法。时代在发展,大学生面临的困扰也在变化,这要求深度辅导不能囿于一时一刻,而要做到持续关注同学们的成长。

因此,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深度辅导以点、线、面相结合的形式展开。点,即在特殊的时间点,如每学期开学、考试周、假期前以及有重大事件发生的时段等。青年学生尚未形成独立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情绪活跃、思想较为不稳定,时常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在这些特殊时段易产生偏激的思想和行为,严重者可能危及自己和他人的身心健康,因此,深度辅导需把握关键时间点,及时引导同学们的思想,解决他们的困扰。线,即建立班主任-辅导员-院系学生干部-班级干部-普通同学之间的关联。深度辅导不能只依靠辅导员的一己之力,如果发动班主任、学生干部共同进行积极干预,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面,即积极组织集体活动,如班会、茶话会、春/秋游、支部联谊等,增加辅导员与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的接触机会,减轻80后90后因过强的自我意识带来的负面影响,让越来越多的同学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四、采取灵活的形式,借助多样化载体强化深度辅导的效果

持续性深度辅导需要讲求方法。以一对一谈话为例,这种形式虽然有助于减弱师生间的陌生感和距离感,但是如果谈话过于频繁,不仅增加辅导员的工作负担,而且会使学生产生被监视的不自由感,从而产生抵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注重方式的灵活性,提高话题的趣味性,都是有助于使学生欣然接受深度辅导。

首先,深度辅导并不等同于正襟危坐地问答,营造轻松愉快的谈话氛围十分重要。新生与老师交流时可能会感到胆怯,班级里刚刚结识的同学们也需要更多的接触来尽快熟悉。基于以上的考虑,中文系定期(如中秋节等假期或周末闲暇)举办茶话会,并准备茶水和水果,让同学们敞开心扉,畅谈理想。如果天气条件允许,也会采取户外聊天的形式,辅以小规模的游戏、运动,将思想沟通和身体锻炼有机结合。

其次,大学生对网络和多媒体的适应程度较高,辅导员在沟通和交流中亦可以使用新媒体手段。绝大部分学生都会在北大未名BBS发帖,辅导员可以通过BBS了解同学们的想法,涉猎同学们最关注的新动态和有趣的话题,减少代沟的困扰。辅导员可以为班级建立飞信群,把同学们加为自己的好友,及时和同学们沟通,这样的方式也容易为同学们所认可。此外,通过QQ、电子邮件等方式和同学们保持联系,也都是依托青年学生对新媒体的信赖完成深度辅导工作的有效途径。

深度辅导的重点在于效果,只要能够解决问题就是好的深度辅导。至于具体的形式并无条框限制,可以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主观能动性,依托灵活多样的形式,营造温馨、亲切的深度辅导氛围。

五、深度辅导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20世纪后期,为了摆脱美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困境,应对大学提出的把高等教育的重点放在学习上的需求,美国大学学生事务管理部门将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列为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力图打破

学术事务学生事务的界限,共同营造无缝隙学习环境。借鉴国际经验,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应该围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进行理念、制度和内容的创新,进一步融合课程学习和课外活动,加强学生工作与学术事务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学习机会和多样化的学习方案。

在学生阶段,对于教师的崇敬心理反映了学生对知识、对真理和对完美人格的追求和渴望,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很可能成为这名学生的榜样。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开始以成人的眼光看待教师,其崇师情绪带有明显的理性特征,并伴随着不自觉的向往和模仿。北大中文系的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兴趣较为浓厚,因此对教学老师的接受程度也较高,同学们和教学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较为频繁。根据这一特点,辅导员可以争取寻找合适的时间点进行深度辅导。

通常情况下,每个年级的专业课老师不仅承担学术事务的工作,也同时承担部分学生事务的工作。课间休息时,教学老师和同学们探讨学术问题,为同学们解答疑惑,寥寥数语可能达到醍醐灌顶的效果;课余生活中,部分老教师也时常邀请同学们到家里做客,畅谈理想。在和崇敬的教师接触的过程中,同学们初步树立了学术和人生理想。而学术事务学生事务相融合的模式弥补了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不足。

六、充分发挥学生自组织的传帮带作用

丰富多彩的学生自组织具有覆盖范围广泛、组织形式灵活、突出学生个性、育人成效明显等特点,在高校育人和深度辅导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学生自组织是集体的,也是个人的。从团队角度出发,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是深度辅导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自组织的集体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而对于刚脱离家庭生活模式的新生,这也是帮助他们融入集体的重要途径。学生自组织打破了班级、年级和性别的限制,是同学之间交流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高、低年级同学之间形成传帮带传统,以学生的视角交流彼此的生活学习经验,达成学生之间一对一的互助辅导。

北京大学中文系目前有文学爱好者聚集的我们文学社、五四文学社,体育爱好者聚集的足球队、篮球队、排球队和羽毛球队,戏剧爱好者聚集的剧社,思辨性较强的辩论队以及学生自主创办的刊物《启明星》、《北社》、《我们》等学生自组织。多样的学生自组织为学生们提供了宽广的选择空间,在多层面上覆盖了全系同学的兴趣爱好,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在组织中找到自信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