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4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3期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编委会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大学生

作者:陈征微 发布日期:2010-06-03

作者简介:陈征微  北京大学工学院团委书记

 

摘要: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基层团组织应当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从平等对话等四个方面入手,在日常工作中将这种教育引导落到实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以人为本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回答了在社会思想日益多元、多样、多变的情况下,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来团结和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前进的问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再次强调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这就为高校共青团工作指明了方向。高校共青团是在党的领导下开展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当前形势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应当成为共青团开展思想引导工作的主要目标。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它的内容是多元化的,其形成过程也将是长期的。一方面需要党和政府的主导和提倡,另一方面需要全社会的认同和接受,同时,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终目标。

毛泽东同志说过:“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大学时代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奋发向上、求知欲强,愿意接受新事物,也最有热情和动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推动社会发展和变革。针对这一特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全过程,使其内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有着格外重要的意义。

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政治理论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从而进一步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心。还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用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使学生端正人生态度,加强学风建设,自觉把理想目标、职业设计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紧密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基本道德规范,争做社会文明标兵,并影响和带动各界群众,共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的特点

 

要实现有效引导,首先要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的特点。这一代大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成长的社会环境、经济条件都与上一代人有着天壤之别,既没有经历过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艰苦,也没有目睹过七十年代的经济凋敝;他们降生于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代,直接享受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成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大学生价值取向呈多元化态势。具体说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具有以下特点:

 

1.思想健康向上、政治鉴别力有待加强,部分学生政治觉悟不够高

这一代大学生关心时事政治、国家大事,对政治问题、重大政治事件的亲疏看法能与党和国家保持一致。他们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绩而振奋,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充满信心,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如奥运会期间,大学生们热情关注火炬传递,热切期待中国运动员的精彩表现,还主动投身到奥运志愿服务活动中,为北京奥运会贡献力量。

同时,大学生政治视野开阔,对政治问题的分析日趋客观、理性,但政治鉴别力仍有待加强。由于当代大学生是在全球化视野下成长起来的,他们较早地接触互联网,已经练就了数字化生存的本领,擅长从网络上搜索信息。然而网络上的信息是多变的、片面的,往往会导致一些学生一叶障目,陷入政治上的困惑。

 

2.心理素质有所增强,但承受挫折能力差

从目前总体状况看,学生自我认识、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有所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有所提高,但离我们期待的理想状态尚有较大差距。例如,同学们对大学环境的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参差不齐,较多新生入学后对大学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不适应,有些在高中时十分自信的学生在入学初期容易陷入“信心危机”,有些来自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还会面临经济压力,在与其他同学的交往中往往还会产生自卑感。

当代大学生多数是在较为顺畅的环境里生活、在众多长辈的关注下成长,在表扬与鼓励中进步,而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出现一蹶不振的状况,如不及时进行疏导、教育,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3.总体价值观积极向上,部分学生存在功利化倾向

多数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以及较强的竞争意识和使命感。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的价值观念表现出实惠化、功利化倾向[]。从价值目标的选择上看,多数学生较为注重个人利益和个人发展,认为个人事业成功重于为国家作贡献;希望少奉献,期待多索取。如有人参加社团组织是为了混一个头衔,方便以后出去找工作;有人积极要求入党,只是为了毕业以后可以报考公务员。

这一代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在众星捧月的环境中长大,从小就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自己,把个人利益放在前面,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愿意去做,对集体有利的事情经常积极性不高,对家庭(父母)、国家和社会普遍缺乏责任感。

 

4.独立自主意识强、追求个性,有一定的从众心理,受同辈群体影响较大

有研究表明,独生子女有着独立意识强、独立能力差、依赖心理强,亲和需要强与实际交往能力差相伴随,行为好强和耐挫力低相交织等特点[]。当代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强调独立自主、崇尚个性,这是积极的一面;但同时,他们很多人又不能忍受内心的孤独,极大地依赖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子,在同辈群体中寻找寄托和依靠。由于同辈群体情况各异,大学生在其中受到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多数影响可能是积极的,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发展进步,有些则可能是负面的,使大学生的成长偏离正确的方向。

 

三、坚持以人为本,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

 

在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是与政治理论课和第二课堂同时进行的。其中,共青团工作的重要阵地是在第二课堂,基层共青团组织更是在教育工作第一线直接面向广大青年学生。因此,如何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日常教育工作中,使之真正对大学生产生积极影响,成为摆在每一位基层团干部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四点方法:

 

1.平等对话,双面论证,有效沟通

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大学生,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将他们视为平等交流的对象,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将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转变为对话式的平等交流方式,通过平等的朋友式的沟通,准确掌握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心理诉求,进而通过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实现教育引导的目的[]

其次,由于大学生政治视野开阔,信息来源复杂多变,因此常有少数学生在政治倾向上呈现不稳定态势,这时最需要及时的教育和引导,单纯的灌输式说教和空泛的理论讲解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这就需要一些传播技巧。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如果信息的接受者受教育水平较高,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也较强,则比较能够接受一分为二看待事物的方式方法,适宜采用“双面论证”的方法,即传播者同时向接受者提出或介绍那些利弊皆有的事实和论点。举例来说,这是在基层院系经常会遇到的场景:在一场学习讨论活动中,有一名学生询问、提出如何看待党的执政能力的问题,他对腐败问题会否影响党的执政地位感到困惑。对于他所提的问题,其他同学并不赞同,但是一时也找不出合适的理由来反驳。这时就需要我们及时引导学生了解正反两方面的情况,一方面是从历史到现实的发展来看,党在领导国家革命和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党对于自身建设的重视和所做的努力,另一方面是在国家改革开放攻坚期和经济社会的转型期,所凸显出来的时代性的问题,以及部分党员干部还不能做到廉洁自律的现实情况,进而引导学生把握主流,正确理解党作为一个整体的先进性和部分党员干部的腐败渎职在某一特定阶段还可能继续存在,但是党有决心有能力逐步解决问题,保持自身的纯洁性。实践证明,这种引导方式比生搬硬套政治理论的效果要好得多。第三,还要注意,在对学生进行引导的过程中,要用事实说话,要先摆事实,再讲道理。

 

2.以身作则,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对大学生开展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求团干部从自身做起。第一,加强理论修养。只有对理论问题保持清醒认识,才能有效指导教育工作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旗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其思想根源、历史渊源以及现实意义,并灵活运用。第二,发挥榜样作用。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开展工作,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身要先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不提倡学生去做的事情,自己也不碰,进而通过榜样示范的作用,带动学生自觉向我们引导的正确方向发展。第三,坚持服务育人。要牢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从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学习中的困难和生活中的烦恼,通过真诚的关怀和帮助,赢得学生的信任。还要细致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帮助他们制定个性化的学习和生活规划,把思想教育融入管理服务工作中,进而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3.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寓教育于活动

针对大学生独立自主意识强、但是较缺乏责任感的现实情况,我们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道理”变成学生能够理解、乐于接受的“小道理”,深入浅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校荣校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同时,以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引导学生自觉加强认识。例如,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组织座谈会、讲座和参观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战争年代与改革开放新时期这一历史和现实的对比,深切体会国家和社会进步所带来的变化,从而培育深厚的爱国情怀;加强爱校荣校教育,可以从对学生的关怀入手,引导学生积极合理地利用学校各种资源,体会学校老师的良苦用心;完善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从引导学生发掘自身兴趣入手,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引导他们把个人成就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通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仪式性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对家庭的责任、对父母的义务,更进一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从中收获助人的快乐,逐渐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公民意识、集体主义精神,这一点实际上是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公民意识强调的是遵守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实际上,对拥有较高文化知识水平的大学生来说,不应仅仅维持在“遵守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这一最低要求层面,而要达到更高的水平,通过以身作则和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去影响社会上更多的人。第二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随着各项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拓展活动范围、创新活动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将是我们在教育工作中不断努力的方向。

 

4.坚持党建带团建,发挥同辈群体的教育作用

同辈群体中的友情是青少年时期最重要的情感依托和人际关系。许多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都论述过同辈群体对青少年个体社会化的影响。同辈群体是一个独特的、极其重要的社会化因素,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说,同辈群体的影响日趋重要,甚至在某些方面远超过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的影响。在对大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我们特别要关注的是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生活目标和价值观的影响。并非所有的同辈群体所承载的文化都与社会主流文化相一致,同辈群体的影响方向往往不可控,因此,需要积极发挥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作用。高校中的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的先进分子和中坚力量,也往往是同辈群体中的核心力量。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能使同辈群体承载主流文化,影响和带动广大青年团员朝着主流方向发展。

坚持以党建带团建,从宏观层面上来说,要高举团旗跟党走,在微观层面上则是要通过学生党员,带动广大团员,紧紧跟随党的步伐,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切实发挥学生党员在同辈群体中的教育作用,首先要教育好广大学生党员,加强党员意识教育,增强自身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他们重视自身言行,时时处处在集体中发挥先进性带动作用,为其他普通同学做出榜样和表率,通过他们去引导更多的普通同学,将思想引导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年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上述四种方法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与大学生的平等对话、有效沟通是教育的基础,可以促使学生自觉思考、理性判断;提高理论修养,以身作则,并为学生排忧解困是教育的关键,只有赢得学生的信任,才能真正影响和感染学生;举办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是教育的载体,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施以积极影响、正面引导;学生党员是教育的抓手,发挥同辈群体的重要作用,可以达到学生自我教育、共同进步的效果。广大高校基层团干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宗旨,勇于开拓、大胆创新,探索各种新载体、新途径、新方法,着力增强教育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责任编辑:曾嘉坤

 

[] 李新生:《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前沿》,2009年第7期。

[] 张三萍:《1000例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的分析与启示》,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2002年。

[] 何可、郭琦:《当代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创新研究》,《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