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以研讨课教室建设促进高校研讨课教学开展

作者:卢晓东 孙燕君 发布日期:2010-05-20

作者简介:卢晓东  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兼元培学院副院长

孙燕君  北京大学教务部教务办公室副主任

摘要:本文回顾了北京大学参考美国耶鲁大学引进和建设研讨课专用教室的过程,以及过去六个学期研讨课教室在北京大学的使用情况,建议高等学校的教室类型至少应该划分为两类:讲授课教室和研讨课教室,进而提出研讨课教室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进研讨课教学的开展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促进师生互动和创新人才成长的主张。

关键词:教室  研讨课  师生互动

教室在大学教学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用心的教室设计与适当的教学方式相配合,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反之,不适当的教室类型会对教学造成阻碍,甚至对创造性人才培养形成不利影响。对于人才培养如此重要的教室,国内却少有人专门研究,包括教育学者和室内装饰设计师。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北京大学曾有多位教授在长期教学过程中,对不适当的教室提出意见。北京大学哲学系韩水法教授在《读书》杂志2006年第6期发表文章《甄陶还是镀金?》,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文章指出:研讨课的观念和制度基本在现行中国大学制度之外,这是中国大学制度中致命的缺陷。同时,韩水法教授指出,北京大学当时还没有供研讨课专用的教室,这是北京大学教学和教室建设中的一个大问题。显然,缺乏研讨课教室已经对北京大学的创造性人才培养工作造成了影响。然而,研讨课教室到底如何布置?与现有一般教室的差别在哪里呢?

一、研讨课教室与研讨课教学

2005年7月,笔者作为领队带领25名本科生参加耶鲁大学暑期学校,并利用此次机会对耶鲁大学的各类教室,特别是北京大学缺乏的研讨课教室,及其内部设计细节进行了实地研究。

耶鲁大学的教室大体上分为两类:讲授课(Lecture)教室和研讨课(Seminar)教室。二者根据教室功能和形状的不同,在细节上有所变化。例如,在固定安排作曲教学的讲授课教室中,黑板上已经事先画好了固定的白色五线谱;而研讨课教室的主体为会议室类型,学生之间是面对面的,能够方便地相互交流和学习,其中很小的研讨课教室采用小圆桌为中心,非常类似我们的餐厅设置。同时,为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研讨课教室没有设置讲台,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处于平等状态;为方便教授书写与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表达,教室在没有窗户的三面墙或小教室的两面墙上都安装了黑板。

我国高校教学以讲授课为主,大部分教室为教师设置一个高出平地的讲台。在讲授课中,教师在大部分情况下站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对教师须仰视,因而容易产生崇敬之情,所谓“仰之弥高”。这时,学生们在心理上处于劣势,难以平等的提出疑问,产生问题后又往往反复掂量是否提出了愚蠢的问题;而教师心理上则处于优势,虽然方便监督每一个学生是否认真听讲,但不容易引发学生平等地提问,他们会感觉自己讲的都是真理而难以容忍学生提出的“怪问题”,或者因暂时回答不出学生的问题而产生心理落差。在这种状态中,教师高高在上,象征知识的权威和“牧羊人”,学生却因在课堂上对教师仰视日久而难以形成批判性思维模式和学习态度;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前脸对后脑,难以形成面对面相互讨论。以上两个因素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都十分不利。

两种教室类型在教育和学习理念方面显示出根本不同。而我国大学教室类型单一,缺乏研讨课教室,这将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产生阻碍。对此,一种合理的政策选择是:教室类型根据课程类型得以区分,并在可能情况下通过研讨课教室的建设促进研讨课教学的顺利开展。

笔者返回北大后,专门将研究结果向北京大学参与教室建设与管理的各部门进行了报告,建议适当时机在北大建设一批研讨课专用教室。2006年6月,经校领导批准,北京大学文史楼教室改造工程开始启动,目的是建设一批研讨课专用教室。通过基建部、教务部、设备部等多方的积极合作,研讨班教室改造工程于当年10月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

工作的第一项重要任务是进行教室基建设计。在向建筑设计师传达了设计理念后,设计师完成了基本的室内设计。第二项重要任务是完成座椅的招标采购。由于国内的教室座椅生产商大都不生产类似耶鲁大学的活动座椅,所以招标较为困难。最终经反复寻找,教室座椅由河南一家图书馆家具制造商根据北京大学的教室大小进行了专门设计。多媒体是教室硬件设施中的关键。国内经营多媒体设备(特别是中控装置)的公司通常只生产固定讲台类型的中控台,为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老师专门设计了适合研讨课教学的中控台,基本实现了研讨课教室的多媒体配置功能。经艰苦工作,北京大学在文史楼共建成27间研究课程专用教室,其中包括:标准容量为15人的研讨课教室14间,标准容量为30人的研讨课教室13间。

研讨课教室为会议室形式,全部为活动桌椅。椅子分为有写字板和没有写字板两种。其中,没有写字板的椅子直接布置在桌子周边,有写字板的椅子在第二圈,环绕桌子。考虑左撇子的存在,写字板有左右分别并确定了两种椅子的比例。教室不设置讲台,以实现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平等地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更加“充分的讨论、质疑、问难、分析与批评”。为方便学生和教师的书面表达,特别是演算和画图,大教室设置了三面黑板,小教室安排了两面黑板,教师与学生都可以自由方便地书写。全部教室均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小型中控台简洁地居于房间角落。

自2006年10月起,北京大学在教室建设方面与世界一流大学接轨,将教室正式分为两类——研讨课教室和讲授课教室。研讨课教室开始走入北京大学,在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这一方面方便了已经开设研讨课教师的工作,另一方面促进了研讨课在北京大学的进一步开展。

研讨课教学与传统的讲授课教学有所区别,教师需要更加精简地讲授课程内容,以给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由于每个学生的参与机会十分重要,研讨课需要严格限制学生人数,以小班教学为主。

在研讨课教室的建设过程中,我校部分教师就跟踪了解,迫切要求教室建成后,请教务部协助把他的课程地点调换到文史楼研讨课教室。2006年10月,研讨课教室一经投入使用,便引起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多家媒体予以报道,多所高校(如:南开大学、甘肃农大等)予以转摘。同时,许多其他高校到北大访问的管理者和教师要求专门参观研讨课教室。

由于研讨课教室的独特设置,教室座椅需要严格管理,防止丢失。因此,教室建成后,经教务部协调,总务部、财务部为教室管理制定了专门的规章制度,从而完善了研讨课教室的管理机制。

二、研讨课教室的使用促进了研讨课教学的开展

文史楼研讨课教室建成至今已使用六个学期。其间,研讨课教室得到充分使用,周一至周五的上课时间教室几乎被排满,周六、周日也有安排。同时,多个院系的教师要求专门使用研讨课教室进行教学,如:2008年秋季学期,心理学系的一名教师提出使用要求,但因已经排满课程而无法满足。这意味着北京大学需要在适当时机进一步扩大研讨课教室的比例。

在北京大学——耶鲁大学联合本科生培养项目中,耶鲁大学的教师到北京大学开设小班研讨课。大传统的讲授课教室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此时,研讨课专用教室恰好为他们的研讨课教学提供了适当场所,促进了我校本科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由于我校的本科自主招生和部分院系的研究生招生的面试采取小组讨论模式,文史楼研讨课教室也为招生面试提供了适当场所。

此外,研讨课教室的会议室布局还为我校学生提供了最好的课外活动场所。学生心理健康中心固定在每周六、日使用两间研讨课教室,举行心理工作坊(workshop)和团体活动;校团委也于每晚21:00以后,将研讨课教室用作学生社团的例会活动场所。

研讨课教室在教学中得到北京大学广大教师的以致好评。以下为英语系高一虹教授在电子邮件中对研讨课教室的评价,以及对课堂上学生积极性和师生互动性的描述:

今天第一天上课,感觉很好——在北大上课20多年,还没用过这么可心的教室。

教室在文史楼一楼,面积大约有化北楼120室的三分之二,20多人围着三张拼在一起的桌子坐成比沙龙讨论还略小一点的圈子。没有讲台,可以使用笔记本电脑放投影,放映设备是一个靠在边角的“小茶几”,一点也不影响讨论。惟一的不足是缺少一个插销版,接头离圆桌稍远了一点。 

虽然是第一天上课,学生是来自英语系三个不同的年级和其他一些院系的本科生,但气氛比较活跃,有不少学生主动问问题,还有好几个是打断课程提问的,学生之间也有积极的交头接耳。为了能跟后圈的学生多交流,我还是站着进行讲课,但比带讲台的阶梯教室要舒服得多了,轻松而直接的目光交流,使横向和纵向空间距离都缩短了很多,上课前的焦虑烟消云散。

这样的圆桌seminar教室我期盼了很多年了!

三、高校教室应当分为两类

2008年3月,南方一所高校发文,不允许40岁以下教师坐着讲课。这典型地表明,大学教学方法在我国高校仍是重要问题。不是大学所有课程都应当或可以采用研讨课模式,但大学没有研讨课,或研讨课教学不被允许和鼓励,一定存在问题。值得欣慰的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讲授课程较多”已经引起一些高校领导的注意。比如,清华大学2003年起推出由院士和知名教授主持的“新生研讨课(freshmen seminar)”,2005年起开设高年级专题研讨课。

将研讨课专用教室引进北京大学,意味着在观念上和制度上,研讨课这种教学形式已在中国大学体制中被正式确立;意味着大学的教室应当明确分为两类——讲授课教室和研讨课教室。这同时表明,大学缺乏研讨课教室无疑是教室建设中的缺陷。

2009年,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课题组完成了“清华大学本科教育学情调查报告——与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相比较”的重要报告。报告指出,清华大学在教师和学生互动这一重要教育指标方面表现低于美国大学,同时,清华大学本科教育最重要的两个问题之一就是:本科教育的课堂教学质量不高。清华大学这项研究因其参照对象较高而具有某种谦虚之意,但仔细考虑,该问题在国内具有普遍性,北京大学同样具有类似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小班教学以及研讨课教学的广泛开展,是促进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而,研讨课教室的建设和研讨课教学在中国的广泛开展,对于改善这一指标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研讨课教室的建设和使用以及研讨课的开展,对于提高我国高校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关键性作用。大学的管理者和教师,可以将大学研讨课教室的建设作为促进教师教学方法改进、提高师生互动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抓手。如果其他高校也有很多研讨课专用教室,有更多的研讨课程在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中顺利开展,相信会有更多创新人才从中国高校脱颖而出。

责任编辑:张宪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