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作者:北京大学党委组织副部长 迟行刚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团委书记 周 健 发布日期:2010-05-18

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文/迟行刚   

 

摘要:研究生党建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研究生在校人数占高等教育在校总人数的比重日趋上升的趋势,如何更好地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党建工作成为高校党务工作者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针对上述背景,对研究生群体整体特征和研究生党建现状的进行了整体把握,并基于经验比较和工作实践,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系统对策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党建  现状分析  对策思考

 

1978年恢复招收培养制度起,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国在校研究生总数已突破百万。研究生群体总体基数大、知识层次高、研发能力强,是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重要智力依托。

2006年,我国研究生党员数已达在校研究生总数的41.82%[①]若再将积极分子统计在内,比例更为可观。在高校党建事业的整体布局中,研究生党建已经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是确保研究生群体顺利成长,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但是,在当前经济社会形势下,对照发展目标和工作现状,研究生党建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和亟待改进的不足之处。在此背景下,深入探究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现状,并立足实际思考发展对策,对于开创研究生党建工作新局面,带动高校党建事业和高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高校快速扩招背景下研究生群体的总体特征

 

探究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现状,离不开对研究生党员群体特征的把握。而在研究生党员数已占全国在校研究生总数近半的背景下,研究生群体的整体特征和共性特点在研究生党员群体身上已经有了高度相关的直接体现,因而有必要首先对高校快速扩招背景下研究生群体的共性特征进行把握:

一是人数规模不断扩大带来研究生群体特征差异明显。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已进入大众化阶段。研究生招生人数从1978年的1.07万人[]发展到2007年的41.86万人[]年均增幅13.63%,显著高于同期9.4%GDP年均增幅。与此同时,全国研究生在校人数由1978年的1.1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120万人,年均增幅17.6%[]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快速扩张使得研究生群体内部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1)人员构成广泛。研究生群体广泛分布于2040岁之间,各人成长背景、婚姻情况、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差别很大。(2)思想观念多元。由于个人阅历的差别,研究生群体基于独立思考前提下形成的价值观念各不相同,很难强求一致。(3)研究领域分散。研究生群体一般围绕导师开展学术研究,研究领域细致深入,因而较为分散,同学之间较少重合。(4)活动交集不多。研究生群体因婚姻家庭、学术研究、社会兼职等原因较少参加集体活动的现象十分常见,同学之间交流有限。

二是生均资源占有不足导致研究生群体素质提高乏力。自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以来,财政资金对于高等教育的投入始终不足。200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仅为3.32%,未能达到4%的合理水平。其中,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只占GDP0.6%,相比许多发展中国家(超过1%)和主要发达国家(平均为1.7%[]横向差距依然明显。从另一个指标来看,2005年全国30余所“985”大学的年生均事业费仅相当于2400美元,而发达国家高水平大学的生均经费一般在3万美元以上,是我国的十多倍[]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导致研究生群体在图书文献、经费设备、生活保障、特色培养等方面的基本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学术水准、实践功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制约。另一方面,大规模扩招以后,高校研究生和导师的比例严重失调,目前每名博士生导师平均要带5.77名博士生[]部分专业出现一个导师指导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研究生的情况[]远远高于国外平均数量,违背了研究生培养的正常规律。在授课、科研的压力下,导师对学生从事学术研究的指导监督根本无从落实。教育部发布的《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052006)》显示,56.9%的硕士生导师和47.8%的博士生导师认为研究生质量在下降,这一结果正是研究生群体生均占有教育资源长期不足造成综合质量和竞争实力下降的直观体现,应该引起充分重视。

三是社会竞争日趋激烈造成研究生群体发展压力增大。研究生教育处于高等教育的上游,但经济发展的劳动密集型特征、招生规模的过度扩张和培养质量的现实缺陷的同时并存,造成研究生群体与社会环境、校园环境、人际环境之间明显的角色冲突,给研究生群体带来了较大的发展压力。(1)就业压力。研究生群体属于高层次人才,知识水平、创新能力和领导才能均较为突出,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本应十分明显。但由于我国经济转型尚未完成,知识密集型产业吸纳高技术人才的容量有限,加之就业意愿集中于几个较大城市,研究生就业时经常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2)经济压力。研究生年龄普遍超过20岁,心理逐渐走向成熟,对家庭的依赖减少,而学杂费、生活费等刚性支出使得研究生群体在经济上仍有一定压力,需要通过贷款、兼职等手段加以应对。(3)学业压力。导师课题任务、学业末位淘汰、学术论文发表等压力始终存在,对研究生群体也造成了一定影响。(4)情感压力。研究生群体业已成年且年龄分布广泛,情感压力在各年龄段都有体现。已婚学生面临学业与婚姻在时间空间上的冲突,单身学生则面临寻找合适伴侣与繁重学业任务、狭窄个人空间的冲突。(5)同龄人压力。研究生群体面对同龄人积极努力的举动时往往会产生不安,造成心理压力,压力的长期集聚可能引起抑郁偏执或同学矛盾。

 

二、    研究生党建工作中的几个现实问题

 

长期以来,在各级党组织和学生党员的共同努力下,研究生党建取得了长足发展,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成效斐然。伴随形势的发展,研究生党建工作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我们在掌握研究生群体总体特征的同时予以正确把握。

一是学生入党动机多元化,出现实用主义功利化的苗头。多项调查[]表明,学生入党动机受就业压力、社会环境和家庭意见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深。为提升竞争实力而选择入党的人并不少见,缺乏明确入党动机而随大流的也不乏其人。实用主义功利化倾向的普遍存在,造成高校研究生群体中党员发展情况冷热不均:人文、自然科学类专业中学生申请不积极,党员发展计划经常完不成,工科、社会科学类专业中学生申请非常积极。实用主义的抬头还导致部分研究生入党前后的表现不一致,入党前和善周到、热心公益,入党后冷漠自我、脱离集体,破坏了党组织和党员群体的形象和威信。因此,在研究生党建工作中做实思想政治教育、强化考察管理、甄别入党动机等一系列工作,对于扭转入党动机实用主义功利化的倾向,发展和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是部分基层党组织在党员群众中影响力弱化,战斗堡垒作用未能发挥。研究生教育的现实压力决定了导师、科研、就业等名词在学生心中具有较重的分量,学生在校期间中往往以完成导师任务、开展科研工作、发表学术文章和丰富实习经历为生活重心,以求得顺利毕业并谋得一份好职业。相比之下,学生对于党支部的概念仍然停留在召开会议、传达精神、发展党员的刻板印象上。迫于自身发展的压力,除发展党员大会和强制要求参加的活动外,研究生群体对党支部活动关注和参与的热情并不高。部分支部组织体系松散,甚至存在一年只开一两次党员发展会议而没有任何其他活动的极端情况。思想上的长期松懈导致党支部凝聚力的下降,这种下降不仅体现在对支部成员的号召力上,还体现在因缺乏对非党员研究生影响帮助的手段而很难产生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团结引领广大同学实现共同发展的战斗堡垒作用无从体现。

三是研究生党建工作载体创新不足,与党建工作的发展要求脱节。由于缺乏思想观念上的一致认识和党内集体生活的制度安排,研究生党建工作的载体建设滞后于新形势的要求,较难吸引同学参与,导致支部与同学之间产生了严重的距离感,支部引领思想和服务需求的功能实现也难以保障。部分支部在思想理论学习活动的开展中往往流于形式,一提到支部活动就是“召开会议、野外郊游、提交心得、总结上报”这缺少创新的固定模式,较少有人关心到底研究了哪些实际问题,解决了哪些实际困难,取得了哪些实际效果,党组织的先进性无法保证。少部分支部骨干面对支部内外的党员群众现实的发展压力无所适从,经常以研究生已经成年、应该学会自我负责为理由,较少主动思考解决对策,主动向外整合资源,导致党支部服务同学功能的缺失,使得支部成员面对个人发展的巨大压力时不可避免的各自为政、单打独斗,集体组织在服务同学发展方面的规模效应无法实现,这必然影响研究生党员向党组织自发靠拢的动力,不利于研究生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效实现。有的党支部不去了解党员群众的思想动态和利益诉求,不去思考新的社会环境和技术条件下党建载体的创新路径,不去学习其它支部在活动载体创新方面的有益尝试,而是把思想认识和组织方式停留在旧有的思路模式上,丧失了对网络舆论阵地、公益服务事业、青年自组织项目、重要机遇期活动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这些问题的普遍存在,限制了研究生党建工作的载体创新,制约了研究生基层党组织活力的发挥,必须尽快加以解决。

四是组织领导体系被动僵化,尚未完全实现对研究生党建的科学指导。首先是对研究生党建工作与业务培养的关系定位不清,对党建工作边缘化的潜在危险认识不足,将业务培养作为衡量党建效果的唯一标准,同时,对研究生党员群体的觉悟认识过分乐观,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呈现“重视本科生党建、忽视研究生党建”的格局,放松了对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思想重视和科学规划。其次是对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具体指导乏善可陈,在基层组织的支委班子建设、尤其是支部书记的挑选上缺乏指导把关,制约了支委班子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在支部日常工作开展上缺乏量化考评标准和业务指导监督,不管不问、放任自流,进一步弱化了支部工作的作用效果。再者是“眼睛向下、重心下移”的强基固本工作有待加强,着眼于帮助研究生解决实际困难的资源倾斜力度不足,研究生基层党支部在开展各类活动的过程中仍面临诸多经费、资源、载体方面的约束。最后是缺乏对基层研究生党建工作的调查研究,对工作的指导依赖旧有经验,而对新问题和新情况认识不全、思考不深、措施不实,造成组织领导工作的效率低下。

 

三、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对策思考

 

招生规模高速扩张背景下,研究生群体个性需求差异大、素质提高难度大、竞争发展压力大等整体特征和新时期研究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学生入党动机多元化、基层党组织影响力弱化、党建载体相对匮乏、组织领导被动僵化等新情况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形势,比照研究生工作现状,按照高校育人的基本规律和党建工作的基本原则,笔者认为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突破,努力开创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提高思想认识,明确责任主体。高校研究生党员是高校学生中的先锋模范群体,在校研究生中党员比重已于2006年达到近半数。在此情况下,狠抓研究生党建,带动研究生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已成为研究生培养的必然要求。高校各级党组织应深入把握研究生党建的发展趋势,按照“高度重视研究生党组织建设,切实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研究生党建工作的自觉性和能动性,按照“学校抓规划联络、院系抓管理服务、支部抓发展建设”的三级责任区分,做好同一发展目标下不同单位在职能、机构、人员上的分工协作机制,为相关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组织基础。

立足思想引领,建设优良党风。在招生规模快速扩张的背景下,研究生群体面临的竞争压力加大,在入党问题和组织生活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功利化思想,给研究生党建工作造成了负面影响。就此问题而言,在明确这一负面影响的根源在于研究生发展压力倍增的同时,要认识到部分领域中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缺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在以促进研究生能力培养和就业发展为手段掐住这一苗头的同时,还要始终不渝地做好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积极分子入党和党员日常管理的全过程中,要结合各单位的实际,结合研究生群体的年龄和阅历差异,创造性地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用学生群体爱听能懂会用的话语把我们国家的发展战略、重大思想和精神要求讲透彻,提高研究生群体思想觉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观念和远大理想,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总而言之,越是价值多元的阶段,越是思想多样的时候,越是要突出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任何时候都毫不放松地加强党风建设。要进一步提高组织生活的质量,在创新党校授课模式和内容的同时,依靠各级党组织开展经典著作选读、形势分析报告、党性修养教育等活动,增进党员、积极分子和普通群众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认识、理解和拥护,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

促进资源整合,服务学生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做好育人服务、促进学生发展是党的宗旨在研究生党建中的根本体现,也是增强党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举措。研究生党建工作中各级党组织应当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并满足研究生成才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合理配置相关资源,牢牢扭住促进学生发展这条主线开展工作。要争取将导师资源纳入到党组织的活动中来,通过成立由多位导师同时参加的专家辅导组并定期进行咨询交流、邀请不同导师参与基层党组织的学术研讨、社会实践或户外运动、定期举办师生学术午餐沙龙等形式,加大导师团队与研究生党员、积极分子和普通群众的交流力度,并着眼建立学术培养和成才辅导的长效机制,将导师配备情况由“一人指导多人”变为“多人指导多人”,满足研究生群体在科研方面迫切的指导需求,促进研究生群体学术科研能力的发展提高。要积极与学校相关管理服务部门联络沟通,努力促成相关资源投放与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整合,进一步做好对学生群体的服务工作,形成“多打一”的良性局面,缓解研究生群体素质提高乏力的现状,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和辐射力,带动高校育人事业的全面发展。要立足校园,着眼校外,积极邀请校外用人单位和各界人士走进校园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并努力为在读研究生创造挂职、实习和实践的岗位和机会,在人力资源的供求双方之间搭建更为通畅的绿色通道,切实满足研究生群体迫切的就业需求,以资源整合促学生发展,以学生发展求党建实效。

丰富活动载体,提高党建实效。载体建设是党建活力的重要保证。从研究生党建育人根本目标的角度出发,除了读书报告、谈心交流和红色旅游等常规载体外,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进载体创新。一是建立学术攻关和党建创新两相促进的活动载体,以党组织为依托,积极开展名师辅导、讲座沙龙、科研交流、理论研讨等学术活动,着力培养研究生群体的科研能力并促进研究生之间的了解协作。二是建立生活互助和党建创新两相促进的活动载体,加强与不同学科、不同类别党组织的交流沟通,扩大本单位成员的交往范围,帮助他们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积极引导研究生党员关心帮助本单位经济或生活困难的党员群众,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将温暖带给每一个人。三是建立提高就业与党建创新两相促进的活动载体,要在各级党组织的主导下,积极开展校企共建、校地合作以及形式多样的挂职、实习、实践活动,加快人才交流,提升人才素质,实现多方共赢;同时,还要适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经验交流、笔试面试技巧讲授等活动,全方位地开展就业创业促进工作。四是建立管理创新与党建创新两相促进的活动载体,要妥善利用好网络、多媒体、无线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将党建阵地延展到互联网、手机网络等新型交流平台上,进一步密切研究生群体的相互联系,扩大研究生群体的生活交集,克服传统意义上因个性特质、婚姻年龄和研究方向等方面的显著差异而造成的交流空间有限等缺憾,提高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实际效果。

抓住关键环节,加强制度建设。上文提出的诸多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党建的措施,能否落实的根本在于是否有完善的体制机制保障。因此,制度建设至关重要。一是要坚持重心下移,强化基层建设。在加强组织协调和流程监督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各基层党组织的特殊性,将权利、义务和资源充分下放,放手发动基层单位结合各自党员构成、学科特点和发展目标,因地制宜地开展研究生党建工作,务求育人实效。二是要坚持科学用人,完善选拔机制。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明确党组织负责人选拔、党员业务骨干选拔、积极分子推优入党的各项机制,充分发挥党员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党建事业发展。三是要坚持制度现行,夯实体制建设。吸取外部经验并结合自身实践,进一步明确人才选拔机制、活动考评机制、载体创新机制、资源配置机制等,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中的各项宝贵经验凝结成科学制度,推动研究生党建工作中的思想教育、人才服务和党员发展三个环节齐头并进,努力建立研究生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

 

研究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有理由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下,在高校党务工作者和研究生党员群体的具体实践下,研究生党建工作一定能够实现新发展、取得新突破,为促进高校育人整体目标的早日实现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薛天详:《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30年:历程、成就和经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9期。

[2] 金开诚:《切实加强研究生扩招后的导师队伍建设》,《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第10期。

[3] 冯海燕:《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调查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08年第6期。

[4] 姚远,孙德刚:《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探析》,《文教资料》,2008年第1期。

[5] 陈昌华,余霞:《就业压力下大学生入党动机分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普教版),2007年第9期。

[6] 钱昕,曹雪峰:《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现代教育科学》,2008年第1期。

[7] 夏祥伟,尹博:《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对策思考》,《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作者:迟行刚  北京大学党委组织副部长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团委书记

责任编辑:李晓倩



[] 施芳:《和谐校园 党旗飘扬——高校党建工作扫描》,《人民日报》,20061228日。

[] 薛天详:《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30年:历程、成就和经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9期。

[] 韩妹.:《25年来我国博士数量年增23.4%,博士质量成新问题》,《中国青年报》,20093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