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应用拓展训练方法开展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研究 ——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008级新生为例

作者:◎文/赵天旸 陈 威 发布日期:2010-05-21

 

  要:拓展训练作为现代组织全新的培训方式和团体心理辅导方式,对于激发意志和精神力量,提升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集中解决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有着重要作用。新生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关键节点和重要环节,笔者尝试将拓展训练运用到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008级本科新生的适应性教育中,取得了较好成效,力图为基层院系开展新生教育工作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拓展训练  适应性障碍  迎新工作

 

一、拓展训练的起源与发展

 

拓展训练(outward bound)起源于二战时期的英国。最初的训练项目是由一个叫劳伦斯的英国人制定的,以军事生存训练为主,其目的在于让海员具备更好的心理素质。Outward Bound的寓意就是驾驭一艘孤独的小船,在暴风雨来临之际,离开平静的港湾,驶向波涛汹涌的大海,去迎接风浪的挑战,这是拓展训练的最初雏形。[1]随后,拓展训练在欧洲和美国的一些知名大学日益流行,一些心理学家参与到这项工作中,为拓展训练增加了很多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的元素。这样,拓展训练不仅可以帮助学员进入模拟情境,应对挑战、完成任务,激发学员的意志和精神力量,全面提升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某一特定人群相对集中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成为心理咨询和辅导的重要形式。从非学术的角度,笔者认为身体训练项目和团体心理辅导既是拓展训练的两大流派,同时,它们不同形式的有机结合也赋予了拓展训练独特的魅力。时至今日,拓展训练作为一种现代组织全新的培训方式和团体心理辅导方式,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成功、最受欢迎的体验式教学方法之一。

 

二、拓展训练与学生重要的“一年级”

 

一年级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大部分学生个体正式迈出家庭、初步走向社会的重要转折点。对于学生个体而言,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思想和行为将极大地影响学生大学期间的发展状况。笔者通过对城市与环境学院2005级学生(样本量124GPA排位的研究发现,86%的学生最终(三年)成绩排位与一年级成绩排位不超过3个位次(含)的变化。而出现学习困难的学生(GPA低于2.03门以上不及格)往往是在一年级就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学习问题。与学习方面类似,在科研及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也有同样的情况,学生一年级的表现至关重要。对于集体而言,笔者通过对城市与环境学院数届本科班团集体成长的观察,尤其是对优秀典型班团集体的仔细研究,发现优秀班团集体在大一阶段就已经形成良好的互助氛围和融洽的同学关系。而出现学生问题较多的班级,在相同时期则相互不熟悉、同学矛盾较多。新生入学阶段是新生之间建立人际交往圈最为集中和关键的时期。据相关学者研究,“朋友网络的规模和强度越大, 个体越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社会支持,有利于建立起个体对于组织的情感依赖。”[2]可见,在班、团集体形成的大一阶段,外界作用和初始引导对集体形态、集体文化、集体意识的形成有着节点性的关键作用,而往后班团集体的发展将存在较大程度的路径依赖。因此,认真地做好迎新工作,帮助新生解除适应性障碍,尽早适应大学生活,塑造和谐班级氛围,就成为基层院系学生工作的重要任务。

    通过200520062007年对城市与环境学院新老生的访谈及调研,笔者认为三个方面对于新生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新生应当完成对自我的重新审视和正确定位;其次,新生应当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最后,新生需要一个团结友爱、和谐互助、共同成长的班团集体,并以此为依托,拓展相对稳定的人际关系交往圈。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系统的教育引导和学生长期的努力,而创新的方式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如前文所述,拓展训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信任过程[3]。拓展训练对于学生自我定位、习惯养成和人际交往都可以有一定程度的促进,对于解决新生群体的共性问题会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有必要把拓展训练方法应用在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中。

 

三、新生适应性教育拓展训练模式的制定及应用

 

拓展训练选择的实施对象是城市与环境学院2008级本科新生,人数为103人。为取得更好的参与效果,实施时间选择在开学报到一周内,也就是新生对环境、集体充满新鲜感,具有强烈交往愿望和表现意识的班级形成阶段。依据可控原则和效用最大化原则,笔者将103人分为三组(分配与班级相同),分别为34人、34人、35人。拓展训练依据标准化流程分组进行。笔者选择在新生入学初期(第三天),大家相互缺乏了解、比较陌生的阶段开展拓展训练。由于场地的限制和安全因素的考虑,笔者选择在室内进行拓展训练,并在制定拓展训练模式和项目时,以心理辅导类项目为主,尽量减少运动幅度较大的偏体育类项目。同时,针对新生普遍的心理特点和共性需求,笔者将拓展训练设计为4个模块(详见表1),分别是相识教育、相知教育、团队合作及梦想瓶项目。通过拓展训练,笔者希望可以促进学生相互认识、相互了解、有好的团队合作,并以积极的态度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

 

1  新生适应性教育拓展训练项目内容及目标:

项目

项目内容

目标

相识教育

1、热身游戏(分组按顺序捶背等)

2、握手训练(微笑、握手)

3、交换名字(交换彼此信息)

学习初次见面时自我介绍的技巧; 学习帮助他人和接受帮助的技巧。 促使学生之间的相互熟悉,有初步的了解。

相知教育

1、赞美训练 

2、感谢训练

3、团员信息传递接龙

学习尊重他人,学习感恩,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初步建立相互信任与彼此接纳的人际关系同一团队成员相互熟识。

团队合作

1、设计队旗

2、制定队伍口号

3、确立团队运作机制

4、团队展示

初步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团队认同感。促进团队成员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增进友谊。

启发学生创新意识

梦想瓶

1、大学生涯规划宣讲

2、制定目标,封档,四年后拆启

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帮助学生制定明确的大学发展目标。

 

每场拓展训练整体耗时2.5小时-3小时,现场气氛比较活跃。学生们积极的思考,认真对待每一个培训项目。在赞美训练中,学生们能够真诚的发现和寻找同伴的优点和特质,并勇于表达;在团队合作训练中,学生们努力设计队旗、口号、并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团队文化,体现了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笔者发现,通过氛围的营造和行为模式的建立,笔者可以比较容易地引导学生情绪、促进相互交流,协调学生关系。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从拘束到活跃,从生疏到熟识的全过程。另一方面,拓展训练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学生们能够较为充分地表达自己,也能够尊重他人、接纳他人。笔者可以通过适时地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相互信任、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也可以通过各种简单易行的游戏来帮助建设团队,以此促进团队(班级)的成长。总体而言,拓展训练操作容易,覆盖面大,能够帮助学生自我教育,共同成长。笔者基本达到了全部预设目标。

 

四、新生拓展训练结果的评测与意义

 

笔者把拓展训练作为开展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从方案设计到实施过程都还不是很成熟, 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其效用也将进一步跟踪和调研,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几个软性指标从一定程度上证明拓展训练的积极意义。

1、新生参与积极性高,拓展训练现场气氛热烈。

  此次拓展训练,选择在新生入学后第一周,处于新生刚刚获知组织归属的班级意识形成阶段。这个时段的新生面临全新的班级组织、同学老师、生活环境,具有强烈的交际愿望,而拓展训练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教育模式能较好的满足这种需求,现场所有新生全员参与,态度积极,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2、新生人际脉络形成较快,环境适应能力得到提升。

  在全新的集体里,成员之间认识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接触和集体活动的共同参与。拓展训练强调人际交互和团结合作,在各项环节的参与中,有意识的引导每位新生在短时间内强化记忆同班同学的基本信息,并通过合作进一步加深了彼此之间的相互认识,大大加速了班级内部新生之间的认识速度。根据现场各小组随机调查(样本量超过10人),参与项目培训学生平均`新增认识人数超过14人,并且能够相对全面的掌握这些同学的基本信息(如籍贯、兴趣爱好等),同时为以后认识更多的同学奠定了基础。新的人际脉络的形成,能有效帮助新生克服全新环境陌生孤独、心理恐慌等问题,学生们相互熟悉,彼此了解,在学期初期就可以互帮互助,共同应对挑战,大大提升新生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3、学生基本情况掌握迅速,新生班级、党团支部建设更为合理。

  在拓展训练中,新生的基本情况、个人才能充分显露。这有利于学生工作老师在短时间内获取新生的基本信息,了解新生的心理状态,方便后期辅导工作的开展。同时,在拓展训练过程中,一批具有凝聚能力的学生脱颖而出,也为日后的班级和党团组织建设提供了更为准确的参考依据。在拓展训练中,表现出色的同学多数参与了日后的班委选举,并担当着班级组织、协调,服务身边同学的任务,发挥着较好的上传下达、核心带动作用。

4、新生班级氛围和谐,学习风气日上,矛盾相对较少。

 拓展训练较好地促进了新生对班级的认同,也加速了新生人际脉络的形成。班级委员的合理产生和有效的工作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班级氛围。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相互关爱、共同进步的风气日上。新生之间相处也更为融洽,矛盾产生相对较少。

5、爱校情结、学院认可度增强,各类学生活动覆盖率得到提升。

拓展训练的有效开展,加深了新生的爱校情结和学院认同。班级组织化过程的加快让新生集体体现出更强的凝聚力和协作精神。从学生工作角度来看,学院各类学生组织吸纳新生的覆盖率基本达到100%,大型活动(如爱乐传习)参与率达到100%

大学新生的可塑性很强,迎新工作影响深远、责任重大。实践的经验证明,拓展训练可以帮助新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发掘潜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加速班团组织的形成,实现自我的超越;另外,拓展训练能够满足学生的很多共性需求,能够高效的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有助于帮助学生工作提高效率,实现全员覆盖,是一种有效的新途径和新模式。

参考文献:

[1]魏洁云:《潜能激发与素质拓展训练》,《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第6期。

[2]樊富珉:《我国团体心理咨询的回顾与展望》,《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3]张勉、魏钧、闫举刚:《组织认同的形成:朋友网络的影响》,《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年第7期。

[4]王金良、张大均、吴明霞:《团体训练对提高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有效性研究》,《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第9期。

[5]王卫平、史学英、郭峰:《人际交往团体训练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2期。

[6]樊富珉、王建中:《北京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年第4期。

作者:赵天旸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团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亢 杰



[1]魏洁云:《潜能激发与素质拓展训练》,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第6期。

[2] 张勉、魏钧、闫举刚:《组织认同的形成:朋友网络的影响》,《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年第7期。

[3] 樊富珉:《我国团体心理咨询的回顾与展望》,《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