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多学科背景下学生学业规划辅导研究——以北大元培学院为例

作者:◎文/丁夕友 王逸鸣 发布日期:2010-05-21

 

 

  要:多学科背景下的学生学业辅导,是当前通识教育下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本文对多学科背景下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大学生学业规划的科学指导进行了论述。高等学校作为大学生学业规划的重要阶段,要从多方面对大学生提供科学的指导。大学生学业规划辅导应该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的全过程。文章从学业辅导教育体系以及辅导人员的构成等方面对大学生学业规划体系建设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通识教育  元培模式  学业规划 

 

本文所提出的大学生学业规划辅导,是以元培学院为例,并立足于研究这种本科培养模式下,如何更加高效地对学生知识结构的组织和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兴趣,挖掘自己的潜能,拓展自身的素质等,从而使指大学生通过对自身特点(性格特点、能力特点等)和社会需要的深入分析和正确认识,确定自己的事业(职业)目标,确定学业发展方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经济条件、工作生活现状、家庭情况等等)制定学业发展计划,以确保自身顺利完成学业,并为成功实现就业或开辟事业打好基础。

 

一、大学生学业规划辅导的内涵和必要性

 

1、大学生学业规划辅导的内涵

学业规划,是一个近年来才提出的全新理念。有些学者称为“青年人生规划”或“职业规划”,在美国被称为学生的“生涯规划”,在日本则被称为“进路教育”。就其内涵来看,是指规划主体根据自身的天赋、兴趣及未来社会的需要,确定自己的学业及职业发展生涯,其根本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规划者的人生事业发展效率。

本文所提出的学业规划是指,在元培培养模式下,面向元培学院全体学生,尊重其兴趣、个性差异及个人选择,对其学科选择、专业选择以及学术研究活动等进行指导,对其学习态度、学业完成进行督导,对其心理困惑、日常情绪进行疏导的系列体系。旨在帮助个体在其独特的能力、兴趣基础上认识和理解自身特点,提升自我概念,直至探索和开发自我潜能,使大学生的某些本来就不具备或在心理上有缺陷的能力或素质得到弥补和完善。换言之,学业规划就是大学生通过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用什么学、什么时候学等问题,确保自身顺利完成学业,为成功实现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2、大学生学业规划辅导的必要性

对我国当前由于本科学生的专业选择模式而带来的学生兴趣、能力与所学专业不适应的问题,有不少学者曾做过调查分析。例如,厦门大学高教所赵叶珠等通过对厦门大学和郑州大学13959495级学生的调查发现:在填报志愿时,近2/3的学生对所报专业仅有一些不全面的了解,对所报专业十分了解的学生不到1/101/4以上的学生对所报专业根本不了解。学生填报志愿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对自己专业“十分喜欢”的学生仅占15.3%,绝大部分学生对专业停留在“一般喜欢”和“没有什么感情,凑合读下去”的认识上。[i]上饶师范学院王勤对浙江大学等五个院校560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其中只有68人认为所就读的专业完全适合自己,占12.1%,不完全适合和完全相反的有176,31.5%;对所就读的专业很感兴趣的学生仅占13.9%,对所学专业不完全有兴趣或者根本无兴趣的学生达到36.6%[ii]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的类似调查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复旦大学2003年对该校二年级学生的调查“表明部分学生入学前的专业选择有点盲目”,有36.7%的学生曾经产生过转专业的念头,其中“74.8%是因为‘兴趣’而想改专业”。[iii]北京大学陈向明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对该校教师和2000届本科毕业生的调查发现,40.1%的被调查学生在四年中曾经有过换专业的念头,主要原因是“很多同学当时对专业不了解,选择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进入大学之后才发觉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对于现行的划分专业的方法(即录取时划分专业的做法)只有极少的教师和学生表示同意,分别为6.9%5.3%”。

这些问题的出现,要求我们建立一套全面、系统且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学生学业指导体系,以使学生入校后能够迅速适应自由性很强的环境,并能在学习中及时认清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所在,适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解决专业选择的困惑,摒弃盲目从众的选择方式。大学阶段是人生的关键时期,一个人的人格定型、专业选择、素质培养、能力锻炼等关键行为,大都发生在大学阶段。因此,开展大学生学业生涯辅导,对大学生、高校和社会都是很有必要的。

 

二、元培模式下学生学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的学生是按文理两大类考生招收的。学生在入学后,利用12年的时间探索适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的学科,确定专业,也可以进行跨学科的学习。这种模式,在专业和课程的选择方面赋予了学生很强的自主性,但新生往往对大学的专业设置并不十分了解,其志愿多选择所谓的“热门专业”。由于面对北大所有学科的专业课程,因此他们在进行课程和专业的选择时普遍面临各种各样的困惑和压力。有些学生甚至为了保证课程进度而跨越性地选择一些高年级课程,也因此而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一些学生因绩点太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有些甚至几门不及格面临休学的危险;一些如愿以偿进入自己选定专业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深入的学习,发现选择的并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有的学生选的上了自己所喜欢的专业,但是其志趣和能力又不在同一方向。总结起来,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学生学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难以兼顾

由于北京大学对元培学院的制度安排采用的仍然是双轨制,元培同学必须在接受通识教育的同时不忽略专业的学习,以免在进入专业学习阶段时落后于同年级的同学,这无形中等于让元培学院的学生在一年之内完成两年的学习任务,并促使学生过早地将精力转移到自己将来要选择的专业课程,而忽视了通识教育的基础课程,因而带来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在时间上的冲突。这就与元培“强化基础,淡化专业”的培养理念产生了冲突。分析起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如下:

第一,学生日常的成绩测评仍然以绩点为主。有些学生担心进入专业课程学习后,自身的接受能力、领悟能力落后于别的同学会导致成绩排名的不理想,因此他们往往选择先于别的同学进入专业学习。

第二,推优保研资格考核的主要依据标准仍是绩点、综合成绩排名。元培学生要与其所在院系所有的学生进行竞争,但元培学生由于一、二年级忙于通识课程的学习,与这些院系学生相比,在学习时间上存在着不平等。这样就导致元培学生入校后急于将精力转向即将选择的专业课程。

第三,通识课程、平台课程的设置还需进一步调整和完善。部分学生对一些平台课的宗旨理解不深,兴趣不高,所以投入的热情和精力不够。

通识教育是元培培养模式理念的基础,如果学生进入元培学院之后,只专注于未来的选修专业而忽视了通识课程,则将对元培的人才培养理念造成一定的冲击。

2、自由选择与理性选择专业的矛盾

经过7年的实践,元培学院虽然在本科生专业选择机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已有80.4%的元培学生认为这种机制有助于学生选到适合自己的专业,但“2008年元培毕业生追踪调查”仍显示,36%的毕业生认为在元培最大的压力就是专业的选择,即使自由选择专业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兴趣自主权,但由于确定专业要根据学生的综合成绩以及各个学院的具体情况,这样就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值得注意的是,对专业的“了解”在专业选择中的作用相对较小,这表明同学在专业选择上存在着一定盲目性,学校在专业选择的制度安排上还不尽合理,学校提供给学生了解专业的机会不多,规定学生进行专业选择的时间过早。

从实验班01-04级学生专业分流情况来看,学生选择专业时,热门和冷门专业的区别仍然存在。吸引学生最多的三个文科学科是经济、法学和国际关系,理科学科则是物理、生物和数学。而希望进入地质、力学等院系的学生则相对较少。

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有以下两种原因:一是很多学生的专业志愿仍来自高中阶段的认识,而现行高中毕业填报大学志愿时选择专业的做法,没有为学生了解自身情况和学科专业提供条件。根据2006年对元培计划实验班学生的调查,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只有6%的同学表示对现在所选择的专业“很了解”,51.7%“有些了解”,33.5%“基本不了解”,8.8%则“完全不了解”。经过一年多的大学学习,41.2%的学生选择的专业与高考填报志愿时最想填报的专业一致,而58.1%的学生则改变了最初的意愿。二是学生在专业选择中存在种种不确定因素,比如从众心理。在对2001级元培同学的调查研究[iv]中发现:一些专业很受同学欢迎,具有内外因的双重作用。内因方面,一些学科本身与中学所学课程相关,学生能够有机会了解;外因方面,通过学生一段时间的主动学习,发现自己对某些学科有兴趣。这种内外因的结合,能够帮助学生确定自己大学的专业兴趣。其中,由于内因的作用而受欢迎的学科,往往是那些与人生或生命相关的学科;由于外因作用而受欢迎的学科,则往往是那些与社会潮流密切相关的学科。后者属于非认知因素,即从众心理。而那些不受欢迎的专业,基本上是学生在中学没有机会了解,也不属于社会热门领域的科目。学生无论选择“热门专业”还是“冷门专业”,都有很强的非理性因素。

针对以上元培学生在专业选择中体现的不确定性和对有关专业缺乏了解等问题,校方或有老师与学生应共同努力来协调解决。对学校和教师来说,要清楚个人兴趣在成才方面和对社会贡献方面的积极作用,并努力提高对自然选择平衡性的信心,能够更多地尊重学生的兴趣,尽量减少学生在专业选择上的不适应或人为压力,给学生创造更为宽松的成长环境,避免把学校变成战场。同时,引导学生在选择学科专业时具有更广的选择基础和视野,而不是把自己局限在以往有限的学科知识领域之中。对学生自身来说,要分析自己进行选择时的内外原因,并从科学、理性、长远的角度进行选择,包括对自己兴趣的尊重与能力的认识,而不是从心理情绪层面进行选择。

3、大学生活整体规划的缺乏

学生进入大学后,不再像高中那样时刻有人督促和指导学习和生活。因此,突然的自由和放松往往会使他们无所适从。加上对大学生活缺乏整体的规划,有些甚至失去了发展的目标。自制力稍差的同学,禁不住网络游戏的诱惑而沉迷其中;渴求进步而又觉迷茫的同学,在众多选择中不知所措,可能出现什么都想学,什么都不想放弃,却由于负担过重而导致挂科、成绩落后的局面,最终失去人生的大目标。

美国哈佛大学30年前曾对当时的在校学生做过一份调查[v],发现没有做学业规划的人数占27%,学生规划模糊的人占60%,有短期学业规划的人数占10%,长期学业规划清晰的人数占3%30年后追踪调查结果表明:第一类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长期在失败的阴影里挣扎;第二类人基本上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没有多大的理想和抱负,整日只知为生存而疲于奔命;第三类人大多进入了白领阶层,他们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只有第四类人,他们的人生目标不仅清晰,科学,而且积极进取,百折不挠。最终成了行业领袖或精英人物。由此看来,尽早地指导大学生进行整体学业规划,意义十分重大。

 

三、多学科背景下学生学业规划辅导的内容

 

1、兴趣及志向的测定

要制定适合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学业规划,学生个体必须对自身的性格特征、能力特征、个体特点等进行全面的认识与评价。进入大学后,尤其是在实行学分制的教育模式下,大一新生能否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定位,直接影响到专业的选择与未来的职业发展。因而个体必须正确全面地进行自我评价,充分地发掘自身的潜能。要做到以兴趣为出发点、优势为突破点,并认真思考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制定与职业发展相一致的学业计划,从而制定出最科学的大学学业规划。

针对刚入校的元培新生,我们采用了“专业志向”量表,对学生的能力偏向进行测量,根据此量表,建议学生选择12个学科方向,并且根据该方向来选择相应的课程,从而进一步对自己的兴趣领域进行测试。

2、 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构建

自我知识的积累是其成才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未来人才在知识的综合性结构上要有更高的水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没有捷径可走,除了要掌握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要采取适合自己的科学方法,拓宽专业知识面,了解并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相近的若干专业知识和技术。“元培计划”实施以来,新生的入校学习辅导一直成为新生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元培学院逐步形成了由导师、新生辅导员、教务系统人员等共同组成的新生学习指导体系,对入校的新生在专业介绍、课程构建及阅读书目等方面进行了指导,为其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专业中期调整的辅导

大二学年是大部分学生专业最终确定和小部分学生学科专业的调整期。在这个时间段中,大部分学生的专业与初定时是一致的,但也有一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专业需要调整。因此,元培学院针对尚处于徘徊状态或者意向变化的一小部分学生进行的指导,帮助他们确定最终的学科专业。实验班2002级以后从高考考生中直接招生,招生 时只分文理两类。2002112人,在专业分流时,85.7%的学生根据第一志愿确定了专业, 14.3%的学生根据第二志愿选定了专业,其中文科转理科2人,理科转文科9人。2003137人,92.7%满足第一志愿,7.3%满足第二志愿,文科转理科2人,理科转文科14人。2004163人,最终全部按照第一志愿确定了专业[vi]

4、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是用人单位选择大学生的重要指标。用人单位不仅考核其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考核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文化的整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大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元培结合学生的特点,积极构建第一课堂的延伸平台,以第二课堂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2007年,元培学院05级党团班联合行动,率先提出了职业生涯规划。元培学院以此为契机,与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联手举办了北京大学首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加强心理、形象、口头表达、人际关系、工作责任心等方面的训练,重点培养学生满足社会需要的决策能力、创造能力、社交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自我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心理调适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

5、大学规划书的制定和执行

一般来说,可将大学大体上划分为这样三个阶段:大学一年级学生侧重于专业认识、心理指导及人生观树立,学会设计自己。具体设计内容包括对大学文化内涵的理解、专业方向的了解、自我认识和评价、考研的准备、入党引导教育、就业前景分析等,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大学学业进行初步的规划。大学二、三年级学生侧重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职业技能的培训、综合能力的培养,将自己的能力系统化、精致化,学会塑造自己。具体内容包括参加各级各类专业竞赛、参与社会实践、获取资格证书、锻炼综合能力、塑造礼仪形象、考研方向的选择和准备等。大学四年级是一个完善自我的过程,学会营销自己。具体内容包括职业意向定位、求职简历制作、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考研报考咨询和冲刺等。

 

四、加强学生学业规划辅导的相关建议

 

1、加强辅导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和完善学业生涯辅导的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是完善大学生学业生涯辅导体系、开展学业生涯设计活动的最关键因素,也是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加强辅导队伍建设已成为学生学业规划辅导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第一,辅导员体系。高校辅导员处于学生培养的最前沿,熟悉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况,可以有力地保证学生学业规划实施工作的顺利实施。辅导员要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实行学业规划,参与设计培养方案,及时了解并监督学生完成学业生涯设计的内容。同时,辅导员可以教育和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计划的目标,超越自我,处理好目标、兴趣与现实机会的关系。在学业规划辅导中,辅导员要用“五心”(爱心、诚心、细心、耐心、平常心)投入到实际工作中,用情感去感化和培养学生。

元培学院的辅导员体系由专职辅导员和新生辅导员构成。专职辅导员主要包括元培学院专职辅导员以及选留学生干部,他们随时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指导服务。新生辅导员则由元培学院高年级学生构成,从新生入学起,全面介入学生的学科认知、专业选择和课程构建方面的辅导工作,工作期限从3个月到1年不等,帮助新生尽快熟悉学校情况、了解元培特点、适应大学生活。

第二,导师辅导体系

导师辅导是本科教育改革的新思路,是大学生学业规划辅导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导师制,一方面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环节中学生学习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更加科学化,更加完善。

元培学院没有自己的师资队伍,校友资源也极为有限,为了能够给元培学生提供更多的成长成才指导,我们提出“以北大为师,以社会为师”的导师队伍建设构想,以期吸引和凝聚更多的辅导力量。在校内,元培学院依托导师队伍,对学生学科认识、专业选择和课程构建进行指导。通过开设讲座、座谈、实验指导、个别辅导等方式,介绍各院系和学科的情况,并就学生在学术科研、学习方法等方面的热点问题进行指导;同时,元培学院导师的电话和电子邮件地址也向全体元培学院学生公布,学生有问题也可以一对一地老师请教。

2、学生自我辅导体系的建设

这部分分为学生自助和互助两种形式。学生自助主要是通过积极鼓励大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自我调整的创新意识,引导大学生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的和潜在的资源优势,引导他们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引导他们树立明确的学业发展目标与未来职业理想;引导他们正确评估个人目标与现状之间的距离;引导他们学会如何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步骤和措施,不断增强自己的学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学业目标与职业理想等等。学生互助则是发挥有浓厚学术科研兴趣的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骨干作用,建立学生学术科研自治组织,在学生学业规划指导中心的指导和支持下,积极主动地开展各种学科联系、学术科研活动,带动和引领整个学院学业规划的良好氛围。

3、建立学生学业规划的有效实施及评估体系

学生的学业总目标制定出以后,引导学生分解目标、即制订学习计划,可以缓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急躁、迷茫的情绪。该项工作可以按照以下的思路进行:大学总的学习目标——各个年级段的学习目标——各学期的学习目标——各月的学习目标———每周学习目标。甚至使得学业规划落实到学习生活的每一天,确保学业的严格执行。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辅导时,提醒其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辅之以导师的定期评估和检查,从而指导学生及时修订和调整发展规划。

学业规划体系的建立,需要实践检验和求证。因此,对学业规划体系的评估是非常必要的。元培学院每年对毕业生以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业规划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改正,以期将大学生学业规划辅导工作更加科学、有效。

 

总之,大学生学业规划辅导体系,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充分尊重学生自由选择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的全面的学业规划指导,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把学生利益作为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原则。学业规划辅导体系能够统筹并兼顾个性鲜明、兴趣独特、能力有所差异的学生的共同进步,从而推进元培学院以及北京大学交叉学科模式下本科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叶珠、钱兰英:《九十年代大学生专业选择行为研究》,《青年研究》,1999年第4期。

[2] 王勤、童腮军:《高考学生专业选择与专业兴趣相符性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第9期。

[3] 金顶兵:《中国制度环境下本科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探索与实践》,《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9期。

[4] 唐瓷、高晓玲:《有效开展大学生学业规划指导的途径》,《中国校外教育》,2008年第1期。

[5] 晋贵堂:《开展大学生学业生涯辅导的思考》,《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6] 孙莱祥等:《研究型大学的课程改革与教育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91页。

[7] 张永平、陈向明:《聆听来自学生的声音——北大本科生对课程与教学现状的看法》,北京大学未发表研究报告。

[8] 金顶兵:《美国7所世界一流大学本科生专业选择的比较分析》,《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第4期。

[9] 李云:《通识教育背景下学生专业选择研究》,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硕士毕业论文,北京大学,2003年。

[10] 李玲:《2001级元培班同学专业选择意向分析》,《北大青年研究》,2005年第2期。

[11] 崔剑、蒲业虹、宫相栋:《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探讨》,《时代教育》,2008年第6期。

 

作者:丁夕友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党委副书记

王逸鸣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团委书记

责任编辑:亢 杰

 



[i]赵叶珠、钱兰英. 九十年代大学生专业选择行为研究[J]. 青年研究,1999412-14.

[ii]王勤、童腮军. 高考学生专业选择与专业兴趣相符性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 9: 20-22.

[iii]张永平、陈向明. 聆听来自学生的声音——北大本科生对课程与教学现状的看法[R]. 北京大学未发表研究报告.

[iv] 李玲. 2001级元培班同学专业选择意向分析[J]. 北大青年研究,2005. 2

[v] 吴鹏. 超级财富成功学. 珠海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