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学生寝室教育与管理的新尝试

作者:◎文/魏 巍 发布日期:2010-05-21

 

摘要:学生寝室的教育与管理,是频频出现的学生危机事件处理从“救火”转变为“防火”的重要场所。采用建立寝室长联席CLUB,创新教育模式发送“每日论语”手机短信,有效发挥学生寝室的教育与管理的功能。

关键词:学生教育与管理  学生寝室  手机短信

 

一、学生寝室教育与管理急需更多关注

 

渐近2007年年末的时候,外国语学院学生中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引起了我们对于学生寝室教育和管理环节的注意。

案例1:一名学生F,因父母离异,几次将母亲从自杀中解救,而对于异地母亲过分忧虑,加之学业压力不断增加,又有感情困扰,心理负担极重。但由于A是外地学生,宿舍中其余三位有2位北京学生和1位天津学生,都经常回家,致使他十分孤单,很难排解压力。同时,由于同学间家境存在很大差别,致使他们的共同语言十分少,于是闲暇时间,他更多选择不回寝室,即便回到寝室也将自己视为真空。后来身体出现严重异常。

案例2:一名学生Z,来自农村,家中排行第二(共四个孩子),其余兄妹全部辍学。入学后学习压力过大,成绩不理想,产生厌学情绪,甚至连每日专业课也采取逃课的方式,一日清晨四点左右起床站在阳台上发呆,当日得到同学及时汇报情况后,采取有效开导方式才避免了更严重后果出现的可能。

案例3:学生H和学生Z同在一个宿舍,分别以面谈和电邮的方式几乎同一时间反映对方作息习惯不好打扰个人休息,要求调换宿舍。在反应中,双方都陈述采用几乎同一种方式拖延睡眠时间和周末不熄灯的方式n次来警示对方注意这样影响休息。不仅无效而且对方还变本加厉,结果就产生了“鸡与蛋”的循环因果矛盾。

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者对于类似上述问题并不陌生。然而上述学生危机事件其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原因?频频出现的学生危机事件的处理如何能够从“救火”转变为“防火”,即如何从处理学生紧急突发性事件,转变为日常工作中对于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工作上来?

学生寝室的教育与管理无疑是承载着这一教育功效最好的场所。学生寝室作为学生集中学习和休息的主要场所,也是占有时间、空间最多的地方,成为做好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具有调整学习节律和生活心态功能的寝室中,学生都极其渴望被关爱,寝室在某种程度又兼具了家庭的功能。

通过处理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观察和思考、事后反复思索和求证、特别是结合以往的学生类似事件的处理情况,我们发现上述事件的产生主要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致使城乡间的贫富差距在大学寝室中高度浓缩和激化。学生间从物质层面的差距到由于地区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高中阶段教育水平和质量的差距,引发学生自卑心理等精神层面的问题产生,致使这一矛盾纠集在日常生活中,频频引发摩擦和冲突事件。

第二,大学生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培养的欠缺。由于不同学生多年来形成的学习、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因而客观上同学间的关系必然需要沟通和协调、理解和包容。由于学生在进入大学前,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培养的欠缺,致使同学间由于沟通不畅,积蓄矛盾,最终爆发而严重干扰到正常有序的学习生活。

第三,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学生之间交往上的压力,特别是在同学中引发的诸多摩擦归根结底都与寝室生活中的小细节有关。很多同学上大学之前,从未独立住宿过。即便一些同学在高中阶段曾有过住宿经验,但因为高中阶段学习和生活的单一性和同致性较强,与大学生活学习时间的相对多元化形成鲜明的反差,因而学生间交往的适应性方面的教育尚存很多可弥补的空间。

第四,与寝室管理中教育引导环节薄弱有关。纵观北京大学的寝室管理主要由后勤部门负责,每一栋楼配有2-3名楼长轮班管理,主要负责卫生、安全、收发信件等工作,偶有几位十分负责的楼长会不定期找一些同学谈心,这样的状况在北大并不多见[1]。同学进入学校以来,没有机会吸收在寝室和人际交往中的经验和教训,大多数是沿袭父母的处世逻辑和方式,或者采用理所当然的途径进行。这大大的提升了隐患问题产生的可能性。

 

二、学生寝室教育与管理的新尝试

 

外国语学院团委对于事件的综合分析,尝试发起寝室长联席CLUB活动CLUB成员主要由200712个语种班的团支书、班长和52名宿舍长。通过“13”的模式,即一个寝室长关注、带动和帮助同寝的其他三位同学的方式,实现更广范围内对学生的管理和指导,达到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沟通、及时解决,并在寻求稳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着力提升学生有效的生存适应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等。

CLUB每月活动一次,每次活动60分钟:以“每月一歌”和“寝室生活场景模拟大赛”两个固定环节为主,定期还安排专题讲座或座谈等活动。

其次,CLUB根据学生危机事件的诱发原因,进行有针对性地活动,比如:针对经济和教育资源使用的差距,学院通过助学金、勤工俭学机会、跨年级学习辅导方式缓解这一原因可能引发的摩擦和冲突;针对交往沟通能力,我们采取学生分组,并以以往在寝室中的摩擦事件为蓝本,让同学们扮演其中的角色,谈谈如果自己是寝室成员或当事人的话,应该如何应对解决,并采用每月一歌(以励志类原创校园民谣、经典流行和最新上榜的歌曲为主),来舒缓和治疗由此产生和积蓄的压力和创伤;针对于独立生活能力方面,通过制作和细化《生活在燕园》手册(学院编写的《新生指导手册》中的一部分)方式,多提供生活中的经验和小常识,供学生自主学习。

第三,进一步推进CLUB的时效性,创新采取以短信平台作为依托向每位成员发送“每日论语”手机短信。这种方式从37CLUB启动开始,同学们反映十分热烈,很多CLUB以外的同学都纷纷加入CLUB活动中来。

 

三、每日论语开通心灵沟通新途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青年价值观也发生了变革和创新,当代中国青年的全球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科技意识、自立意识不断得到强化,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由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在青年中也出现了思想失落、信念动摇、价值异化和道德滑坡等现象。特别是进入21世纪,独生子女家庭即核心家庭开始在社会占主导和统治地位。大学生群体也相应的以“80后、90后”独生子女为主。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必然也改变了文化传承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等一系列群体特征的变化。

另一方面,进入大学学习后,特别是最初阶段,学生的求知欲很强,但由于学业信息、校园文化信息量十分庞杂,强烈的尝试探索欲望与个人自身所具备的基本的信息辨别、筛选和判断能力较弱,致使很多学生产生迷茫和恐慌心态。与此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高等学校自扩大招生规模以来,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压力成为大学生中普遍的心理和情绪上的反应。学业上的竞争、经济的困扰、家庭关系、校园人际关系以及毕业后在工作找寻时所面临的激烈竞争等等问题,都可能对大学生构成心理压力。

基于上述情况,高校近几年纷纷建立心理辅导(咨询)中心,加大了对学生心理压力缓解与帮助,但由于学生数量庞大,而专门从事学生工作教师人数相对不足,且心理压力属于个人内化隐性问题,不容易及时发现。在日常工作中,由于网络不断普及,学生通过虚拟世界诉求心理压力缓解,最终演变为网络沉迷的案例也屡见不鲜,传统的面对面的沟通似乎不能完全有效的舒缓学生的高压心理。

在寝室长联席CLUB中,“每日论语”手机短信的发送过程中,我们常能接到同学短信回馈说对于自己目前的迷惑状态、某些事情的处理有启示。于是我们尝试将人群扩大,特别是扩大到那些性格内向,平日与老师沟通较为生疏的群体当中去。其二,尝试根据不同学业发展阶段设计论语短信的内容(详细内容参见下表1)。

 

1 每日论语短信的四种类型

标准型

515——【八佾3.10】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译文】孔子说:“行禘礼的仪式,第一次献酒以后就有人回去了,我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解惑】禘礼是古代只有天子才可以举行的祭祀祖先的非常隆重的典礼。有上文可以看出,当时礼崩乐坏的状况。鄹,又写作“陬”,在今山东曲阜附近。“鄹人之子”指孔子。【评析】这一段说明孔子并不以“礼”学专家自居,而是虚心向人请教的品格,同时也说明孔子对周礼的恭敬态度,“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啊。

节日型

61——今天是小朋友节,祝愿小朋友们节日快乐,祝愿大朋友们能够每天拥有和小朋友一样纯真的心愿,纯美的心境,纯粹的心灵和纯洁的爱情。【八佾3.24】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译文】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感谢型

522——向全体奋战在鸟巢的志愿者们致敬!【八佾3.16】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译文】孔子说:“比赛射箭,不在于穿透靶子,因为各人的力气大小不同。自古以来就是这样。”【评析】孔子这里巧用比喻想表达,只要肯学习有关礼的规定,不管学到什么程度,都值得肯定。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志愿服务中,无论哪一个岗位,只要能够跨越岗位自身的不利条件,乐观服务都一种伟大。

事件型

614——考试接近尾声了,很多同学因为考试情况很沮丧。512离现在并不远,面对地震和非典,人们是如此希望能够活下去,能够和家人在一起。即便身体受到摧残、甚至截肢,因为成功获救流下感恩的泪水。我们的学业挫折与之相比多渺小。你不能被打垮。【里仁4.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译文】读书人有志于真理,却又以吃粗粮穿破衣为耻辱,便不值得同他商议了。

 

目前“每日论语”知识短信的受众达205人。在学生群体中反响很好,特别是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避免面对面地接触和单纯真对个人事件说理所引发的学生的抵触和排斥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内心释放压力的心理诉求。

 

案例:614日短信发出后学生的反馈部分摘录

159****2922 W同学:正在琢磨这两天找个机会大哭一场缓解下压力,结果收到了那条短信,在自习室就地痛哭。。。现在继续复习。。。知道还有很多人关心我心里好受多了:)。

134****5723 Y同学:恩。老师,谢谢你,做最好的自己。

134****4604 S同学:谢谢姐,很及时很受用!

158****6420 J同学:老师我确实有一门考砸了,您都知道啦。嘿嘿。加油还剩2门啦!

158****5036 H同学:老师我被文计灭了5555,还有最后一门,努力努力!

 

“每日论语”知识短信目前正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不仅预防问题的发生、更提供一个互通的平台及时发现问题,更着力以“内圣外王”为理念引导每位同学重拾经典古籍,并也借此推动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200837,寝室长联席CLUB正式启动至今,仍在不断尝试逐步推进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借此希望能够更好地践行生活即教育的育人理念,搭建同学之间生活交流的有效平台,努力营造“热爱生活、关爱他人、外院是我家”的良好氛围,帮助学生以寝室为依托实现“文明生活,健康成才”的目的。

 

作者:魏巍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

责任编辑:刘洁纯



[1]这一现象,笔者认为有如下原因:一来是由于时间和精力具有局限;二来由于楼长年龄普遍偏高,对于学生面临的诸多问题存在代沟。

”手机短信,有效发挥学生寝室的教育与管理的功能。

关键词:学生教育与管理  学生寝室  手机短信

 

一、学生寝室教育与管理急需更多关注

 

渐近2007年年末的时候,外国语学院学生中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引起了我们对于学生寝室教育和管理环节的注意。

案例1:一名学生F,因父母离异,几次将母亲从自杀中解救,而对于异地母亲过分忧虑,加之学业压力不断增加,又有感情困扰,心理负担极重。但由于A是外地学生,宿舍中其余三位有2位北京学生和1位天津学生,都经常回家,致使他十分孤单,很难排解压力。同时,由于同学间家境存在很大差别,致使他们的共同语言十分少,于是闲暇时间,他更多选择不回寝室,即便回到寝室也将自己视为真空。后来身体出现严重异常。

案例2:一名学生Z,来自农村,家中排行第二(共四个孩子),其余兄妹全部辍学。入学后学习压力过大,成绩不理想,产生厌学情绪,甚至连每日专业课也采取逃课的方式,一日清晨四点左右起床站在阳台上发呆,当日得到同学及时汇报情况后,采取有效开导方式才避免了更严重后果出现的可能。

案例3:学生H和学生Z同在一个宿舍,分别以面谈和电邮的方式几乎同一时间反映对方作息习惯不好打扰个人休息,要求调换宿舍。在反应中,双方都陈述采用几乎同一种方式拖延睡眠时间和周末不熄灯的方式n次来警示对方注意这样影响休息。不仅无效而且对方还变本加厉,结果就产生了“鸡与蛋”的循环因果矛盾。

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者对于类似上述问题并不陌生。然而上述学生危机事件其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原因?频频出现的学生危机事件的处理如何能够从“救火”转变为“防火”,即如何从处理学生紧急突发性事件,转变为日常工作中对于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工作上来?

学生寝室的教育与管理无疑是承载着这一教育功效最好的场所。学生寝室作为学生集中学习和休息的主要场所,也是占有时间、空间最多的地方,成为做好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具有调整学习节律和生活心态功能的寝室中,学生都极其渴望被关爱,寝室在某种程度又兼具了家庭的功能。

通过处理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观察和思考、事后反复思索和求证、特别是结合以往的学生类似事件的处理情况,我们发现上述事件的产生主要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致使城乡间的贫富差距在大学寝室中高度浓缩和激化。学生间从物质层面的差距到由于地区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高中阶段教育水平和质量的差距,引发学生自卑心理等精神层面的问题产生,致使这一矛盾纠集在日常生活中,频频引发摩擦和冲突事件。

第二,大学生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培养的欠缺。由于不同学生多年来形成的学习、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因而客观上同学间的关系必然需要沟通和协调、理解和包容。由于学生在进入大学前,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培养的欠缺,致使同学间由于沟通不畅,积蓄矛盾,最终爆发而严重干扰到正常有序的学习生活。

第三,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学生之间交往上的压力,特别是在同学中引发的诸多摩擦归根结底都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