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积极推进音乐育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作者:◎文/高 静 发布日期:2010-05-21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爱乐传习”音乐教育项目,剖析了音乐育人的重要意义,提出要在大学校园全面落实素质教育,需要在第二课堂中积极推广音乐教育,充分发挥音乐育人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育人 “爱乐传习” 第二课堂 素质教育

 

早在1999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这就强调了在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相比于德育、智育和体育,美育在大学校园中是最少被提及的,通选课中只涉及美术方面的课程,而音乐、舞蹈、摄影等诸多“美”的表现形式并未在第一课堂中出现。因此,要想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成果,在大学校园中推广美育,还是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第二课堂是大学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而作为大学校园第二课堂活动主力军的共青团,就面临着如何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挑战。

2008年春季学期,通过“爱乐传习”音乐教育项目在北大医学部、新闻学院和国际关系学院进行试点,对“音乐育人”的理念作出了实质性的探索。

 

一、  深刻认识音乐育人的重要意义

 

孔子曾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也认为,“礼者,以人定之法,节制其自身,消极者也。乐者,以自然之美,化感其性灵,积极者也。礼之德方而智,乐之德圆其神。无礼之乐,或流于纵态而无纪;无乐之礼,又涉于枯寂而无趣。”前苏联著名音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还说过: “音乐教育,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培养人”。音乐审美教育之所以被诸多中外教育家给予高度评价,就在于音乐是与人心灵相通的,音乐能够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手段将道德内化为人的一种精神素质,是陶冶情操、培养品格的很有效的途径。

虽然“音乐”对一个人的人格完善有如此积极的影响,但在目前,中国的音乐教育是不完整、不全面的。一方面,中国对音乐教育的定位不够完整和准确,认为音乐教育的重点是培养专业从业人才,忽视了音乐教育对广大非专业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我国,音乐教育体系很不完整,音乐课到初中即行结束,而在一个人成长极为重要的高中、大学阶段,却难觅音乐艺术教育的踪影。在这些方面,中国的教育理念、教育水平和教育方式,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就北大而言,从第一课堂的课程设置来说,目前音乐课程还不是通选课,音乐教育也仅面向有音乐特长的学生。基于此,在第二课堂中着力弥补大学校园音乐教育的缺失可以说是我们积极践行音乐育人理念的必然选择,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成果的必然选择。

 

二、  积极进行音乐育人的实践探索

 

对于如何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进行音乐育人的问题,一个非常好的项目——“爱乐传习”音乐教育项目主动找到了北大。该项目决定在北大医学部、新闻学院和国际关系学院作为试点,在学生中普及音乐艺术教育、传播音乐艺术知识,让同学们能够理解音乐、喜爱音乐并参与到音乐艺术活动中去,让音乐成为学生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从而为社会培养具有高尚情商和文化素养的全面人才。于是从20083月开始,“爱乐传习”音乐教育项目正式走进了北大。下面笔者将主要介绍一下“爱乐传习”在校本部的开课情况:“传习教室” ,即音乐实践课。

音乐实践课采用的是国内尚属唯一的音乐教学方法:即从国情出发,融国际多个先进音乐教学体系(包括当前国际上影响最深、流行最长最广的科达伊、奥尔夫、达尔克罗兹等音乐教育体系)之长的教学方法。着重突出教育与音乐教育的艺术性、科学性以及系统性。课程设计、教学理念、师资、教材部分均由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提供。其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律动,即通过语言、声势、身体,充分感受音乐构成的多种元素,以增强节奏韵律感、社会交往能力、集体配合与创造能力;第二部分是基础知识与技能,既有针对提高音乐的读与写能力的训练,也有对音乐常识、典故、历史变迁、民族差异等的讲述,还有专题性质的欣赏单元;第三部分是合唱,曲目包括中外民歌、欧洲不同时期经典作品,形式分为重唱、合唱,又分女声、男声和混声。

20083月,新闻传播学院和国际关系学院团委分别在学院范围内进行了宣传,五十余名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到了这个项目中来。他们每周日晚上630900准时相约在国关的地下活动室,由中央音乐学院教育系的老师进行授课。为了达到理想的授课效果,中国艺术基金会还专门在活动室配了钢琴等教辅设备。

经过三个月的学习,65日晚,“传习教室”的学生们在大讲堂二楼多功能厅举行了汇报演出。几十名学生用半个小时的时间,载歌载舞,演唱并表演了《邵阳山歌》(湖南民歌)、《忠实的心》(黑龙江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四川民歌)、《天安三巨里》(朝鲜民歌)、《红蜻蜓》(日本民歌),以及藏族舞蹈、巴西舞蹈、以色列舞蹈和瑞士舞蹈。演出特别地成功,所有领导、老师和学生都非常感动。首先是那么美丽的歌声来自于我们身边最普通的同学让人感动。仅仅三个月三十几个小时的学习,他们就能够那么自信的去唱去跳,也许他们的声音不够完美,也许他们的舞步还不够精致,但是只要你仔细观察到了他们投入的感受音乐的神情和脸上的笑容,就足以让人感动了。其次是音乐本身的感染力让人感动。所有的合唱都是无伴奏的,和声特别清澈、透亮,男生很豪气,女生很温婉,在音乐的旋律中,每个人所感受到的东西也变得纯粹、简单起来。

通过对参加“传习教室”学生的跟踪调查,笔者简单总结了音乐育人的两个显著效果。第一,参与“传习教室”的学生自信心增强了。几乎所有参加音乐实践课的学生都没有专门学习过音乐和舞蹈,他们的没有深厚的唱功,也没有舞蹈基础,但是通过学习感受音乐的魅力,他们提高了对自我的认知,增强了自信心,愿意登上舞台去演出自己内心的东西。第二,参与“传习教室”的学生幸福感增强了。他们往往会潜移默化地用“音乐”这个工具去化解一些矛盾和问题。比如,在一次很沉闷的培训间歇,组织者说要点名,一个去参加了“传习教室”的学生随即说,“来来来,点名了——Dore,mi,fa,so,la,ti……”这样的方式不仅使这个同学的内心愉悦了许多,也让周围的人受到了感染,觉得所处的环境顿时变得有意思起来。

 

三、  努力推广音乐育人的现有成果

 

通过这个音乐项目在北大的试行,我们不难看出音乐育人的显著成果。既然是育人,就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而不仅仅是局限在具有音乐特长的学生身上。因此,只有使音乐教育在全校范围内推广,音乐育人的现有成果才能巩固,素质教育的成果才能落到实处。

第一,音乐项目多样化。

目前,北大校本部主要通过“传习教室”为载体进行音乐知识传授。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爱乐传习”音乐教育项目也将丰富其教育形式,除“传习教室”之外,将在北大增设“音乐赏析”,由中国艺术基金会和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基金会利用庞大的演出资源为学生提供众多的演出内容。主办方将邀请国内著名乐团的首席演奏者参加组建“爱乐传习”乐团,定期在北大举办音乐会;邀请国际著名音乐家举办大师课,并开办各种内容的音乐讲座,以此引起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同时,还将在北京国际音乐节期间,邀请参与本项目的老师和学生们免费参加各场音乐会,现场聆听国际大师们的精彩表演。

第二,音乐项目受众扩大化。

目前,“爱乐传习”项目的主要受众是新闻和国关的学生。对于“传习教室”这样的教学模式来说,它无法进行几百人的同时授课,三四十个学生是比较理想的规模。那么如何让音乐惠及更多北大学生呢?第一点中提到的将在北大举办的音乐会和音乐讲座,就将面对全校学生,从而为更多爱好音乐的学生提供教育平台。

此外,校团委还从08年秋季学期开始在新生中推广音乐教育,由基层院系团委组织新生学唱《燕园情》等歌曲;同时校团委还筹划将每年一度的“一二·九”合唱比赛改为“汇演”,减少其竞争因素,突出强调对“一二·九”运动的纪念和享受音乐本身带给演员和观众的感动。

第三,音乐教育课程化。

提出这个说法有两点原因:一是从音乐教育的合法化为出发点来考虑。既然我们都肯定了音乐育人的重要作用,那么它在北大就需要一种合法的存在形式。二是从育人实效为出发点来考虑。“传习教室”可以说是一个兴趣班,没有约束力,从本学期实践也可以看出,学生的流失率大概在50%。这样的话,招生是根据授课最有效的规模进行的,学生中途流失了一半,也就等于师资浪费了一半,同时也就使潜在的其他有兴趣学习的学生失去了机会。

如果音乐教育课程化了,就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问题,能够真正让音乐教育覆盖到更加广泛的学生群体了。因此,把第二课堂作为一门必修课,给予学分,是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积极性和有效性的保障;把音乐教育课程纳入到第二课堂必修课体系,是在大学校园推广音乐育人现有成果的重要一步。          

 

作者:高静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团委书记 

责任编辑:刘洁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