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营造育人环境 拓展素质教育

作者:◎文/田立青 发布日期:2010-05-21

 

  要:大学生是21世纪的生力军,是国家的栋梁,如何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是大学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以数学学院为例,介绍了以学生为本,积极营造育人环境,拓展素质教育。在营造学习氛围、创建科技活动平台、建立学院文化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育人作用。

关键词育人环境   素质教育  自我管理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要在2020年前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高等学校是培养人的阵地,肩负着为国家输送创新型人才的重任。21世纪是信息科学、知识经济、竞争的时代,大学生是21世纪的生力军,他们的素质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大学面临的重要任务。为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和造就更多高素质人才,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数学学院根据学生的特点积极营造育人环境,拓展素质教育。在开展的学术、体育、文化等各类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成长。

 

一、构建优良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学院注重学生学习环境的建设,建立了本科生阅览室。本科生阅览室最大的特点是学生自己管理,从图书的采购,编目,录入电脑,制作条码,图书上架到借阅都是同学自己管理。本科生阅览室虽然不大,但由于其丰富的学习资源,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平等民主的交流沟通学习氛围,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搭建了宽松的平台。在阅览室里,学生们可以方便地查阅图书和资料,可以自由地毫无拘束地相互交流、探讨,研究、搜集和整理资料。此外,学院还为同学开辟了自习室,为同学的学习提供了方便。本科生阅览室和自习室的建立不仅为同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成为同学们的学习之家,研究之家。而且,同学在管理服务中学会了共事,学会了合作。其管理能力、劳动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2、营造浓厚的学习风气

优良的学风对学生的发展与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实现创一流学风,育一流人才的培养目标,学院从多方面入手积极推进学风建设。⑴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帮助同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觉性,稳定学风建设的基础。⑵营造优良的学习氛围,塑造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在学院给予经费、场地等大力支持的基础上,同学自发组织讨论班、读书小组、学习小组和自学互助小组讨论班。大家互相沟通想法,讨论自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弥补了自己在课堂学习时的缺陷。同时,读书小组、学习小组和自学互助讨论班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班级和谐发展,主要体现在:建立了互帮互助机制,构建了同学交流平台,促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交流。同学通过参加读书小组、学习小组和自学互助小组讨论班,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在共同学习、共同讨论中,加深了彼此间的认识,加强了班级凝聚力,促进了班级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⑶强化学院的各项管理制度和纪律约束机制,严格管理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习惯;⑷建立一定的激励导向。既注重对学生个人的激励引导,又注重对学生班集体的激励和引导。激励更多的学生努力学习,全面发展,以学业成绩的提高,全面素质的拓展来体现学风建设的成果。

3、强化对本科生的学习指导

学院对本科生一、二年级实行导师制。每十位同学配备一名导师,以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一年级本科生由于自身的知识、能力和社会经验有限,不是很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选课时比较盲目或过分迎合自己的兴趣;部分学生学有余力,他们希望能横向发展或纵向发展,由于对专业有关的一些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特点了解不够,往往不能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也有学生急功近利,片面地追求学分,选择一些容易得高分的课程。导师根据学生自身特点,指导学生科学地选课,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果,使其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此外,学生通过参加导师的讨论班、聆听学术报告、参加课题研究,不仅能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发展动向,同时在研究环境中学习了研究方法和技能。导师制提供了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对其创新技能进行传递和训练,更重要的是,导师制使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健康发展。

 

二、搭建科技活动平台,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

  

学院把开展学生学术科研活动作为思想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努力培养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兴趣[1]和能力,搭建学生科技创新的平台,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

1、以各类学术竞赛为平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院团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赛等,并取得了优异成绩。数学建模竞赛是同学最喜欢和广泛参加的学术竞赛活动之一。通过数学建模竞赛方式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进行分析、推理、证明和计算的能力;用数学语言表达实际问题及用普通人能理解的语言表达数学结果的能力;应用计算机及相应数学软件的能力;独立查找文献,自主学习的能力,组织、协调、管理的能力;创造力、想象力、联想力和洞察力。同时,在参赛过程中还时常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挫折和失败,这也磨练了学生的勇气、信心、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学生通过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赛等科技竞赛活动,使其创新能力及合作意识得到一定的锻炼和提高。

2、以本科生参与科研为平台,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素质

学院对本科生参与科研实践非常重视,为训练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热情,培养科学创新素质,学院从制度建设、硬件建设、项目途径、活动方式和激励机制方面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造条件。除鼓励同学积极申请学校的“莙政基金”、“泰兆基金”、“校长基金”之外,学院还拨出一部分经费专门设立“院长基金”支持本科生同学参加科研。同学在导师的指导下做出了优秀的成果。有的同学论文被评为“校长基金”优秀论文或发表在公开的刊物上。没有获得基金的同学也主动找老师参加学术研究,学生在参加老师科研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科学研究的方法,也锻炼了能力,学会了合作,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做人。而且老师在传授知识时,通过与学生的交往,交流,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深厚感情。更主要的是同学从导师身上学习到了敬业、刻苦、求实、探索等优良品质,为今后的深造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以“周末数学沙龙”为平台,搭建学习与学术交流的平台

为使学生及时了解国际数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最新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学院指导下,院学生会、研究生会自主、有序地开展各类学术活动。2004年学生会创办了周末数学沙龙周末[2]数学沙龙是结合学科和专业的特点,聘请国内和学院一批知名数学家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述数学的新发展与新成就,使同学对数学和其它学科的发展与联系有所认识。经过几年的努力,周末数学沙龙已举办了35场活动,并已成为学院学生学术活动的一个品牌。“周末数学沙龙”搭建了同学与老师、同学与同学进行学术讨论和交流的平台。同学在参加周末数学沙龙的活动中扩大了知识面,激发了同学的求知欲,营造了浓郁的学术氛围。

 

三、 营造特色数院文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1、加强学院文化建设,培养学生文化素养

丰富多彩的学院文化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学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内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结合广大同学的兴趣与需求。学院学生会,研究生会,开拓思路,积极探索,精心设计,自1998年以来共举办了十届数学文化节,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如“解析数学,求导人生”,“数学人,数学情”,“激扬数学,经纬数学”,“院士论坛”,“模拟股市”等。文化节丰富了同学的文化生活,让同学了解数学,了解数院,还吸引了校内院系和校外高校的同学参加,扩大了同学交往的范围,为同学的交流和学习提供了机会。这些活动的开展活跃了学院和校园文化,拓展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以参加文体竞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体育素质

学院以参加学校的体育比赛和辩论赛、演讲赛等为契机,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体育素质。同学积极参加各项比赛,在校内、校际的比赛中大放异彩,取得骄人成绩。在2007年学校举办的北大杯足球、篮球和硕士杯足球、篮球比赛中,我院的学生凭借着团结奋斗的团队精神夺得了四个第一;同时,还在击剑比赛中获得了团体冠军的好成绩。在我心中的奥运第二届北京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决赛中,我院06级本科生杨远同学获得特等奖。在北大之锋和“新生杯”辩论比赛中,数学学院的辩手们排除了种种困难,做了认真细致的准备工作,取得了四强和亚军的好成绩。学生在比赛中历练了团结协作的精神,营造了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氛围。学院注重让学生参加学院的工作,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基础上,形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在实践中培养学生,锻炼学生,教育学生。在招生咨询、院的网页设计及维护等工作都有同学的身影,并发挥了很好的作用。除此之外,学生会、研究生会开展的学术、体育、文化等各项活动都是同学自己策划,组织,收到很好的效果。学生助理、助管参与学生工作的日常管理工作,起到了助手作用。自我管理已经成为同学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同学在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在活动的组织中增长自己的才干,达到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目的。

 

四、结语与思考

 

 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首先,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考虑学生的性格、能力、兴趣不同,打破统一标准、统一模式。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以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开展层次教育,进行分类指导,使素质教育贯穿大学生的整个求学过程。

    其次,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要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是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和自我目标的实现,这一特点应给以肯定。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责任感,集体主义观念比较弱化。他们有时急于求成,盲目学习,效果不佳。学校要帮助和引导学生把自我目标的实现与国家的建设,人类的进步联系起来。榜样是最好的老师,如今年,我校在新闻网上的“优秀毕业生”、“青春的榜样”、“微笑中国脊”、“团聚英才,青春共进”等系列报道,这些报道以生动的事迹告诉学生成才之路,使得大学生受到教育和启发。

再有,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要加大教育的覆盖面。素质教育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完成。通常,第一课堂是指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专门性的学科知识,第二课堂主要是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的各类讲座、社会实践、科技和其它竞赛、文艺体育活动等。实践证明,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续和补充,但部分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不积极。其原因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偏重第一课堂的内容,第二课堂活动内容不能覆盖各类型学生的需求,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没有学分的约束,理工科学生由于学业的压力没有更多时间参加。第二课堂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阵地,要引导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意识,并对第二课堂的活动内容进行梳理,将其纳入课程体系和给一定的学分。这样有利于学生参加的积极性,扩大育人的覆盖面。

总之,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手段。因此,数学学院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己任,管理中突出服务意识,教书育人中突出引导作用。在构建良好学习环境,搭建科技活动平台,营造学院文化过程中,有效实施了素质教育,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健康发展。

作者:田立青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刘洁纯

 



[1] 文玉婵:《数学建模竞赛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高教论坛》,2006年第4期。

[2]刘雨龙:《数学科学学院学生连捧校内外大奖 彰显素质教育丰硕成果》,北大新闻网 ,20076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