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摘要:多难兴邦,解难救人,思难明理。当2008年上半年的两场重大自然灾害渐渐远去的时候,一段时间以来以抗灾为重要主题的学生资助工作仍然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总结。本文通过运用理性分析结合实践经验的论述方式,从抗灾资助工作的根本点、基本原则、步骤途径以及方式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逻辑梳理和简要阐释,尝试对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学生资助工作的模式进行探索,旨在引发人们对于有关工作的进一步思考,促进学生资助工作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学生资助工作 重大自然灾害 人性化服务 高效公正
2008年上半年,覆盖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与5.12汶川大地震先后发生,两场重大自然灾害给我国很多省市地区的人们造成了生命财产和生产生活上的巨大危害和损失。一时间,灾情就是命令,抗灾先于一切。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全力开展各项抗灾行动,最终取得了两场抗灾斗争的重大阶段性胜利。在应对两场重大自然灾害的紧要时期,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也在接受着重大考验,以抗灾资助为中心的特殊时段的学生资助工作实践,引发了我们对于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学生资助工作模式的思考。多难兴邦,解难救人,思难明理。经历了重大灾难的我们,理应认真总结抗灾资助工作中的经验得失,思考其中的重要问题,剖析和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东西,为今后工作的发展获得启示,寻找方向。
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学生资助工作需要确立哪些基本的工作原则?抗灾学生资助工作对象如何认定、有何特点?应当采取哪些措施保障受灾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如何在抗灾资助工作中提供人性化的亲情服务、强化学生资助工作的温馨家园功能?以上的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笔者亲身参与了两场抗灾资助工作,在实践中进行思考并形成一些心得体会。下文将结合北京大学2008年以来已经开展的两次以抗灾为主题的学生资助工作的基本思路、具体办法、特色举措以及实际效果等方面内容,重点从抗灾资助工作的根本点、基本原则、步骤途径、方式方法等几个方面出发,浅要分析高校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学生资助工作可遵循的模式和机制。
一、以受灾学生为本,确立高效、公正、人性化的资助工作原则
以学生为本是高校各类学生工作普遍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学生资助工作应当以受灾学生为本,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受灾学生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学生资助工作作为现代学生工作体系中贯彻深度服务理念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对资助服务对象的分析是全面开展工作的重要基础。对这项工作的成效评价在于我们的工作能否很好地满足受灾同学的灾后需求,这也要求此项工作的根本点和逻辑起点在于分析和掌握好受灾同学的经济需求和处境特点,力求在加深对不同类别的受灾同学在经济上所面临的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的认识的基础上,制订和采用多样资助手段。
1、确立运行高效的抗灾资助工作原则,及时满足受灾学生灾后经济需求
重大自然灾害往往表现为难以准确预报、难以提前防范、发生瞬间或之后很短时间内便对人们生命财产和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危害等特点,很多重大自然灾害往往也是一种突发自然灾害。所以,抗灾学生资助工作往往是一种带有应急性质的工作。确立运行高效的基本工作原则是及时满足受灾学生需求的根本。我们要确立并依据此项原则,在各项抗灾资助举措的实施过程中实现高效率推进,切实在第一时间为受灾学生提供有力的经济保障。
为实现高效工作原则,就要构建一个可以支撑工作高效运转的组织架构。在抗灾资助工作上,高校的学生资助工作部门应当作为全校抗灾学生资助工作体系的枢纽和牵动部门,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校内相关部门将发挥重要的支撑功能,基层院系的学生工作队伍是灾情调查、受灾学生认定等项工作的重要基础性力量。
2、确立公正合理的抗灾资助工作原则,给予受灾学生适量合需的经济资助
公正原则是各项学生资助工作都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它也是抗灾资助工作所必须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依据此项原则,建立公正合理的工作机制对于工作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辩证地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将二者有机统合,也是决定抗灾资助工作实际效果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要在灾情认定、资助等级评审等各个环节的制度设计和操作实施上体现公正合理原则,要保障每位受灾同学都可以获得适量合需的资助,保障把宝贵的资助物资送到最需要帮助的受灾同学手中,让救灾资金在使用中获得最大效益。
3、确立人性化服务的抗灾资助工作原则,以温情资助构建温馨家园
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抗灾资助工作不是一种单纯的经济资助,而是以资助服务形式实施的一种人道关怀。因此,在抗灾资助工作中,我们要确立人性化的工作原则,设法为每一位受灾同学提供人性化资助服务。所谓人性化服务,就是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满怀真情,牢固树立以受灾学生为本的理念,急受灾同学之所急,知受灾学生之所困,解受灾学生之所难,设身处地地开展工作,提升灾后资助慰问工作的人情温度,让接受资助的同学更多地感受到人文关怀和人情温暖。天灾无情人有情,小家受困大家相助,和谐的大学校园也必定应该是一个温馨的大学校园。
北京大学近年来在多项学生资助工作上都体现了构建温馨家园的理念,在抗灾资助工作中,也在力求实施一种温情资助的模式以推进温馨家园建设。冰雪灾害阻断了很多受灾同学回家的路,大地震破坏了受灾同学的家园,但是北大燕园也是每一位同学的家。北大是一个大家庭,同学们之间以兄弟姐妹相称,学校领导
在汶川大地震中,北大法学院
二、及时开展灾情调查,科学认定资助对象
抗灾资助工作的起点是灾情调查,这也是随后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依据,灾情调查工作应尽可能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启动,并遵循一套科学有效的方法高效实施。
1、以受灾学生及其家人的生命安全情况和经济财产损失情况为重点,着眼受灾同学灾后正常学习生活之所需,确立灾情调查内容
灾害的类别、特点、危害范围及程度、灾害对学生及其家庭的危害情况(包括:学生及其所在家庭的人员伤亡情况、房屋等重要财产损失情况等)、次生灾害对学生的潜在威胁与危害情况、受灾同学及其家人当前的生活状况和生活物资方面的困难情况、受灾学生当前和以往的家庭经济情况、受灾学生及其家人所处灾区的物价消费水平变动情况、灾害发生地的抗灾重建工作情况等方面内容都是灾情调查的重点,获得比较全面详实的灾情信息也是科学制订抗灾资助方案的重要依据。
2、通过多个渠道,采用多样方式,力求全面、快速、准确地掌握灾情信息
要想及时掌握灾情信息,就需要采取有效途径和方式进行信息的调查和采集工作。而针对不同的灾情信息,我们在工作上应当采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一方面,我们应当通过政府权威部门以及主要新闻媒体的权威报道来获取灾害本身的发生、危害和演变信息,另一方面,我们要及时对本校同学及其家庭的实际受灾情况及经济损失情况展开调查,应当以院系、班级乃至宿舍为单位,开展全面、细致的逐一排查,确保了解到每一位受灾同学的受灾情况。在调查中,应当把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等调查方法有机结合,由学生资助工作部门统一制定和分发调查表,并对部分受灾情况严重的学生进行深入访谈,充分了解受灾同学灾后经济困难和物品需求。在这一过程中,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与网上信息发布平台的,努力提高工作效率,扩大工作覆盖面。
3、通过评审委员会机制科学认定资助对象,合理确定资助标准,实现评审工作的公开、公正和透明
在院系学生工作办公室初步核实灾情信息、作出灾情认定后,通过学校层面的评审委员会以民主评议方式进一步开展灾情认定和灾害补助金标准的制定工作,是实现抗灾资助工作公正原则的重要方式。由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部门、财务部门和院系有关负责同志共同组成的资助评审会,可以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就灾情信息进行二次辨别和分类比对,最终确定每一类受灾学生的名单以及相应获得的灾害补助金数额标准。在具体资助方案确定后,学生资助工作部门应当通过适当方式将方案予以公示。
4、密切跟踪灾情变化,持续开展有关工作
重大自然灾害的一个重要表现在于其所引发的次生灾害较多。汶川大地震所引发的一系列较强余震至今仍时有发生,雨雪冰冻灾害所引发的电力、交通中断的危害也让灾区人民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抗灾资助工作必须要考虑到次生灾害所引发的连锁问题,要密切跟踪灾情变化,持续做好有关工作。
三、综合运用多样手段,切实满足受灾学生需求,优化资助效果
针对重大自然灾害给受灾学生及其家庭造成的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危害和损失情况,结合受灾学生灾后面临的经济困难,从实施高效、人性化的资助服务的工作原则出发,我们应当综合运用多样的资助手段,创新资助举措,努力满足受灾学生的需求。
1、向受灾同学及时发放慰问补助金,传递真情,保障生活
应对重大自然灾害而设立的临时性补助金是学校给予受灾同学的一种带有慰问性质的重要资助形式。为高效实施慰问补助金的发放工作,要在符合财务审计基本程序的情况下,尽可能简化环节,优化发放流程。在紧要时期,学校拨付的赈灾专款可由学生资助工作部门从财务部门及时提取,并在第一时间发放到受灾同学宿舍,或采取其他快速可行方式,将慰问补助以现金形式发放到同学手中。
2、发放生活日用品爱心礼包,以实物形式贴补受灾同学生活
重大自然灾害发生之后,在一定的受灾区域内可能会发生生活日用品短缺、物价迅速上涨等灾后常见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实物形式的生活物品资助应当与补助金资助紧密结合,给受灾同学更为直接的生活保障。
3、通过举办节日慰问活动,给受灾同学更多关怀和资助
北大学生资助中心与有关部门在2008年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前夕,先后举办了多场针对年初冰雪灾害与汶川地震灾害受灾同学的节日资助活动,通过实物资助、餐会联欢等形式,营造了和谐、温馨的大家庭氛围,给受灾同学送上了更多关怀和资助。
4、派工作组赴灾区送资助,以零距离资助方式温暖受灾学生家庭
北大在2008年暑期选派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赴灾区工作组,不辞辛苦地将为灾区同学设立的“蜀燕助学金”直接送达重灾区的2008级新生手中。这样的资助方式,作为一种有特色、人性化的服务举措,不仅给尚未走入燕园的新生留下最难忘、最感人的记忆,而且将学校的关怀与温暖传至受灾学生家中,灾区人们无不为之感动,实实在在的关爱行动为抗灾资助工作书写下了精彩篇章。
5、与政府、社会合力资助受灾同学度过难关
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党和政府是抗灾斗争的坚强领导者,全社会也会纷纷行动起来参与抗灾工作。高校应当对受灾同学家庭所在地政府的抗灾工作以及灾后重建工作予以关注,并深入落实针对受灾同学的各项资助政策,传递党和政府的关爱。同时,高校应当积极向社会筹措捐助资金,作为受灾同学的专项资助。北大教育基金会与北大学生资助中心在启动抗灾工作后,均通过多方渠道,从社会上筹集到捐赠物资,通过指定具有赈灾性质的助学金与实物捐助项目,为受灾同学缓解灾后经济困难。
6、应急资助与长效资助相结合,给受灾同学提供全程经济保障
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的应急保障资助固然十分重要,但是针对受灾同学大学生活全程的资助安排也同样不应忽视,建构对受灾同学的长效资助机制非常必要。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北大不仅很快启动慰问金资助,而且还由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专设针对受灾同学的返乡路费补助,圆了很多同学返乡的心愿。同时,学校在灾后新学年还通过绿色通道、“雁行北大”灾区学生助学计划等其他一些重要举措,继续给予受灾同学资助,让每一位受灾同学在北大的学习生活获得持续保障。
以受灾学生为本,视灾情为命令,以保障受灾学生正常生活消费为目标,遵循高效、公正、人性化的原则,做到灾情认定准确,补助发放及时,各种资助手段运用恰当、配合得体、适于需要,让受灾学生在接受经济资助中,同时感受到学校的关怀与温暖,使受灾同学及其家人尽快摆脱灾害困境,恢复正常生活,是高校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时所应采取的一种负责任的高水平的学生资助工作模式。对于这样一种特性和共性兼具的资助工作模式的分析,不仅为今后可能开展的抗灾学生资助工作做一份预案,更是想以此为例,在构建现代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体系的工作上做出进一步尝试,促进学生资助工作的科学发展。
作者:北京大学学生资助中心工作人员
责任编辑: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