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摘要:本文结合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奥运会、残奥会的大背景,从亲身参与两大盛事的大学生志愿者的实际工作情况出发,拮取和分析了志愿者在奥运服务过程中可能获得的精神收获:奉献、友爱、互助和进步。
关键词:大学生 志愿者 收获
2008年,是中国特别的一年。这一年里,从飘扬的三色丝带到五彩的微笑圈,从汶川抗震到北京奥运会,到处可见志愿者的身影温暖人心。志愿者们大多来自不同的地方,谨守在不同的岗位,却抱着同样的志愿者精神,为着同一个梦想在努力。
一、何谓志愿者精神
“志愿者精神”是近几年才为大众所知的名词,但其实它早已深深埋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从在街道扫雪、关爱邻里,到敬老扶幼、帮助残障,再到义务献血、捐建骨髓库,无一不是志愿者精神的现实体现。何谓“志愿者精神”?在一般意义上讲,可理解为以人文关怀、权益维护、社会责任与公益利他等内容为价值取向的、自愿的、不为经济报酬而参与推动社会进步的思想意识。对此最具概括性的即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这四种品质。具体来说有如下诠释,奉献精神是志愿者精神的首要内涵,它与市场交易中的等价原则不同,志愿服务就意味着自觉自愿,不计报酬,不求名利的付出;友爱精神是志愿精神的基本要求,也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之一,现在的世界是文化多元化的,然而正是因为不同文化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才造成了彼此的隔阂,冲突甚至仇恨,也正是因为这样,才特别需要彼此之间的相互理解,需要有求同存异的包容情怀,需要持有公平对待的态度,以此达到团结和友谊的目的,友爱的志愿精神正是倡导人们彼此关爱,沟通不同文化的友谊桥梁;志愿服务倡导“互相帮助”、“助人自助”的理念,志愿者通过参加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活动,来帮助那些面临困难的人们,志愿者的无私奉献会感染服务对象以及更多的人,人们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创造出相互关爱,和睦共处的美好社会;志愿者精神的最后一项是进步的精神,志愿者作为志愿者精神的主体,通过志愿服务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在不断完善和提升自我,达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进步。在今年的奥运会中,志愿者尤其是大学生志愿者更是用他们不俗的表现完美的诠释了志愿者精神。
从“好运北京”测试赛到奥运会再到残奥会,前后将近半年的时间。在这半年里,每当大学生志愿者面临着诸如“这么频繁的培训和赛事工作,不耽误你的学习生活么?”之类的问题时,回答基本是“有影响,但在志愿服务里收获的成长更大,志愿者精神会影响我的一生!”大学生志愿者的回答不仅仅是言语上的,他们更是用行动证实了志愿者精神。这半年的付出,对大学生志愿者树立良好人生观以及健康成长成才方面有着深远的积极意义。
二、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期间的收获
第一,从“兴趣”到“奉献”。“奉献”精神是高尚的,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精髓和要义所在。参与帮扶弱者、促进社会进步、展现我国美好形象的活动是志愿者们共同的“兴趣”,也可以说是大学生志愿者踊跃报名的出发点,为此他们不计报酬、不求名利、不要特权,从一点一滴的志愿服务中积累和理解了“奉献”的内涵。这次奥运会带给大学生志愿者的不仅仅是对“奉献”的理解,更是促使大学生志愿者将奉献精神作为自身兴趣去终身实践的催化剂。
诚然,在大学生志愿者队伍中,确实有同学只是一时兴起或想着为自己的简历添加有力的一笔才加入志愿者队伍的。但通过系统而专业的培训和奥运测试赛期间的服务工作,同学们在应付自己的课程、实验的同时,无一例外的自愿调整自己的作息和学习安排,尽心尽力的坚守岗位,为保障赛事顺利举行奉献着自己的热情和精力。参与既是体验也是锻炼,同学们逐渐自然地认识到,要真正做好志愿者的工作,就需要怀有奉献精神,要有对不图回报的奉献行为的深厚兴趣。恰恰是这种本真的兴趣成为了维系志愿者坚定持久的信念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例如,北京鸟巢体育场馆的一位大学生志愿者多次拒绝了寄存轮椅、婴儿车的外国观众给她的小费,笑着对满脸感激的外宾说“This is what I should do,and I’m really very happy to serve you!”该名同学笑言看到观众满意的微笑是她当时最大的愿望,“真的,只要观众满意,我再累都值得了。”
第二,从“被爱”到“友爱”。“友爱”即欣赏他人、与人为善、有爱无碍、平等尊重。重视对大学生志愿者“友爱”精神的培养是为了形成他们关爱他人的温良性格。事实上,充满“友爱”的温良性格使志愿者之爱跨越了国界,跨越了民族和文化差异,跨越了职业和贫富差距,让整场奥运会充满阳光般的温暖。
如今的大学生大都是所谓的“80后”,特点是独生子女、平时受尽父母长辈关爱、自信满满、不懂得考虑他人感受、更难说“关爱”他人。从奥运测试赛到残奥会结束这半年时间里,我们欣喜的发现,志愿服务帮助大学生学会了如何去关爱他人,如何弘扬光大“尊老爱幼,乐善好施”的中华传统美德,如何慢慢的从“被爱”转变得懂得“关爱”他人。
在辛苦的奥运测试赛志愿服务中,大学生们自发组织了“天使在人间”的活动,目的在于在志愿服务的同时相互友爱、相互扶持、相互激励。在“天使在人间”活动中,志愿者的目标是每天都精心准备为另一位同学做一件好事:有的在辛苦了一天后不忘为同学送去一壶热水,有的在闷热的天气中为同学送去冰凉的可乐,有的在一天中不同时候为遭受挫折的同学送去慰问激励的卡片,有的则为辛苦站岗没有吃饭的同学送去点心零食,有的同学还准备了精美的小礼品,还有的同学生病了,大家都发短信去祝福她。同学们在类似的活动中体会到了相互友爱,学会了关爱他人,这中品质的培养对于他们的成长大有裨益。
第三,从“自我”到“互助”。“互助”精神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志愿者在互助活动中锻炼了能力,收获了成长。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是我们自小所受的教育,而“互助”就是从这样的传统美德中汲取营养和力量而发扬光大的志愿者精神。大学生志愿者以“互助”精神唤醒了更多人内心的仁爱和慈善,“助人自助”的传播帮助人们走出困境,自强自立。
总是被指责“油瓶倒了都不扶”的80后大学生们性格上总是会有些自我意识。在接受志愿服务培训之后,很多同学都会去积极的帮助他人。有的同学在自己岗位空闲的时候去其他忙碌的岗位看看是否需要帮忙;有的同学主动让其他同学先去吃饭休息,自己晚点再吃饭;有的同学原意牺牲自己的本来就短暂的休息时间来保证团队的运行等等,整个志愿者队伍气氛融洽,有条不紊。在一次次的志愿服务之后,同学们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例如,观众服务运行助理不仅有与其他志愿者一样的工作任务,还要考虑整个队伍的良好运作,让队中四十多位志愿者在枯燥的岗位上每天工作起来都有新鲜感,每天都能得到锻炼、收获成长、提升能力、在“助人”同时实现 “自助”。运行助理每天合理安排轮岗,把所有成员细分为数个团队并在各队之间开展互相激励与经验交流活动,让每一个志愿者成员都能参与团队建设,有机会领导团队去完成一项任务。这样的考量和尝试,不仅锻造出了一个优秀团结的团队,而且让每个成员都在团队建设中收获了成长与进步。每一位志愿者都经历了作为活动的策划者、执行者身份的历练。助理自身也不例外,正是在这一次次的团队建设中锻炼了助理缜密的思维能力和宝贵的管理经验,在志愿者服务工作中收获了成长。
第四,从“锻炼”到“进步”。大学生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活动的同时,自己能力得到提高,为促进社会进步贡献了力量。志愿者的 “进步”精神,是大学生志愿者群体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广大的志愿者们友爱互助,无私奉献,正是为了追求个人与社会的和谐进步。
这一精神同样也对大学生是否胜任志愿者工作提出了“能力”的要求。志愿者不仅需要有爱心,更要凭借自己的双手、头脑和知识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完成各项服务内容。
例如志愿者在汶川抗震救灾中,按照各人能力和岗位的不同,扎系了着三色丝带,在救助伤员时各有分工;奥运会志愿者分为多个业务口,选拔不同专业的志愿者为运动员、观众或工作人员提供帮助;残奥会更是对志愿者服务残障人群的技巧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这些能力素质的要求意味这大学生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活动不仅仅是普通意义上的“锻炼”,而是对他们的能力、素质等各方面的一次“进步”。
大学生志愿者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奉献了自己的力量,同时,这种奉献也感染了更多人加入志愿者的行列。志愿者帮助了他人,同时也在实践中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弥补自己的不足,使自己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这不断推进的互助共荣中,志愿服务营造了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和积极进取的社会风尚。这就是“进步”这一志愿者精神的内涵,这就是志愿者们对终极价值的追求。
志愿服务活动给大学生带来了什么?它让大学生们意识到“奉献”可能是自己终身的“兴趣”,它培养了大学生充满“友爱”的温良性格,它“互助”的实践提升了大学生的能力,而个人与社会的和谐“进步”也因它成为志愿者追求的终极价值。这些收获从同学们在奥运后的感言中可见一斑,“虽然不被理解的事也时常发生,但大多数观众的肯定与支持是我们继续微笑的最大动力!”,“经历了这次奥运会志愿者服务,我确实成长了不少,我不但获得了自身技能和素质的提高,结交了很多朋友,更获得了能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愉悦。”,“二十余天的志愿者工作,确实非常辛苦。赛时的每一天,我们不是披星而去,就是戴月而归。作为观众服务口的志愿者,每天长时间的站岗轮班不说,还要面对各种来自观众,甚至其他业务口工作人员的曲解和刁难。但对我们来说,只要奥运赛事能够顺利的进行,劳累和委屈,根本算不上什么,只要我们的服务能够为更多人带 来方便和欢乐,我们就有足够的能量微笑着工作下去。”,“志愿服务有付出也有收获,最大的财富是结识了很多新的朋友,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其次是作为步入社会之前一次模拟演练,志愿服务教会了我很多现实中的知识。虽然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耗费了很多精力,但我觉得做一名奥运志愿者非常值得。”,短短的几句话,说出了同学们的心声,道出了同学们的收获。正是通过奥运会的志愿者服务,这些大学生志愿者们不记得失,不辞辛苦,真诚热情的用自己的行动完善和提升自我,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和谐。因此在2008年的开学典礼上,许智宏校长讲到,“同学们被外国媒体称作是“鸟巢一代”,你们都是受过良好教育,在全球化的环境下成长,富有爱国心的中国年轻人。我想,“鸟巢一代”,充满了优越感,但更代表了责任与奉献,承载了信任与厚望。”这应该是大学生们的最大和最满意的收获。
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在校庆时讲他入学时,马寅初校长曾讲过“所谓北大主义者,即牺牲主义也,服务于国家社会,不顾一己私利。”而今大学生志愿者们在奥运志愿服务中,更是把这种精神淋漓阐释,他们用踏实的工作和完美的表现收获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作者:唐 平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团委书记
李林宸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7级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刘洁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