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北大学生工作的持续创新与发展

作者:张 彦 发布日期:2010-05-17

2004年以来,北京大学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十六号文件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形成了一条符合党的教育方针、适应国家发展需求、彰显学校鲜明特点的学生工作发展路径。经过科学判断和周密设计,我们系统提出了“四个转型”的发展思路,努力推进了“四个平台”的机制建设,大力完善了“小机关、多中心”的校级工作架构,着重构筑了科学高效的院系学生工作体系,切实推进了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整体工作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回溯近几年北大学生工作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我们已经在宏观层面初步明确了“什么是北大学生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心”的问题;已经在中观层面基本解决了“如何夯实院系基础和加强队伍建设”的问题。

我国党和政府的工作一般以五年左右为一个周期。今年是十六号文件发布的第五个年头,应该对党的十六大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情况作出总结,北大也需要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对学生工作进行整体性的分析和前瞻性的判断,找准客观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在党的十七大确定的方针路线指引下,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各项工作的新发展和新进步。具体来说,北大学生工作需要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立足学校长远发展大局,着眼创新型、领导型人才的教育和培养,研究教育发展新要求,把握学生群体新特点,持续进行思想观念、体制机制、人员队伍、方式方法等的改革创新,重点推进新方法、新途径的实验和探索,从而不断提高工作实效并形成具有时代特点、北大特色的工作标准。进一步而言,我们要通过新的努力和奋斗,最终解决“怎样做才算高水平和高标准的学生工作”这一问题。

 

一、深刻认识教育形势,明确学生工作的历史使命

 

高校学生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要有效服务于学校整体发展的工作大局,还要深入研究自身工作的发展态势和阶段性要求。只有把三个方面的情况都研究清楚,才能作出恰当的工作定位。

1、党的十七大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党的十七大系统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十七大还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强调指出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至少从政治和业务两个方面为高校学生工作指出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我们必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将其作为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以此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我们还要继续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高水平的育人工作,源源不断地培育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卓越领导能力和广阔国际视野的现代人才,助力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服务于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

2、北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对学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2008年是北大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年份:既是北大建校110周年,又是“985计划实施10周年。面对整个国家、民族和社会的期待,北大必须在学生培养工作上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在人才培养这个系统工程中,学生工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何与教学、后勤等相关系统形成育人合力,如何在学校建设发展大局中更加突出地体现学生工作的成效和作用,如何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教育、管理、服务学生的工作任务,是迫切需要每一个学生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3、北大学生工作正处于实现自身发展的新阶段

自提出转型、跨越的思路以来,北大学生工作经过改革、调整、加强,已经稳步走过了几年,工作重心正从学校层面向职能部门和院系基层转移;工作内容正从狭义的学生德育工作向广义的学生教育工作转变;工作方法正从单一的“传授—活动”型思想政治教育向观念现代、手段先进的“教育、管理、服务”互相渗透的整体教育模式转变。北大学生工作过去几年所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观念思路、体制机制、人员队伍等方面,这些方面从整体上看属于“基础性”的问题;但必须清楚,我们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包括学生工作的制度规范、方法手段等,这些属于“水平性”和“标准性”的问题。已经解决的问题好比是“路”、“车”和“驾驶员”,需要解决的问题则是“交通规则”和“驾驶技术”。北大学生工作要最终实现全面转型,就必须坚持改革和创新,继续解决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

 

二、客观分析工作对象,把握学生群体的现实特点

 

最近几年随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的增加和扶持力度的加大,高校学生群体出现了一系列的可喜变化,大学生的成才愿望愈发迫切,理想信念愈发坚定,整体精神风貌愈发昂扬向上。与此同时,随着“80后”一代成为高校学生的绝对主体,当前学生群体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也日益增强,大学生在思想、道德、心理、行为等方面也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

1、大学生对党和政府保持极高的信任度

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显示,学生对国际国内时政热点和社会焦点问题的关注持续上升;对“当代中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本世纪头二十年中国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祖国的和平统一必定实现”等重大问题的观点态度鲜明而坚定。尤其是在经历了“非典”、南方雪灾等突发的重大灾害后,大学生整体上对于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这一情况充分表明自中央十六号文件颁行以来,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当代大学生对党和政府保持着高度的信任和认同,这是我们深入开展德育工作的有利基础。

2、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具有明显的认同感

由于加大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力度,特别是全社会对主旋律思想的大力弘扬,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对于主流价值观的回归趋势愈发明显。全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数据显示,绝大部分的学生接受并认可“诚信受益”、“做人比做事、做学问更重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国家和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等观点。仅从北大来看,近年来涌现出来的停学两年献身国防的高明、身患重病仍乐于助人的刘正琛、志愿到农村义务支教的蒙晓燕等个体典型,持续升温的“村官热”、“支教热”、“去西部就业热”等群体性现象,都有力佐证了广大学生对于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感显著增强这一基本判断。

3、大学生对校园生活表现出较强的适应力

高校在贯彻落实中央十六号文件的过程中,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的基本要求,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针对学生成长成才实际需求的综合服务体系日臻完善。以北大为例,针对经济困难学生设计的“资助育人”方案、贯穿大学全过程的课外活动指导和职业发展辅导、覆盖全校学生的心理问题普查与教育咨询工作,都充分体现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教育理念。工作成效显示,大学生在入学后能够较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实现身份转化并在学校的帮助和引导下,自觉主动地做出求学安排和人生规划,大学生群体呈现出有序成长、自主成长的特征。

4、大学生对学校工作呈现出自觉的配合性

近年来,高校学生工作者一手抓教育引导、一手抓管理规范,逐步让学生体会到,学校所开展的教育工作旨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追求,明确自身的发展定位;学校所开展的管理工作旨在规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适应时代的选择要求。经过努力,大学生群体中消极迷茫的精神状态逐步弱化,不文明、不健康的行为现象大幅减少。与此同时,大学生主动配合学校教育管理的自觉性显著增强,遵守法律规定、遵循规章制度、坚持文明生活、追求健康成才已经成为广大学生的群体特征。

5、大学生对与外部世界进行联系表现出强烈的主动性

伴随校园与社会联系的日趋紧密和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学校园的开放程度和学生对社会事务的关注程度都明显提高。尤其是社会实践和国际交流活动的广泛开展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思想,还为学生培养宽阔的国际视野和参与世界竞争创造了条件。当代大学生身处快速变革的时代,个人的成才愿望强烈、机遇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突出,在面对校园蓬勃开展的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会时,大学生都表现出巨大的参与热情和强烈的工作愿望。

6、大学生历史形成的代际特征表现出很大的延续性

大学生群体在呈现上述可喜变化的同时,一些历史形成的具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和不足仍然存在并呈现出新的特点。当前大学生群体的绝对主体是“80后”一代,“90后”一代也即将大批进入高校校园。这一批大学生的成长历程正好伴随着国家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正好经历了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发展进程,独生子女政策和应试教育模式都对他们具有深刻的影响,其思想认识的独立性、行为选择的多样性、价值判断的复杂性、个体特征的差异性明显异于传统的大学生群体。几年前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在这批大学生身上仍然存在,比如,他们尤其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注重提升个人的生活品质和审美品味,相应的在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观念等方面有所弱化;再比如,他们注意个人的精神享受,具有鲜明的独立意识,相应的心理封闭和精神脆弱也给他们带来了许多烦恼。这一判断和前面五个总结并不矛盾,而是同时存在、互相伴生的。这就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也更加复杂的要求。

 

三、持续进行实践探索,实现学生工作的创新发展

 

教育发展形势的最新要求为高校学生工作提供了发展机遇;大学生群体的客观现状在为我们继续努力工作增强信心和提供基础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特别是北京大学的学生工作队伍,我们必须勇敢地面对新阶段新任务,把握大的历史发展脉络,找准关键、重点问题,遵循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持续推进全校学生工作的转型探索,争取实现新发展和新进步。

1、工作思路层面要把握“四个坚持”

坚持以十六号文件为指导。中央十六号文件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其基本的指导思想、工作要求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仍然是指导我们开展工作的根本指针。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已经开展的一些工作具有阶段性,当前和今后的工作就是要紧密围绕党的十七大精神,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十六号文件,融入党和国家的最新要求,进一步充分激发广大学生对党和政府的高度信任感和对主流价值观的高度认同感,并在此基础上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向更高层次和最新阶段。

坚持“保稳定、促发展”的工作目标。北大学生工作已经提出“保稳定、促发展”的目标,这一目标一定要长期坚持,并不断细化。当前我们应该在确保校园政治稳定的同时,紧密配合第一课堂的教育教学工作,将学生工作目标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统一起来,为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领导能力的能够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突出贡献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努力。这一目标的明确,既是对十七大精神的积极呼应,也是对学校工作大局的积极呼应,更是对北大学生工作长远发展的目标考量。

坚持教育、管理、服务并重的整体教育模式。近年来,由于注意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学生服务工作取得持续发展,广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表现出较强的自主适应能力。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个别工作上“矫枉过正”,产生了“重服务轻教育、重保护学生权益轻学校管理引导”的偏差。通过实地考察和对比研究,我们发现,以美国高校为代表的国外大学在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基本上走了一条“先注重服务、后注重管理;先放任自流、再教育引导”的发展路径,其教育和管理工作一度滞后于服务工作,并带来了相应的弊病。因此,我们必须要转变“重视服务、轻视教育、忽视管理”的观念认识,避免走国外高校走过的弯路,始终坚持教育、管理、服务三者并重、综合施教的基本模式,在广大学生自觉配合学校工作的有利基础上,持续增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教育的引导作用和管理的规范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坚持突出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现代高等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同自我教育是统一的过程,教育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自我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既是教育的结果,又是进一步教育的外部条件和内部动力。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中也充分强调了“自省、自讼、自得”的自我修养历练。因此,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以学生为本,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主体性作用。我们要根据学生身心的实际特点,考虑学生需求,区分学生特征、维护学生权益,因材施教、分类培养。尤其注意发挥学生群体的带动作用,利用学生个人和群体的先进典型和优秀骨干推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2、工作方法层面要顺应“四化趋势”

顺应措施人性化的趋势。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学生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和保护。不仅他们受教育的权利得到法律的保护,不能随便剥夺;而且他们在校期间的名誉、隐私及其他的利益也开始被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所重视。保护学生权益、依法治校仅仅是对学生工作措施人性化的基本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学生的生活、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照顾学生的个体感受、爱护学生的政治热情等对学生心理、精神的切实关照更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落实和体现。我们坚持以学生为本,并非迁就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也不是要专门迎合学生的趣味和要求,而是要在严格教育、管理学生的过程中,诸如在制定政策、推出措施、采取办法的时候多一些换位思考,尽量考虑到学生的利益、需求和实际状况,使我们的工作措施增强可操作性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温暖。

顺应途径多样化的趋势。面对当代大学生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特征,任何单一的教育形式和施教途径都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提高必须依赖于工作途径多样化的实现。正因如此,学校教育的重心正在由学校职能部门向基层院系转移,院系也把越来越多的责任和权力转移给了在一线工作的任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学校专业服务机构、基层党团组织和不同类型的社团组织也被赋予了教育的责任,大家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利用各自的组织优势和各具特色的方法途径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工作。我校提出的“学生工作的基础在基层”的思路和目前正在开展的学生工作创新基地建设工程其目的即在于充分肯定各个教育载体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大家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创新、大胆实践,通过扩展学生工作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实现以基层学生工作的丰富性和多样化达到对学生问题的多重关注和“全面”覆盖。我校一些同志非常欣赏“生活教育”的育人理念并在基层工作中进行了实践,一些同志倡导隐性教育并为之进行了实验,一些同志注意到学生骨干的特殊教育作用并开展了相关的培养工作,这些都是十分可贵的探索和创造,应该继续向前推进。

顺应手段信息化的趋势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方式已经与传统大学生有很大不同,手机、电脑、MP3、数码相机等已经成为许多学生的基本装备,广大学生借助于现代信息手段接触、了解、融入外部世界的主动性愈发强烈。这就要求广大学生工作者必须适应学生打手机、用电脑、发短信、上互联网等生活习惯,主动采用为他们所接受的信息化渠道来开展工作。目前,国内外许多高校纷纷将BlogMSN Space等纳入学生工作的范畴,取得了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良好效果。我们要充分借鉴国内外高校的先进经验,深入思考BlogMSNQQBBS论坛、Email、手机短信等信息化手段在学生工作中的影响和作用,分析其利弊,将其建设成为我所用的工作平台。当学生越来越多地走向虚拟世界的时候,我们也要加快脚步,准备向同一方向进发。

顺应工作规范化的趋势。伴随高等教育规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高校学生工作相应提高规范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新的历史时期下科学管理的原则已经不能允许学生工作的笼统性、模糊性和随意性,高校必须将学生工作纳入系统教育的范畴,对学生工作的内容和要求进行认真梳理,并且在各个层级、各个实施主体之间进行任务分解和资源配置,从而建立起科学、现代的学生工作组织体系。相应的也要建立基本的管理制度、工作制度体系和以流程化、标准化为特征的工作规范体系。北京大学校-系两级学生工作部门最近几年进行的一些调整和建设,有些工作已经到了可以予以规范的时候,这样的内容要及时予以制度化和规范化;正在推进和即将推出的创新性和创造性的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检验后,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内容也要及时进行规范化处理。

3、队伍建设层面要强调“四项标准”

突出政治素质标准。高校学生工作的最高追求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党的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学生工作队伍建设首先是进行政治建设。我们不仅要在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时突出对政治素质的要求,在队伍调整和补充的过程中更要注意从政治标准角度去考察和要求干部。学生工作干部要具备怎样的政治素质,这个问题似乎已经获得了解决,但实际上其更具体、更准确的内容体系并不清晰,仍然需要进行深入、科学的分析,并提出恰当的、符合实际的规定。

规范道德表现标准。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本质上也是人民教师,因此必须具有良好的师德风范,能够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品性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影响和教育学生。面对当代大学生,学生工作者不仅要树立法制观念和“与学生平等”的意识;还要树立教育工作者的职业使命感,对广大学生饱含深情、充满信任;更要注意自身形象,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学生工作人员的道德标准也应形成系统的、清晰的规范。

制定业务能力标准。学生工作兼有政治工作、教学工作和管理服务工作等多种形式,具有多重的工作属性,因而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是广泛的、全面的。尤其是随着大学生群体新特点、新问题的不断出现和学生工作专业化进程的加快,制定学生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标准已经提上工作日程。北大学生工作队伍经过几年的调整和建设,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身份结构(专业教师、行政干部比例)日趋合理,现在要把建设的重点转移到能力建设和素质提高上来。其中,学习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青年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的能力,把握社会政治走向和学生思想动态、教育引导学生的能力,解决日常学生事务、处理各种学生管理危机的能力,进行院系、班级等组织文化建设的能力,开展学生工作科学研究和理论探讨的能力以及其他一些业务能力要逐步确定为学生工作人员能力体系的基本内容。

提高工作水平标准。学生工作的水平表现在理念是否前沿、制度是否科学、体系是否健全、手段是否先进、方法是否得当、效果是否明显和文化是否形成等多个方面。我校学生工作的水平总的说来是比较高的,但距离既定的转型目标和北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内在要求尚有差距,还需要树立更高的工作标准,继续提高工作水平。首先要提高科学化工作水平,即学生工作有其学科特点、自身逻辑和发展规律,学生工作人员应该努力进行理论武装并在科学理论指导下不断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其次要提高制度化工作水平,即学生工作要着眼于常态模式,及时把成熟的工作规范和惯性作法上升为工作制度和规定,从而形成稳定、长效的工作机制。第三要提高创造性工作水平,即北大的学生工作人员要有创新意识,勇于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大胆探索和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工作对策,并努力以创造性的思维、创新性的方法和前沿性的实践形成北大学生工作的特点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