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摘 要: 2005年9月,元培计划在过去多年尝试的基础上全面实施了新生辅导员制度,以较小的经济投入、充分挖掘高年级学生自身的优势,取得了新生指导工作的明显成效,开创了新的工作局面。本文尝试总结了元培计划2005级新生辅导员工作的开展情况,并对其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了反思和探讨。
关键词:元培计划 新生工作 新生辅导员
北京大学元培计划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元培”或“元培计划”)是学校于2001年启动的以蔡元培校长的名字命名的本科教育和教学改革计划。元培计划在成立之后短短的几年之内,在学生工作中处于高速尝试和调整阶段,在此过程中,元培的学生工作小组坚持了抓大放小、先主后次的原则,从成立之初,就高度重视新生工作,并将其始终置于元培三大日常重要学生工作(新生工作、就业工作、军训工作)的首位。
在2002至2004年三年内,为了加强新生指导工作,元培从实际情况出发,开始尝试和探索新生辅导员制度建设(辅导员与学生比约为1:30~1:60),取得了一定成效。2005年9月,为了进一步探索元培计划模式下的新生指导工作,元培办公会决定全面推动新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工作开展,从元培计划实验班2003和2004级学生中选聘了16名学生辅导员,对2005级新生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集中指导,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加强新生辅导员队伍建设 ,科学推动学生工作开展
1、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促使元培新生辅导工作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的重要保证。借鉴过去的经验,元培制定了《元培计划新生辅导员管理暂行办法》,并于
2、队伍选拔、培训与管理
《关于为元培计划2005级新生选拔辅导员队伍的通知》发出后,元培计划实验班2002、2003及2004级共计22位品学兼优的同学积极提交了申请。元培学工组按照每组“男女搭配、文理兼容”的基本原则,分别为2005级新生8个小组遴选、配备了男女辅导员各一名,建立起了一支16人的新生辅导员队伍。
为了让新生辅导员尽快明确职责、开展工作,元培党政领导为新生辅导员召开了专门的培训工作座谈会。元培计划执行委员会的主要领导从元培计划在学校层面推行的现状谈起,指出新生辅导员要在元培计划现有导师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身的经历和年龄优势,做好对新生的沟通和指导作用,引导新生了解元培理念、构建自我知识结构以及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元培计划管理委员会党总支的主要领导则从新生辅导员自身身份认识和转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指导并提出了工作要求。2005级年级主任在介绍2005级新生基本状况的同时,结合自己曾经担任元培学生辅导员的经历,向新生辅导员具体讲解了发现、解决、搁置、上报问题的处理流程和一些工作方法。通过培训,新生辅导员初步明确了自身职责和工作要求、统一了认识、增强了默契,为尽快进入工作状态提供了条件。
此外,为了加强对新生辅导员的激励与管理,在明确学生辅导员在元培党政领导下接受年级主任直接领导并开展工作的同时,元培计划还执行了新生辅导员登记表制度,并存档作为大学期间评奖评优和推荐的依据之一,这也体现了元培党政领导对新生辅导员工作的认可和重视,大大提高了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3、新生辅导员的具体工作
(1)协助年级主任做好班级组织建设工作
元培2005级新生没有再行分班,而是按照宿舍分配情况分为八个小组。如何让“组”这个基层组织发挥作用成为了2005级班级建设的重点,配备到组的新生辅导员在加强对组的工作指导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与以往的班委选举办法不同,元培从2005级开始尝试的班长、支书“捆绑”竞选的学生干部选举办法。16名辅导员全程参与了2005级各组组长及班委选举的筹备组织和选举工作,协助了选举工作的有序进行。
此外,配合全校进行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六名新生辅导员党员组成了一个辅导员党小组和2005级新生党小组一起学习讨论,向新生介绍其在北大的经历,并解答了新生党员对于大学生党员地位、作用等方面的疑惑,有力地促进了2005级学生党员理论知识和认识水平的提高。
(2)指导班委会、组长组织组内及班级活动
入学之初,新生之间并不熟悉,辅导员组织开展了各种活动以促进组内同学的熟悉和交流,并充分利用辅导员之间相对熟悉的优势,成功的发起、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组间联谊活动,比如紫竹院联谊、植物园联谊、篮排球比赛、班旗设计评比、课程联络人队伍建设和学习交流等等。这些活动密切了班内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也得到了新生的高度认可。
(3)定期走访学生宿舍
定期走访学生宿舍是元培学生辅导员工作的重要责任之一。通过每周至少一次的走访,辅导员可以及时了解本组学生的学习、生活动态。很多时候,同组的同学和辅导员一起集中到一个宿舍,大家一起交流一周以来的学习生活心得,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辅导员则有针对性地提出个人建议,并在适当的时候向年级主任反映、汇报情况,为大部分同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4)不定期集中讨论解决班级问题
根据辅导员提供的信息和年级主任了解的情况,年级主任和辅导员不定期地集中到一起共同商量解决办法。辅导员们群策群力,各自充分表达观点,展开热烈讨论,最后由年级主任总结并形成共识,从而有利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5)重视单独交流,突出解决个别问题
由于年龄十分接近,新生在面对辅导员时不会有太多顾忌,交流沟通渠道相对教师更加畅通,而且比较自由(比如网上聊天、电子邮件、面谈等);新生愿意向他们倾诉学习生活及感情方面的苦恼。特别是对于部分在进校初期表现出种种不适应的同学,辅导员和他们进行了更加细致深入的了解、谈心活动,成为新生的忠实听众和知心学长,协助年级主
二、着力突破难点,提高工作绩效
由于受经费的限制,元培过去选聘的新生辅导员人数都很少,一般仅有2~4名,难以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并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这也是元培学生工作中的一个难点。2005年,在元培党政领导的一致支持下,元培决定从学生辅导经费中专项划拨8000元全力推动新生辅导员工作,为新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工作开展奠定了经济基础。从实际花费来看,用于支付16名学生辅导员两个月的报酬总计4800元(另有1800元用于短期指导之后一年内的跟踪指导报酬),完全在预算范围内。这笔资金的投入,大大提高了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使新生辅导员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 同学之间的熟悉程度大大提高
无论组内还是组间,辅导员帮助下开展的各项活动密切了同学之间的联系。据不完全统计,2005级平均每位同学熟识15-20人、认识40-50人,相比以前新生平均熟识6~10人、认识20~30人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提高。
2、 班委会、组长工作很快步入正轨
我们曾担心辅导员会不会使得班干部有依赖心理,无法独立地思考组织活动、开展工作,但由实际情况来看,辅导员充分发挥了“扶上马,送一程”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班委正式选举产生(元培新生进校之初由班主任指定临时班委,两个月后选举产生正式班委)之后,辅导员开始有计划地淡出班级活动的组织策划,把空间留给班委和组长,放手让新生班干部开展工作、锻炼能力。
3、 新生问题的及时发现和解决
由于新生辅导员对元培有着较为透彻的理解,对学习、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同时他们还具有年轻人的热情和同龄的心理状态,与新生交流时可以给予更多直接的指导并容易获得相互间的认同。通过每周固定的宿舍走访制度和平常的个别交流,新生可以及时就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的问题直接向辅导员请教和交流,形式灵活多样,没有中间环节,在一些较为简单问题的解决方面,相对于元培原有的导师指导
三、对新生辅导员制度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2005年,元培首次大规模推行新生辅导员制度,尽管相比前几年已经较为完善,但仍存在着一些尚待探讨和改进的问题:
1、 辅导员的选拔范围
2005年9月,考虑到2002级学生自身面临毕业前出国、保研、就业的巨大压力,时间和精力受到很大限制,最后选拔的辅导员全部来自2003级、2004级,也就是大二、大三两个年级。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发现对于刚刚就读大二的同学普遍压力偏大,因为他们本身还没有完全脱离“新生”的状态,面对新生问及的有些问题,难以把握如何应对,自身主观和感性的东西可能误导新生;相对而言,2003级学生辅导员就成熟得多,指导更加客观和理性。我们讨论认为,当年度刚刚考上本校研究生的元培毕业生对元培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时间精力方面也有较好的条件,可以代替大二学生成为今后元培新生辅导员队伍的重要力量之一;当然,对于辅导员的工作热情、责任意识、性格特点、自身素质,包括学习成绩等方面的考察需要继续加强。
2、辅导员的职责定位
目前,元培计划的新生辅导工作存在着三套并行的支持系统:即教务系统(选课、学习等)、学工系统(年级主任、党团班组织等)和导师系统(咨询、指导)。从管理的角度看,元培新生辅导员队伍是学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从目前发挥的作用来看,其对教务系统(协助解释)、导师系统(咨询指导)的职能也都有所涉及,甚至与学工系统内部的原有机构职能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交叉。2005年,学生辅导员工作由于具体分工与责任范围界定不清晰,协调不及时,一段时间内曾出现重复指导的现象,比如活动开展重复,指导信息不对称等,后来经过疏理暂时解决了这一问题。
我们认为,新生辅导员承担了一定的育人职责,其定位是辅导,相对于专职辅导员的老师而言属于相对“平民化”的思想指导和教育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新生辅导员是新生在刚入学的头一两个月中接触最多、最值得信赖的人,通过介绍自身比较成功的大学经验,辅导员帮助新生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其他,比如活动开展、选课指导、专业知识的咨询等等,新生辅导员不是主体,而只是配合相应的学生组织、教务老师和导师开展工作。为此,我们觉得在今后学生辅导员的定位方面需要更加明确,并加强对学生辅导员的联合培训、指导工作。
3、 辅导员的选拔时机和培训
2005年辅导员的选拔是在新生进校之后开展的,相对新生的需求有所滞后,错过了新生刚进校、迫切需要帮助和指导的一段时间。同时,由于时间关系,2005年的培训显得过于紧凑,并且缺乏系统,比如教务系统老师的指导未能考虑到位。辅导员们在自身还没有完全统一工作思想、明确工作任务的情况下仓促上阵,辅导员之间的沟通、协调也只能放到工作中去逐渐磨合,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指导新生的效果。特别是关于工作思想的统一方面,由于没有来得及做全面的培训和要求,加上学生辅导员自身知识、能力和经验的局限,部分辅导员直接把自己个人还很不成熟的想法当作经验介绍给新生,使得某些环节的辅导效果不佳。为此,我们认为今后应该选择在每年6月进行辅导员选拔,并随即开展队伍组合和全面培训工作,让辅导员在新生进校之前就加强对新生的了解,以便给予新生更加及时准确的指导。
2005年元培计划全面推行的新生辅导员制度打开了元培新生指导工作新的局面,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元培计划将在总结2005年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启动2006级新生辅导员的选拔工作,并加强对其全方位的培训工作,以求进一步提高新生辅导员工作的质量。
虽然元培计划推行新生辅导员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元培自身教师指导力量不足的问题,但我们发现学生辅导员自身的年龄特点、工作热情等优势在兄弟院系同样存在。只要选拔能力强、素质高、有热情的工作队伍,加以适当的培训,他们将为新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积极明显的效果,并可能打开新的工作局面,同时对新生辅导员本人也是一种培养和锻炼。为此,我们认为,在兄弟院系同样可以尝试推行新生辅导员工作,并希望元培所做的探索能够对此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作 者:李 胜 北京大学元培计划党总支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