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对青年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的研究日益重要。网络文学是在互联网迅猛发展下兴起的,其读者群体和创作群体中大部分都是青年人,本文从学生工作的视角来观察青年与网络文学的关系,试图从中寻找到学生工作的新领域和新方法。
关键词:网络文学 青年 阅读 创作 版权
网络文学是一种在被称为“第四媒体”的网络上发布、传播并获得回应的文学存在形式。尽管网络文学的合理性、独立性和自足性仍然有待检验,但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网络文学作品的不断涌现,这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已经成为网络上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青年学生是使用网络最频繁的群体,也是文学产品消耗最集中的群体,他们使用网络的行为和阅读心理、阅读习惯在网络文学上形成了焦点。考察青年与网络文学的关系,既可以为传统的学生工作方法提供新的依据和借鉴,也可以开辟出新的工作阵地。
一、网络文学的兴起与特征
(一)网络文学的兴起
就作品而言,网络文学基本包含两类:以电脑为传播载体的网上文学作品(即录入网络的纸质作品)和网络原创文学(专为网络创作,首次在网上发布的作品)。这里我们所关注的是第二类作品。中文网络文学最早出现在海外华人创立的网络文学刊物中,如海外中文诗歌通讯网、中文网络文学刊物《新语丝》等。发展到1998年,开始出现了一部很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中文网络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这篇网络言情小说描摹了网上生活与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使用了一些只有网民才熟悉的“网络语言”,加上笔法细腻,情感真挚动人,立即受到广泛关注,不仅国内许多媒体都有摘录和报道,网上一些中文网站也频繁转载。该作品在台湾被改编成电影,在大陆也成为畅销书。这部作品成为网络文学兴起的开端。
(二)网络文学的现状
1、网络文学的存在空间——文学网站的几种不同类型及特点
从网站性质上来看基本包括综合性网站的文学或原创频道(论坛)、专门的网络文学网站和个人博客。而网站上的网络文学作品的品质对于其类型的划分有着重要的意义,按照这一标准,国内比较受关注的一些网络文学相关网站基本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类:
一类为以起点、幻剑为代表的玄幻、武侠文学网站,以晋江文学网为代表的言情小说网站及以天涯、猫扑为代表的自由论坛。它们迎合了大众的消闲阅读心理与发泄欲望,因此拥有了数量惊人的写手群、读者群,并在此基础形成了具有实在之商业利益的出版机构。这一类可归属于通俗文学网站。这些网站中的网络文学作品良莠不齐,其中不乏充满色情、暴力和宣扬其他不健康思想的作品,一些网站充斥着空洞、无聊的文字。“一夜情”文学、“下半身写作”等都一度成为备受关注的网络文学现象,这不能不引起学生工作者的重视。
一类为以榕树下、烟雨红尘、红袖添香为代表的“杂志”式文学网站。在此类网站上发稿不像在论坛上那样随意,要求具备一定的文字功底与洞见力,并需通过网站编辑人员的审稿关。当然,这些文学网站也为玄幻、武侠之类提供发表栏目,以提升网站人气。但总体而言,这些网站以承载较具真情实感和艺术创新力的短篇幅文字为主,虽无起点、天涯那般火爆,但也少了它们的嘈杂、虚浮,更为具有较高审美眼光与文学见地的读者、写作者所青睐。
2、网络文学的发展前景
从目前来看,各类文学网站以普通网友为创作群体的网络文学创作如火如荼,并不断涌现受到广泛关注的流行作品。言情类、玄幻类、武侠类和反映都市人生存状态的小说作品是最受欢迎的,其中言情类的《步步惊心》,玄幻类的《诛仙》、《亵渎》等在青年学生中拥有大量的读者,成为青年学生追读的对象。而成名之后的网络写手及成名作品,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了与传统媒体携手,出版了纸质版本。以传统媒体为指向成为了网络文学的最好选择,网络文学自身的发展前景还很模糊。
(三)网络文学相对于传统文学的特征
由于网络文学与新的媒体载体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必然具备着与传统文学相区别的诸多特征,这些特征也是导致青年越来越多地选择网络文学的重要原因,简单来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文学创作的平民化。传统的文学创作,其创作主体是那些具有明显专业特长的作家,他们的作品通过报刊书籍得以和读者见面,作品在发表之前必须经过文学编辑或出版商的选择。因为报刊书籍的质量与其订户和销量密切相关,所以出版商、编辑对作家的专业水平和作品的质量会相应提出较高的要求。然而当互联网的BBS 出现之后,在各种网站的文学论坛上,苛严的专业编辑消失发表作品没有了“门槛”,作者可以将自己的作品自由上传发表。
2、多媒体化的形象手段。网络文学采用以文字为主的多媒体手段进行文学形象的塑造。人们可以同时使用几种感觉通道,根据需要自由选择创作和欣赏路径。
3、作品发表和信息反馈的快捷化。传统文学作品的问世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而网络文学作品的问世就大大简化了。网络文学的快捷化还体现在读者对文本的迅速反馈、作者和读者之间、读者和读者之间的及时交流上。这种自由写作、自由发表、自由交流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写手的创作热情。
4、创作意图的自由化。传统理念中崇高的创作目的,迅速被网络文学的自我宣泄和自娱自乐所刷新,在传统的文学创作理念中,总是强调要体现文学的认识价值、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甚至在特定时期还强调过文学要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但网络文学恰恰是有意无意地漠视了这些戒律,绝大部分网络写手创作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宣泄和自娱,文学的认识价值、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都成了次要因素。
5、新词汇不断涌现,语言风格鲜明。网络文学文字版本迅速更新,在快速互动的要求下,用符号代替表情,使语言变得幽默,简洁,更意味深长,例用:)代 表微笑,用:(代表沮丧;用缩写代替正常拼音,例如用MM代表妹妹,用GG代表哥哥;用数字谐音表示意思,例如用88表示拜拜,用55表示呜呜地哭,用 5261314表示我爱你一生一世等等。大量新词汇不但涌现,例青蛙、恐龙、大虾、菜鸟、斑竹等。网络语言风格主要是口语化和幽默风趣。
上述特征都不同程度地迎合了青年的心理特征和需求,符合青年独特的文化取向和品位。
二、网络文学的出现对青年阅读的影响
由于网络文学具备了传统文学所不具备的诸多特点,对青年的阅读习惯产生了很大影响。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表明,2005年我国广义的国民图书阅读率为42.2%(有阅读行为的读者群体在全体国民中所占比例);而狭义的识字者阅读率为48.7%(指每年至少有读一本书行为的读者总体与识字者总体之比)。对照前几次的调查结果,清楚地显示我国国民的阅读率连续六年在持续走低。与图书阅读率相反,近年来我国国民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有上网阅读率从1999年的3.7%增加到2003年的18.3%,再到2005年的27.8%,七年间增长了7.5倍,每年平均增长率为107%。而在网上进行阅读的绝大部分是青年学生。这些数据表明了网络文学正在强势改造青年的阅读习惯。由于网络文学提供的内容良莠不齐,与传统的纸质媒体相比质量差、缺乏积极的思想内涵,因此网络文学阅读率的上升某种程度上要引起学生工作者的重视,要积极了解青年学生的阅读取向,并掌握其背后的阅读心理。对青年的阅读进行相应的引导。
尽管网络文学具备诸多独特之处,但从本质上来说它仍属于文学的范畴,也就具备文学的审美功能、教化功能、娱乐功能和社会功能,这也是我们关注网络文学的重要原因,从目前的现状来看,网络文学的娱乐功能成为青年学生喜爱这一文学形式的重要原因。但不能仅仅从“娱乐”的角度来考察网络文学阅读行为,因为目前对这一功能的解读存在着一定的误区。首先,当前的网络文学作品中,不少热衷于表现男欢女爱,宣扬极端的享乐主义或自由主义,以此刺激消费者的视觉和听觉,由此对青年人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其次,将文学的娱乐功能与教育功能孤立开来,忽视青年在阅读中获得愉悦的同时,也必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因此,青年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当对青年的网络文学阅读行为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大学生群体的网络文学创作情况
大学生是网络文学阅读和创作过程中最活跃的群体,网络无疑成为了“文学青年”的殿堂。不少大学生通过平民化、超快捷的扁平网络获得了进行“文学创作”和“发表作品”的机会。这其中很大一部分网络文学创作成为青年学生发泄个人情绪的“自娱”行为。“博客热”已经蔓延到全社会,进入21世纪,网络文学已逐渐成为一种更为普及的民间倾诉方式。青年学生无疑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尽管其中大部分只能停留在个人表达的阶段,但对于学生工作者却无疑是宝贵的资料,从中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状况,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和方式的选取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及时发现和解决也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有部分有才华的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了自己的文学梦。仅以北京大学为例,在晋江文学网就有多名北京大学学生成为受到关注的写手。曾经大受欢迎的《此间的少年》,作者是北京大学化学系的学生,这一作品的创作也是首先在网络上完成的。大学生是网络文学创作中的生力军,为网络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但他们受到个人经历的局限,创作的作品距离传统文学中的经典作品还有很大的距离,还需要经受更多的锻炼。值得注意的是,10年来,陆续出现了多个极受网民欢迎的青年网络写手迅速蹿红,使不少青年读者也从观望、质疑、发生兴趣到最后狂热投入。
四、学生工作视角下的青年与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的阅读和创作都和大学生的生活如此密切地相互联系,那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做细、做好,就要加强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和相关工作的开展。通过网络文学开展学生工作,既符合青年的心理特点、可以与之紧密结合,也可以通过网络阵地开辟新的工作平台。从学生工作的视角下观察青年与网络文学,可以得出一些新的工作思路。
(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文学结合起来
首先,要加强对青年阅读网络文学的阅读的了解和研究。
互联网的发展是瞬息万变的,各种综合性网站和专门的网络文学网站也在不断的涌现和衰亡之中。同网络媒体自身的特性紧密相连,网络文学更新快、内容庞杂,青年对哪些网站、哪些作品表现出关注也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的。因此,要及时了解网络文学流行的新动向,掌握主要的文学网站和原创文学论坛的基本情况,并对在青年学生中影响较大的作品进行相应的了解。这首先要求学生工作者熟悉网络文学的发布和传播模式,适当地阅读网络文学作品;同时也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心理,弄清青年的文学审美和价值取向。这既可以通过日常的座谈、沟通达到,取得直观的第一手资料,也可以通过发放阅读调查、网络使用等问卷,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
其次,要对青年阅读网络文学加强指导
如前文所述,网络文学良莠不齐,不少网站充斥着描写色情、暴力、宣扬极端狭隘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或是单纯发泄个人情绪的作品,对青年的心理成长和价值选择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对青年阅读网络文学加强引导。在了解青年的阅读习惯的基础上,对各种网站和流行的各色网络文学作品进行甄别,为青年的阅读把好关。宣传优秀的网络文学网站,号召青年摒弃不良的阅读习惯。网络文学的便捷性和个人化,使青年的具体阅读现状相对难以掌握,阅读黄色网络文学的现象不能得到及时的矫正。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积极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通过同学、朋友之间的同侪群体之间产生监督、影响作用。这种指导要注重尊重青年的个人隐私,除了用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进行引导之外,也要积极了解青年阅读心理产生的现实动因,运用多种手段综合解决问题。
第三,主动创造优秀的网络文学
网络信息的海量性是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因此,完全掌握各类网站的内容和特色是基本不可能完成的。被动地监视、甄别和适应外部网站的情况,不能充分地利用网络文学阵地,甚至不能积极有效地引导青年对网络文学的阅读。开办自己的网站、主动开辟网络文学的阵地,是一种可以掌握主动权的工作思路。2004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肯定了高校校园网建设的成就,“在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促进思想文化交流、丰富师生精神生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校园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对校园网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要求。《意见》中要求,“建设校园主网站,构筑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交流思想的主流网络平台。各高校要努力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主网站,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使高校校园网真正成为广泛吸引大学生、为大学喜爱、受大学生关注的重要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取健康信息的重要渠道。要支持以人本,在网上为大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就业、心理咨询等服务,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艺术和娱乐等活动。”依托这样的新型绿色网站,可以主动开展网络文学的建设,用自己编辑、选择的优秀作品来吸引同学。在对新生开展工作的工程中,培养对本校绿色网站的使用习惯和忠诚度,通过网络文学的娱乐功能和教化功能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第四,引导学生阅读传统文学作品中的优秀、经典作品
最新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及一系列大学生阅读习惯调查的数据显示,网络文学强势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格局,不少青年习惯于在网络上阅读快餐式的网络文学,而对传统文学作品中的优秀经典作品阅读量下降,这对优秀的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扬产生了不良影响。青年人阅读倾向的改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一些国家甚至称之为“阅读危机”并积极寻求解决。引导学生健康阅读、回归人文经典已经成为不少学生工作者的共识。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可以推进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汲取其中的人文力量。除了专职的学生工作队伍之外,教师也是能够产生积极影响的重要力量。可以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影响学生的阅读习惯;通选课也是能够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作品的渠道。通过这些手段能够达到全员育人的目的。一些学生社团在这一进程中也发挥了优秀的作用,如北京大学“耕读社”,倡导“诵读千年经典,变化生命气质”,一扫网络文学风气上的浮躁、空洞,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要继续发挥这类社团的独特作用。
(二)创造良好的条件,帮助学生通过网络媒体展现自己的创作才华和其他能力
除了从阅读习惯和阅读心理上引导学生之外,关注学生的网络文学创作也是不可或缺的。这里的“创作”不包括为宣泄个人情绪的网络日志式的写作。目前,大学生网络文学创作包括两种情况,即有效的文学创作和无谓的文学创作。青年人存在着“将自身的创作热情当作创作才能”的问题,如果一味地沉迷于“网络文学创作”,而又没有希望通过网络的特点实现自身理想,是一种对自身的错误认识,可能直接影响个人生涯的规划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对这一类“无谓”的文学创作,要及时加以引导,使其能正确认识个人能力、科学树立人生目标。而应该给予更多关注的则是有效的文学创作。网络文学的准入门槛较低使不少有才华的青年学生投入到网络文学的创作中,其中一些也确实通过网络得到了锻炼、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北京大学的江南、夏笳、苏栩、步非烟等由网络而成长为受到读者认可、具有相当知名度的青年作家,作品得到了出版。学生工作者应鼓励有理想、有才华的青年学子积极参与创作,展示才华,培养原创精神,通过自己的作品反映青年的真实生活,展现青年的精神风采。上文中提到的高校绿色网站就可以为学生的创作提供良好的平台,同时也可以为这些创作者提供服务,帮助他们发表原创作品,在版权等相关的法律问题上给予指导。
作者:朱亮亮 北京大学青年研究中心工作人员
责任编辑:邝剑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