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随着高校德育教育的不断发展,切实加强基层学生工作,在学院及与学院同级的系(以下简称“院系”)的层面上科学地构建包括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行为管理和成长成才服务等内容的综合的基层工作体系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提出这种要求,既来自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管理重心由学校向院系转移的必然需要,也来自新时期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开展素质教育的客观需要,同时还来自不断提高学生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德育质量的现实需要。事实上,院系学生工作是学校学生工作的基础部分和落实环节,只有院系学生工作的充分实现,学校德育工作才有根本保证;北京大学提出实现学生工作“四项转型”、推动学生工作科学发展的目标要求,其基础和关键也在基层。所以,构建科学高效的院系基层学生工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突出任务界定和稳健推进两个重点,把握整体形势
(一)构建科学高效的院系基层学生工作体系的切入点在于明确任务边界。长期以来,一些高校对院系基层工作缺乏规范,院系内部下设的工作部门,特别是教务、学工和行政办公等几个系统之间存在相当部分的工作没有进行严格的职责划分,这就在客观上模糊甚至扩大了基层学生工作的任务边界,导致很多从事学生工作的同志反映由于责任目标和工作范围不清晰,自己承担了大量非学生工作本职的事务,进而导致了学生工作被冲击、“德育教师”身份被“虚化”的现象。与此同时,近年来随着扩大招生和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以及学生群体自身的变化,院系基层学生工作开始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原本在业务范围之外的一些事情开始逐步成为重要工作内容,所以有同志开始呼吁根据当前实际对院系基层学生工作的内容做出符合高等教育规范并能够与历史传统恰当对接的界定。
(二)构建科学高效的院系基层学生工作体系的原则应为立足实际、稳健推进。准确规定院系基层学生工作的目标和范围并不容易,其中涉及教育学的问题也涉及管理学的问题,尤其是每个学校甚至每个院系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果统一规定过于原则或过于具体、过于强调思想教育或过于注重行为管理、过于传统或过于现代都不合适,但不去尝试着予以规定似乎更不合适。基层同志反映的一些实际问题是可以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深化改革、提高管理水平、加大工作力度获得解决的。因此构建院系基层学生工作体系、明确学生工作的目标和范围的工作需要立足实际、循序渐进。那些“是否该做”和“究竟应该由谁去做”的问题可以暂不关注,我们先把重点放在确定必须承担、完成的基本工作和其中的关键性工作,即“应该做什么”和“重点做什么”的问题上。
二、突出学生发展指导和学生党建两个重点,构建内容体系
(一)全方位的学生发展指导是科学高效的院系基层学生工作体系的基础性内容。从大学生的自身特征和群体需求上看,他们正处于结束基础科学文化知识储备和即将进入工作岗位开始社会生活之间的阶段,有着大量的内在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新时期高校德育教育也非常强调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以“‘人的存在和全面发展’为理论基础,为德育的目的、逻辑前提和出发点,为观察和评估德育的依据”,所以“以学生的发展为评价标准,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服务和指导” 必然成为高校学生工作应该努力的方向。特别是具体承担人才培养任务的院系(学校方面的教学组织、学生管理和党团建设的基础环节一般在院系层面)更应该着眼于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进行工作内容的设定并根据学校教育整体育人目标制定相应的工作规范,这是建立院系基层学生工作体系的基础。
当前,高校院系基层对学生的发展指导主要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1.在思想方面引导学生。将思想教育置于工作的首位,克服思想重视不够、内容针对性不强和组织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尤其是工作不科学和不规范的问题,通过党团组织活动和班主任、辅导员的工作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具体问题。
2.在学业方面辅导学生。主要应着眼于广义的学业(指学生在学校期间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部的知识、技能学习,即包括专业学习在内的全部学习活动),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指导学生“全人成长”的角度,指导学生进行能力素质拓展训练。
3.在行为方面教导学生。院系基层学生工作机构是学生在校期间最重要的组织、管理主体和对学生行为评价的主体,对学生行为进行点评、奖惩、教育和引导是这个机构既传统又现代的内容。
4.在心理方面疏导学生。要关心学生的心理需要,帮助学生释放心理压力、舒缓不良情绪和重点发现、监控有突出问题的学生,给他们提供必需的帮助和预防他们做出不当的行为。
5.在就业方面指导学生。要尽可能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尤其在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就业信息提供、求职技巧指导和就业管理等方面要开展大量的工作。
(二)学生党建是科学高效的院系基层学生工作体系的主导性内容。我们的学生工作不仅要通过系统工作帮助和引导学生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还要尽可能多地培养出认同社会主义价值观、拥护党的领导的大学生。把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吸引到党的组织中来,把他们培养成“可靠的接班人”,这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最高追求,也是基层学生工作应该努力完成的重大任务。新时期基层院系学生工作体系当中应该突出学生党建的重点,“坚持以党建为核心,巩固和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使学生党建成为推动整个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龙头。在此工作中要注意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党员发展和发挥党员先进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工作,尤其要注意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此带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三、突出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两个重点,构建组织体系
(一)配备齐全、工作得力的学生工作机构是科学高效的院系基层学生工作体系所必需的组织基础。一直以来,各校甚至各院系的院系学生工作机构采取了不同的设置模式,大体可以分为大委员会、学生工作组、学生工作办公室等几种。无论哪种机构模式都必须满足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应达到一些基本的标准和条件。第一,必须具有明确的组织分工,成为院系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和执行党政相关决议的专门机构;第二,为体现学生工作的重要地位,应安排独立行使职责的院系级领导(一般为党委副书记)担任机构的负责人;第三,机构应安排专门从事学生工作的职业工作人员和相对独立、固定、经常的工作场所;第四,能够整合院系的内设部门工作力量,与教务、行政等系统有效合作;第五,能够有效领导和协调各基层工作人员、基层学生组织顺利开展工作。
(二)以辅导员为重点的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是科学高效的院系基层学生工作体系所必需的组织保障。院系基层学生工作需要配备足够数量的具有较高水平的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具有较高责任感的学生导师。相比而言,当前问题最突出的是辅导员队伍建设。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高校德育教育的特殊要求、绝大多数学生住在校园之内的状况以及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培养不足的现实都决定了高校还必须在一定时期内坚持设置辅导员的做法。但从全国范围看,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各校的不同特点,辅导员队伍建设状况目前差别很大。从客观工作效果看,辅导员队伍建设得怎么样同该单位学生工作的效果直接相关。凡是辅导员作用发挥得好的学校,其学生工作的效果也就好。根据新时期的形势要求,中央16号文件和教育部的配套文件规定高等学校每200名学生应配备一名专职辅导员,这个规定是非常及时的。它不仅确定了安排辅导员的原则态度,而且提出了辅导员的设置标准,对基层安排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应逐步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提高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院系要站在构建和完善育人体系的高度认识辅导员的地位和作用,把抓辅导员工作同抓专业教师工作一样对待;二是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特别是必须明确辅导员与班主任、导师、院系学生工作办公室的关系,这是理顺工作机制、确保各工作环节有效运转的需要;三是对辅导员进行专业培训,使辅导员的工作满足现实需要、符合管理规范并能够体现现代学生工作的理念及方法;四是科学建立辅导员队伍的考评机制、制定有利的发展政策,使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同志有事业心和光荣感,使这支队伍留得住、用得好;五是将专职负责学生工作的院系党委副书记和团委书记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更好地做好辅导员的工作。很多学校和单位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如有的单位使用一定数量的学生、离退休教师、外聘临时工作人员等担任辅导员,有的单位制定了系统的辅导员岗位级别确定和职称晋升办法,这些工作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此外,与院系级学生工作机构相衔接、配套,与年级、班级、专业甚至住宅区相关的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学生会、研究生会以及学生社团等组织及其负责人也是学生工作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院系要重视这些组织的建设,要注意选好、用好其中的骨干分子,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作用,使这支队伍成为得力的支柱力量。
四、突出“特殊”学生管理和预防突发事件两个重点,构建保证体系
学生工作有其普遍性要求和特殊性要求,有常规性工作和阶段性性工作,有最高标准和最低标准。其中必须做好,否则将影响整体工作,因而会提出特殊要求的工作及相应的制度、组织、队伍也就构成了学生工作的保证体系。保证学生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持高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证校园政治稳定是包括学生、学校、政府和社会在内的所有方面给高校学生工作系统提出的基本指标和底线性要求。院系基层学生工作无疑要围绕这些要求,努力构建自己的保证体系。
(一)有针对性地加强“特殊”学生管理是保证院系基层学生工作体系科学高效运转的必要措施。相对于群体学生而言,产生安全稳定问题的往往是个体学生,即便是发生群体性事件也往往首先与个别人或少数人相关,然后扩大到更大范围。做好安全稳定工作除安排好日常工作外,重点是掌握个别学生情况,对这些学生予以重点关注和特别关心,针对他们的实际需要开展相应工作,从而从源头上减少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根据近些年高校发生问题的统计分析,从问题多发群体的角度看,以下六类学生要特别予以关注:一是思想偏激的学生。这样的学生一般性格偏执、认识感性、容易形成逆反心理和思维定势,经常产生思想波动,因此在一些社会敏感问题和政治问题上应加强引导和给予特别的帮助,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思想迷惑和心理困惑。二是心理脆弱学生。大学生群体中存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一旦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自身健康、学业,还可能危及自身生命和他人安全。因此基层院系应特别关注心理问题学生,建立健全心理健康关怀系统和问题学生排查制度,做到及早发现、及早关心、及早干预。三是经济贫困学生。目前家庭经济困难成为影响部分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主要原因。关怀这部分同学的生活和成长,使他们同其他学生一样享受教育权利和资源,不仅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需要,也是建设文明校园、和谐校园的需要。四是学业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是学校、家庭对学生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但总有少量同学因为兴趣、能力和习惯等原因存在学业困难,严重者被迫中途离开校园。关心这部分同学,是教务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共同的责任。五是学籍异动学生。一些学生由于转系、转专业、降级等原因造成管理单位的变化,这些学生往往对新单位有特别的帮助需要,但他们恰恰经常处于院系管理的边缘,当然也是发生问题较多的一个人群,因此需要院系予以特别的照顾和指导。六是生活独立学生。有些学生自己找房子、住在个人家里或单独居住,生活脱离所在班级、院系集体,这部分人经常远离院系的管理视线,拥有相对自由的时间和相对独立的空间,也是问题多发群体。对这部分学生,院系不仅要掌握情况,还需要发动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导师以及学生骨干不定期地给予关照和提醒。
(二)以“长效”为取向的突发事件预防机制建设是保证院系基层学生工作体系科学高效运转的关键措施。处理安全稳定事件主要包括预防和处理两个方面,预防的目的是阻止事件发生,而处理是使发生的事件能够被控制、解决,把影响、损失降到最小程度。预防比处理要积极、主动,院系基层学生工作中要更加强调预防。当前的工作重点应是推行安全、稳定处理的长效机制建设,即将其纳入规范化的管理渠道实行预案管理,根据以往工作统计总结出带有多发性质的突发事件的类型和处理事件的一般原则以及相应的特殊需要,进行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明确工作规范,建立起维护安全和稳定的长效机制。这是现代管理的要求,也是做好基层学生工作,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的需要。
作者:张 彦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吕晨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