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从“星座热”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作者:冒大卫 发布日期:2010-12-14


 

要:星座已悄然成为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作为一种普遍的青年文化现象,星座热反映出了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心理、文化等特点。学生工作需要深入了解大学生的特点,研究大学生自己的文化心理,因此,弄清“星座热”背后的深层次的心理和社会原因,结合时代背景,改变相关工作方法,是当前学生工作深入有效开展的要求。


 

关键词:星座热 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工作


 

 


 

在文化多元化潮流下,星座已悄然成为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热衷于看命相、测运势,并引以为时尚的学生不在少数,在各种聚会上,星座也常常是一个讨论的焦点。更有甚者,凡事必先参考星座运势情况。可谓继“追星族”之后,校园又出现了一群“占星族”。


 

针对“星座热”现象,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了75名大学生,调查项目包括大学生对星座运势的看法、影响星座热的因素及对策等。大学生对于星座运势的态度一项显示,4%的学生选择“很相信”,32%的学生选择“有些相信”,43%的学生选择“不很相信”,而只有21%的学生选择“完全不相信”。由此可以看出,星座在大学校园内确实很有市场。


 


 

而下面的调查数据显示,很多同学对星座热,也是持有一种容忍的态度:


 


 

星座文化尽管有一定积极因素,但是把事业、爱情、学业,人际关系统统归到星座的框架里,这种宿命论的片面观点对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稍微懂得一些科学常识的人就知道,星座决定性格和命运的说法是很荒唐的,这些道理大学生不可能不明白,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星座热”的现象呢?


 

一、“星座热”原因调查分析


 

综合对这个问题现有的研究和我们在学生工作中的经验,笔者认为这些原因主要包括:


 

(一)内部原因


 

1自我认知的需要:在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于成熟的阶段,青年特别关注对自我心理层面的了解,如性格、气质、态度、能力等人格特质。星座文化迎合了对自我认知的需要,而且操作简单,结论概括。这些评价或多或少地会产生定向作用,尤其是在一些大学生自身没有经验的领域,如职业发展方面。而自身的自我心理暗示则会加剧这种作用。


 

2精神寄托的需要:大学生在今天这种多元思想相互碰撞的环境里,当主流文化无法提供具体的、速效的解决方法时,星座就发挥了替代作用。星座中常常详细列出针对不同星座的“人生箴言”,以权威的形式陈述,逐步使大学生对星座预测产生信任感和依赖性,成为精神填充品。另外,大学生正处在“角色混淆”的阶段,他们希望确定性的东西来解决心里的焦虑和空虚,而“命运预测”则正好符合了他们在这个时期特殊的心理需求。


 

3展现个性的需要:青年自我意识的独立性常通过自我形象来表现。星座相关的一些东西,是青年展现自我个性的物化表现。占星本质上与中国古代的八字算命并无不同,之所以独受青睐,是因为星座之说来自西方,又和许多神话联系在一起,更有漂亮的艺术形象为之装饰,是展现自我个性的良好媒介。


 

(二)外部原因


 

1、传媒的影响:报刊、杂志、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的关于星座运势等方面的文章,其中很多是针对小学生和初中生的,网络、广播、电视也经常充斥着这方面的内容,因此,星座对学生的影响,很多并不是从大学阶段开始的,而是之前积累的结果。可以说,传媒对于结构简单、兼容性广的星座文化的传播,起了很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2、排解压力需要:大学生面对的压力很多,包括经济压力、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当内部调节机制无法应对这些压力的时候时,便转而依靠外部机制。


 

3、人际关系的需要:研究表明,大学生主要的人际冲突来源是沟通。一方面,星座能够对于这种冲突做出归因,使学生获得心理平衡,或者促进反思其人际认知,确定适宜的交往方式;另一方面,由于星座文化自身的内容特点,容易成为大学生共同兴趣所在,因而称为一种积极交往的媒介。


 

我们针对上述提到的内部和外部总共六个因素,对大学生为什么热衷星座的原因做了调查,结果如下:


 


 

F1F6分别代表自我认知、精神寄托、展现个性、社会传媒、各种压力以及人际关系需要等六个因素)


 

由上表可以看出,“星座热”确实反映了部分同学的一些需求。


 

二、现有的应对方案的检讨


 

目前社会对于这个问题应持的态度和措施,归纳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观点:


 

(一)政府的介入:利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工商总局等行政机构禁止电视台等媒体播放含有这些内容的电信信息。


 

(二)媒体的导向:大众传媒应该以切合青年特点、满足身心发展需要的形式宣传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消除迷信落后的文化侵蚀。


 

(三)学校的作用:学校作为主流文化的主要传递者,肩负着引导青少年正确信念体系发展的重要责任。具体提出的方案包括:


 

1、大力表彰先进的个人和集体


 

2、普及科学知识,营造更好的精神环境


 

3、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增加无神论的内容,让学生对唯心主义从理论上了解,具备基本辨识能力。


 

4、净化校园文化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活动。


 

5、重视心理教育,培养健康心理意识。


 

由此可以看出,社会已经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针对这些方案的效用,我们的调查结果如下:


 


 

在上图中,M1M7分别代表政府介入管制相关媒体、媒体导向更加健康的内容、表彰先进的个人和集体、普及科学知识、政治课增加无神论内容、净化校园文化环境、重视心理教育这七种现行的方案。


 

由上面的图表可以看出,认为“有很大作用”的比例很小,而认为没有作用的学生的比例很高,这说明大学生对于这些措施是不认同的。因此,我们认为,这些解决方案当中,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点。


 

综合前面的调查,之所以“星座热”会成为一种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有这个方面的需求。尽管政府可以禁止相关的节目,但是这毕竟是对供给方面的控制。仅仅从供给方面控制,很难收到成效。媒体往往能够通过这些节目提高影响力或者提升利润,所以他们没有动机去“以切合青年特点、满足身心发展需要的形式,宣传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消除迷信落后的文化侵蚀。”除此之外,就算我们可以控制一些常见的大众传媒,也无法控制更大范围的出版物以及网络。因此,我们必须从根本上着眼于降低这方面的需求。


 

针对降低需求提出的建议,像重视心理教育、普及科学知识等,其收效是比较小的。热衷星座的人群里面,不乏理科院系的同学,无神论的相关知识,他们都是很清楚的,但是即使这样,他们仍然对此乐此不疲。在大学生日益追求个性的今天,榜样的作用是有限的;尽管正面教育、大会学习具有影响面比较大的优点,但是它对于个人的影响不够深,个人的心里也不一定能够接受。


 

因此,我们不能单从缺乏相应知识或者榜样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部分大学生之所以热衷星座,必然是因为这种文化给予了他们其他东西不能提供的东西。这种对星座的需求根源于人类理智思维的局限性。人类精神的根本特性要在不定的世界中寻求稳定性,他要获得关于自己前途命运的决断,这是理智达不到的。于是,理智被迫把决断权让位给一个任意认定的对象,代替自己对命运做出决断。因此,我们认为,对于大学生,星座热的现象实际反映了他们社会化过程中认知、情感、信念发展的一种非常迫切的需要。物质的高速发展伴随着是主体文化的相对落后,在各种文化的冲击下,青年面对各种选择难免迷失方向。由于学校政治教材内容极端化、口号化、简单化,学生不愿听,教师不愿讲,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流于形式,科学的世界观正在学校一点点失去阵地,与此同时的是信仰的缺失,或者更具体一些,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的缺失。在这种信仰缺失的情况下,学生于是诉诸于“星座”寻找精神家园的寄托。


 

三、合理有效的方式方法


 

通过前文的讨论,我们得到基本的认识: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源头下手,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方式方法,注意到各个个体之间的不同,使活动更加人性化,让学生真正地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来,通过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扭转同学中信仰星座的消极情绪。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投入很多人力、物力,同时也收到了非常显著的成果,我们认为其中有很多优秀的方法可以运用到解决星座热问题的实际工作当中来。具体来说,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一)根据个体差异差别对待,深入关心学生所需所想


 

当代大学生以追求自我个性为主要特征,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大学生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定位也是多元化的,因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宣传普及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只有深入学生内心,了解学生个体的具体特点和需要,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找到正确实际的人生方向,从而引导他走出迷信“星座”等非科学的亚文化的误区。


 

而在我们的现有的传统班级管理机制中,班主任一人身负学生学术指导和生活指导的双重重任,而且往往班主任老师自身还有学科研究任务,这就增加了老师充分接触和了解班上每一位同学的难度。光华管理学院自2003年始,逐年为新生设立学生工作专职辅导员,与班主任相配合,为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健康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好疏导工作,2004年形成了完备的覆盖全院的班级辅导员制度:每班均配有学术辅导员、生活辅导员及校外辅导员,有利于更加全面地为广大青年学生服务。


 

两年多下来,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行之有效的。班级辅导员能够深入到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够及时了解每一位同学的心理状态,有效地进行沟通交流,很好的把握学生动态。并且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不同方式的教育与引导,真正的将宏观问题识别细化,这样一来既有利于整体上把握学生思想发展的大方向,又能在个案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充分利用各项资源,促进学生清晰明确的自我定位


 

从前面的论述可以看出,星座在大学生中有市场,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大学生有着这个方面的心理需求,想要快速有效的找到自己的个人定位。对此,我们应该变堵为疏,可以引入一系列科学的自我定位方法或测评入手,树立学生关于个人定位的科学思维模式。心理学对人格、性格的研究由来已久,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较为成熟且行之有效的测评方法。我们可以利用校内的各项心理测评、职业定位等部门,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心理指导和自我定位。例如,光华管理学院通过学生职业服务中心,积极引入得到科学界公认的一些性格测试手段和职业测评方法,给与学生自我测评的机会,通过自身科学有效的探索,认识,解决学生对自身的疑惑。


 

另外,学校在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的基础上,还应该经常与相关专业专家联系。除了定期地进行学生心理工作教育和相关的讲座,也应该为学生的自我定位提供专业的指导。目前用于实际性格测评的手段很多,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心理学、管理学等院系的相关专业优势,邀请专攻组织行为学方面的老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也可以引入一些社会上得到公认的一些测评机构给予学生的帮助,真正让学生了解自己,用科学来破除“星座热”这个洋迷信。


 

(三)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接触社会。


 

社会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开拓视野,了解实际情况的过程,在调研与思考中逐步弄清楚自己的一些困惑。社会实践活动能激发同学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同时也鼓励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积极研究社会热点问题,开拓视野,胸怀天下,摆脱虚幻的“星座幻想”。


 

北京大学传统的暑期实践活动,一直积极鼓励学生组织社会实践,利于假期时间赴全国过各地考察、学习。每年,同学自己组织、联系到全国各地进行社会实践,调研当地的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情况,通过面对面的访谈、交流会、实地调研等方法取得了大量第一手的资料,和当地的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更进一步的了解了当地的实际情况。在实践过程中,全体成员团结协作,依靠自己的毅力、能力克服各种困难,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暑期实践,给予高度的重视和支持,让同学在亲身实践中加强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思想,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努力开拓公益活动,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公益活动需要学生自己为目标亲力亲为的去争取,在公益活动中,大学生能够充分的意识到,任何事情都没有所谓的命中注定,一切都可以靠自己来尽力争取;只要全身心的付出,就能够有所回报。因此,多参加公益活动,对大学生消除洋迷信、宿命论,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同时它又是一堂非常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助于积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近年来北京大学的各项学生活动中凸现出来的对社会公益和弱势群体的关注,说明学生特色社团活动同样也是对同学进行社会责任教育和志愿精神教育的一块阵地。


 

除了北京大学爱心社等老牌北京大学公益社团在不断进行扶贫帮困活动之外,近年来还涌现了一批新的协会和组织,以新的模式进入这个行列。光华管理学院的一些本科学生去年成立了高校商学院的第一个公益组织“光华润灵”,通过公益实习、公益讲座、和厂商合作等方式筹款10万余元资助家境贫寒但品学兼优的高中学生以及需要特殊关爱的残障人士。“光华润灵”的成员们不畏困难,不怕碰钉子,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实现“用我们的智慧,让世界充满爱”的宣言。这些优秀的社团组织,在广大学生中有着积极而广泛的影响,学生在为改变他人命运的过程中完善了自身,得到自我的升华,对自己的认识丰富了、全面了,生活充实起来了,沉溺于“星座梦幻”的就少了。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丰富学生生活


 

我们应该注意到,星座在人际关系中确实起到了一些作用,因此,要解决星座热的问题,就必须找到它的替代品,从而降低学生对星座的依赖度。可以开展的活动很多,包括素质拓展、文艺活动等。在活动开展之前,可以进行调研,了解学生对于各种活动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活动效果。另外,还可以考虑邀请一些人际关系方面的专家对大家进行关于交际能力方面的指导。


 

在诸多的学生活动当中,应该多提供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青年学生都有展现自我个性的需要,而星座在某种意义上也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因此,要改变多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中“大锅饭”的现象,转而更加重视每个个体的独特之处,多提供学生展现自己的平台,通过充分发掘替代星座的事物来抑制“星座热”的蔓延。


 

四、结


 

美国1985年对青少年作调查,结果发现有55% 的人相信占星术,当时认为发生了危机,决定要增大投入,加强科技教育。西方国家对于占星术潜在的危害性尚且如此关注,我们更要意识到“星座热”对青年的消极影响。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要弄清“星座热”背后的深层次的心理和社会原因,结合时代背景,改变相关工作方法,从源头上解决相关问题,确保正确的世界观和哲学信仰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在开展相关学生工作的同时,我们要坚持在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和团委的领导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以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中心,引导广大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正确认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引导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通过大学的学习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引导他们关心社会、民族,树立责任感,弘扬正气;引导他们和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完善自己;引导他们培养团队精神,增强合作能力;引导他们培养敢于迎接挑战与困难的精神,增强经受大风大浪的能力。


 

 


 

作者:冒大卫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团委书记


 

责任编辑:邝剑菁


 

 


 

参考文献:


 

[1] 郭正谊:《星座不能支配命运》,《时事》(初中版),2004年第4


 

[2] 青:《星座的真相》,《青年科学》,2005年第3期。


 

[3] 舟:《星座文化下青少年的心理观》,《青年探索》,2004年第2期。


 

[4] 陈若水:《岂能在星座中寻找明天校园“占星族”心理透视》,《家庭与家教》,2004年第6期。


 

[5] 绳:《星座是个洋迷信》,《文史杂志》,2005年第4期。


 

[6] 孙建国:《当前我国学生中的鬼神迷信思潮》,《科学与无神论》,2003年第6期。


 

[7] 晶:《校园“星座占卜”族探秘》,200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