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摘 要: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和北大学生工作的转型,对北大基层团组织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北京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团委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四项能力”为突破,努力实现工作的“三大跨越”,对如何更好地发挥基层团组织在育人工作中的优势进行了切实地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基层团组织 工作能力 跨越 和谐校园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共青团组织在服务高校育人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高校共青团的基础,基层院系团组织要主动适应时代潮流,明确工作思路,发挥基层优势,通过“四项能力”建设,努力实现“三大跨越”。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明确新时期基层团组织工作思路
党中央提出的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执政能力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历史命题,为共青团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紧紧围绕和服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要求,切实增强共青团的服务能力、凝聚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努力把共青团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成为党的得力助手和可靠后备军,成为具有强大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组织,是当前共青团组织的重要历史使命。
结合新的时代形势和当代青年学生的特点,北京大学党委提出了学生工作“四项转型”的要求,我们认为,这要求基层共青团在工作中应当重点加强四项能力建设,努力实现“三大跨越”,即共青团组织建设实现“活动型、号召型”向“学习型、服务型”的跨越;共青团干部队伍和人才培养实现“骨干型、经验型”向“领导型、创新型”的跨越;共青团工作机制实现“人为型、声势型”向“规范型、长效型”的跨越。根据这些目标的具体要求,我们要勤于学习、甘于服务,不要自以为是、眼高手低;我们要善于领导、勇于创新,不要随波逐流,墨守陈规;我们要科学规范,坚持长效,不要感情用事,急功近利。这些都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搞建设,与时俱进谋发展,实事求是促创新。
应用文理学院是北京大学实施继续教育和成人学历教育的专门机构,现有昌平园和圆明园两个校区,共计学生5300余名,其中团员人数达到4472人(不包括保留团籍的中共党员)。就学生素质而言,由于与北大本部的生源渠道有别,我院学生学习基础和成才意识相对较弱,但能反映当代青年的现状,社会普适性较强;就工作格局而言,由于两校区距离北大本部较远,我院工作对象存在分布广、层次多、年龄差距大、不利于管理等困难,但工作独立性则较强、可运作的空间更大;就组织特征而言,由于我院学生团龄较长,团员先进性意识较弱,但可挖掘的组织潜能和工作创新点较多。基于上述分析,我院团委的工作理念定位为“立足稳定求发展,提高能力重实效,培养人才出成绩”。在积累往年经验的基础上,2005年我们又提出了“围绕一条主线,实现两点切入,打造三个层次的生力军,把四方面的工作推向高潮”[1]的工作思路。贯穿这条主线,我们对加强共青团的能力建设,实现工作跨越,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二、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优势,着力提高“四项能力”
基层团组织优势的发挥,需要将能力建设作为最为基础和最为关键的环节,下大力气提高团的各项工作能力。
第一,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龙头,提高基层团组织的服务能力。
理想信念是有志青年奋发向上的动力,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应用文理学院抓住重大纪念日等契机,开展主题鲜明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院团委利用广播台在昌平校区、圆明园校区连续播发了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全文,同时在圆明园校区组织了升旗仪式,团员骨干积极参与,团员青年代表进行了国旗下发言,国旗班成员在国旗下开展了爱国主义座谈;为纪念“一二·九”运动70周年,院团委分别在两校区隆重举行了“振兴中华”晨跑活动和“毋亡国耻”千人签名仪式,并在北京大学办公楼礼堂举办了应用文理学院第五届纪念“一二•九”师生歌咏比赛,全院近60个班级4000余人参与到“一二·九”纪念周活动中来。这些活动的顺利开展弘扬了主旋律,坚定了青年学生奋发成才、报效国家的决心。与此同时,结合中央十六号文件的精神,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力争做到调查问卷勤摸底,总结报告快落实,反馈情况多改正,一方面“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如开展就业指导讲座,职业生涯模拟招聘;另一方面“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建立网络快速反应机制,实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书籍库,防范有害信息的传播,把握校园网的主动权,高扬起“先进青年的网络旗帜”。这些活动对树立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关心服务对象、提高服务质量都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感染并带动了广大团员青年。
第二,以文体活动和规范会议体系为重点,提高基层团组织的凝聚能力
高校共青团工作既是组织工作,又是教育工作,归根结底,在于团结有为青年,实现共同进步,寓教于乐、自我管理、保障有力,做到收得拢、放得开、协调好、保持住。我们力图在构建和谐校区的进程中让共青团的进步性和凝聚力体现得更加充分。共青团工作一向以文娱体育活动见长,生动活泼、异彩纷呈、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可以丰富组织细胞,提升组织品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卡拉OK大奖赛、体育文化周、有氧健身体操班、周末舞会、周末电影、“我爱我家”寝室魅力展演等活动的举办,让五湖四海的学子感受到家一般的温馨、使共青团情真意切地走进广大青年的生活。在营造轻松活泼的园区氛围之余,我们的日常工作秩序严谨不怠,力争不断提升日常工作的育人功能,通过建立预警平台,确保时时互动、事事互动,把学生中的不和谐因素控制到最小;建立四级会议预警体系:由院团委书记牵头,与两个校区的学工组长、保卫科长在每周两次的通气会上严密排查学生中的“高危人群”(学业困难、经济困难、思想困难和精神困难四类学生)和“高危问题”(恋爱危机、单亲情结、偏执情绪和虚拟网络等问题),实行零报告制度;每周召开两个校区63个团支部书记例会,全面启动“联系服务基层行动”,组建“团支部信息通报小组”,面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抓早、抓小、抓薄弱环节;隔周召开寝室长会议和生活问题碰面会,及时化解学生遇到的生活环境危机和人际间矛盾等措施,真正加强对弱势学生群体的特别关怀,确保校园稳定,提高团组织在学生中的威信,增强凝聚能力。
第三,以文化普及和考研经验交流为抓手,提高团员青年的学习能力。
当今时代是学习和创新的时代,创建学习型组织、创新型社会已成为世界潮流。在具体工作中,我们用学习的武器和学习的方法去思考、把握、推进我们的工作,适时提出打造“学习型校区”的口号,把学习科学理论作为首要任务,注重在实践中学习并深入持久开展学习活动。通过组织1100名团员青年参加由团中央、团市委组织的“学理论,知团情”党团知识竞赛,召开 “树立学习正气,提高学习兴趣,营造学习氛围,养成学习习惯”的全面建设“学习型校区”文化活动动员大会,举办中国传统文化十讲、“健康生活,快乐工作”三日谈等形式,营造浓郁的学习气氛。与此同时,读书会、英语角等学生社团也蓬勃发展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应用文理学院的学生学习底子薄、压力大,但上进心和求知欲很强烈的特点,学院团委通过编印 “考研指引”快讯,举行在读研究生与考研学子见面交流会、“考研之星”系列讲座,发布考研倡议书,设立考研奖学金等措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深造的主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四,以志愿服务和深入社会实践为助推,提高团员青年的合作能力。
共青团工作不仅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年,更要做到以社会为本,面向学校、面向群众、面向基层。作为基层团组织,要注重团队精神,以合作求活力,以共赢促发展,实现团内团外、校内校外资源共享、工作联通。北大应用文理学院的青年志愿者活动成为校园中的一个两点,基于“爱心永恒、希望无限”的宗旨,“送书下乡到社区”的捐助活动;围绕“人人学英语,志愿迎奥运”的主题,到圆明园社区每月两次开展奥运英语培训;本着“同在一方热土,共创美好昌平”的理念,以“一校带一镇,科普进乡村”为鲜明主题的对口支教等活动的开展,尤为能够增强团员青年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奉献知人生,服务长才干;艰辛磨毅力,实践担责任。暑期社会实践团是广大团员青年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的有益途径,应用文理学院组织的“亲历东北振兴、实现支教扶农”的辽宁建平实践团、“学习民营经济、探究浙江模式”的杭州华丽实践团、“体验中部崛起、研讨国企改革”的安徽潞州实践团、“走近西部大开发,感受可持续发展”的甘肃天水实践团等实践活动的开展,取得了良好效果,实现了引导青年学生长见识、增才干、做贡献的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将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勤工助学、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等形式有效结合,也能够为基层团组织提高合作能力创造有利条件。
三、努力实现“三大跨越”,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基础
重点提高“四项能力”,是为了努力实现“三大超越”。坚持学习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做不断学习的育才者,是为了实现由单一管理者到综合服务者的转变;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做科学运作的开拓者,是为了实现从片面执行者到全面领导者的转变;坚持效益与质量相结合的原则,做崇尚理性的建设者,是为了实现共青团工作从经验事务型向制度规范型的转变。我们决心跟上时代脚步,紧扣青年学生特点,服务育人工作大局,展现当代北大共青团人的风采和魅力。
归根结底,共青团的能力建设在于带动学习、真心服务、深入凝聚与魅力合作。所谓“带动学习”,指的是共青团的整体学习特别是团干部的学习对于广大青年具有“引领”的作用,对于青年的发展具有“研发”的功能,要做青年一代学习的领航员与发动机。所谓“真心服务”,指的是共青团的工作宗旨要体现用真心,动真情,对青年的生活多一点关心,对青年的学习多一点细心,对青年的难处多一点热心,对青年的烦恼多一点耐心,对青年的进步多一点贴心,情到浓处,服务至尚。所谓“深入凝聚”,指的是“心入”、“行入”、“言入”,基层团委书记要走出办公室,广泛与青年交心,能使他们心悦诚服,心满意足;吃在学生食堂、住在学生宿舍,身临其境,身先士卒;提醒不厌其烦,批评一语中的,鼓励声声入耳,言传身教,言必信,行必果,将点滴工作汇成源源不断的支持与默契。所谓“魅力合作”,指的是青年组织要能够走出去,展示魅力,请进来,获得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智财兼备,相得益彰,在一个面上整合资源,在一条线上形成品牌,在一个点上实现闪光。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一方面想干事,能干事,另一方面还要干好事,做大事,这就要求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共青团务必保稳定、促发展,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培育和带动青年,做到一专多能,在充分发挥四种能力的基础上保持并拓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长。
应用文理学院的共青团工作以能力建设为重心,走出了一条“由出路找思路”的特色之路。在“文明生活,健康成才,理性报国”的工作方针指引下,我院共青团建设有了一个新的气象,广大青年团员正怀着饱满的激情,迎接新的挑战,院团委新的工作格局正在逐步展开。在学生工作转型的关键时刻,如何稳住阵脚、提升品质至关重要。共青团工作的能力建设不仅应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走可持续、重内涵的道路,真正练好扎实的内功,还必须围绕建设和谐校园的目标,用“商讨进步”与“欣赏成功”等方式,去营造和衷谐调、和平谐美的氛围,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陈宝剑 北京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团委书记
责任编辑:孙 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