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巴黎青年骚乱:形成分析与应对评价

作者:孙明 朱洵 发布日期:2010-12-14

要:本文以深层成因、社会动员机制和政府应对机制为关注点,对巴黎青年骚乱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认为:政府政策失当、社会结构失衡和移民后裔失落是这场骚乱的基本背景和成因;宣泄不满的理念号召、现代通讯手段的“虚组织”作用和从“集体无意识”到“游戏”心态的嬗变是这场骚乱演化升级的主要动员途径。法国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中既有起到平息骚乱、确保国家稳定的良方,也存在值得借鉴的教训。


 

关键词:巴黎青年骚乱 成因 动员 应对


 


 

20051027,巴黎北郊克利希苏布瓦地区两名非洲裔穆斯林少年为躲避警察追捕而触电身亡。当日晚间,该镇数百名青少年走上街头抗议,与警方发生冲突,随后引发骚乱。30日,由于警方向克利希苏布瓦镇一座清真寺投放催泪弹,引发民众不满,骚乱进一步升级。31日,内政部长萨尔科齐到巴黎市郊的阿尔让特耶视察,表示要实行“零容忍”政策,要用高压水枪“清除骚乱者”,此举激发了抗议人群更为强烈的不满,进而使骚乱扩大化,数日内蔓延至法国近300个城镇并波及德国和比利时,人员伤亡和焚毁的汽车、仓库、公共建筑数目不断上升。118,总统希拉克宣布法国进入“紧急状态”,授权骚乱地区政府实行宵禁。在法国政府一系列紧急措施的干预之下,骚乱逐渐平息。


 

法国这场40余年来最严重的骚乱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探析骚乱的深层次背景和成因,了解骚乱的形成、发展和演化升级规律,借鉴法国政府在处理骚乱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和危机处理机制,对正处在改革发展关键时期、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巴黎青年骚乱”的背景和原因


 


 

1、政府政策失当是“巴黎青年骚乱”的根源。“巴黎青年骚乱”与长期以来法国政府在移民、融合、教育、就业、福利、城市规划、打击犯罪等各方面的政策失当是分不开的。二战后,法国为解决国内劳动力缺乏问题而出台了较为宽松的移民政策以吸引劳动力,加上20世纪50年代原北非法属殖民地的独立,引发了新一轮的移民浪潮,使得法国成为了传统意义上的“移民天堂”。1999年的统计数字显示,移民占法国总人口7.4%,其中北非阿拉伯国家移民人口达到500万,居西欧国家之首。与英国允许移民保留自己文化的政策不同,法国政府对移民实施以立法和教育为核心的共和同化政策,寄希望于通过新的立法来控制移民,通过学校和其他机构来同化移民,从而实现外来文化与法兰西文化的融合。这种做法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法国社会的接纳程度,也没有设立健全的配套政策和工作机制来协助移民融入法国社会,加上法国社会对移民的隐性歧视态度,数据显示移民子女的失学率远远高于正常水平,而失业率更高达25%,比法国的平均失业率8%10%高出1倍,平均收入只有全国平均收入的60%。缺乏教育和高失业率,而且传统的社会福利政策并没有公平地照顾到移民,使移民难以脱离贫困,特别是黑人穆斯林群体享受社会福利及就业的机会远比白人少。近期政府做出削减贫穷郊区社会福利开支的决定、“城市翻新计划”和其他“紧急计划”等政策更是引起了移民的怨声载道,他们因为无法购买城市内住房而聚集郊区,形成了年久失修、人口密集、犯罪高发的 “敏感社区”。而面对郊区问题,法国历届政府采取了“零容忍”等预防和高压手段,这导致了绝大多数移民对政府的不信任感大大增强、警民关系紧张,从而为大规模的暴力冲突埋下了伏笔。


 

2、社会结构失衡是“巴黎青年骚乱”的温床。由于长期以来法国政府的社会政策并没能有效地解决移民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各大中心城市和其周边的郊区之间横立了一堵无形但无法穿越的围墙,形成了贫富差距悬殊的二元结构。墙的一边是居住在繁华富有的中心城市、拥有较稳定的工作、接受着有质量保证的教育、享受着安定的生活的主流社会的法国公民,他们对法兰西民族有着自豪感和归属感;而墙的另一边则是居住在经济、社会、人文的平衡发展得不到重视的贫穷郊区城镇,经济地位低下、子女受教育程度较低、失业率居高不下、家庭生活贫困的“二等公民”——法国移民,他们虽拥有法国国籍,但始终对法国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几十年来,尽管法国各届政府推动了多个城市发展计划,但这种社会严重失衡的状况始终没有扭转。郊区城镇和社区屡发抢劫、非法买卖及毒品交易,犯罪率居高不下。一些法国民众认为移民给当地带来了高犯罪率和高失业率,把移民看作是对于福利制度的一种威胁,滋生了相当多的社会不满和隐性歧视,以至于不论是职场面试、租用房子,甚至到夜总会寻欢,只要申请书上写上非洲名字、地址区号是郊外贫民区、肤色引人起疑,就会被拒于门外。久而久之,隐性的社会歧视形成了刚性的社会分层,移民被长期隔绝在自己的社会圈子里,难以与主流社会进行沟通,俨然形成了另一个“平行社会”。于是,贫困人口聚集、居住条件恶劣、治安混乱、就业受歧视、失业率高、公立学校处境艰难、种族歧视严重等等问题,使脆弱失衡的二元结构社会成为了滋生暴力和动乱的温床。


 

3、移民后裔失落是“巴黎青年骚乱”的诱因。法国社会结构的严重失衡,使新生一代的移民青年群体在社会中被边缘化,进而导致心理上的失落感。移民青年缺少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更难以获得良好的教育,逐渐形成了城市边缘化的“社会弱势群体”。在城市的郊区,这些被边缘化的青少年天天在街头游荡,既不学习也不工作,靠政府救济度日,日久天长积压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虽然政府推出多个就业计划,但都无法切实将游荡街头的青少年安置在工作岗位上,也无法协助青少年摆脱毒贩的魔爪、穆斯林极端分子的影响以及生活漩涡的囚禁。这些长期被歧视的失业、贫穷、走投无路的年轻人,虽生在法国、长在法国,却与法国社会格格不入,为法国社会所忽略、歧视和排挤,他们渴望表达自己,渴望显示自己的存在,渴望受到关注,但被拒于美丽高贵的法国主流社会的门外,他们一旦失去了正常的沟通渠道,看不到生活的前途和出路时,就不自觉地形成了异常彷徨矛盾的心态:一方面极其渴望融入法国的主流社会,另一方面又感到自己被主流社会所排挤和抛弃。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使这些边缘人心怀怨恨并将自己人生失败的原因归结于政府和当地百姓对他们的歧视和抛弃,而制造暴力事件成为了他们发泄不满的主要手段。


 


 

二、“巴黎青年骚乱”的动员和发展


 

 


 

1、理念号召:宣泄不满。宣泄整整两代人积压的怒气和不满成为了移民后裔号召骚乱的理念。他们的父母——第一代移民为法国经济的复苏和社会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他们理应得到相应的尊敬和关注,然而他们所遭受的社会不公正待遇却没有任何改变的迹象。作为被忽略、被歧视、被抛弃的移民后裔,他们同样在教育、就业、居住、治安、民族、信仰等各方面问题上受到不公正待遇,同样在现行政策下看不到任何未来生活的希望,于是,发泄积压已深的对社会和政策的不满成为了骚乱青年的共同理念。当他们遭遇到同胞意外身亡这样的悲剧时,不可遏止的愤怒将整个移民群体的不满情绪点燃并以暴力的方式传播。这种反社会的理念包含了对现状的共同不满、对未来的共同失望以及对冲破压抑自我价值释放的共同渴望。一旦采取暴力这种极端方式作为理念载体,被压抑的青年在迅速传播开来的轰动效应中嗅到了反抗理念的气息,同时辅以青年特有的热血沸腾及强烈表达欲,便很快在整个法国境内甚至欧洲范围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2、“虚组织”作用:现代通讯手段。“巴黎青年骚乱”中,网络、手机和短信等现代通讯手段促进了跨地域的信息交流,更起到了组织、策划的作用,从而使得骚乱人群的组织结构成为了一种“虚体组织”的新型结构。与传统意义上的具有相对严密的组织结构、原则、方式、方法和规定等操作的社会团体等“实体组织”不同,“巴黎青年骚乱”并没有“实体”进行组织操纵,他们更多的是青年通过网络、手机和短信等进行跨地域的交流沟通而作出的群体自发性、原生性却不乏组织性的行为,即一种“虚组织”行为。悲剧发生的当晚,两名移民青年意外身亡的消息即通过各种渠道在克利希苏尔瓦市传播。经过一天的酝酿,29日破晓后数百名克利希苏布瓦市居民在市政厅和事发变电站之间举行默哀游行,数十名青年身穿写有“无辜死亡”的T恤衫走在游行队伍前列。不安、愤怒和悲伤的情绪在游行群众中传播,而“无辜死亡”的标语将指责和控诉以极其悲愤沉痛的方式传递给关注者,这种不言而喻的煽动引起了骚乱。随后,愤怒开始通过网上聊天室、载有有关骚乱的录像带的网站、网上文章以及手机短信在全法国扩散。随着事态的升级,参加骚乱的青年在“虚组织”的作用下变得越来越有组织,他们常常通过网络讨论进攻的方案,利用手机短信组织纵火袭击,运用现代通讯手段相互通知警方的行动,采取“打了就跑”、隐匿在附近自己熟悉的地方等游击方式,极力避免与警方的直接接触和对抗。现代通讯手段的运用,使“巴黎青年骚乱”的参与者增强了联系和组织性,为平息骚乱增加了难度。


 

3、演化升级:从“集体无意识”到“游戏”心态的嬗变。“巴黎青年骚乱”出现暴力事件后,参与骚乱的青年移民经历了一场从“集体无意识”到“游戏”心态的转变过程。法国内政部长萨尔科齐的强硬态度和激烈言辞,警方向清真寺投放催泪弹的举动,以及警民之间相持不下的紧张关系,终于使“巴黎青年骚乱”出现了暴力事件,然而政府对暴力事件的反应迟缓导致了惩罚措施的滞后,致使青年群体中产生了“使用暴力无需负责”的非理性思维,这种群体无意识汇流,形成了集体参与骚乱事件的局面。而移民青年的这种宣泄口一旦打开便无法收拾,从一个巴黎郊区城市蔓延到全国近300个城镇,从默哀游行发展到焚毁汽车、垃圾桶、砸抢商店甚至向警察开枪乃至出现人员伤亡事件,这场源于追求社会公平的星星之火竟随着态势的升级和更多抱有一种“游戏”的心态的移民青年的加入而一再蔓延,逐步演变为有燎原之势的暴力行为。“骚乱”意味着“我们找到了自己的刺激游戏”,“游戏”的方式是夜间向警察投掷燃烧瓶、推倒垃圾桶设置路障和焚烧汽车,游戏的刺激性在于每天通过新闻报道了解彼此骚乱程度,“竞争”谁烧毁更多的汽车和建筑物。法国深层次的社会危机在集体无意识和游戏心态的双重作用下爆发升级,使得“巴黎青年骚乱”蔓延扩散变得难以控制。


 


 

三、“巴黎青年骚乱”的应对和处理


 

 


 

1、采用强硬手段,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并实行宵禁。“巴黎青年骚乱”后,法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紧急措施。118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授权各省省长依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实行宵禁等措施。巴黎南部重镇奥尔良随即决定从118起到113016岁以下未成年人实行宵禁,亚眠、兰西、萨维尼等市亦相继实行宵禁。政府为促使法国社会“回归平静”,采取的强硬手段包括:增加警力,部署8000名警员以维持社会秩序,并增派1500名预备役警察前往支援;允许省警察局长可以在内政部长的认可下宣布辖区局部宵禁;触犯宵禁令者,最高可判两个月监禁,或处以3750欧元罚款;授权警察可以越过司法审批程序对可疑住所进行搜查;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要追究家长的责任,如果家长失职,最高可被判两年监禁;法国司法部门召集全国各地区大法官开会,要求依法加快审理程序,快速处罚犯罪分子巴黎郊区部分市镇宣布,除汽车直接加油外,禁止个人使用容器购买汽油。随后,来自警方的统计数字显示,“紧急状态”令发出的宵禁威胁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1114,法国政府又通过了将目前实施的紧急状态延长3个月的议案,以确保骚乱的彻底平息。这些措施有效地抑制了混乱程度,在平息骚乱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积极引导舆论,注重与移民进行沟通、疏导。“巴黎青年骚乱”发生后,法国政府高度重视引导社会舆论。112,法国总统希拉克、总理德维尔潘分别发表讲话,希望巴黎郊区骚乱地区民众恢复理智,并强调政府将采取严厉措施维护秩序。117,德维尔潘在法国电视一台发表讲话,呼吁法国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打击骚乱行为。1110,希拉克承认法国的贫困社区存在“不可否认的问题”并表示要“从危机中吸取教训”。1114,希拉克首次就“巴黎青年骚乱”向法国民众发表电视讲话说,巴黎郊区发生的骚乱事件构成了危机,应该严厉打击违法者和非法移民,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政府在出动大量警力、打击参与骚乱的人员的同时,还多次表示希望与郊区困难街区的代表进行对话,德维尔潘在自己办公室与巴黎郊区的一群年轻人举行了长达2.5小时的会面,就目前的局势进行了交流,并倾听了他们的诉苦。在政府的努力下,移民群体开始进行理性反思,积极呼吁平息事端,骚乱年轻人的父母们也决定采取行动,以静默示威的方式来呼吁终结目前的无政府状态。


 

3、积极寻求融合模式,提出“治本”政策。政府在宣布宵禁令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社会融合模式方案,以期解决社会危机的根本问题。政府承诺,在就业方面,将向750个城镇中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提供培训、实习和初级就业机会,敏感城镇协调员的人数将增加一倍;在社会福利方面,享有政府社会津贴的城镇将从85个增加至100个,年轻人住房补贴两年中增加25%;在加强对年轻人的教育方面,从20061月开始实行教育优惠政策,在困难地区的1200个中学的初中生中,增设5000个教导员;在城市规划和社会融入方面,为敏感城郊的艺术之家、文化宫等协会组织拨款1亿欧元;加强对种族歧视行为惩罚的力度。为了更好地帮助那些遇到困难的青年人就业,希拉克在1114的电视讲话中说,政府决定成立一个志愿公民机构,对郊区青年进行培训和资助,争取到2007年吸收5万名青年人参加该机构志愿人员有不同的分工,负责安全保卫、警戒,处理环境、卫生、文化和协调事务,帮助解决郊区的问题。法国政府在这些问题上出台具体政策方案的积极姿态,为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危机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4、平息骚乱中值得吸取的教训。“巴黎青年骚乱”得以大规模爆发并不断升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法国政府反应速度的迟缓和危机处理机制的缺乏。法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它很少遭受地震、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因此法国政府缺乏处理危机的经验和一套完整快速的危机处理机制。骚乱初期,由于事态并不严重,并未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内政部长独自坐镇指挥,很快取得了一些效果。然而内政部长的过激言论和警察向清真寺投放催泪弹等不理智行为,使事态迅速恶化。同时骚乱出现5天后政府才宣布进入危机处理状态,贻误了在萌芽状态下解决骚乱的最佳时机。另一方面,政府在对待骚乱的态度上出现了不一致,法国总理德维尔潘和内政部长萨尔科齐同为2007年大选总统之位的有力竞争者,在平息骚乱的过程中,都希望借平乱为自己形象加分,带有个人政治目的。他们两人意见不统一,一个强调温和对话,一个主张采取强硬措施,致使政府在平乱政策的协调方面出现问题,事态迅速升级。问题还出现在调动各方面社会力量上,尽管各方面都对骚乱的危害有所认识,但并没有很好地组织起来协助政府工作,而更多的只是停留在批评、指责和呼吁政府承担社会和谐恶化的责任上。此外,内政部长萨尔科齐过于强硬而直接的个人态度也对骚乱的形成和升级起到了刺激作用。这些都或强或弱地成为了“巴黎青年骚乱”迟迟未能平息的原因,是我们必须深刻借鉴的教训。


 


 

 


 

发达国家因长期社会政策失当而引发的骚乱值得我们的深思。透过“巴黎青年骚乱”这场震惊世界并引起恶劣后果的事件,我们看到一切骚乱所导致的灾难都将是全民性、破坏性和灾难性的,这使我们深刻地感受到防范和处理社会危机与风险的重要性。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指出,在后工业社会,人类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险,这些危险不一定能预见,但是大多都是“自作自受”。在一个风险社会里,人们在意的将不再是工业社会里出现的贫穷,而是社会公正的获得与危机的及时纾解。中国正处于人均年收入达到1000美元的大关上,在这个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城乡差距、贫富悬殊等社会不公平问题将日益突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正是为了使这一矛盾得到根本解决。我们要深刻学习贯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积极吸取“巴黎青年骚乱”的经验教训,确保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稳定、和谐中发展、前进。


 

 


 

作者:孙明 北京大学团委理论研究室主任


 

朱洵 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04级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邝剑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