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北京大学纪念“一二•九”运动七十周年座谈会发言摘要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0-12-14

编者按:


 

为隆重纪念“一二九”运动七十周年,深入探讨“一二九”精神的时代内涵,有力配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北大学生文明生活、健康成才、理性报国,127日上午,北大团委以“继承北大传统、弘扬民族精神、锻造时代英才”为主题在英杰交流中心举行了北京大学纪念“一二·九”运动七十周年座谈会。


 

原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曾在北京大学参加“一二九”运动的姚震江同志,原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顾问、曾在燕京大学参加“一二九”运动的余建亭同志,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郝斌、赵存生,党委副书记张彦,副校长张国有等出席了座谈会,来自北大学生会、研究生会、研究生骨干学校、青年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会和各院系的学生代表参加了座谈会。原文化部部长、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曾在北京大学参加“一二九”运动的朱穆之同志为座谈会发来了书面发言稿。座谈会由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团委书记沈千帆主持。


 

与会人员深切缅怀“一二·九”运动的历史功绩,高度肯定“一二·九”运动的历史意义,并结合北京大学的优良传统以及当代青年的时代使命,深入探讨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继承和弘扬“一二·九”精神等重要问题。现摘要如下:


 


 

党委书记 闵维方


 

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全面推进之际,我们隆重纪念“一二·九”运动七十周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二·九”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伟大的抗日救亡运动,也是北京大学历史上的光辉一页。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进逼华北,情势危急,北京的青年学生奋起斗争,发出了“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呐喊,掀起了全国范围内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极大地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在“一二·九”运动中,许德珩、黄敬等一批北京大学的进步师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北大学生还组成了“南下示威团”进行抗战宣传,将抗日的火种撒向全国。这一切,都充分展现了北大师生爱国进步、共赴国难的光荣传统。


 

“一二·九”运动所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屈抗争的精神、英勇献身的精神,依然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毛泽东同志在评价“一二·九”运动时指出,它“是动员全民族抗战的运动”,“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他曾断言,“一二九运动将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纪念”。七十年过去了,战争的硝烟早已弥散,抗战胜利的号角也已遥远。今天我们纪念“一二·九”运动,就是要引导广大青年学子继承和弘扬“一二·九”精神,从“一二·九”运动的历史中重温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思考当代中国青年和北大青年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我们祖国的繁荣富强、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北大人应有的贡献。


 

要深刻理解“一二·九”精神的真谛,明确历史使命,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贡献。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参加过“一二·九”运动的老领导、老校友同在校师生一起追忆革命历史,共话时代责任。这些老同志在他们的青年时代,身处山河破碎、内外交困的逆境,勇敢地担负起了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重任,克服了重重险阻,走上了追求光明、追求胜利的革命道路。今天,虽然时代不同了,但是我们依然要以各位老同志为榜样,学习他们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把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同建设祖国、振兴中华、服务人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甘于奉献,锐意进取,追求卓越,勇攀高峰。


 


 

经济学院02级本科生


 

要继承和发扬“一二·九”运动所体现的“不屈不挠、斗争到底”的民族精神。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正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们,为了民族解放和世界和平而英勇斗争,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在以和平和发展为主旋律的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更应该大力继承和发扬这种民族精神,牢记历史,不忘国耻;同时,在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宏伟目标下,应该把这种民族精神升华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时代精神,把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有机结合起来,同心协力,共创未来;在全球化浪潮中,更要以一种开放大气、稳健开拓、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姿态弘扬民族精神,这样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回顾历史,应当以史为鉴,从中获取智慧和启迪。我们应该珍惜无数先辈用鲜血换来的胜利果实,时刻铭记,为我们生在这个伟大的国家而倍感光荣;我们应该客观分析我们所处的周边环境,加强合作但不放松警惕,和平发展、和平崛起;我们更应该时刻牢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转化为创新的动力,转化为建设祖国的动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03级硕士研究生 付超奇


 

青年成才必须结合民族的命运结合。青年的成长发展,从来就是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广大青年惟有把自己人生追求同祖国命运联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把青春希望激情同振兴中华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使得这种爱国热情成为我们奋斗的原动力。“一二·九”运动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不要局限在个人的世界里,不要只关注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必须用北大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用“天下兴亡,你我有责”的使命感去关注国家大事,投身社会实践。


 

青年成才必须紧扣时代主题,找准自身定位。七十年前,我们的前辈面对的是一个分裂的断层的社会,存在着严重的职能缺位,需要青年学生去填补,去唤醒,去推动和促进。现在,我国面对着一个明确的历史任务,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任务分担到教育界,就是振兴中国教育;分担到北大,就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分担到每一位同学身上,就是学习各种技能,提高自身素质,争取早日投入到祖国的改革和建设事业中来。


 

青年成才必须投身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活动是广大学子走出校门、融入社会、了解国情民情、升华价值、理论联系实际的最佳契入点。“一二·九”运动告诉我们,青年要成才,不能宥于书斋,不能只顾学习书本知识,必须积极投入社会实践活动,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中来。


 


 

原文化部部长、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北京大学“一二·九”运动参加者 朱穆之


 

要懂得“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纪念“一二·九”运动,一方面要不忘那时国家所受的屈辱和蹂躏、人民所受的压迫和苦难,不忘当时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侵略者的穷凶恶极;一方面不忘当时人民怎样奋勇斗争,多少仁人志士为此献出生命,不忘是中国共产党在漫漫的黑夜中终于找到了光明的出路。记住这些事,可以使我们清醒些、聪明些,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要知道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加倍珍惜,居安思危。当前纪念“一二·九”运动,要牢记历史,牢记教训:贫穷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坚决斗争,才有出路;只有发展壮大,才能屹立于世界。现在我们没有任何根据可以乐而忘忧,无论国内或国际,都不能让我们高枕无忧。我们今后的路途还很遥远,还有许多曲折艰难和危险,必须增加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要对祖国的前途充满信心,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一二·九”运动时期,我们一代人为什么甘冒生命危险,吃尽常人难以忍受的苦难而不后悔,就在有理想。“长征接力有来人,满目青山夕照明”。今后的中国靠后来人了,特别是即将进入第一线的像在座各位的青年同学。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建设“四有新人”,四有里面,理想为先。理想有高低大小之分,要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要有为国家、为人民、为世界的理想。只为个人、不顾国家人民的理想是渺小的,没有前途的。有了崇高理想,就有了无畏的精神、无穷的力量。


 

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实事求是。脱离群众,不仅什么也干不成,一定失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十分重视掌握科技的知识分子,但是决不能因此而忽视广大工农群众。我们党之所以有无比的力量,在于依靠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得到绝大多数劳动人民的支持。任何时候失去了这种依靠和支持,就要失败。我们可以说都是知识分子,党和国家要求我们肩负重要的责任,我们不要妄自菲薄,但也不要自视特殊,我们只有紧密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才能发挥我们的一点作用。同时,千万不要丢了实事求是的法宝,这是我们党能够克服种种困难,化险为夷,不断取得胜利的法宝。


 


 

原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顾问、燕京大学“一二·九”运动参加者 余建亭


 

“一二·九”运动教育了一代的青年,至少是影响、教育了一代青年当中的许许多多人。“一二·九”运动使他们认识提高了,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开始懂得了、或者说初步了解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我就是在“一二·九”运动过程当中思想得到启示、得到教育,人生观、世界观就改变了、觉悟了,也在1936年春天秘密地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后来在秋天转为参加中国共产党,这一切都是在“一二·九”运动后进行的、完成的。到1937年,我就毫不犹豫地到延安去了,以后一直在根据地工作。


 

当代青年要珍惜大好时光,把握时代机遇,为国家、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现在纪念“一二·九”运动七十周年,正是我们国家第十个五年计划快要完成的时候,也是“十一五”规划快要开始的时候,我们国家的面貌比七十年前的面貌是大大不同,我们国家的实力很显著地、大步地提高了。对当代青年来说,最根本的就是三点:第一,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不能够要求所有的人都成为共产主义者,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应该是坚定不移的。第二,一定要很好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第三,要学好各种本领,为国家、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像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这在过去是不能想象的,而现在已付诸实践,要有真才实学才能够办好。青年正是打基础的时候,正是为真才实学奠定基础的时候,要从这方面好好努力。


 


 

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赵存生


 

纪念“一二·九”运动,就是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北大优良传统的核心内容。“一二·九”运动是党领导的一次伟大的抗日救亡的爱国主义运动,这个运动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它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在抗日战争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北大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良的学术传统。北大能够为国家建设和民族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都源于这两个优良传统,并且这两个传统是紧密结合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体现。当需要刻苦学习、努力学习来为国家的建设发展做出贡献时,北京大学优良的学术传统就能够更加突出地展现出来;这两个传统在抗日战争时期也很好地结合并表现出来了,一方面是抗日救亡的革命运动,另一方面是西南联大依然坚持科学研究,培育杰出人才。这都同百年校庆时总结出来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一致的。在历史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北京大学的建设发展都和国家的兴旺、独立和富强紧密相联。北京大学的爱国主义是有自己特色的,是有历史根据的,是实事求是的,是从北京大学的历史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北京大学的爱国主义根深蒂固,融于每个北大人的心中。


 

继承北京大学的传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要把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很好地统一起来。爱国主义是历史的范畴,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在当今时代,要把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起来,要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要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上坚定不移。中国百年来的历史选择也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改革的年代,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年代,我们要把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和利国之举体现到当前的最主要的任务上来。在校学生就是要好好学习,要全面地锻炼培养自己,从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成为优秀的北大学生,将来成为各个领域、行业的拔尖人才。各位同学要在这些方面做出自己的努力,为北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做出自己的贡献。


 


 

校务委员会副主任


 

“一二·九”运动促使有作为、有理想的青年投笔从戎,参加革命实践活动。参加“一二·九”运动的很多学生在学校里在学习上都是一流的。八路军当时力量较为薄弱,长征完成之后红军只有两到三万人,而且武器落后,队伍也很不整齐。但是日本帝国主义把当时的青年学生逼到了革命的一方,国民党不抗日,把青年学生逼到了共产党的一方。当时所有有为的青年,真正念书最好的那些人都去参加了共产党、参加了地下组织,去搞革命了,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纪念“一二·九”运动,必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把握当前,掌握真实本领。青年学生都有理想、有激情。同时,要把这些大处着眼的东西从小处着手,好好把握当前,好好把握学习。现在的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学习记忆的黄金时段,而且身处大学校园享有良好的教育资源,理应珍惜机会,认真学习。最后落到实处,就是要把真正的本领学到手,建设我们的国家,使我们的民族在世界上站立得住。把北大建设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同样需要有真才实学。没有真本领在手,怎么建设一流的大学?就是将来工作后建设一流的本单位也是不行的。


 


 

副校长 张国有


 

“一二九”运动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今天我们仍要坚持中华民族的精神,推进现代化建设。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指出,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进一步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并表现出许多鲜明的特点。今天,我们不但要用民族精神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建设好我们的国家,而且还要坚持正义,自觉为人类的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


 

“一二九”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一次重大胜利,今天我们仍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推进改革,振兴中华。在“一二·九”运动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斗争路线上,中国共产党都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七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险,历经磨难,坚定地领导了中国的革命与建设。尽管其中发生了不少挫折,但中国共产党能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持执政为民的原则,审视度势,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取得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市场经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20年经济高速增长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一二九”运动是现代中国学生运动发展成熟、具有理性精神的革命运动。今天我们仍要坚持这种精神,建设好我们的大学,建设好我们的祖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以“民主”和“科学”为核心的理性精神。“一二·九”运动中的学生正是用这种理性精神了解世界、理解中国,发动并赢得了革命的胜利。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我们北京大学形成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和“追求真理、追求卓越、培养人才、繁荣学术、服务人民、造福社会”的办学理念。今天,我们仍然要坚持这些传统、理念和精神,文明生活,健康成才,理性报国,将自己的成才和祖国未来的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


 

“一二·九”运动是青年学生的先锋行动。今天我们仍要发扬这种精神,做推进改革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先锋。一要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按照时代要求,将个人价值融入到民族价值的实现之中,做推进改革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先锋。二要以“常为新”的精神,自觉创新,做推动改革的先锋。三要以“敢为天下先”的气魄,敢于克服困难,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做开路先锋。四要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思考现代化的要求,思考祖国的命运,做构建和谐社会的先锋。


 


 

整理人:舒时光、曾嘉坤


 

责任编辑: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