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北大青年研究》创刊于2005年春,历经数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北大学工系统理论研究阵地和能力建设平台。2011年5月,为不断提升杂志编辑的精致化、专业化水平,加强编辑队伍素质培养和团队建设,杂志编辑部在六年多编辑出刊实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编辑出版学科的专业规范和国家颁布的相关条例规定,梳理和总结出刊流程和编辑规范两部分内容,并附以内部培训的资料,初步编辑制订了编辑部《工作手册》。历经一年的办刊实践检验和专家、同事们的指点、修正,我们发现了原《手册》的诸多不足,并进行了丰富、充实、调整和完善,从而形成了这个修订版的《工作手册》。
编辑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既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素养,也需要很强的敬业精神,即从事文字工作时的耐心、细心和恒心。专业的文字编辑工作不光需要拣选文章的智慧和眼光,还需要强化细抠文字的心力和体力,更需要“为人作嫁”的境界和胸怀;因此,某种程度上它也是一种锤炼心性、锻造人格的工作。
编辑工作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业务发展和精进离不开专业学科的训练和指导,但它更需要从业者具备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提升工作水平的能力和素养。“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一个优秀的作者常常为斟酌一个字而“捻断数根须”;而一个合格的编辑,则更得不惜为了一个标点符号的用法和一个名词的出处而多方求证、力求甚解。因此,用专业的精神、敬业的态度来把编辑工作当成一门学问、一项事业来做,是取得进步的主要利器和根本动力。
《北大青年研究》杂志创刊七年多来,一直在实践中进步,在发展中日趋专业化、规范化和精致化。由于刊物的定位和目标以及面向实践、服务学生工作实际的办刊导向,决定了编辑工作标准在专业化基础上独具北大特色。这种特色的形成,一方面是我们在实际编辑工作中不断学习、丰富和完善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编辑队伍形成“传、帮、带”的优良传统,使得编辑业务的经验和智慧能够不断充实、积累的结果。
在办刊和编辑实践中,我们发现和修正了过去工作中的许多不足和纰漏,及时修订了《工作手册》;但也正是这样一件小事,使我们获得了超越自身和不断进步的魄力;当然,由于自身水平的不足以及实践的不断进步和理论的不断发展等原因,还是难免存在不少舛误,希望各位同仁不吝指正,促使《北大青年研究》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蒋广学
2012-5-31
《北大青年研究》以关注青年工作的时代话题和前沿问题为主线,围绕当前高校学生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运用哲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等领域的专业理论和研究方法,深入探讨和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服务工作中的方法和规律,探寻和创新青年工作的思路和理论,藉此提升我校学生工作者的学术视野和专业水平,为促进高校学生工作理论和实践水平的不断进步提供交流平台。
本杂志为季刊,出刊时间分别为4月10日、7月10日、10月10日和次年1月10日。
出刊前两个月左右,杂志编辑部举行组稿会。组稿会前,杂志主编提出新一期专题和内容初步构想,并形成《选题及说明》(见附录1);组稿会旨在对杂志专题和内容进行详细讨论及具体落实,主要邀请学工部、团委、各中心代表和部分院系(含医学部)学工负责人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兼职编辑参与;会上就拟定的专题进行交流和讨论,细化各专题的侧重点,并分配各自组稿任务,确定责任编辑等相关事宜。
会议纪要发送给所有专职、兼职编辑,内容为征稿的专题,各部分组稿数量和负责人,以及必要的附加说明(还包括封一至封四拟定的内容)。
征稿通知将于组稿会会后发送给学工系统全体同事和其他系统相关同志的邮箱(注意每年更新邮箱地址),并发在北大主页公告栏和北大新闻网信息预告栏及北大·地带网站,向全校公开征稿。征稿通知的主要内容为拟征稿的专题和推荐研究、写作的领域,征稿截止日期在出刊日前1个月左右。
编辑过程中一切以规范为准,由于规范无固定对错,并且处于不断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中,因此在刊物出版过程中编辑需要随时对所遵循的准则保持高度关注,留意权威官方的规范更新与修改,学习研究国家标准,以保持编辑工作规范的正确性以及时效性。但规范无绝对过期问题,旧规范仍旧可以使用,当新旧规范出现矛盾时以新版为准。
编辑在征稿流程中进一步明确并强调稿件要求,对原稿件的规范性进行严格把关。在获得稿件前将明显不符合规范的稿件及时退还给作者进行修改。收齐稿件后,由编辑统一格式,并就文章内容等方面的问题直接与作者联系。
编辑责任划分如下:封面(封一~封四)由主编和专职编辑负责;目录、页码、页眉、脚注等正文以外的问题,由专职编辑负责;正文部分及内容修改由当篇文章的责任编辑负责(专职编辑);稿件格式及细节校对由学生助理编辑完成。
稿件统一发放专职编辑进行内容修改,在保留作者的写作风格,保持文章的个性化特征的基础上修正文章的语言表达问题,对词组搭配不当、病句错句进行修改订正。在有必要时可以对稿件进行较大的调整和增删,使逻辑清晰、结构适当。统一收回后,由助理编辑进行四次校对。
编辑前先以学习的态度通读全文,理顺作者的写作逻辑。之后再开始校对,每一次校对中,每一篇文章至少阅读三遍,其中,前两遍自己独立完成,第三遍可以与其他编辑互换、互助完成。
对电子版进行校对,注意一定要使用修订模式,便于主编进行复核。由高年级助理带领低年级助理分工进行。主要任务在于保证原始稿件样稿质量符合杂志的基本要求,在具体工作过程中主要进行字词、语法、表述规范化方面的修改,重点关注本杂志的要求与规范以及格式要求。检查各级标题的标号是否规范、检查出处来源是否正确、检查数据是否正确。
所有经学生助理、兼职编辑校对的文章,杂志专职编辑都应仔细审查,并修改和最终确定送去排版的版本,总结修改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以便之后进行总结。
首次修改,需要尤其注意文章的摘要、关键词。此外也要兼顾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运用的细节性问题。
形成杂志的雏形,包括封面、中英文目录和正文。
以前往排版公司修改过的纸质版为基础,参考最新改定的电子版。
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注意提高文字规范性及内容准确性,尤其是政治方面的固定搭配和表述要准确,求助于网络,并以官方说法为准。
重点调整格式,使样稿基本符合出刊要求。进一步校对稿件中的细节漏洞。
去排版公司,将校对结果在样刊上进一步修订并打印一份送主编审阅,并同时打印一份给所有助理进行再校对,最后结合刊物主编的修改意见,综合两份修改结果,修正编辑过程中的纰漏。
以纸质版为基础,用铅笔进行校对修改。在高年级助理的指导下集中进行,每人负责一部分,并在页首用铅笔签名,以便明晰责任,总结校对中出现的优点与问题。
三校主要对封面、目录、标题、格式、页码、页眉、页脚和书脊等进行一一校对,同时着重细节问题,修改每篇正文出现的错别字、各级标题的格式、标点符号、脚注、图表等方面的错误,使样稿臻于成熟。
尤其注意检查正文中与注脚的一一对应,切不可出现跳注、漏注现象。注意挑出英文标点,比如正文中的“,”“.”“;”“" "”。数字标注大于一千的需要增加逗号,例如:2,380。
重点关注美观问题,比如单行如果只有一两个字的可以上缩。文章结尾部分若占当页页面一半以下,则需对文章进行修改,同时要注意各部分文字间间隙是否过于紧密或松散。正标题字数不超过20字,若字数过多,酌情添加副标题。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再次前往排版公司,将三校的结果修订在终稿电子版上,并且打印成稿带回,交上级领导(编委会主任)审阅。
纸质版操作,结合主管领导批示。重点注意页眉、页码、标题、作者简介、责任编辑、目录、封面,以及版式规范性,并对杂志整体进行最后的文字纠错,尤其注意是否出现了多余的空格或其他版式错误,最大限度减少编辑失误。
将四校结果送到排版公司终稿上修改好后,编辑(受主编委托)在打印稿上签字,标出印数。开始出片印刷,一般要求印刷厂在出片后3天内将印好的杂志送到办公室。
及时更新人事信息。提前做好贴条(水电中心62754724)。杂志送到后,分送校内各单位领导和同事,同时寄送给校外相关单位、部门和校友。及时联系当期发表文章的作者,赠送杂志。杂志存档需保证200份,以留作合订本及其他用途。
对出片进行word格式的转换,由助理分工合作完成,一般每人4~5篇。内容原则上按照原pdf格式中内容进行,基本体现标题层级,清晰明了即可。无需保留责任编辑名。一篇文章存为一个word文档。要求标出作者的联系方式:邮箱、办公电话、手机号码,以便推荐外发的编辑直接联系作者。
刊物正式出版前,做好文字宣传的准备,刊物正式出版后,配好图片后同步宣传;可发送到北大新闻网,并报校内信息,同时上载内部北大地带网站。主编和专职编辑同时负责文章推荐外发工作,拟在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工作刊物发表的优秀稿件,根据外刊的需要对格式和内容作进一步的微调。在本刊编辑的过程中,如外刊有需要,征得作者同意,可同步推荐外刊发表。
文章编辑过程中,应秉承文章的学术性与科学性,文字严谨,逻辑清晰,文从理顺。
封面的颜色每期一变,封面的设计主题每年一变,由排版公司设计、主编审定。
封一:以4篇当期最精彩的文章作为推荐;右下方应标出期刊基本参数,如“2011·第2期(总第26期)”;左下方应标注“内部资料 免费交流”;同时书脊也做相应修改,如“二〇一一年第二期(第七卷 总第廿六期)”。
书脊:视当期杂志的厚度而定,需实时精确测量。
封二:内容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一般为学工系统知名教师简介(生活照或工作照一张,文字介绍300~400字),下部一般为学校因学习、社会工作、竞赛等获奖的优秀学生介绍(生活照或工作照一张,文字介绍300~400字)。也曾出现过优秀团体的介绍,如果当期有介绍优秀教师,则优秀团体居下半部分,如果没有,则上下两部分皆可。
封三:介绍北大某院系情况,顺序为“一文一理”。包含400~500字的文字介绍和9张院系学生工作相关的活动图片。文字要求简要介绍学院历史、现阶段工作开展情况、取得成绩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等,图片大小要求在1M以上,以便美工修改和美化,图片命名要求风格一致、规范扼要。封三的内容由当期参与组稿会的院系主管老师提供。
封四:一般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介绍北京大学近几个月来与学生工作相关的重大活动或会议。要求文字在400~500字之间,图片数量视活动开展情况及图片质量而定。其中尤其需要注意排版时图片的命名要统一规范,图片大小应当大于1M,上下两部分图片布局应尽量对称、美观,避免呆板、生硬。封四的内容主要来自于活动举办单位,如学工部、团委等。
目录:英文目录在前,中文目录在后。目录应清晰明了,避免拥挤。具体操作:减少黑体字,以空格代替省略号,将页码前置于文章标题。删去黑体大号页码。
转页:刊物中尽量避免出现转页的情况,特殊情况下允许1至2次转页,但要求只能顺转,即往后转页。一般若空出大半页,则需要对文章进行删改,若空出小半页则可保留空白。
根据内容灵活处理正文版式。正文中的通栏和双栏不混排,或者调整前文排版。如果插入的图标为横跨双栏,则通篇统一改为通栏。
《青年视点》中“编者按”内容应该下移至文章标题下方。
大标题:宋体、小二、加粗、居中;
作者:宋体、五号、居中;
摘要、关键词:宋体、五号、首行缩进,“摘要”、“关键词”加粗,关键词与正文空一行;
正文:宋体、五号、首行缩进,英文及其标点字体为Times New Roman;
一级标题:宋体、四号、加粗、居中;
二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首行缩进;
三级标题:仿宋、小四号、首行缩进;
《北大青年研究》的小标题的层级安排遵循一般的社会科学期刊的原则,但在格式的细节上具有自己的特点。一般而言,一~四级标题应当采取“一、”“(一)”“1. ”“(1)”的格式,保证每篇文章的统一即可。
下列情况下可以使用副标题:题名语意未尽,用副题名补充说明报告论文中的特定内容;报告、论文分册出版,或是一系列工作分几篇报道,或是分阶段的研究结果,各用不同副题名区别其特定内容;其他有必要用副题名作为引伸或说明者。
副标题以小2号字体与正标题相区分,一般应短于正标题且控制在一行之内。统一居中或右对齐,不需要加粗,要求全刊一致。
一级标题居中时,注意需先取消“首行缩进”选项后再设置“居中”。
标题若长度超过实际出版页面的一行,则取消该标题的居中和首行缩进,优先在一行内完成标题。
例:2011年第3期第37页,(四)标题第二行下的两个字完全应该并入一行。
小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的,统一为“阿拉伯数字+英文句号+空格”。
例:2011年第3期第8页,1. “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是北大青年运动的正确方向
二级标题不出现“。”
例:2012年第1期第67页。
摘要是论文的内容的简短陈述(不加注释和评论)。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报告、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其中可以有数据、有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可以引用,可以用于工艺推广。内容应包含与报告、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摘要重点是结果和结论,并且应当摘录出文章中具有创新意义的部分或者独到的观点,是全文的精华与浓缩。
中文摘要一般200~300 字。如遇特殊需要字数可以略多。除了实在无变通办法可用以外,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一般不出现“笔者”“本文”等字眼。使用第三人称,不用第一人称。
关键词一般为3~5个,词汇大小适中。关键词之间以分号相隔。
关键词如果能从标题中找则从标题中摘选,如果不能则根据文章大意进行提炼。
例:2011年第3期第29页:标题为《国外青年共工作对我青年培养的启示》,其关键词为:青年培养;国际经验;借鉴。
作者名字居中。几个作者名字与名字之间、两字的名字之间以一个空格键分隔。
作者简介两个字的名字以一个空格相隔,姓名与介绍之间以一个空格隔开。
一般不出现异体字及繁体字,但人名中的繁体字需要保留。当一字有多种写法时,应当参看《现代汉语词典》的首选字形。用词搭配不确定处还可以求助于百度谷歌。
正文中的姓名占4个字的位置。即,三个字的姓名字与字之间有1/2空格;两个字的姓名字之间为1个空格;复姓双名不空格。
作者简介中两字姓名的作者名字中间要空格。作者简介包括:姓名,职务,职称或学位,职称或者学位的选择,以“教授、博士、副教授”为顺序。
例:张 彦 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 教授
蒋广学 北京大学青年研究中心主任 博士
董晓华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党委副书记 副教授
标题中不加脚注,涉及作者简介和标题中需要注释的内容,在下划线下的脚注中直接添加。
专著:主要责任者,文献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译著:原著者国名,原著者,译者名,文献名,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期刊文章: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刊名,年,卷(期)。
报纸文章: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专著中的析出文献: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网址:必须附有浏览时间。责任编辑必须实际打开网址链接,验证内容是否准确;作者未注明浏览时间的,以责任编辑验证之日为准统一标明。英文字体统一为Times New Roman。
例:“,2011年3月28日。”
作者姓名:如果出现两字作者不需要在中间留出空格;文章作者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作者与作者之间用顿号隔开。
例:2011年第3期第85页注一,“倪光辉、原小瑛:……”。
(1)对完整的复句中的某一单句做注释:原文①,
例:具体表现为无论从认识上还是行为上都不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环境①,表现出焦虑、抑郁等心理不适症状,情况严重的甚至有自杀倾向。
宋斐:《大学新生适应问题与教育干预模式探讨》,《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年第 2 期。
(2)对复句中引号部分进行注释:原文“原文”①,
例: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①。
①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第 2 版,第 12 页。
(3)对带引号的一整句句子进行注释:“原文。”①
例:社会调查是一个社会学上的概念:“实证地抓获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具有通过直接实地调查收集所谓实在数据并由此进行分析的特色。”①
①(日)福武直:《社会调查方法》,湖南大学出版社,1986 年,第 4 页。
(4)英文注脚格式:
② Clark, E.T, Holistic Education:A Search for Wholeness. In New Directions in Education, Brandon, VT:Holistic Education Press, 1991, 55.
(5)引用的名词概念是否加引号、专用名词的说法应当通过网络等渠道统一确认。同一专用词的使用在同一文章中应当统一,不得出现前后文不一致的情况。
(6)在文中插入图表的,“图注”在所引图的下方居中,“表注”在所引表的上方居中。
例:2011年第3第48、49页,“图2:农村生源本科毕业生与全体本科毕业生生源地构成比较”在图下,“表1:不同生源地区的农村生源本科毕业生去向构成比较”在表上。
(7)在文中明确引用中央文件的,文件的名称必须到官方网站核实,保证一字不差,且必须全文及整本杂志统一。
例:2011年第3期第20页,《北京高校党的建设2008-2012年工作规划意见》(京教工[2009]15号);第19、20页,文件名不统一。
(8)注释中引用书籍的,必须具体到“页”。校稿中发现漏注页码应通知作者补充。
(9)引用注释中,两个字的名字中间应当空格,与三个字的名字长短保持一致。
例:2011年第3期32页,“张 彦”,“朱正昌”。
(10)注释中的作者统一用“[]”标明国籍,而非“【】”。
(11)标题需要注释的,不应当按照一般引注来操作,而应在页脚单独注明,采用“注:……”的格式。
例:2011年第3期第85页脚注。“注:该课题的研究……”。
(12)引用注释中,文章作者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作者与作者之间用顿号隔开。
例:2011年第3期第85页注一,“倪光辉、原小瑛:……”。
使用阿拉伯数字或是汉字数字,有的情形选择是唯一而确定的。
(1)统计表中的数值,如正负整数、小数、百分比、分数、比例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
例:48;302;-125.03;34.05%;63%~68%;1/4 ;2/5; 1:500。
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
例:一律;一方面;十滴水;二倍体;三叶虫;星期五;四氧化三铁;一〇五九;八国联军;二〇;十万八千里;第一书记;第二轻工业局;一机部三所;第三季度、第四方面军;十三届四中全会。
(2)时间(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
要求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
例:公元前8世纪;20世纪80年代;公元前440年;公元7年;1994年10月1日。
年份一般不用简写。如:1990年不应简作“九〇年”或“90年”。
引文著录、行文注释、表格、索引、年表等,年月日的标记格式如:1994年9月30日和1994年10月1日可分别写作1994-09-30 和1994-10-01,仍读作1994年9月30日、1994年10月1日。年月日之间使用半字线“-”。当月和日是个位数时,在十位上加“0”。
时、分、秒
例:4时15时40分(下午3点40分);14时12分36秒。
注:必要时,可采用每日24小时计时制,时、分、秒的分隔符为冒号“:”。
例:04:00(4时);15:40(15时40分);14:12:36(14时12分36秒)。
要求使用汉字的情况
中国干支纪年和夏历月日
例:丙寅年十月十五日;腊月二十三日;正月初五;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国清代和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各民族的非公历纪年,这类纪年不应与公历月日混用,并应采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公历。
例:秦文公四十四年(公元前722年);太平天国庚申十年九月二十四日(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公元1860年11月2日);藏历阳木龙年八月二十六日(1964年10月1日);日本庆应三年(1867年)。
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
如果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应用间隔号“·”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隔开,并外加引号,避免歧义。涉及其他月份时,不用间隔号,是否使用引号,视事件的知名度而定。
例1:“一·二八”事变(1月28日);“一二·九”运动(12月9日);“一·一七”批示(1月17日);“一一·一〇”案件(11月10日)。
例2: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七七事变;五一国际劳动节;“五二〇”声明;“九一三”事件。
(3)非科技出版物中的数值一般可以“万”、“亿”作单位
例:三亿四千五百万可写成345,000,000,也可写成34,500万或3.45亿,但一般不得写作3亿4千5百万。
数值巨大的精确数字,为了便于定位读数或移行,作为特例可以同时使用“亿、万”作单位。
例:我国1982年人口普查人数为10亿817万5288人;1990年人口普查人数为11亿3368万2501人。
一个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应避免断开移行。
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在表示数值的范围时,使用浪纹式连接号“~”。
例:150千米~200千米;-36℃~-8℃;2,500元~3,000元。
(4)概数和约数
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使用汉字,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得用顿号“、”隔开。
例:二三米;一两个小时;三五天;三四个月;十三四吨;一二十个;四十五六岁;七八十种;二三百架次;一千七八百元;五六万套。
(1)分号
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
例: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
例: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也可以用分号。
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2)破折号
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用破折号标明。
例: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话题突然转变,用破折号标明。
例:“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
声音延长,象声词后用破折号。
例:“呜——”火车开动了。
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用破折号。
例: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3)省略号
省略号的形式为“……”,六个小圆点,占两个字的位置。如果是整段文章或诗行的省略,可以使用十二个小圆点来表示。
引文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
例: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列举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
例: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说话断断续续,可以用省略号标示。
例:“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4)间隔号的形式为“·”
外国人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
例:列奥纳多·达·芬奇;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
例:《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5)表示一段时间的,起始点与终止点之间用统一使用波浪线“~”
(6)处理繁体字与简体字的问题应当依据通用文化规范来做,无特殊规定的统一为中文简体,有特殊规范的按照特殊规范特别论处。
例:“钱钟书”应当按文化规范修正为“钱锺书”
(1)某一长句或某一段落内出现书名号《》、引号“”、顿号多次连用时,审校编辑应当注明,提示排版公司适当调整格式,缩小间距,以实现杂志规范美观。
例:2011年第3期第46页,“认为儒家……”一段,显得过于疏松。
(2)实际出版格式的某一页中,如果该页因标题少、段落长、无引注、无图表等原因造成文字过多过挤的,责任编辑应该注明,提示排版适当调整间距,使页面宽舒适中。
例:2011年第3期第46页,整体为了显示在一面内,显得过于拥挤;第81页;第89页。
1. 引号与注脚标点之间的位置易搞错。
2. 跳注:原文中编号与脚注编号不一致。
3. 漏注:原文标出脚注,但文章下方没有注释。
4. 分级标题格式不一致,前后均需空行,易出现有的空行,有的未空行的现象。
5. 图片由于分辨率问题,字迹难以辨别,需要重新绘图。
6. 固定表述的错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7. 杂志所有文章中不得出现“今年”、“今天”等,出现“今年”的,一律以实际年份代替,以便归档后的转载引用。
8. “我院”、“我校”等称呼应当替换为北京大学某某院,便于外文引用推广。学院如因名称过长而采用省略性简称的,同一文章中注意前后一致。“学院党委书记”为错误说法,应该是“院党委书记”或者全用称。
例:2011年第3期第89页出现“我院”。考古文博学院可以简称为“考古学院”,不可以是“考古”。
9. 以集体名义署名的著作,文章末尾必须注明执笔人。
例:2011年第3期第10页,作者为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执笔人吕晨飞、杨俊峰、曾嘉坤。
10. 中央正式文件和会议必须用全称,若需要多次引用,括号中标注以后出现的简称。
例:2011年第3期第4页,“六中全会”应该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38页,“《决定》”第一次出现应用全称。
11.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非“北京市委教工委”;“非营利性”指目的,“盈利性”指结果;“翔实”非“详实”。
12. 无“德育教育”这种提法,只有“德育”的说法。
13. 在文中,一律不得出现“同学”,以“学生”替代之。
上次写后记还是选留快结束的时候,怀着对《北大青年研究》的浓烈感情,我一直从未离开编辑工作。转眼,一年又过去了,此时全新的编辑部正在修订和完善新的工作手册,我理当效力。这本杂志陪伴着我从学生时代走到了选留时代,再从选留时代回到学生时代,她给予我的不仅仅是编辑知识和文字功底的提升,还有许许多多“隐形财富”。所以,借此机会,在蒋佩雯师妹以及其他编辑部成员的努力下,滚烫的更新过的手册即将出炉,我想我有责任也有义务把我这几年的感受加进来,为着编辑部这个“家”曾给我并且正在继续给我的源源动力和支持。非常感谢蒋老师再次给了我这个机会,更要感谢蒋佩雯同学,在之前“粗糙”的基础之上,结合这一年的编辑经验和现实情况,为手册“换血”,让手册日趋“精致”。
《工作手册》既是写给助理看的,也是写给专职编辑老师看的。我希望每一位学生助理在拿到这本手册之后,能够首先对整本杂志的形成过程有一个大局上的把握;其次能够知道自己参与了哪些环节,这些环节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注意哪些规范;最后能够慢慢的成长为熟悉和了解整个出刊流程的具有独立出刊能力的编辑。我希望每一位看到这本手册的编辑老师,能够了解除了修改稿件之外的“幕后”工作,如果遇到突发事件接手这项工作,能够根据这本手册按部就班实施开展,少走一些弯路,少摔一些跟头。
算上两头当学生的时间,我参与杂志编辑工作已经接近五年了。这五年,我从一个学经济学、心理学的学生逐渐转变为一个专职编辑,再从专职编辑转变为随时出现的杂志“救火队员”和长期“忠实编辑”,工作也从开始的“孤军奋战”到后来的“小团队”再到后来的“大家庭”,心情也从开始的紧张、焦灼、抱怨转变为流程化出刊而带来的一丝淡然,成果也从开始的“小跟班”到现在能够熟悉和了解出刊过程并且出过好几本刊物的“小头头”了。
我永远也忘不了拿到第一份从头到尾参与编辑的《北大青年研究》的欣喜与激动,忘不了最开始王玮老师带我去排版公司的新奇与快乐,忘不了第一次带着学生去排版公司的责任与感动,忘不了编出来的一本本杂志摞在桌前沉甸甸的幸福与自信,忘不了师弟妹们仍然约我去改稿、改后记时的欣慰与满足,我想,能和《北大青年研究》共同成长五年,我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
最后,我想从一个忠实编辑、忠实读者的角度,祝福《北大青年研究》越办越好,祝福编辑部的老师们同学们工作顺利,生活顺心!
刘洁纯
2012-5-28
对于一个大四的“老同志”来说,关于离别的话题似乎总是会成为这段时间的主题之一。但当我回顾自己的大学时光,尤其是会想起已经在《北大青年研究》杂志编辑部度过的日日夜夜,似乎感动和收获更是这段经历与际遇的主题。时至今日,当我要短暂告别熟悉的学生身份,迎接杂志编辑工作的新挑战的时候,我自觉任重道远。一年前,在刘洁纯师姐的带领下,我参与第一版编辑手册的撰写。面对新的挑战,我觉得自己有需要沿循着前辈的道路,为《北大青年研究》杂志编辑部的同仁以及以后的同仁们,留下一份值得纪念的财富。
上一版《编辑手册》的编撰和和制定已经为专职编辑和学生助理编辑的杂志编校工作创造了很大的便利,最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但在一年的实际编校过程中,杂志也出现了一些亟待商榷和完善的问题。因此《编辑手册》的修订和完善对于杂志下一阶段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非常感杂志主编谢蒋老师给我这次机会,感谢张勇老师的帮助使得手册的修订更趋完善,同时也感谢编辑部的昳婧、一彬、宇诗以及魏雨各位同学的群策群力。
杂志编辑的工作是一项技术活,不仅需要在编辑过程中保持高度的专注和热情,更需要在日常的文字工作中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和不断完善自我的意识。而新一版的《编辑手册》也正是在编辑部日常工作中整理现实问题、积累经验教训的产物。我不敢说这一定是一份完美的用于辅助编辑们开展编辑工作的宝典,但我可以说,这本《编辑手册》凝聚了近一年来《北大青年研究》杂志编辑部就如何提高杂志编辑中作质量和水平问题的成果,每一次讨论,每一次内部培训,每一次问题的暴露,每一次问题的解决,我们所得到的经验和借鉴,都是修订版《编辑手册》的内容来源和素材。只有真正在编辑的过程中,你才会真切感受到:“科学化”是排版时对表格分布的反复尝试,“专业化”是编辑修改时的斟酌再三,“精致化”是校对过程中对于一个标点的锱铢必较。
今天,当我提笔写这篇后记的时候,时常会想起以前的资深编辑带领我们进行杂志编辑的场景,眼前也会不时浮现出自己带领新助理编辑开展工作的日日夜夜。写着写着,也开始感怀杂志这几年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就象看着这一个小孩咿呀学语、蹒跚起步一样,充满了成就感。眼前的路还很长,我们的路也很长,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我们都在路上,并且一直向着“科学化、专业化、学术化、精致化”的目标前行。
最后,衷心地祝愿《北大青年研究》杂志能够越办越好、越办越成功。
蒋佩雯
2012-5-29
《北大青年研究》2012年第1期参考选题及说明
一、大学文化建设与青年工作创新
说明:今年2月,北京大学召开寒假战略研讨会,以“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为主题,就党的建设、学校新学期中心工作进行了重要部署。结合时代需要,发扬传统优势,加强文化建设,打造“大学精神”、提升“文化自觉”成为共识。本专题立足高校青年工作与文化建设的内在紧密联系,结合当前青年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在总结挖掘和整理传播北大文化精神的同时,尝试探讨青年工作与北大文化形成的内在规律和北大文化传统对青年工作创新的积极作用。
二、科学化、精致化与辅导员能力建设
说明: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辅导员作为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北大学生工作队伍在“科学化”、“精致化”理念指导下,就“培养什么样的青年、如何培养青年”问题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探索。辅导员能力建设作为学生工作的中枢环节,是保证育人方向、突出育人效果的关键因素。本专题从提升队伍能力、增强队伍素质出发,分析和探讨在学校“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背景下,结合学生工作具体业务和当前形势发展变化,全方位探讨如何提升和推进辅导员能力建设。
三、学生管理教育与学生党建创新
说明:今年将隆重召开党的十八大,我校也将召开党代会,党建创新工作将结合学生的管理和教育有针对性地展开。在长期的学生工作实践中,学校各职能部门和院系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把握各阶段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和发展特征,立足实际,精致创新,在新生管理、教育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本专题从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及日常学生党建层面出发,总结梳理推进新生教育、学生党建创新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机制。
四、国际化与学生工作实践探索
说明:新形势下,国际化为北大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例如如何做好交换生的学籍管理,如何帮助留学生顺利毕业,如何完成交流生、交换生、留学生等特殊学生的入党发展、服务管理等工作……这些扩充了传统学生工作事务的外延,对学生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形成思考心得,积极应对国际化挑战,是重要而迫切的工作。本期专题立足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征途中的青年工作,结合国际化大环境下的新问题进行探索与研究。
五、心理健康工作专题
说明:介绍和反映近年来我校在心理健康咨询、教育和服务等各方面的工作经验规律和创新成果。
六、一线观察
说明:一线学生工作同志在日常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主动进行了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建立了一套比较有特色的做法,虽然在理论高度、实践深度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但是这部分“半成品”对于改进和完善育人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一线观察通过搭建平台,群策群力,推动思路、观点、做法的交流和分享。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七、前沿探索
说明:信仰动摇、价值混乱、信息焦虑、取向功利、网络社会失范等,这些现象必将对学校育人工作带来新影响和新变化,需要我们提前研究。本期专题将持续关注校园中的各种新兴群体和现象,对一些敏感、复杂、多样性的问题和规律进行剖析,与时俱进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八、工作论坛
说明:各部门、院系和专业中心关于具体工作及相关事务的经验总结、理论思考及成果展示,及其他实践事务方面的工作思考和理论探讨。
九、调查研究
说明:学工部、团委、各中心、各院系及相关各单位优秀调研成果和相关比较研究成果。
十、青年视点
说明:青年工作领域的典型、特殊事件、人物或话题的记录和评论,以访谈或述评的方式展示当代青年群体的风采特征和青年工作的规律特点。
封2:人物(待定)(负责:王玮)
封3:国际关系学院(负责:努尔兰)
封4:《北大青年研究》编委会2012年度全体会议暨“国际化”、“网络化”形势下辅导员队伍能力建设主题研讨会(负责:户国栋、蒋佩雯)
《北大青年研究》杂志2012年第1期组稿会会议纪要
各位老师:
上午好!经2月17日编辑部组稿会会议讨论并决定,《北大青年研究》2012年第1期(总第29期)的稿件征集编辑工作安排如下:
1. 大学文化建设与青年工作创新(责任编辑:王玮 冯路)
说明:今年2月,北京大学召开寒假战略研讨会,以“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为主题,就党的建设、学校新学期中心工作进行了重要部署。结合时代需要,发扬传统优势,加强文化建设,打造“大学精神”、提升“文化自觉”成为共识。本专题立足高校青年工作与文化建设的内在紧密联系,结合当前青年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在总结挖掘和整理传播北大文化精神的同时,尝试探讨青年工作与北大文化形成的内在规律和北大文化传统对青年工作创新的积极作用。
2. 科学化、精致化与辅导员能力建设(责任编辑:郑凌冰 刘芳 户国栋)
说明: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辅导员作为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北大学生工作队伍在“科学化”、“精致化”理念指导下,就“培养什么样的青年、如何培养青年”问题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探索。辅导员能力建设作为学生工作的中枢环节,是保证育人方向、突出育人效果的关键因素。本专题从提升队伍能力、增强队伍素质出发,分析和探讨在学校“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背景下,结合学生工作具体业务和当前形势发展变化,全方位探讨如何提升和推进辅导员能力建设。
3. 学生管理教育与学生党建创新(责任编辑:尤宇川 魏培徵)
说明:今年将隆重召开党的十八大,我校也将召开党代会,党建创新工作将结合学生的管理和教育有针对性地展开。在长期的学生工作实践中,学校各职能部门和院系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把握各阶段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和发展特征,立足实际,精致创新,在新生管理、教育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本专题从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及日常学生党建层面出发,总结梳理推进新生教育、学生党建创新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机制。
4. 国际化与学生工作实践探索(责任编辑:魏培徵 努尔兰 冯路)
说明:新形势下,国际化为北大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例如如何做好交换生的学籍管理,如何帮助留学生顺利毕业,如何完成交流生、交换生、留学生等特殊学生的入党发展、服务管理等工作……这些极大地扩充了传统学生工作事务的外延,对学生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形成思考心得,积极应对国际化挑战,是重要而迫切的工作。本期专题立足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征途中的青年工作,结合国际化大环境下的新问题进行探索与研究。
5. 心理健康工作专题(责任编辑:何瑾)
说明:介绍和反映近年来我校在心理健康咨询、教育和服务等各方面工作的经验规律和创新成果。
6. 一线观察(责任编辑:户国栋)
说明:一线学生工作同志在日常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主动进行了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建立了一套比较有特色的做法,虽然在理论高度、实践深度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但是这部分“半成品”对于改进和完善育人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一线观察通过搭建平台,群策群力,推动思路、观点、做法的交流和分享。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7. 前沿探索(责任编辑:蒋佩雯 冯路)
说明:信仰动摇、价值混乱、信息焦虑、取向功利、网络社会失范等,这些现象必将对学校育人工作带来新影响和新变化,需要我们提前研究。本期专题将持续关注校园中的各种新兴群体和现象,对一些敏感、复杂、多样性的问题和规律进行剖析,与时俱进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8. 工作论坛(责任编辑:户国栋)
说明:各部门、院系和专业中心关于具体工作及相关事务的经验总结、理论思考及成果展示,及其他实践事务方面的工作思考和理论探讨。
9. 调查研究(责任编辑:王玮)
说明:学工部、团委、各中心、各院系及相关各单位优秀调研成果和相关比较研究成果。
10. 青年视点(责任编辑:户国栋 刘洁纯)
说明:青年工作领域的典型、特殊事件、人物或话题的记录和评论,以访谈或述评的方式展示当代青年群体的风采特征和青年工作的规律特点。
封2:人物(待定)(负责:王玮)
封3:国际关系学院(负责:努尔兰)
封4:《北大青年研究》编委会2012年度全体会议暨“国际化”、“网络化”形势下辅导员队伍能力建设主题研讨会(负责:户国栋、蒋佩雯)
另:如有以上专题之外的高质量稿件,也可做机动调整,欢迎各位投稿。
请各位老师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尽快组稿,并做好编辑加工工作,于3月16日前发到邮箱qnyj@pku.edu.cn
联系人:蒋广学 户国栋 蒋佩雯
联系电话:62757560 62758859
感谢各位老师和同学:蒋广学、王玮、何瑾、郑凌冰、魏培徵、刘芳、尤宇川、冯路、努尔兰、户国栋、蒋佩雯(排名不分先后)
祝工作愉快,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北京大学青年研究中心
《北大青年研究》编辑部
2012年2月17日
《北大青年研究》杂志2012年春季号(总第廿九期)征稿通知
全校学工系统及相关单位各位老师:
您好!《北大青年研究》杂志2012年第1期(总第29期)正在组稿中,本期拟定的专题主要有:
1. 大学文化建设与青年工作创新
说明:今年2月,北京大学召开寒假战略研讨会,以“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为主题,就党的建设、学校新学期中心工作进行了重要部署。结合时代需要,发扬传统优势,加强文化建设,打造“大学精神”、提升“文化自觉”成为共识。本专题立足高校青年工作与文化建设的内在紧密联系,结合当前青年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在总结挖掘和整理传播北大文化精神的同时,尝试探讨青年工作与北大文化形成的内在规律和北大文化传统对青年工作创新的积极作用。(责任编辑:王玮 冯路)
2. 科学化、精致化与辅导员能力建设
说明: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辅导员作为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北大学生工作队伍在“科学化”、“精致化”理念指导下,就“培养什么样的青年、如何培养青年”问题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探索。辅导员能力建设作为学生工作的中枢环节,是保证育人方向、突出育人效果的关键因素。本专题从提升队伍能力、增强队伍素质出发,分析和探讨在学校“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背景下,结合学生工作具体业务和当前形势发展变化,全方位探讨如何提升和推进辅导员能力建设。(责任编辑:郑凌冰 刘芳)
3. 学生管理教育与学生党建创新
说明:今年将隆重召开党的十八大,我校也将召开党代会,党建创新工作将结合学生的管理和教育有针对性地展开。在长期的学生工作实践中,学校各职能部门和院系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把握各阶段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和发展特征,立足实际,精致创新,在新生管理、教育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本专题从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及日常学生党建层面出发,总结梳理推进新生教育、学生党建创新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机制。(责任编辑:尤宇川 魏培徵)
4. 国际化与学生工作实践探索
说明:新形势下,国际化为北大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例如如何做好交换生的学籍管理,如何帮助留学生顺利毕业,如何完成交流生、交换生、留学生等特殊学生的入党发展、服务管理等工作……这些扩充了传统学生工作事务的外延,对学生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形成思考心得,积极应对国际化挑战,是重要而迫切的工作。本期专题立足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征途中的青年工作,结合国际化大环境下的新问题进行探索与研究。(责任编辑:魏培徵 努尔兰)
5. 心理健康工作专题
说明:介绍和反映近年来我校在心理健康咨询、教育和服务等各方面工作的经验规律和创新成果。(责任编辑:何瑾)
6. 一线观察
说明:一线学生工作同志在日常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主动进行了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建立了一套比较有特色的做法,虽然在理论高度、实践深度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但是这部分“半成品”对于改进和完善育人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一线观察通过搭建平台,群策群力,推动思路、观点、做法的交流和分享。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责任编辑:户国栋)
7. 前沿探索
说明:信仰动摇、价值混乱、信息焦虑、取向功利、网络社会失范等,这些现象必将对学校育人工作带来新影响和新变化,需要我们提前研究。本期专题将持续关注校园中的各种新兴群体和现象,对一些敏感、复杂、多样性的问题和规律进行剖析,与时俱进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责任编辑:蒋佩雯)
8. 工作论坛
说明:各部门、院系和专业中心关于具体工作及相关事务的经验总结、理论思考及成果展示,及其他实践事务方面的工作思考和理论探讨。(责任编辑:户国栋)
9. 调查研究
说明:学工部、团委、各中心、各院系及相关各单位优秀调研成果和相关比较研究成果。(责任编辑:王玮)
10. 青年视点
说明:青年工作领域的典型、特殊事件、人物或话题的记录和评论,以访谈或述评的方式展示当代青年群体的风采特征和青年工作的规律特点。(责任编辑:刘洁纯)
欢迎全校各位同仁踊跃投稿!
本期投稿的截止日期为:2012年3月16日(周五)。
专题以外的稿件可随时向我们发送,我们会选择其中的优秀作品予以刊登。
稿件要求:
1.来稿请按学术论文格式编排,包括文章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注释请用脚注的形式在文中标出)、参考文献。
2.请在稿件中注明作者工作单位、职务、学历和职称以及联系方式(手机、邮箱地址)。
3.投稿请采用电子邮件附件的方式发送.doc格式文档。
4.稿件字数控制在5000字左右,超过7000字原则不予录用。
相关专题稿件可与责任编辑联系,也可与本刊编辑部直接联系。杂志编辑部收到稿件后会及时给予作者回复,采用的稿件按照相应标准发放稿费。
编辑部邮箱:qnyj@pku.edu.cn
电话:62763322 62757560 62758859
联系人:蒋广学 户国栋 蒋佩雯
北京大学青年研究中心
《北大青年研究》编辑部
期刊撰稿与编辑规范
主讲人:《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副主编 刘曙光
2011年,《北大青年研究》编辑部继续按照“依靠特色出品牌、依靠选题定方向、依靠研究上层次、依靠文章推成果、依靠队伍办好刊”的办刊思路,不断提高杂志水平,力图积极发挥杂志作为北大学生工作系统理论研究阵地的作用。为加强编辑队伍能力建设,编辑部邀请《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副主编刘曙光老师做了题为《期刊撰稿与编辑规范》的小型讲座,现将培训内容整理成文,以方便编辑查阅学习,提升编辑队伍专业化水平。
一、期刊的规范问题
期刊的规范化对于一本高质量的专业期刊来说尤为重要。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作者撰稿的规范,以及编辑编排的规范。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然而,作者撰稿的规范往往被撰稿者所忽视,这就要求编辑在征稿流程中进一步明确并强调稿件要求,对原稿件的规范性进行严格把关。
规范无所谓对错,当新旧规范出现矛盾时以新版为准。在刊物出版过程中编辑需要随时对所遵循的准则保持高度关注,留意权威官方的规范更新与修改,学习研究国家标准,以保持编辑工作规范的正确性以及时效性。
国家官方颁布了各项细化标准,针对《北大青年研究》的刊物属性,我们需要参考依据相关法规和文件,例如:1987年5月5日公布的《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文摘编写规则》、《文献工作——期刊和其他连续出版物撰稿外观》、《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简化字总表》、《标点符号用法》、《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期刊管理暂行规定》等,为编辑工作提供权威参考以及规范化依据。目前,应该以2005年3月出版的最新版国家标准、法规和文件为准。(相关原始文件参看附件《相关规范标准》)。
二、规范的内容与要求
规范化的必要性来自于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要求,规范一致的编排格式极大地方便了期刊、论文的统计。
“统一”是期刊的规范化的本质特点,但需要注意的是,编辑的过程中仍旧要保持规范化与个性化的平衡,在对形式、编排进行统一的同时,应当注意保留原作者的写作风格,以保持刊物的个性化特征。这同时是对编辑个人的主体意识、策划意识以及学术品味等的考察指标。
刊物编辑的规范主要为两个方面,即原则规范和模式规范。原则规范包括封面、版面样式等应在固定形式下符合期刊性质、反映个性以衬托内容、强化传递功能。模式规范则是细节上更为强制性的要求,包括:语法、标点、数字用法、篇名、署名、公式、符号、图表等语言文字中的定性规定。
三、编辑规范化要求
1.基本版式
基本版式包括条形码以及期刊基本参数。国家正式刊物的条形码应显示在封面或者封底。《北大青年研究》不涉及此问题,但是缺少期刊基本参数。
其格式为:刊号*创刊年份*期刊出版周期*开本*页数*语言*材质*定价*印数*篇数*期号。
2.学术论文撰写格式
论文应包含以下几个要素: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
3.摘要编写及关键词标引
摘要应当摘录出文章中具有创新意义的部分或者独到的观点,是全文的精华与浓缩,内容可以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论等。一般不出现“笔者”“本文”等字眼。使用第三人称,不用第一人称。
关键词一般为3-5个,词汇大小适中。
4.用词用字
一般不出现异体字及繁体字,但人名中的繁体字需要保留。当一字有多种写法时,应当参看《现代汉语词典》的首选词形。
四、《北大青年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
1.每一期的封面应有卷次标注。
2.目录通常情况下为中文目录在前,英文目录随后。
3.目录过于拥挤,编排方式等整体不够美观。可以参照《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目录,达到清晰简洁明了。
具体:减少黑体字,以空格代替省略号,将页码前置于文章标题。删去黑体大号页码。
4.正标题字数不超过20字,若字数过多,酌情添加副标题。副标题以小二号字体与正标题相区分,一般应短于正标题且控制在一行之内。统一居中或右对齐,要求全刊一致。
5.标题右上角不加注释,涉及作者简介和需要标题中需要注释的内容,在下划线下的脚注中直接添加。
6.更具内容灵活处理正文版式。正文中的通栏和双栏不混排。如果插入的图标为横跨双栏,则通篇统一改为通栏。
7.正文中的姓名占4个字的位置。即,三个字的姓名字与字之间有1/2空格;两个字的姓名字之间为1个空格;复姓双名不空格。
8.刊物中尽量不出现转页的情况,特殊情况下允许1、2次转页,但要求只能顺转,即往后转页。一般若空出小半页,则需要对文章进行删改,若空出大半页则可保留空白。
9.作者简介中两字姓名的作者名字中间不空格。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民族,籍贯,单位,职称,学位。
10.脚注规范依照具体情况灵活处理:一句中有一部分引用,脚注标号在标点之前;一整句为引用,脚注标号在标点之后。
脚注格式:
专著:主要责任者,文献名,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
译著:原著者国名,原著者,文献名,译者名,出版社,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
期刊文章: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报纸文章: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专著中的析出文献: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11.关于页眉
可分为篇首页眉、双页眉和单页眉
篇首页眉:中英文刊名、出版年月、卷次、期次、总期次
双页眉:中文刊名、出版年月、页码
单页眉:作者姓名(第一作者 等)、中文题名、卷期号、页码
注:刘曙光老师提到的《北大青年研究》的问题中,有很多是值得立刻实施改进的,但是也有小部分由于杂志本身的定位、历史、背景等现实情况无法遵行的,还请各位编辑斟酌把握。
杂志编辑规范
主讲人:《北京教育·德育》原执行主编、资深编辑 包和春
一、期刊的整体要求
杂志编辑是个需要耐心与细致的工作,要以“吹毛求疵”的态度对待每一篇文章和每一个细节。杂志成本最重要的是美观,一切规范最终都落实到整体的美观效果。本次培训以《北大青年研究》2011年第3期杂志为例,进行细致的梳理和规范讲解。
二、期刊的细节规范
(一)杂志排版
杂志校稿排版期间,负责杂志编辑的学生骨干需要实地到排版公司经历排版过程,以完整参与杂志编辑整个流程。在对照改稿修改电子版的同时发现明显错误,进行第二次的把关。
(二)页面调整
1. 某一长句或某一段落内出现书名号《》、引号“、”顿号、多次连用时,审校编辑应当注明,提示排版公司适当调整格式,缩小间距,以实现杂志规范美观。
例:第46页,“认为儒家……”一段,显得过于疏松。
2. 实际出版格式的某一页中,如果该页因标题少、段落长、无引注、无图表等原因造成文字过多过挤的,责任编辑应该注明,提示排版适当调整间距,使页面宽舒适中。
例:第46页,整体为了显示在一面内,显得过于拥挤;第81页;第89页。
(三)标题格式
1. 大标题居中时,注意不要在首行缩进两格的情况下再居中,而应当先去掉首行缩进再居中。
2. 标题若长度超过实际出版页面的一行,则取消该标题的首行缩进,优先在一行内完成标题。
例:第37页,(四)标题第二行下的两个字完全应该并入一行。
3. 小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的,统一为“阿拉伯数字+英文句号+空格”。
例:第8页,1. “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是北大青年运动的正确方向。
4. 关于标题
(1)文章副标题需要居中,不需要加粗处理 。
(2)标题级数:一级标题“一、”;二级标题“(一)”;三级标题“1. ”(英文句号加一个空格)。
(3)一级标题在居中前需先取消“首行缩进”选项后再设置“居中”。
(4)一级标题若没有超出1行,则予以居中处理;若超过1行,则不进行“居中处理,并保留“首行缩进”。
(5)若文章中出现四级标题,则将标题予以改造,结合到文章正文中。
5. 关键词个数
(1)一般将关键词设定为3-5个。
(2)关键词如果能从标题中找则从标题中摘选,如果不能则根据文章大意进行提炼。例:第29页文章标题为《国外青年共工作对我青年培养的启示》,其关键词为: 青年培养;国际经验;借鉴。
(四)引用规范
1. 引用的名词概念是否加引号、专用名词的说法应当通过网络等渠道统一确认。同一专用词的使用在同一文章中应当统一,不得出现前后文不一致的情况。
2. 在文中插入图表的,“图注”在所引图的下方居中,“表注”在所引表的上方居中。
例:第48、49页,“图2:农村生源本科毕业生与全体本科毕业生生源地构成比较”在图下,“表1:不同生源地区的农村生源本科毕业生去向构成比较”在表上
3. 在文中明确引用中央文件的,文件的名称必须到官方网站核实,保证一字不差,且必须全文及整本杂志统一。
例:第20页,《北京高校党的建设2008-2012年工作规划意见》 (京教工[2009]15号);第19、20页,文件名不统一。
4. 注释中引用书籍的,必须具体到“页”。校稿中发现漏注页码应通知作者补充。
5. 注释如果是网址,必须附有浏览时间。责任编辑必须实际打开网址链接,验证内容是否准确;作者未注明浏览时间的,以责任编辑验证之日为准统一标明。英文字体统一为Times New Roman。
6. 注释中的外国作者统一用“()”标明国籍,而非“【】”或“[]”。
7. 标题需要注释的,不应当按照一般引注来操作,而应在页脚单独注明,采用“注:……”的格式。
例:第85页脚注,“注:该课题的研究……”。
8. 引用注释中,文章作者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作者与作者之间用顿号隔开。
例:第85页注一,“倪光辉、原小瑛:……”
(五)其他内容
1. 前言、摘要中不得出现“我”、“本文”。
2. 杂志所有文章中不得出现“今年”、“今天”等,出现“今年”的,一律以实际年份代替,以便归档后的转载引用。
例:“今年”改用“2012年”。
3. “我院”、“我校”等称呼应当替换为北京大学某某院,便于外文引用推广。学院如因名称过长而采用省略性简称的,同一文章中注意前后一致。“学院党委书记”为错误说法,应该是“院党委书记”或者全用称。
例:第89页出现“我院”。考古文博学院可以简称为“考古学院”,而非“考古”。
4. 以集体名义署名的著作,文章末尾必须注明执笔人。
例:第10页,作者为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执笔人吕晨飞、杨俊峰、曾嘉坤。
5. 处理繁体字与简体字的问题是应当依据通用文化规范来做,无特殊规定的统一为中文简体,有特殊规范的按照特殊规范特别论处。
例:“钱钟书”应当按文化规范修正为“钱锺书”。
6. 文件名命名:一律采用“作者:文章名”形式。
7. 数字连接的标注
出现数字与数字之间需要连接的时候,一律用“~”,例如“3~4天”。
8. 关于作者姓名
(1)姓名为两字的作者在标题下和脚注中都需要在中间空一格。
(2)脚注中引用文献是,如果出现两字作者不需要在中间留出空格。
《北大青年研究》杂志编辑工作常见错字一览
编者按:杂志编辑工作是一项考验助理细心、耐心和文字综合处理能力的工作,需要学生助理在编辑过程中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一丝不苟,及时发现来稿字里行间的错别字并予以改正。现将日常文字使用中的常见字词整理如下,谨作为助理编辑过程中的部分参考。希望诸位学生助理在编辑实践中注重积累,及时总结,在实践中切实提高文字编辑的专业素养与能力。
精简版:
精萃(粹) |
罗(啰)唆 |
了(瞭)望 |
防(妨)碍 |
脉博(搏) |
针贬(砭) |
既(即)使 |
粗旷(犷) |
幅(辐)射 |
松驰(弛) |
编篡(纂) |
震憾(撼) |
峻(竣)工 |
凑和(合) |
蜇(蛰)伏 |
重迭(叠) |
追朔(溯) |
坐阵(镇) |
渲(宣)泄 |
凭(平)添 |
亲(青)睐 |
寒喧(暄) |
装祯(帧) |
入场卷(券) |
发韧(轫) |
膺(赝)品 |
泊(舶)来品 |
名(明)信片 |
一股(鼓)气 |
自抱(暴)自弃 |
悬梁刺骨(股) |
萎糜(靡)不振 |
言简意骇(赅) |
滥芋(竽)充数 |
有持(恃)无恐 |
默(墨)守成规 |
一愁(筹)莫展 |
沤(呕)心沥血 |
走头(投)无路 |
出奇(其)不意 |
迫不急(及)待 |
人情事(世)故 |
金榜提(题)名 |
甘败(拜)下风 |
趋之若骛(鹜) |
饮鸠(鸩)止渴 |
一如继(既)往 |
兰(蓝)天白云 |
磬(罄)竹难书 |
鼎立(力)相助 |
娇(矫)揉造作 |
洁白无暇(瑕) |
旁证(征)博引 |
灸(炙)手可热 |
姿(恣)意妄为 |
蛛丝蚂(马)迹 |
一诺千斤(金) |
天翻地复(覆) |
再接再励(厉) |
不落巢(窠)臼 |
谈笑风声(生) |
烩(脍)炙人口 |
不径(胫)而走 |
不能自己(已) |
|
尊敬的老师:
您好!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北大青年研究》的关注与支持!没有您的稿件支持,便没有《北大青年研究》的发展与进步。
在新一期《北大青年研究》开始征稿之际,为方便统一排版,特对稿件格式进行统一。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具体要求如下:
文章标题:宋体、小二、加粗、居中;
作者:宋体、五号、居中;
摘要、关键词:宋体、五号、首行缩进,“摘要”、“关键词”加粗;
关键词与正文之间空一行;
正文:宋体、五号、首行缩进,英文字体以及标点的字体为Times New Roman;
一级标题:宋体、四号、加粗、居中;
二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首行缩进;
三级标题:仿宋、小四号、首行缩进;
小标题的格式按一~四的层级顺序依次为“一、”“(一)”“1. ”“(1)”。
非常感谢您对《北大青年研究》的理解与支持,期望再次收到您的稿件!
《北大青年研究》编辑部
2012年5月18日